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雍、荆、湘三州,我军速取湘州,如同断其一臂。”
李笠和梁森默默听着,他们把人交到江夏王手中之后,其实就没有别的事了。
这功劳是板上钉钉,谁也抢不走,至于如何把河东王“用好”,是萧大款和将领们要操心的事情。
李笠的看法,是用河东王逼降湘州将佐,至于怎么个逼,不关他的事。
在一旁听着听着,李笠思绪扩散,于是琢磨起萧大款的名字来。
当今天子的儿子们,名字里都有一个“大”字,皇太子、大郎萧大器,二郎萧大心,三郎萧大款,四郎萧大连等等。
还有一位皇子,名为萧大球。
李笠觉得这些含“大”字的名字土味十足,难以想象居然是皇族、文学家族子弟的名字。
譬如这“萧大款”,大款二字,在后世就是对有钱人的一种俗称。
所以他听了“萧大款”这个名字后,第一印象,是一个肥头大耳、脖子戴着金链子、十个手指带着金戒指、全身土豪金的油腻男子。
结果,是一个身材正常、仪表堂堂的潇洒皇子。
至于皇子萧大球,这名字真是让他觉得很尴尬。
为何文艺气息满满的父亲,给儿子取这种名字?
大球?篮球、足球、排球么?
思来想去,李笠觉得可能是这个时代的一些词汇,词意和后世有所不同,所以在后世听起来土味浓郁的词,在这个时代,是高雅词汇。
譬如球,现在指的是球形美玉,也就是珠子,而后世的“球”,其字意已经有些不一样了。
但无论如何,他是不会给儿子取这种名字的。
想到远在建康的儿子,以及儿子他娘,李笠有些期待,也不知何时能有机会去建康一趟,毕竟自己是地方牧守,未得许可不得擅离职守,不得擅自进京。
萧大款和王僧辩商量方略,见李笠似乎走神了,问“李鄱阳?”
“下官在。”
“你奉命入湘作战,如今大功告成,接下来是去是留,寡人可做不了主,所以,有何打算?”
这个问题问得好,李笠当然有了主意回鄱阳。
鄱阳那边还有开源、增收的重任,如今活捉河东王立下大功,已经不负陛下重托,他应该回去了。
反正功劳是板上钉钉,他和梁森必有嘉奖,也该功成身退。
否则有他这抢人头的瘟神在,西征诸将恐怕夜不能寐。
“大王,下官打算先回鄱阳任上,同时,请大王向陛下报捷,陛下若对下官另有安排,下官再按旨意行事。”
“也好,既如此,寡人安排船只,让李鄱阳尽快回去。”
“下官谢大王。”
萧大心看着眼前这位几乎和自己同龄的高个,心中多有感慨。
厉害,真厉害!果然如父亲所言,李笠本事不小!
王僧辩在一旁,见李笠这瘟神决定要走,不由得心中松了一口气李笠此人运气极好,真不能留下来。
否则一旦此人随军作战,搞不好
搞不好又把大功给抢了!
王僧辩实在是对李笠的好运气心有余悸,西征大军那么多将领摩拳擦掌,等着立大功,所以,无论如何都得把李笠请走。
不过,他也看得明白,李笠把河东王带来交由萧大款处置,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简而言之,此人不仅会打仗,还很会做人、做官。
陛下让皇子挂帅出征,当然是要给皇子以积累威望的机会,如今河东王在手,萧大款便能轻松收复湘州,这对于接下来的战事,很有帮助。
所以,李笠把萧誉交给萧大款处置,而不是自己偷偷带着前往建康,等同于帮萧大款一个大忙,不仅萧大款会记着,陛下知道了,也会很高兴。
其次,萧誉是死是活,当然最好由陛下来决定,但是,若陛下想要萧誉意外身亡,无法活着回到建康,就得有人来干脏活。
李笠不想参合这种事,便把萧誉交给萧大款,也省得自己为难。
最主要是李笠有自知之明,知道活捉萧誉的功劳太大,已经让西征诸将心中不满,若不识好歹,留下来随军作战,这可就是招人恨了。
王僧辩看着李笠,有些感慨。
按年纪,李笠是他的子辈,而他的子侄之中,和李笠年纪相仿的,没有对方这么少年老成。
也没有李笠的能耐,更没有李笠的胆气。
一想到去年建康之役,李笠居然挟持湘东世子“飞”入台城,王僧辩就觉得此人胆气非同小可。
至于后来,收复曲阿之后,以将帅洒扫帝陵为由,硬是把身在京口的侯景,引诱到曲阿,然后实行水攻,一战擒之。
这种谋略,可比许多同龄人强多了。
才二十出头,就已经有如此表现,难怪陛下会青睐有加,王僧辩琢磨着若假以时日,不知李笠会有何种成就。
不过,李笠既然要走,那就再好不过,若随军西征的话,王僧辩觉得自己睡觉都睡不好。
因为这小子实在是太能抢功劳了!
第一百零五章 眼神
下午,建康,皇宫,奉命进京的李笠和梁森,此刻陪着皇帝用膳,虽然只是随便吃个便饭,但对出身微寒的两人来说,也是殊荣。
这种时候,吃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陪吃的资格。
李笠和梁森,谨记用膳时的礼节要领,食不语,细嚼慢咽,无论是吃饭菜,还是喝汤水,都不能发出明显的声音。
尤其不能吧唧嘴。
李笠倒无所谓,毕竟在后世,餐桌礼仪也是懂得不少,如今在御前用膳,无非是吃得慢些,而梁森就觉得难受了。
譬如喝汤,动作慢得像乌龟;吃饭,恨不得一粒一粒吃;夹菜,筷子都在微微颤抖。
这顿饭,梁森吃得十分艰难,戎服后背都被汗打湿了。
萧纲很快用餐完毕,李笠和梁森赶紧放下筷子,端正坐姿,宦者上前收拾餐具,萧纲看看淡定的李笠,又看看紧张的梁森,笑道:
“梁将军上阵杀敌时,不会如此紧张吧?”
“回、回陛下!”梁森赶紧回答,“末将不、不紧张!”
明显很紧张,萧纲笑着点点头:“莫要紧张,如今并非身处战场。”
“是、是,末将不、不紧张”
“朕听新平侯说,梁将军自幼习武,善骑射,膂力过人?那得继续为朝廷效力。”
“是,末将愿为陛下赴汤蹈、蹈火!”
“哈哈,都说了,莫要紧张。”
萧纲看着这个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的年轻人,很高兴,然后说起湘州局势。
不久前,萧纲收到儿子萧大款的捷报,捷报说,奉命经安成步道攻入湘州的鄱阳内史、新平侯李笠,奇袭长沙,活捉了河东王萧誉,并将其带到夏口。
因为战事紧急,萧大款派兵攻打巴陵,并把河东王也带上,要劝降巴陵守军,以便尽快平定湘州。
萧纲看了捷报后,欣喜如狂:萧誉束手就擒,平定湘州指日可待,那么距离平定荆州、襄州,还会有多久?
李笠是奉他旨意,奇袭长沙,但萧纲不敢期待李笠能一举攻入长沙,只是想让李笠作为奇兵,兵临长沙城下,迫使湘州军收缩兵力。
而萧大款的正兵,可以趁机拿下巴陵,一正一奇,来个南北夹击。
结果李笠不负重托,虽然行军途中遭遇连日大雨,却依旧不畏艰辛,派部下梁森率锐卒冒雨漂流湘水,不仅奇袭长沙,还把河东王萧誉活捉,并且带到夏口。
如此战果,直接让局势变得一片光明。
而且,萧誉在手,萧纲对外可以宣称,萧誉并无反意,只是被佐属蛊惑,对朝廷有了误会,如今被新平侯搭救,前往夏口面见大军主帅。
要亡羊补牢,率领湘州武迷途知返。
所以,萧誉不是被新平侯俘虏的,而是被新平侯搭救的!
这是对外的说法,可以衬托出新君对宗室是如何的厚待,而不是兄逼弟反、叔逼侄反,对于维护萧纲的声望,很有帮助。
于是,萧纲在收到捷报后,便决定召李笠和梁森入京,予以褒奖。
李笠和梁森回到鄱阳没几天就接到旨意,于是动身前往建康,李笠正好可以看望在建康居住的黄姈,还有刚出生几个月的儿子。
具体褒奖,稍后会正式公布,萧纲说着说着,又说到江州局势。
“南川豪强,多有蠢蠢欲动者,先前陈司州率军北上,路过庐陵、临川地界,这些人老实了些,可湘州战事起,他们又开始躁动。”
“一旦这些人铤而走险,朝廷必然要派兵平乱,虽然有江州军府负责,但朕担心战火会蔓延到鄱阳郡,尤其是乐安地区。”
李笠赶紧表态:“陛下放心,陪臣会整顿兵马,确保鄱阳郡不受影响,确保新平瓷器、乐安铜,产量逐年上涨,为朝廷增收。”
李笠是皇帝任命的鄱阳内史,但这个官名义上是鄱阳王国的国官,所以他名义上是鄱阳王的臣子,鄱阳王是他名义上的主君。
所以封国内史们面见皇帝时,身份是外藩臣子,自称“陪臣”。
“朕看了奏疏,你上任大半年来,有所作为,成效也不错,朕很满意,很期待三年后,鄱阳能否脱胎换骨。”
“陛下请放心,陪臣会如期实现当初定下的目标!”
。。。。。。
宫殿之间,巷道,李笠和梁森在宦者的引领下,向外走去,即将出宫,打道回府。
梁森在建康没有住处,当然是住在李笠府邸,而在东冶任职的贾成,也住在李笠府邸侧院,一来给空旷的新平侯第充充人气,二来也能有个照应。
“活捉河东王,这礼物很不错,你侄子将来懂事了,肯定高兴。”
李笠低声说着,见梁森一副死里逃生的模样,笑道:“莫要紧张,以后来多了,就习惯了。”
梁森有些感慨:“唉,我就怕失礼。”
“不失礼不失礼,只要敬畏陛下,那就行了,哪怕出现些小失误,都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