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程大概二百里的路程,让李笠和部下走得疲惫不堪,眼见着旅途即将抵达终点,李笠开始琢磨,如何按计划给对手一个惊喜。
。。。。。。
傍晚,细雨蒙蒙,群山之间一片迷蒙,武关道上,丹水畔,绵延数里的军营,升起无数炊烟。
自关中出发,由武关道往东增援山南的魏军兵马,已过武关,现在临时扎营,明日一早拔营,继续赶路。
前方要经过一处重要关隘草桥关。
中军帐,主将杨忠和几位将领正在商议军务。
方才,他们收到急报:荆州州治穰城,被梁军攻破了。
荆州东北方向的宛城,已被梁军包围。
这消息让杨忠错愕,也让其他将领目瞪口呆:这才几天,怎么梁军有如神助,攻城拔地不费吹灰之力?
之前,江陵、襄阳接连失守,同样快得惊人!
梁军什么时候变得如此骁勇善战了?不是一群草包么?
“去年,朝廷平定蜀地,花了半年有余,这还是趁虚而入,各地郡县人心不稳。”
杨忠看着其他人,一脸凝重的说:“此次梁军来袭,短短时间内,接连攻克江陵、襄阳,这说明什么?”
“江陵,是梁王在守,襄阳,是官军在守,若说梁王无能丢了江陵倒也罢了,可襄阳呢?是守将无能么?”
“好,就算襄阳守将无能,随城守军、新野守军势单力薄,挡不住梁军猛攻,可穰城呢?穰城也没守住,数日时间,就完了!”
“梁军兵力肯定不少,所以荆州军抵挡不住,只能守城,而对方定有非同凡响的攻城术,所以,才能如此之快破城。”
“如今穰城失守,宛城恐怕也撑不了多久,我军进入山南,面对的是占据穰城的梁军,对方兵力肯定不少,且司州兵马也已参战。”
“对方目的,不光是江陵、襄阳,还有山南各地,所以,我方才已派人回长安向丞相告急,要调更多兵马东进。”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将领们没有意见。
他们此次出征,应对的是“襄阳告急”,所以是要协助荆州军解襄阳之围。
结果还没到上洛,得知梁军渡过汉水大举入寇,荆州军接连战败,山南州郡接连沦陷。
现在过了武关,路程过半,却得知穰城丢了,宛城岌岌可危。
由此可知,梁军兵力不会少,而且有不一样的攻城术,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席卷山南各地。
如此一来,仅仅是以解襄阳之围为目标出征的这支军队,根本就无力与梁军在山南决战,朝廷必须增派兵马,才能夺回失地。
山南很重要,一旦失守,对方就能沿着武关道直逼关中,与此同时,还能派兵沿着汉水西进,过安康,攻汉中。
所以,魏军诸将觉得奇怪,本来内忧外患的梁国,怎么能拼凑起如此大军北上,与魏国争夺山南州郡?
对方哪来如此骁勇善战的兵马,实行如此大规模的进攻?
侯景那个跛子,以区区残兵入梁,就能攻入建康,围困台城,这才几年时间,梁军真这么能打,又如何会让侯景横行无忌?
杨忠在梁国待过几年,他不认为按照梁军之前的表现,能有如此犀利的攻势,所以,要么是梁国国主提拔了一些默默无闻的将领担当重任,要么
“说到攻城术,我听过几个传闻。”
杨忠缓缓说着,看着舆图,眉头紧锁:“梁国有人极其擅长攻城,而此人,活捉了侯景。”
“活捉侯景的那个梁将?”将领们一脸惊讶,他们不认为活捉侯景的梁将有真本事,纯属运气好而已。
“对,那个人擅长攻城,我想,此次梁军来袭,接连破城,此人一定出力颇多。”
在场将领,都打了许多年的仗,知道攻城不易,动辄耗时数月甚至达到一年以上,所以难以想象这世间能有奇人,掌握了数日内破城的攻城术。
前些年,玉璧守将韦孝宽,孤军对抗高欢十余万大军,靠玉璧孤城硬扛围攻近两个月,让东贼伤亡惨重,高欢不得不黯然收兵,最后郁郁而亡。
所以,一种能够数日攻下江陵、襄阳、穰城的攻城术,其威力有多大,将领们光是想,就觉得后背发凉。
“无论如何,我军不能懈怠,骑兵明日出发,过丹水县,入山南,驱散梁军,不让他们堵住武关道口。”
“我军要守住道口,以便朝廷大军过来后,能顺利进入山南,和梁军决战。”
“攻城术再厉害,若野战打不过,也没有用。”杨忠说到这里,紧锁的眉头松开,自信的笑容,再次浮现出来。
“山南地势平坦,野地浪战,我军没道理怕他们,就不信梁国能凭空变出许多骑兵来!”
杨忠对山南地区颇为熟悉,十几年前就曾镇守荆州,甚至三言两语说降穰城守门将领,一日内夺下穰城。
前年又带兵攻入汉东地区,可以说对梁军的战法很熟悉。
当初,梁国的名将柳仲礼,被他以二千骑兵击败、俘虏,现在,即便梁军大举北侵,在杨忠看来,不过是打了己方一个出其不意。
其他几位将领,也从刚开始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确实,如果野战打不赢,攻城术再厉害,也没办法施展。
野战要打赢,靠得不就是骑兵?
梁军那边,能拼凑出多少骑兵来?
第七章 夜袭
夜,丹水畔,临时宿营地里鼾声此起彼伏,却被潺潺流水声所掩盖。
丹水南岸,吃饱喝足的李笠,用千里镜观察着敌营。
天道酬勤,他和部下跋山涉水,辛苦了一番,赶在预定日期抵达预定地点。
果然比魏国援军早到,所以运气不错,不能浪费了。
此次奇袭,目标有二。
目标之一,就是伏击沿着武关道前往荆襄的魏国援军。
但碰不上也不要紧,因为还有另外一个目标,那才是此行主要目的,伏击只是随缘。
现在,既然碰上了,就不能错过。
只要干掉这支援军,至少能争取一个月时间,进入汉北的梁军主力,能尽可能将更多汉北地区百姓南迁,迁入汉水以南梁国境内。
即抢夺汉北之地的人口,抽魏国的骨髓。
没有人,就没有劳动力,缺乏劳动力,就无法在汉北大规模种田,那么驻军所需的粮食就得从外地运来。
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魏国接下来能在汉北地区维持的驻军兵力就会变少。
然后,梁军每年夏秋之际北伐,袭扰汉北地区,一来就食于敌,消耗对方粮食产出,二来消耗魏军兵马。
持续个三五年,魏国的血就会被汉北这块溃疡放掉大半。
当然,这袭扰战略只是李笠个人的构想,此次梁军攻入汉北地区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人口。
如果他此次奇袭,若能成功伏击魏国援军,汉北就能迁走更多的百姓。
如果他未能伏击魏国援军,于大局并无阻碍,汇集了司州兵马的梁军主力,完全有能力一边堵住想要冲出武关道的魏国援军,一边迁移百姓。
如果他的奇袭,不仅成功伏击魏国援兵,还完成另一个任务,那梁国能争夺的不只是人口,还有地盘。
李笠放下千里镜,问前来汇报的黄:“都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黄回答,满脸都是兴奋之色,“有千里镜帮忙,大概摸清那些将领的帐篷所在”。
“一会动手,包管让他们群龙无首!”
李笠很满意,轻声说:“我们运气不错,赶在增援兵马之前,抵达这里,可以说是守株待兔了。”
黄点头:“对,不过就算来晚了,也无所谓,毕竟我们来此处,最大的目标是另一个。”
黄笑起来,李笠笑笑,随即下令:“准备渡河。”
黑暗中,大量人影入河,向对岸游去,如今雨水未多,所以丹水水位不是很高,水流也不是很湍急,对于李笠及部下而言,渡河进攻不成问题。
李笠一直认为,一个计划环节越多,变数就越大,成功的几率就越低。
所以,他为自己此次突袭设定了两个目标,简单可行。
其一,伏击援兵,成功与否,随缘,不成功也没关系。
其二,破坏武关道某处路段,也就是让武关道在一定时间内,无法通行大队人马。
己方收复江陵、襄阳,魏国必然派援军解围,然而,己方攻城速度快,就有几率打一个时间差。
他率军穿越蛮区,选择在此处出现,有一定把握,撞上沿着武关道东进的魏国援军。
能否撞上,随缘,如果来晚了,就破坏武关道。
一旦成功破坏武关道某个路段,造成魏国在数月乃至一年时间都无法调动大军东进,那么整个汉北,就此被梁国纳入版图。
这就是奇谋想要达到的效果:阻断武关道,助主力吞下汉北地区,并有充足时间加强防御。
至于李笠此行能否成功伏击援军,随缘。
朝廷今年吞下汉北地区,能否在之后长期守住,不关他的事。
眼下,将士们开始摸黑渡河,又用许多小竹筏驮着弓箭等武器,以及纵火物品,尽可能保持干燥。
李笠深吸一口气,随后入水。
河水冰凉,但李笠的心却滚烫无比。
通过望远镜观察,己方已经制定了突击方案,分工协作,发动的夜袭,足以将对方打残。
宿营的魏军,粗略估计,连带随军青壮,人数不超过两万,而此时此刻,他的奇袭兵力
主要是从鄱阳带来的兵,操练数年,素质不错,此时,有将近五千人。
五千人,规模不小,这还不算半路因为各种原因掉队、跟着收容队原路返回的兵卒。
此时,以五千人夜袭在狭长地带宿营的将近两万人,胜算很大。
李笠带着这么多人,吃了许多苦,翻山越岭来到这里,不是来搞笑的。
所以,他的奇谋,一定会成功,汉北之地,拿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