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补课怎么补?”
“多吃粟麦,长得更壮些,就能跑得更快、更久了。”
“阿耶,为何我不可以多吃糕点当做补课?”
“因为你是要动脑子,不是动脚。”
“噢”
小家伙们咿咿呀呀的问问题,问的问题千奇百怪,就连话都说不利索的李旿也有话要说。
李旿骑在李笠脖子上,一手扯着阿耶的头发,一手指着跑步机:“阿耶,我要上去跑”
李笠笑道:“可以,但要等你长大了,不然,跑着跑着跟不上,会摔倒的。”
旁边,化名梁孝言的段韶,看着眼前这些跑步机,以及在跑步机上原地疾驰的骏马,只觉难以理解。
他和马打交道几十年,当然知道如何养马、训马,却从没见过有谁用机器来训马。
据说是要锻炼马的耐力,可耐力是这么练的?
段韶如今是李笠的阶下囚,不过待遇尚可,在李笠手下做骑术教头,训练新兵骑马、练习骑术。
而这里是马匹的健身房,一如李笠军中将士们的健身房那样,一旦投入使用,每天都会有马在这里原地疾驰。
然而这真的有用么?
段韶觉得是白费功夫,因为寒山郊外是旷野,地势还是蛮平的,现在已经建了牧马场,不是没地方跑马。
让马在旷野里尽情疾驰,可不比在这里奇怪的机器上原地跑步好得多?
这个问题,李平安和李安宁也想到了。
女孩子总是比男孩子早开窍,两个机灵的女儿问这个问题,李笠回答:“人走路,用几条腿呢?”
小丫头们回答:“两条腿。”
“那不就是了,让马儿跑起来,有两种办法,要么有足够大的地方让马动起来,要么地板会动,你们看就这么点地方,也能让马儿跑得浑身是汗。”
李笠的解释浅显易懂,小丫头们若有所思,李昉则继续看着跑步机上的骏马跑步,看得入神。
李笠也看着这些跑步机,觉得有些无奈:确实,用跑步机来给马进行锻炼,有些歪门邪道。
若有大片草原给马尽情奔跑,他何苦折腾这机器,但既然事实证明跑步机有效果,条件又允许,这机器当然是要用的。
至少能保证马有充足的锻炼量,锻炼耐力。
在鄱阳时,因为平地少,所以李笠费尽心思玩花样,确保自己辛辛苦苦攒起来的马,能有足够的运动量。
他觉得既然人可以在健身房里健身,那么马应该也可以,只是具体怎么做,得摸索。
李笠为此专门组织了一个队伍,负责养马包括育马、训马,经过多年锻炼,这个团队已经成长起来,养马规模也渐渐增大。
经过不断的摸索,马匹专用的“跑步机”日渐完善,训练效果还是可以的。
当然,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若是有足够宽阔的平地,建正经马场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只有类似大草原那样的辽阔草地,才能养出许多马来。
是这样么?
李笠不这么认为。
虽然他不懂养马,也没接触过相关产业,但知道一个事实。
按照传统观点来看,地域狭小的东洋岛国,因为没有大草原,所以养马规模起不来。
然而,近代以来引入西方优良马种以及繁殖、养育技术后,东洋的马政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马匹的数量及质量大幅提升,一度成为养马大国。
由此可见,没有广阔的草原,没有大量的空地,一样也能繁殖出大量优质马匹。
前提是做到科学养马,且舍得投入。
从繁殖、培育、训练到使用,一定要讲科学,并且在国策层面上重视马政,为此投入大量资源。
而不是把养马视作贱业,不能把马政当做可有可无的副业,不能把骑马当做粗鄙的行为。
很遗憾,这个时代的梁国做不到。
梁国既没有强大的马政、产马地,也没有大量养马的意愿和财力,甚至重文轻武,官员们以骑马出行为耻。
可想而知养马产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有多低。
而在没有坦克出现以前,战争中骑兵就是主要的机动作战兵种,对战争胜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体而言,要打胜仗,骑兵不能少。
骑兵强大的基础,是有大量的战马,也就是有强大的马政,为骑兵源源不断提供优质坐骑。
北朝有地利,有大量平原养马,即拥有产马地,但南朝没有,这是没办法的事。
所以在这科学技术水平极其低下的时代,地利因素导致南朝的骑兵规模大不起来。
在江南,在两淮,南朝军队还可以靠着水网地形与北朝军队周旋,可战场一旦到了河南、河北这种大平原地区,骑兵数量不行,就只能是送人头。
李笠仔细想过,与其琢磨用火铳装备军队,还不如静下心,攒马、养马,想办法增加军中马匹数量,以此提高军队的机动进攻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平原地区和敌军正面交手而不落下风。
地利没有产马地的劣势是实实在在的,但李笠觉得,自己还是有办法缩短差距,那就是依靠“科学养马”。
虽然他不会,但可以组织队伍学,不断摸索,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出成果。
。。。。。。
午后,寒山城南郊外,新建好的子城,李笠站在城头,俯视着城内情形。
这个子城,其实就是一个大型马场,马场围墙就是城墙,内部设施全都是马场相关设施,李笠花费巨资才建起来。
他不懂养马,但组织队伍负责这件事,而且按照作场分工制,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把马养好。
李笠觉得,若把马比喻为汽车,那么汽车产业的模式,可以搬到养马业来。
汽车制造马的育种、繁殖、驾校马的场地训练、人骑马的场地训练、4S店保养马厩,包括马的饲养、照顾、兽医等。
所以,这个马场有一排排干净整洁的马厩,每排都有单间马房,每一匹马都有自己的单间,由饲养员照料。
平日,有技工检查马蹄,为马修蹄、钉马掌、换马掌,又有兽医为马体检、治病。
而投喂的饲料是粗料、精料结合,既有量大管饱的干草,又有粟麦等能吃好的精料,以及干净的饮用水。
马的繁殖和训练,同样有专门队伍负责。
一如作场分工制,马场里,各个工段,都有专门队伍负责。
经过多年的锻炼,这些技术队伍都已经成熟起来,不仅在鄱阳庄园有设施相对的马场,这里,也建起一座
李笠把视线转到仿佛运动场的跑马场,只觉心旷神怡。
在这里,有一条长度为二里的室内直线训练跑道,有一条长度为三里的室外直线训练跑道。
又有椭圆形的环形跑道大,周长六里,其中又有个小一些的环形跑道,周长二里。
环形跑道上有都顶棚,周边又有完善的排水沟渠,所以不会受天气影响。
此外,有单独的跨栏训练场地,有地势起伏上下坡的越野场地,而城外有围栏,和城墙一起,构成一个更大的环形跑道。
这座马场,占地不大不小,比不上辽阔大草原上的牧场,当然不够看,却能够给予马群以足够的活动空间、生活空间。
无论是直线冲刺,还是绕圈耐力跑,都能让马动起来,需要的时候,马还可以出城,在旷野里疾驰。
养马要讲科学,训练当然也要讲科学。
在这里,饲养的马分为战马、骑乘马、驮马和挽马,战马和骑乘马要坚持训练。
不仅马要锻炼速度、耐力,又要作为坐骑,驮着骑兵进行相关技艺训练,如何安排,有一整套课程表。
整个马场,就如同忙碌的作场,大量员工依据自己的岗位,有条不紊的进行生产,按照鄱阳马场的情况来看,效果很不错。
简而言之,就是
为了养马,已经连年投入巨资的李笠,看着崭新的马场,真想大喊一声:这里无论是人还是马,全都给我“九九六”!
第五十九章 马(续)
徐州军府马场,马厩一隅,修蹄师徒们分成一个个小队,各自给马换马掌,巡视至此的李笠,在一旁默默看着。
徐州军府的马场,为官办,军府承担各项开支,所以人和马吃的是朝廷的粮饷粮草,为朝廷卖命,这和将领的部曲私兵有区别。
李笠作为徐州刺史,及徐州军府将军,当然不能不务正业,不能只顾着给自己部曲捞好处,而把营兵当奴工。
所以,徐州军府的新马场,也有李笠私人马场的规模即制度,以及相应的技工队伍,承担着一个马场应该具备的功能。
其中,定期换马掌、修蹄,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活。
马掌可以保护马蹄,避免马蹄磨损,但马蹄的角质层会缓慢生长,所以之前钉上去的马掌得定期更换,才能更好的保护马蹄。
战马穿上了铁鞋,骑兵的移动范围更广,但李笠仔细调查过,发现如今给马战马、骑乘马、驮马、挽马钉马掌的行为不是很普遍。
人们当然知道给马钉马掌能保护马蹄,但是,军中马匹的保养,更多的是给马修蹄,而不是钉马掌。
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成本,这成本不在马蹄铁和蹄钉,而在整个过程。
给马钉马掌,得先用类似单杠或者双杠的架子把马固定住,再固定住要钉马掌的蹄子向后抬,修蹄工才好干活。
马蹄如同人的指甲,会不断生长,所以修蹄工得先用各种工具来修蹄,将马蹄处理干净、平整好。
然后选合适尺寸的马蹄铁,根据马的蹄形,在小火炉上烧红、调整形状,趁热钉在马蹄上。
过得一段时间一般是半年,马蹄生长,又得把原有的马蹄铁取下来,修蹄,再钉上新的马掌。
给几匹马钉马掌,累些倒无所谓,可是给大量马匹钉马掌,工作量太大。
钉马掌的工作量就不小,而锻打马蹄铁、蹄钉,也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