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徐州局势日渐稳定,以及下官的一番鼓动,诸位皇子对于徐州刺史一职的争夺,事态已经浮出水面。”
张铤轻声说着,李笠侧耳倾听。
“当然,皇子们目前还没有实际动作,都是身边人开始营造声势,所以这把火还不够大,下官打算继续鼓风、添柴加煤,请君侯放心。”
这是张铤的工作汇报,他主动请缨,为李笠排忧解难,在建康煽风点火,鼓动皇子们争夺徐州刺史一职。
以期候选人同归于尽,李笠坐享其成。
至于张铤能否实现这一目的,李笠决定静观事态发展。
他既然把事情交给对方去办,就不会质疑对方的能力,若事态发展不如人意,他倒是有别的办法破局。
只是这办法见不得光,能不用,尽量不用。
“截止目前,任徐州刺史呼声最大的皇子是谁呢?”李笠问,他忽然想起了清朝有名的九子夺嫡事件。
张铤回答:“目前,是二皇子、寻阳王萧大心。”
“二皇子?这是别人把他架在火上烤吧?”
“确实,二皇子不可能出任徐州刺史,目前呼声却最高,明显是有人想要让二皇子成为众矢之的。”
李笠笑起来:“有意思,真想知道,这真正的参赛选手到底有几位。”
“下官以为,八皇子、桂阳王萧大成倒是有可能是参赛选手之一。”
“萧大成?”李笠思索起来。
桂阳王萧大成,之前任郢州刺史,后来调回建康。
萧大成年纪和李笠相仿,在擅文的诸皇子当中是个异类,因为此人喜武,性格凶悍,便弓马。
而且不顾议论,经常着甲骑马出行,在地方任上喜外出游猎,又募集壮士以作爪牙人数在许可范围内。
据说做派类似于当年的庐陵王、天子已故亲弟萧续。
不过萧大成行事总是有所收敛,不至于像已故皇叔当年那样肆无忌惮,无非是武人特征强了些,和兄弟们形成强烈反差,所以显得特别另类。
作为目前唯一以武闻名的皇子,萧大成做徐州刺史,镇守淮北要地,率淮北劲旅直面齐国兵锋,似乎颇为合适。
不过现在,萧大成似乎未掺和“出镇徐州”一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张铤笑道,“就算桂阳王没想法,别人也会把他架在火上烤,以便让其他皇子脱颖而出。”
“话说,真能鼓动皇子们斗得头破血流?”李笠有些不确定的问,在他看来,诸位皇子之间,关系似乎没恶劣到当年几位皇叔不共戴天那地步。
张铤依旧胸有成竹:“事在人为,这潭水,下官一定要搅浑,请君侯静候佳音。”
这是张铤的真心话,他不希望李笠离开徐州,因为徐州是李笠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盘,还打开了局面,是不能放弃的重要资产。
有了徐州这块宝地,将来风雨飘摇之际,才能大有所为。
按照他的观察,朝廷这辆马车,虽然看起来坚固非常,但车身其实已经腐朽,依旧如当年先帝在时那样,摇摇晃晃走在悬崖边上,迟早要出事。
李笠的实力今非昔比,若再把马车从坠崖边缘救回来,迟早会有一个后果:功高不赏。
臣子到了赏无可赏的地步,就只有死路一条。
见李笠说起徐州各产业的快速发展现状,张铤暗暗下了决心。
你总是回避,好,我来帮你下决心!
第九十章 意图
健身房,热身完毕的李笠身着“背心”、短裤,穿上护膝,扎上宽宽的运动腰带,来到杠铃架前。
几名身材魁梧的壮汉,围在他身后以及两侧,个个表情凝重,注意力高度集中。
而在一旁的黄姈,也目不转睛的看着李笠。
李笠站好,两脚分开与肩同宽,随后,四名部曲一起合作,将一个杠铃从杠铃架上抬起,缓缓放到李笠脖子后面。
李笠用颈后部位挑着杠铃,双手向上,握着杠铃杆,身体挺直,两眼平视前方。
深呼吸片刻后,慢慢屈膝下蹲,至大腿稍低于膝盖,保持姿势。
黄姈紧张的看着李笠,看着那绷紧的护膝,绷紧的腰带,以及全身绷紧的肌肉。
她就怕李笠在锻炼时出意外,一如书上所说,秦王嬴荡举鼎而亡那样。
这一锻炼项目名为“负重深蹲”,很危险,因为李笠此刻挑着的杠铃很重,重量正好是李笠自己体重的两倍。
一旦出意外,不仅腰很容易受伤,甚至双臂或双腿都会折断,即便不死,也会瘫痪或者残疾。
却见李笠不慌不忙,深呼吸后,蹬腿、伸膝,缓缓站起来,恢复一开始的站姿。
整个过程,部曲们都伸出手,虚接杠铃,且手臂随着杠铃下、上,以免李笠因为撑不住导致失手,他们能立刻接住杠铃,避免意外发生。
片刻,李笠又缓缓下蹲。
往复做了几次,站直后,站在侧面的一名部曲见李笠点点头,赶紧说了声“卸杠铃!”
其他几个部曲便一起抬着杠铃,李笠随后松手、向前走,部曲们将杠铃放到杠铃架上。
负重深蹲结束,出了一身汗的李笠,见黄姈为自己擦汗,笑道:“莫要这么紧张,我们的锻炼很正规,防护到位。”
“可也不能、不能挑战两倍体重啊”黄姈抱怨着,一边给李笠擦汗,又递水。
“这不是挑战,是极限练习,放心,不是天天练的重量,日常锻炼重量没那么高。”
李笠笑起来,坐在胡床上,“另外两项,卧推、硬拉,都是两倍体重,如此,身体才能维持在最佳状态。”
“真的没关系么?”黄姈看着李笠,李笠点点头:“我有分寸的,而且,他们日常训练总结出来的动作要领,确实有效,又不是我拍脑袋想出来的。”
现代的健身运动,力量训练有三大项目最为实用,即负重深蹲、卧推、硬拉,器械为杠铃。
卧推可以锻炼上半身力量,硬拉锻炼全身力量,深蹲号称健身动作之王,也能锻炼全身力量。
这“健身三大项”,练好了,就是名副其实的肌肉男。
但锻炼时必须有人在旁边守着,避免出意外。
李笠知道“健身三大项”的名号,也看见过别人进行这三项的锻炼,却不知道具体动作要领。
所以,他的部曲慢慢摸索这三个项目的锻炼方式,摸索多年,总结出较为安全、有效的动作,并且予以实践。
实践有效后,李笠才进行练习,从轻到重,慢慢增加杠铃重量。
经过不断努力,达到了最终目标:杠铃重量为二倍体重。
深蹲、卧推、硬拉,各自的杠铃重量达到二倍体重,是健身狂人的标准,即自己体重若为一百五十斤,所用杠铃重量要有三百斤。
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武人来说,能达到这个标准,意味着力量极强,加上娴熟的武艺,可以跻身猛将行列。
但不代表能够稳稳力压其他武将,因为这个时代的武人,也有自己的力量锻炼方式。
这些锻炼方式或许比不上三大项那么高大上,却一样能练出惊人的力气。
李笠说起自己及部下琢磨出来的训练体系,十分自豪:“不过,我们的训练体系更科学,效率更高。”
“不仅锻炼力量,还有许多项目来锻炼心肺功能、反应、柔韧、协调、平衡等等。”
“最关键的是,运动损伤率相对较低,这就意味着,不仅仅是几个或者十几个人能练出神力,数百、上千人,也能练出来。”
“你是知道的,战场交锋,几个人的匹夫之勇对于取胜没有太多用处,战阵之中,勇者不能进、怯者不能退,要打胜仗靠的是集体的力量。”
“上千个力量达到三大项二倍体重的精锐,骑上强壮的战马,在适当的时机发动突击,才是取胜的依仗。”
黄姈见李笠说得眉飞色舞,笑道:“知道了知道了,知道你在以身作则,可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你确定都知道?”李笠眉毛一挑,“我把腰练得棒棒的,你们也舒服,不是么?”
黄姈闻言只觉面颊微烫,亏得旁边无人,不然她真是尴尬得无地自容。
持续的锻炼下,李笠很强壮,各种意义上的强壮,如同一头强壮的公牛,耕起地来不知疲倦。
所以,她总是会被李笠弄得欲仙欲死,对于女人来说,这确实幸福。
“力量和体力,是冷兵器战斗获胜的保障,当然,必要的武艺以及作战经验,同样不可少。”
李笠言归正传:“比起百保鲜卑,我们的精锐,身体素质不会差,甚至会更强,武艺或许差些,但不会差太多,只是作战经验这一块有所欠缺。”
“毕竟,这种经验是在尸山血海浸泡出来的,不是在训练场上训练出来的。”
黄姈忽然打断:“我们不是有热兵器么?热兵器,可以直接无视人的体格和作战经验。”
热兵器是相对于冷兵器而言,但这两个词,本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
黄姈能说出这个词,当然是李笠教的。
“我们能公开用么?不能的话,这兵器就等于不存在。”李笠笑起来,反正身边无人,可以和黄姈说起秘密。
“不能用,三郎制作出来,又是何故呢?”
黄姈缓缓说着,火炮这种秘密兵器,她已经知道了,但话锋一转,“所以,三郎莫要总是琢磨那百保鲜卑。”
“他们再厉害也是人,若真的所向披靡,怎么没见他们把魏国给灭了?不是说两国不死不休么?”
热兵器一事,黄玲只是点到即止,李笠心知肚明,顺水推舟:“料敌从宽,我们可以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不然,骄兵必败。”
黄姈点点头:“嗯,三郎这么说,妾便放心了。”
李笠说的是真心话,他可不想落到侯景、杨忠、高岳、段韶的下场。
侯景、杨忠、高岳、段韶,都是久经战阵的宿将,带兵多年,什么大场面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