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忽然想到一个可能:这可能是误会。
或许,对方也是急着入台城救驾的队伍,只是街道上视线不好,和他的队伍撞在一起,相互间以为是逆贼?
不一会,前面有人过来,却是带兵的督将,这督将当然知道桂阳王不是骑在马上的那位,而是步行跟在后面的某个侍卫。
于是直接来到萧大成面前,禀报一个重要消息:前方和他们交锋的队伍,自称是浏阳王部下。
浏阳王萧大雅是萧大成的异母弟,萧大成闻言暗道“糟糕”,便让部下住手、稍微后撤,待得核实对方身份之后再听令行事。
督将领命而去,萧大成正要继续下令,却觉得胸口和脖子一疼。
低头看,借着火光看到胸前插着三支箭矢。
箭矢几乎要没入他的胸膛,为木羽箭,看上去,像是弩箭所用箭矢。
伸手去摸脖子,脖子上也中箭,只觉气都喘不上来。
左右见大王中箭,惊得脑袋一片空白。
萧大成只觉得疼痛向全身扩散,忽然觉得身上很冷,想说话,却说不出来。
又觉得浑身力气快速消失,两眼一黑,栽倒地面。
“大王,大王!!”
呼喊声在耳边响起,但在萧大成听来,喊声仿佛是从远处传来。
意识渐渐模糊,心中满是不甘:我,我还没给父亲报仇
。。。。。。
豫章王府,后庭,一棵树下,萧栋拉着儿子萧镠的手,看着树上挂着的花灯,一言不发。
这些花灯,是元宵节前,他和儿子一起扎的,有各种造型,譬如鱼形灯,飞禽灯,走兽灯,等等。
其中,那个有着三层花瓣的莲花灯,最复杂,也最漂亮。
此刻,莲花灯已经被仆人取下,萧栋将其交到儿子手里,看着儿子兴高采烈的模样,他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和父亲一花灯的情景。
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虽然记忆有些模糊,但萧栋依旧记得父亲的样貌。
他的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父亲为豫章安王萧欢,大同十年卒于江州刺史任上。
父亲去世,萧栋如今尚有两位叔叔在人世,一为萧誉,二为萧詧。
还有两个弟弟,萧桥和萧樛。
“阿耶!”
儿子的呼喊声,把萧栋的思绪拉回来,随后看着儿子。
萧镠指着院门口站着的一群人,问:“阿耶,他们来,是来请阿耶入宫的么?”
萧栋看着院门,看着那些来逮捕自己的台使及禁军,笑起来:“是呀,阿耶一会要入宫。”
“那阿耶今晚回来么?”
“阿耶可能要出远门,没那么快回来。”
“明年元宵,阿耶会回来么?”
“不知道,或许能回来吧。”
萧栋摸摸儿子的头,看着不远处,面色惨白的王妃,笑着对儿子说:“阿耶不在的日子,你要听娘的话。”
萧镠用力点头:“嗯。”
萧栋又拍拍儿子肩膀:“乖,去娘那里,阿耶走了。”
随后,他见王妃搂着儿子,便对着王妃点点头,然后向院外走去。
几年前,他的两个叔叔河东王萧誉、岳阳王萧詧起兵谋反,兵败被俘,废为庶人,并且软禁起来。
从那以后,他就知道自己和两个弟弟的处境微妙。
不过叔祖仁厚,只要他和弟弟们老实过日子,就不会有事。
去年重阳,皇帝遇刺身亡,皇太子伤重不治,年幼的皇太孙登基。
最后的倚仗没了,所以,萧栋知道自己随时都会因为意图谋反的罪名而伏诛。
因为幼帝是坐不稳御座的,迟早要被权臣控制,而他是昭明太子的嫡长孙,会碍权臣的事。
前几日的元宵节灯会出事了,台城失火,桂阳王萧大成擅自率兵前往台城,半路与浏阳王萧大雅队伍相遇。
因为误会而爆发激战,两人相继中箭身亡。
与此同时,又有几位宗室犯禁带兵夜闯台城,悉数被捕。
虽然这些人均声称是宫中使者求援,但查无实证。
有司在这些人府邸中搜出书信,涉及谋逆,且陆续有人出首,指认各自府主与人勾连,意图于元宵节当晚以救火、救驾之名,攻入皇宫。
然后,拥戴豫章王萧栋为帝。
并以萧誉、萧詧为宰辅。
那些搜出的证据之中,就有萧栋的亲笔信。
此事牵连甚广,不止宗室,还有许多武官员牵扯其中。
但萧栋知道,这纯属栽赃陷害,因为他从没有与人私下勾连,也不知元宵节当晚会发生什么。
他没有做亏心事,当然要上书伸冤。
然而伸冤无用,幕后主谋要的是他和弟弟的脑袋,把他兄弟仨作为元宵节事变的主谋,给朝野内外一个交代。
所幸,他的儿子暂时不会受牵连,或许,会被废为庶人软禁起来。
而且,他没被安上重阳节刺杀先帝、袭击皇太子的罪名,自己和弟弟仨只需孤身上路,不用累及儿子,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毫无疑问,有人要找借口清除异己,然后擭取大权,所以先拿他兄弟仨来开刀,趁机兴大狱。
萧栋在禁军兵卒的簇拥下,走出院门,他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看着自己的妻儿,看着儿子手中的莲花灯,眼里满是不舍。
并闪烁着火光。
你们兴冤狱、屠戮忠良,会有报应的!
第一百一十五章 囚
昏暗的囚室,一缕阳光如同光柱,透过窗户直插地面,武陵王萧圆正看着地上的阳光,再看看那小小的窗户,忽然想到一个字:
四壁成口,口中一人,即是囚。
环顾四周,小小囚室倒是干净整洁,若不是一排木栅栏横着,仿佛是一禅房,正好可以诵念佛经。
被捕入狱后,萧圆正只是上表自辩过一次,见没有效果,就懒得挣扎。
有人要他死,且他必须死,多说无益。
萧圆正觉得既然事已至此,且儿子似乎能保命,便不再做无谓的挣扎。
留在世间的时日无多,萧圆正除了思念妻儿,又想起了已故的父亲萧纪,以及远在长安的弟弟们。
他的父亲、武陵王萧纪,为高祖萧衍第八子,当年坐镇蜀地,后来率军东进,讨伐占据荆州叛乱的邵陵王萧纶。
结果魏国西魏趁机攻打益州,萧纪率兵回救,半路遇伏,兵败身亡。
魏军攻下蜀地,武陵王诸子沦为阶下囚,世子萧圆照也去世,当时,家中排行第二的萧圆正在司州任郡守,逃过一劫。
他成了武陵王留在梁国唯一的儿子,随后继承武陵王爵位,一直低调行事。
数年时间过去,萧圆正没想到自己还是难逃一死,有人试图兴大狱,诛杀异己,而他,就被主谋认作是异己。
萧圆正闭上眼睛,思索着谁可能是主谋。
不久前,元宵节当晚,台城失火,又有宗室带兵夜闯台城,似乎是要发动宫变,闹出很大动静。
事后追查起来,幕后主谋居然是豫章王萧栋。
对于这个结果,萧圆正是不信的,因为什么事也没做的他,被人告发,说与萧栋合谋。
所以,他和萧栋一样,都是被诬陷的。
萧圆正觉得自己和萧栋都是闲散藩王,没挡着谁的路,却被人诬陷欲置之死地,那么,幕后主谋到底想干什么?
毫无疑问,最终目的是皇位。
萧栋及其两个弟弟,是昭明太子的嫡孙,所以涉及皇位更替,是继位呼声很大的人选。
而萧圆正作为武陵王的儿子,虽然比不上萧栋,却也是高祖萧衍的孙子,为当今年幼皇帝的皇叔堂叔。
且他麾下部曲众多,加上效命的壮士,有近万人,若在建康任职,关键时刻,能坏人大事。
若在外任职,起兵勤王,也能尽一份力。
幕后主谋要谋皇位,就得把与幼帝关系最近的宗室剪除,先把昭明太子的孙子解决,再对付幼帝的皇叔们。
他这个堂叔被干掉,接下来,就轮到亲叔叔们了。
所以,要么接下来,辅政的湘东王会成为幕后主谋新的目标,要么,湘东王就是主谋。
因为当昭明太子、武陵王一系的成年宗室完蛋后,就属湘东王父子和幼帝关系最近。
当然,还有庐陵王萧应,关系也很近,然而此人为痴儿,愚不可及,能否保住家业尤未可知。
萧圆正睁开眼睛,看着地上的光斑,琢磨着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重阳节那天,刺客扮做湘东王妃,拉着湘东王世子去见皇帝,然后刺杀皇帝,湘东王世子当场身亡。
湘东王应该不是主谋,因为虎毒不食子。
现在幼帝登基,诸皇子成了皇叔,那么多皇叔,总不能全都找借口杀了,且诸王不会坐以待毙。
所以,元宵节事变,主谋或许另有其人,既要借机铲除异己,又要让辅政的湘东王饱受怀疑,那主谋才好继续行事。
若如此,鄱阳王萧范就有很大嫌疑。
萧圆正记得,当年高祖还在时,就有人告发鄱阳王私蓄粮草、招募壮士,意图不轨。
而鄱阳王兄弟不少,门生故吏众多,其父子近十年来镇守淮南,麾下劲旅表现非凡,一旦建康有事,淮南兵马很快便能兵临城下。
萧圆正想着想着,忽然目光一凝。
他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战功赫赫的徐州刺史、新平公李笠。
李笠如今坐镇淮北,此人及其得力部下,均为鄱阳人,和鄱阳王府总免不了关联,一旦鄱阳王得此人相助,问鼎不是没有可能。
萧圆正知道李笠是得了先帝赏识、提拔,才有了如今的地位。
当先帝、皇太子先后去世,李笠在朝中无依无靠,如同丧家之犬,勉强能依靠的,就只有鄱阳王父子。
所以一旦李笠倒向鄱阳王,鄱阳王必然胆气大壮。
日后行废立之事,甚至都不用担心各地兵马进京讨逆,因为有李笠这头猛虎在,足以击败任何反对者。
那么,即便鄱阳王不是重阳节刺杀皇帝的幕后主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