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贵人高兴,只要贵人一句话,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就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是不可能。
更别说,成为棋待诏,陪皇帝下棋,这是多么高的荣耀。
毕竟,当今天子不下棋,不代表之后的新君不喜欢下棋。
而对于前朝宗室萧勤来说,既然他儿子喜欢下棋,又很有天赋,那么将来成为专业棋士,时不时能名正言顺的离开鄱阳这个软禁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梁国灭亡,取而代之的楚国,如今算是善待他们这些前朝宗室,但再怎么善待,也必然要软禁他们。
萧勤已经年过四旬,前半生,玩也玩过了,也去了许多地方,余生在鄱阳度过,无所谓。
但是,他觉得儿子不该被一辈子困在鄱阳这个鸟笼里。
若有机会,要能够昂头挺胸到各地走走、看看,和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打交道。
那么,成为专业棋士,就是不错的选择。
即便前朝末裔的身份还是会很麻烦,但萧勤觉得,儿子将来靠着下棋谋生,既能和喜爱的围棋相伴,也能丰衣足食,真是不错。
结完账后,父子俩离开包厢,沿着楼梯下楼。
食肆门口处,一个小胖子在闹腾着,闹着让自己父亲点“最好吃的”。
萧勤看着这个闹腾的小胖子,忽然想起往事。
许多年前,他因为误伤了嫡母,被父亲赶到鄱阳“面壁思过”。
在鄱阳,他遇到了一个人,那人当时是个鱼梁小吏。
想起那日,对方带着他到某个酒肆“扮猪吃老虎”的情形,萧勤不由得莞尔。
昔年在河里钓鱼的小吏,如今以千军万马为钓竿,钓尽天下英雄,真是世事无常。
父子俩走出食肆,此时已是雨过天晴,阳光洒在雨后的街道上,被一汪汪积水撕碎,金光闪闪。
萧勤看着为行人渐多的街道,看着熟悉的鄱阳街景,想想儿子方才那“要做九段棋士”的愿望,忽然觉得心中一松。
能遇到这样的人,真好。
第一百八十章 优雅
下午,鄱阳某酒肆内,客人满座,虽然伙计们不断地把各色菜肴、美酒端到不同的包厢,但厢内的客人们,注意力都不在酒菜上面。
悦耳的钢琴声,从“回”字形结构的酒肆中间位置琴台处,向四周不断扩散。
于是,位于“回”字建筑“外廓”各包厢的客人,一个个都侧耳倾听。
时不时看向中间琴台位置。
琴台上,放着一架外形精美的钢琴,钢琴前,坐着一位青衣女子。
女子正直妙龄,容貌出众,挽着灵蛇髻,专注的弹着钢琴。
纤纤玉指,在黑白琴键上不断起伏,如蜻蜓点水般,在听众的心中点起阵阵涟漪。
琴声悠扬,仿佛微风吹拂,却骤起狂风,扑向迎风摇曳的点点梅花。
一处包厢内,坐在窗边的柳荃,听着美妙的琴声,一脸陶醉,时不时看着手中曲单。
他因为经商,暂居鄱阳,今日得友人相邀,来此见识一下“七段琴师”的技艺,现在听来,确实不同凡响。
现在弹奏的钢琴曲,真好听,柳荃认真看起曲目简介。
曲名梅花三弄,改编自琴曲梅花三弄,当然,琴曲中的“琴”指的是传统的琴,不是钢琴。
这曲子,大有来路:相传为晋时伊所作笛曲,后来改为琴曲。
曲子的出现,还作为一则故事,被世说新语收入其中,又称“桓伊三弄”。
某年某月某日,名士王徽之离开都城建康,但所乘的船还停泊在码头。
恰巧当朝大员桓伊乘车在岸上经过,王徽之没认出其车驾,于是船上一位客人点出车中人的身份。
并点明桓伊的特长:桓伊善于吹笛,家中藏有汉时蔡邕的柯亭笛,常常吹奏。
桓伊吹笛的技艺十分高超,被称为江左第一。
王徽之便派人上岸,邀请桓伊过来,给自己吹一曲。
桓伊是高官贵胄,得知这一要求却不着恼,因为他久闻王徽之的大名:王徽之是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儿子,很有名气。
于是桓伊下车上船,坐在胡床上,用笛子吹三弄梅花之调。
即一首曲子,以不同音位吹奏三次,有三种调。
桓伊果然技艺高超,吹出的曲调高妙绝伦,听得众人如痴如醉。
吹奏完毕,桓伊上岸登车,一走了之。
前前后后,宾主双方没有直接交谈一句,却没人觉得不对,魏晋风流名士之举止狂放,不拘礼俗,由此可见一斑。
此事很快传开,引为美谈,后来收录入世说新语。
而笛曲梅花三弄,又演变为萧曲,以及琴曲。
现在,已经被改编为钢琴曲,并在原曲的基础上,根据钢琴音色的特性,加以不断调整、完善。
此刻,酒肆琴师弹奏的梅花三弄,就是经由乐府定下“官调”的钢琴曲。
柳荃看到这里,放下曲单,眯起眼睛,继续侧耳倾听。
梅花,志高洁,冰肌玉骨,凌寒留香,历来是人墨客咏叹的对象。
自古以来,有无数乐曲通过赞叹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借物抒怀,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现在这首梅花三弄,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肃穆深沉的琴声,展现出寒冬腊月万木凋零的萧瑟情景。
唯有梅花铁骨铮铮,迎寒而立。
第二部分,琴声的节奏开始快速切换,高音低音频繁跳跃,交替奏鸣。
各种音调此起彼伏,情绪激越,让人体会到梅花迎风怒放之势,
但“动”过之后,又是温柔的“静”。
曲调的一动一静,生动展现出梅花在寒风中的傲然不屈,以及“淡定”。
琴声渐渐变得空远悠长,仿佛空涧鸟鸣一般。
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琴声停了,但满座宾客都鸦雀无声:听众们还没回过神,都留在琴声构成的“红梅傲雪图”中,久久不能自拔。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反应过来,大声喝彩。
随后,如潮的喝彩声响起,各包厢的客人,为琴师精湛的琴技所折服,纷纷叫来伙计,打赏。
数目不等的赏金,默默地交给伙计,没有唱名,没有唱数。
赏金多少,全在心意,而不是炫耀。
听钢琴曲是很雅的事情,所以即便这里是酒肆,琴师是酒肆安排来弹琴助兴的“伶人”,但给对方打赏,可不能像风月场打赏小娘子那样,简单粗暴。
今日在此请柳荃“大开眼界”的傅徇,打赏一万钱十贯,当然,因为他是该酒肆的“老顾客”,为方便吃住,开有“账户”,钱直接从账上扣。
外面,琴师向四周的包厢款款行礼,然后告退,准备下一首曲目。
意犹未尽的柳荃,一直等那倩影消失在视野后,转头看着傅徇,不住夸赞:
“真是不错!今日可是大开眼界了!”
傅徇笑了笑,起身给柳荃斟酒:“当然了,鄱阳是帝乡,行在和都下出现的琴曲,鄱阳总是不会落后。”
“一会,还有更精彩的表演。”
“傅兄,这打赏,那位小娘子,能拿到手多少?”柳荃问,傅徇闻言看了看对方:“据我所知,对半,怎么,柳兄有想法了?”
“嗨,哪、哪有什么想法。”柳荃讷讷,傅徇笑起来:“哈哈,窍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没什么。”
“可对于店家来说,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位钢琴师,升至八段鄱阳可没几个八段钢琴师。”
“这可是摇钱树呀,怕不是当宝贝一样供着,柳兄要想抱得佳人归,可不容易。”
柳荃来了兴致:“钢琴段位,真的这么难升?”
“难,很难。”傅徇也来了兴致,今日他请柳荃来此,一是为了听钢琴曲,二是为了闲谈,拉近关系。
一如围棋以段位来衡量、区分棋手的棋力,钢琴,如今也以段位来衡量、区分琴师的能力。
但是,弹琴和下棋不同,下棋是对弈,弹琴可不能“斗琴”,那么,要如何衡量一个琴师的弹琴技艺高低呢?
看所奏钢琴曲的难度。
钢琴师级别分九段,九段最高,初段一段最低,随着段位的提升,要求能够流畅弹奏的钢琴曲,其难度也在大幅上升。
不同难度的钢琴曲,既有根据传统琴曲、乐曲改编来的琴曲,也有本就作为钢琴曲而出现的琴曲。
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钢琴名曲”,多为宫中流传出来。
曲目越难,对弹琴技艺的要求就越高,这其中不止有弹琴的指法,还对琴师的个人音乐素养有不小的要求。
同一首钢琴曲,在资质平庸琴师的弹奏之下,不过是照本宣科,但在有天赋琴师的弹奏之下,就能演绎出不一样的韵味。
“道理,和食肆说书人读报纸一般,若从头到尾语气都没什么起伏,读出来的故事,你听得懂,但会觉得乏味。”
傅徇特意举起说书人读报纸、讲故事的例子:
“若是能够读得声情并茂,故弄玄虚,勾起听众的兴致,你不觉得,这才有劲么?”
这例子好懂,柳荃愈发兴致浓厚:“傅兄,那,那要培养出八段不,七段就行,七段钢琴师,培养起来,是不是很难?”
傅徇点头:“当然,首先得选个好苗子,其次,找个好先生来教,而且这苗子得能吃苦,刻苦练琴,又要有悟性,最后,还得有一架好钢琴。”
他指了指窗外琴台上放着的那一架钢琴。
“这架钢琴,为少府寺对外销售的成品,你觉得,值钱几许?”
柳荃虽然不太懂钢琴,但听了“少府寺”三个字,知道这钢琴的品质,必然很接近宫中御用之物,琢磨了一下,小心的说:
“大概,一万贯?”
“哈哈,倒不至于。”傅徇笑着摇摇头,伸出右手,张开五指:“五百贯左右,但还只是钢琴本身。”
五百贯,可以在房价高涨的鄱阳城里,买一个中等规模宅院了。
“但这还是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