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江山美人-第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逆子狂悖无知!还不退下!”

    “丕儿……”

    曹丕言毕,曹操、卞氏等人面色又是一变,反应各异,其中曹操更是直接给了其一个巴掌。

    “好……不愧为曹家长子,果然智勇双全。”在听了曹丕的一番话之后,雷云却是抚掌笑了起来,“既然你这个小舅子出招,那我这个姐夫便索性教教你罢。我知道你不怕,不是不怕死,而是料定我不会同一个冲动的年轻人一般见识,也不会在此时公然背约,不过我给你的评语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我若是不甘于平淡,绝对不会如此心急;因为当你还不够了解你的对手之时,轻举妄动反而会让你的对手更为警惕……而今,你这一番举动虽然不能说毫无作用,可必将连累那些仍然忠于你父亲旧部,到头来却是得不偿失啊……”

    毋庸置疑,曹丕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即便是落定到如此地步依然不愿服输,还在竭尽全力地来为自己争取最后的资本……

    不过,而今的许昌已尽在他的掌控之下,曹操、曹仁以及很多曹氏旧部但凡有个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曹丕的一些个小动作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他并不认为曹丕等人有兴风作浪的本事,因此并未打草惊蛇。

    毕竟,只要曹操不食言背约,此事他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作不知,可他没有料到此时曹丕竟会自己跳了出来……

    曹丕的举动看似十分的鲁莽冲动,可其却在以行动巧妙地向而今依然忠于曹氏的旧部清晰地表明一个态度,那便是曹氏虽败,却不会屈服,还会继续同他这个许昌的新主子斗下去;而此人是曹家的长子,其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曹操的意思。

    曹操在曹氏旧部中的恩威自然不用多言,若是事情真要朝著不好方向发展下去,不但刚刚安定下来的许昌会人心浮动,就连徐晃、于禁等很多曹氏旧将以及才归顺不久三十多万魏军说不定也会有所动摇。

    对于那些依然忠于曹操的人,他的原本的计划是慢慢拉拢与打压,最终将曹氏的影响力全部抹去,可既然曹丕非要自作聪明地捅破窗户纸来给他制造麻烦,那么他也只能改变策略……

    他可不管曹丕是打算凝聚力图谋不轨还是欲以曹氏这份最后的资本来逼他让步,他的态度只有一个,那便是绝不会妥协!

    ——你曹丕不是想号召曹氏旧部做点什么吗?好……我就干脆跟你明讲,这些人我一个都不会放过,反正此事也是你曹家违约在先!

    望著满面笑容却实则已动杀机的雷云,再看看一脸愤怒的父亲曹操,曹丕这才慢慢回国神来,心头旋即浮起了一丝惊惧与苦涩……

    不错,眼前之人说的没错,此番他的确是弄巧成拙了……

    他当然知道当面挑衅雷云会有一定的风险,可他认为即便雷云识破他的意图也会有所顾忌,却没有料到此人竟会直接点破此事,而且应对手段更是如此的决绝!

    而今他不但将自己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接下来还会有很多的忠心耿耿的曹氏旧部也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一念至此,他的面色也渐渐失去了血色,身躯也忍不住颤抖起来。

 第三百零四章 曹植

    “燕王……在下虽年幼,然燕王之名却是耳闻已久。而今您霸业已成,理应广施仁德,收拢人心,又何必赶尽杀绝呢?”

    见曹丕一时愣在了那里,此时一名大约十八九岁、相貌俊美的年轻人忽然走上前来。

    这年轻男子身著一袭青衫,肩上披著一件制作考究的皮裘,体貌英逸,神清骨秀,称得上是一位少有的美男子……

    “尔乃何人?”雷云略略地审视了俊美男子一眼,淡淡地道。

    “在下曹植……”俊美男子略略揖了一礼,不卑不亢地道。

    曹植?

    雷云闻言神色微微一动,不禁又打量了俊美男子一眼。

    此人便是三国时期有著“才高八斗”之美誉的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与正妻卞氏所生第三子,同曹丕乃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卞氏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分别为曹丕、曹彰、曹植与曹熊)。其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曹植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也是因为其才华便都来辅佐他。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尤其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

    十月,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曹操最终立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植时年29岁,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同年,曹丕称帝。曹植、苏则听说曹丕废汉自立,都穿上丧服为汉朝悲哀哭泣。曹丕闻讯之后大怒,此后便对曹植严加防范,但后来碍于母亲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邑八百户;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是年作《野田黄雀行》,这次改封成为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在《洛神赋》中,诗人描摹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倾心仰慕和热爱;又虚构了向洛神求爱的故事,象征了自己对美好理想梦寐不辍的热烈追求;最后通过恋爱失败的描写,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壮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书曹叡,要求给予政治上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铁石心肠之人动容。但过于冷静理智的曹叡却心如古井,不起微澜,对于曹植的种种表白和要求,只是口头上给予嘉许而已。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十二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植改封陈王,十一月其在忧郁中病逝,时年四十一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

    在后世,曹植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其七步成诗的故事。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继位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曹在称帝后仍对曹植耿耿于怀,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于是便想著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这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事实上,后世学术界对于这首诗是否真的出自于曹植之手尚有一些争议,不过《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当然,这首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大概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

    在散文方面,曹植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