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江山美人-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见人已到齐,倒也雷厉风行,当即起身宣布进军汜水关!

    进军之令下达,雷云等各路诸侯亦不曾懈怠,未及一个时辰,陈留大营数十万大军即拔营而起,浩浩荡荡奔洛阳而去……

    ……

    洛阳,太师府。

    这是一座气势恢宏,富丽堂皇的府邸,门口矗立著两只丈余高的石狮子,青石铺就的石阶仿佛一尘不染;再向前,可见两扇华丽厚重朱红大门,上嵌两只硕大的铜环;微微抬头,便可看到大门上方的那块鎏金的巨大牌匾,上面写著两个熠熠生辉的金色大字:董府。

    如此华丽和张扬的府邸,除了如今朝廷上权势熏天的太师董卓之外,怕是不作第二人想了。

    不过,此时的太师府却是不同于往日,似乎正笼罩在一片凝重的氛围之中;府中的大堂中聚满了文臣武将,似乎在商议著什么。

    “诸位……十九路人马进攻洛阳,先锋孙坚已将至汜水关。眼下如何应付,诸位且说一说罢……”

    就在大堂上的众人窃议之际,一道雄厚的声音突然在堂中响起。

    众人闻言均是一凛,目光均不约而同地朝堂上望去,但很快又一个个的垂下头去。

    此刻,大堂之上正立著一名五十有余的老者。此人生得膀大腰圆,阔面虎须,粗犷而不失威武之势;尤其是那一双凌厉摄人的虎目,其中饱含著无尽的凶煞之意,使人望而心生颤栗!

    此人自然便是董卓。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其出生于殷富的地方豪强家庭。当时岷县属于边远地区,与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邻。董卓自小养尊处优,少年时期便形成了一种放纵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史书载,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

    汉灵帝末年,董卓受诏率军进京,继而便掌握朝中大权。他为人残忍嗜杀,倒行逆施。在初次率军进兵洛阳之时,他的士兵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妇女,劫掠财物,整个洛阳城被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东汉年间广泛流传著一首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其中歌谣中的“千里草”、“十日卜”合起来便是董卓的名字,“何青青”、“不得生”充分地表达了当时广大老百姓对误国害民权臣董卓的极度痛恨,迫切希望他早日死去。这首民谣是东汉人民对董卓整个人最基本的评价。

    董卓入朝乱政,“性,遂以严刑协众,睚眦之隙必扳,人不自保”。一次,朝中许多官员被董卓邀请去赴宴。官员们都莫名其妙,不知董卓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宴会上,董卓兴致高昂,招呼大家不要顾忌,畅怀痛饮。酒过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地对在场的人说:“为了给大家助酒兴,我将为各位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请欣赏!”说完,击掌示意,狂笑不已。顿时,整个宴席变成了肃杀的刑场。董卓把诱降俘虏的几百名北方反叛者押到会场正中央,先命令士兵剪掉他们的舌头,然后有的人被斩断手脚,有的人被挖掉眼睛。其手段之残忍,令所有在场官员和士兵惨不忍睹,许多宾客手中的筷子都被吓得抖落在地。董卓却若无其事,仍然狂饮自如,脸上还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色。

    另有一次,董卓把俘虏来的数百名起义士兵先用布条缠绑全身,头朝下倒立,然后浇上油膏,点火活活将他们烧死,可谓残忍至极!

    后来,他因战事不利迁都长安,为了防止官员和人民逃回故都洛阳,他竟将整个洛阳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等大批建筑物全部焚火烧毁。昔日兴盛繁华的洛阳城,瞬时之间变成一片废墟,凄凉惨景令人顿首痛惜。

    为了攫取财富,董卓还派吕布洗劫皇家陵墓和公卿坟冢,尽收珍宝。

    整个洛阳城狼藉不堪,在董卓肆意践踏破坏下,已是千疮百孔,满目疮夷。曹操对此悲愤不已,后写了一首诗《薤露行》,予以讥讽:贼臣持国柄,杀主死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董卓掌权后,国家制度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政权机器的正常运转。其中,他颁布的法律刑罚尤为混乱无度,不成体统:对普通老百姓往往实施严刑酷法,而对亲信家族,则违法不究,一切都取决于董卓个人的意志。《魏书》记载:董卓专门指派司隶校尉刘器登记所谓“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的臣民,凡是册上有名者,都应处死,财产没收。不久,整个社会便民怨沸腾,冤狱遍地。

    为了自己聚敛巨额财富,董卓大量毁坏通行的五铢钱,还下令将所有的铜人、铜钟和铜马打破,重新铸成小钱。粗制滥造的小钱不仅重量比五铢钱轻,而且没有纹章,钱的边缘也没有轮廓,不耐磨损。小钱的流通直接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猛涨。据史书记载,当时买一石谷大概要花数万钱。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活陷于极度痛苦之中。董卓却利用搜括来的钱财,整日歌舞升平,寻欢作乐,生活荒淫无度。

    董卓的残暴本性与政治野心相结合,直接导致了东汉政权和社会的巨大破坏。他的恶行招致群雄联合讨伐,但联军在董卓迁都不久后便瓦解了。后来王允使用连环计,董卓被其亲信所杀。董卓被杀的那一天,满朝文武和所有士兵都高呼万岁!长安百姓高兴得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共庆祝奸贼被诛。据说董卓死后,被东市守尸吏把点燃的捻子插入肚脐之中,点起天灯来。因为董卓肥胖脂厚,“光明达曙,如是几日”。

    董卓一生粗暴残忍,充满私欲和野心。他从陇西发迹到率军进京操纵中央政权,始终考虑和盘算的是如何满足私欲和野心。为了达到他的目的,董卓便不择手段地玩弄权术,践踏国家律法,破坏社会经济,残害平民百姓,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造成了东汉末年政权的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东汉政权日趋衰败、最终倾覆,虽然是很多复杂因素所致,但是,董卓的种种暴行无疑是进一步的加剧了东汉政权的衰败。

    正所谓“天理昭彰,报应不爽”,董卓最终还是遭到群起而攻而落得个惨死的下场,这是他应得的报应,也永世遭到世人的唾骂,遗臭万年!

 第四十二章 虎牢关前(一)

    董卓最终的下场固然大快人心,但眼下的他却是兵强马壮,势头正盛,麾下虎将众多,可谓天下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

    此时,府中大堂会集的皆是他手下的骨干谋士和将领。文臣有李儒、李肃、董旻等,武将有吕布、李傕、郭汜、华雄、张济、樊稠、杨奉、段煨等等,皆是能征惯战的沙场悍将!

    因此,董卓的话音一落,堂下的一众武将便纷纷出列请战,争执不下……

    此情此景,董卓自是心中大悦,但他毕竟是一个饱经世故的老狐狸,凡事还是十分谨慎,于是又向他女婿兼第一智囊李儒询问道:“文优啊,贼军将至,你有何良策?”

    李儒是一位三十岁上下的儒雅文士,生得白面长须,颇有风姿;只是那狭长的双目却是略显阴郁,偶然会闪过一丝精明的神采,看上去一副计高筹备的高人风范……

    作为董卓的女婿和谋士,李儒十分为董卓所信任,其计谋毒辣而阴险。董卓处理军中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他也曾数次向董卓献策,劝董卓趁乱进京勤王,擢用名流以收人望,说降吕布,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等等都是他的计策,也的确是一位很有才干的谋士。

    见董卓开口相询,李儒当即躬身行了一礼,道:“主公,目下贼兵进军汜水关,其势正盛;此时主公可派一员大将率领数万精骑前往迎敌,但求挫其锐气……事成之后,只可于踞关缓守,不可与之交锋。贼兵远来,粮草辎重供给不易,且其内部不和,日久必然涣散,届时主公可亲率大军出战,则一战可定矣……”

    “哈哈哈哈……好!不愧是老夫的智囊,此计甚妙……”董卓听罢抚须大笑。

    少时,他扫了一眼堂下众人,高声道:“华雄何在?”

    话音方落,一名身长九尺,虎体狼腰的将领排众而出,“末将在!”

    “我即加封你为骁骑校尉,领精兵五万,星夜前往汜水关迎敌。待斩将立功之后,另有封赏……”

    “末将领命!”

    “末将愿同往!”

    李肃、胡轸、赵岑等将领亦挺身而出。

    ……

    且说诸侯联军这边,事情的发展也确如雷云所知的那样,众诸侯之间的勾心斗角也已初现端倪。先是济北相鲍信之弟鲍忠贪功冒进被华雄斩首,后是袁术扣发先锋孙坚之粮饷,致使孙坚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败报传回联军大营,袁绍顿时大惊,当即便召集各路诸侯升帐议兵。

    “诸位……不想孙文台竟败于华雄之手。哼!前日鲍将军之弟不听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不说,还折去许多军士;而今孙文台又败于华雄……真是出师不利,锐气大伤。诸位,你们有何良策?”袁绍有些焦躁地望著台下众人,气急地道。

    他的话音落后,各路诸侯均是默然不语,场下一片静悄悄的……

    至于雷云,他可没那工夫去听袁大盟主唠叨,他的注意力早就集中在北平太守公孙瓒身后的三人身上。

    这三人中,居中的那人身长七尺余,两耳垂肩,双手过膝,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一副福缘绵泽之相,实属异人;右侧的一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左侧那人则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其势好似择人而噬之猛虎,极为骇人!

    刘备!

    关羽!

    张飞!

    这三位耳熟能详的人物正如他以前所想象的那般,实属天生异人,风采不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