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无论如何也未料到这几个地方家族竟有如此雄厚的底蕴!
这些财物与他从董卓手中夺来的那批相比固然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对这个时代而言,这确确实实是一笔相当大的数目,它甚至足够他新建一座规模相当的城池之用!
“主公,韩、魏等几个家族之人打入囚牢已有多日;此事我等不敢擅专,特此烦请主公决断……”
就在他沉默不语之时,裴仁的声音再次在堂中响起。
“唔……此事容我三思……”雷云闻言微微抬首,而后又垂首沉思起来。
若是在太平时节,这些个为祸百姓的豪族杀也就杀了,但此时辽东的事业才刚刚起步,又逢多事之秋,多行杀戮便有些不妥了。
片刻之后,他微微地舒了一口气,淡然开口道:“如果我不曾记错,韩家家主韩彦,魏家家主魏仓,此二人之中前者应是身居望平县令之职,后者则为遂县县令之职罢……”
“主公所言不错……”裴仁微微颔首,“主公立业之前,此二人便身居县令之职。主公战败公孙度之后,由于兵马增加过快,曾一度粮草不济,是这二人及时奉上粮谷六万石以充军用,方才解了燃眉之急。主公接管三郡之后,曾大量撤换与任命各地方官吏;这二人却是因功得以安然无恙,还曾受到主公嘉奖……”
“是啊……”雷云轻叹了一口气,“无论如何这二人还是有功之人……这样罢,从今日起,罢去韩彦、魏仓二人县令之职,家产充公,而后发往东部边城为民;其家族子弟有公职者免职,无公职者视其罪行轻重而论……罪行轻者释放,与其家主同时发往边城,罪行重者依律治罪,绝不宽待!至于余下几个家族……一概按律治罪罢……”
“喏……”裴仁当即微微躬身,朗声应道。
裴仁返回班列之后,参事田韶随后也站了出来,躬身道:“主公,数月前下官同宋鼎、周颐二位大人奉裴大人之命,身领修建水路码头、栈道、学院学堂等事宜……而今下官等共择定了优良水湾六处,修建大小码头十五处;除此之外,自襄平通往玄菟、新昌、辽阳等地的十余条官道也已修建完毕;只有通往乐浪、平郭等地之道路与三所学院尚在修建之中……主公啊,由于襄平至乐浪、平郭等地所经之城池山川颇多,故而工程颇为浩大,所需之钱粮人手也已成紧张之势;因而下官恳请主公下令,再准我招募一批人手……”
“好……”雷云闻言颇为赞许地望著他,“此事田大人办得好,少时必有重赏……至于所请之事嘛……准!”
“多谢主公!”他的话音一落,田韶即微微揖手。
雷云微微一笑,继而又缓步走到他的身旁,叮嘱道:“田大人,你尽管放手办事,其一应所需之物尽可从裴大人那里领支取;若依旧所需不足,则立即使人告知于我,我会再予你一些……”
襄平通往各地的道路修通之后,不但能为辽东之普通百姓提供巨大的便利,而且还会使辽东各地之间的联系得以加强,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使襄平府衙对各地方的统辖更为便捷,有利于辽东政权的稳固,其意义可谓非同寻常……
交通的重要性,他是再清楚不过了。
待田韶退回队列之后,裴行也当即挺身而出,向他禀报了一番军中数月来的情况,其要旨也不过是两件事——各军的训练状况与新式军械、军服的应用与普及情况。
事实上,新式的军械早在年前便初步得以应用,新式军服的样式也早在很久以前便确定下来,只不过是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大规模应用与推广而已。
而今,一切均已截然不同了。
此番出征他不但从中原带回了大量的财物与粮食,更为重要的是还获得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这便使得辽东的状况一下子有了一个根本的改变,一些原本便制定好却搁置起来的方案也立时有了施展的条件,军械、军服的革新便是其中之一。
据他所知,自从大量的人才涌入辽东之后,神械司的规模已经扩大了数倍,不但又建起数座冶炼钢铁的高炉,大规模的军械、军服制作间与仓库也已经建立起来,这便使得辽东三军的军械、军服得以迅速革新……
短短两个月,新式的军械、军服几乎已经完全取代了旧物,开始一批批应用于三军之中……
其实,在前番出征之前,雷云便将军械、军服的革新方案交代给了裴行。当时他只是让裴行先行将此方案在裴家子弟兵中推行,此一来是因为辽东当时的财力物力有限,难以将此方案全面实施;二来他也想以此试探一下其他各军的反应,以便于对将来的进一步的军事变革方案及时作出调整……
然而此时,裴行已经将他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提前做完,这无疑又给了他一个惊喜。
第六十五章 文武齐聚(二)
新式军械,即雷云在出征之前命神械司研究并打造出的几样优良的军械,有腰刀、马刀、军刺、神机弩等共计六七种,在这个时代样样都可称得上是战争利器。
虽然这几月来未曾有更多的种类被制作出来,但仅仅这几种军械便会使辽东军在日后的作战中占尽优势……
就眼下而言,新式军械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增大,辽东各地驻军之中也掀起了一股去旧迎新的浪潮……
几个兵种之中,豹师仍是以戈作为通用的兵器,但其样式已经做了些许修改,打造所用的材质也已换成了精炼钢铁,锋利度与耐用性提高了不少;除此之外,腰刀、马刀、弓弩、盾牌等武器也在豹师的应用范围之内。
鹰师是单一的骑兵,其选用的武器主要是马刀与弓弩;而作为辽东三军之精锐的虎贲营与虎师,其武器使用范围相对要广泛一些;除去腰刀、马刀、军刺、弓弩等主要武器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辅助性的武器,这与其承担的使命有直接关系。
至于最后的水师,则是以弓弩、腰刀及一些水战用具为主。
除了军械的应用之外,军服的革新也是轰轰烈烈!
如今,辽东军的军服共有两类,即铠甲与常服。
铠甲即辽东军征战时所穿之衣甲,大致上可分为两种;其中最为普遍的便是统一制式的铁甲,为辽东军中亭长及亭长以下的低级军官、士兵所用;至于规格再高一级的,那便是明光铠了。
明光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极为出色的盔甲,在胸背甲上有一圆形或椭圆形的金属板,称作护心镜,其名称本身也是因这护心镜而来。
明光铠究竟起于何时已是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三国时期便已有这种盔甲,有关记载便在曹魏曹植的那篇《先帝赐臣铠甲表》之中;至于证据,则最早是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元熙墓中陪葬的手按大盾俑,它所披之铠甲的胸背部都是由左右两片近似椭圆形的大型甲板组成的。建义元年(公元528年)元邵墓中陪葬的陶俑也有身穿明光铠的人物。
明光铠最主要的特征是胸前、背后的大型圆形或椭圆形甲板,这种甲板经过打磨之后,能在阳光之下发出耀眼的反光,就如同一面镜子一般;而汉代的镜子上常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的套话,明光铠便因此而得名。
明光铠的样式很多,而且制作之繁简也不尽相同;但在后世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好的盔甲,有不少人对它有一种近乎崇拜的情绪……
此时,辽东军开始使用的明光铠样式也不过几种,所参照的乃是盛唐时期惯用的样式(盛唐时期是明光铠的全盛时期);其构造大致上是由头盔、护肩(吞肩)、身甲三部分组成,供于辽东军中校尉以上的军职者使用,其制作材质与繁简程度也是根据使用者的军职高低而相应变化,等级区别严格分明。
这,也是雷云激励三军将士、培养他们荣誉感的一种手段……
坦白的讲,古代手工制作金属盔甲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是事,再加上条件的简陋,因此中国古代王朝的军队中盔甲的装备比例一直不是很高,即便如唐朝这般强生的王朝,其军队的盔甲装备比例最高时也不过六成左右,而且还并非全是铁甲,其制作之难度可见一斑……
不过,此事对于雷云而言却是要相对容易一些。
这倒不是他多么的了不起,而是他懂得使用一些后世的简便方法。
早在很久以前,他便已经将后世流水作业的方法授予了神械司的工匠们。如今工匠们只须将一副盔甲的制作步骤分成若干,而后每人负责一部便行了……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不但可行,而且还可以省掉不少工夫。
此外,军服的革新中铠甲的更变并非这段日子以来唯一吸引人的地方,军常服的普及也成为了辽东百姓茶前饭后的趣谈。
军常服,即辽东军将士除身在军营和征战之外所穿的一种军服。辽东军军法规定:凡三军将士,无论军职高低,入军营或出入正式场合时一律须着盔甲,违者杖四十……但是,若众将士不在军营时或没有战事时,甚至读书识字时该当如何?如若此时身上再披著一副沉重的战甲则难免有些不便……
因此,军常服应运而生。
这种服装是雷云仿效后世军队的迷彩服设计而成,分为夏常服、秋常服与冬常服;虎贲营、虎师、鹰师与豹师的服色均偏向于绿色,水师则偏向于蓝色,配有皮带与皮靴,所有的服装皆是同一制式,唯一的区别便是各军种的领花、领章与臂章等徽章饰物……
而关于辽东军常服的领花、领章与臂章则是他依样画葫芦借鉴了后世军队的制式,也是一种用以激励三军将士且又十分吸引人的规制。
领花,即辽东军佩带与常服衣领口的识别标志,为金属所制。辽东军的军队编制由低到高分别为列、队、旗、亭、营、师六级,其中亭长及亭长以下军职者领花的图案为羽箭箭头的形状,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