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明-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滞留黄河边,死活不渡河,其用意只有一个,就是威慑。

    济尔哈朗得知这情况之后,就明白自己可能被坑了。

    如今的义兴朝,可不象是弘光朝。

    至少君臣上下都在齐心协力地抵抗。

    突破江防就已经这么困难了,何况是攻一个有三万守军的坚城?

    当然济尔哈朗不是惧战,如果给他两、三个月的从容部署时间,他还是自信能有成算的。

    但现在不同,短时间内,以并无明显优势的兵力,攻一座军心未失的坚城,这几乎是没有达成的可能。

    明知这一点,济尔哈朗也无法罢战。

    兵力都压上去了,总不能撤兵吧?

    这一撤,白白损失了一万多兵力不说,清廷刚捡起来的面子,就被他丢了。

    那么,接下来的事就很清晰了,停战、召回、述职、罢官一条龙。

    赋闲是轻的,搞不好被多尔衮落井下石,那就老命不保了。

    济尔哈朗只能拼一把,压上了这一万八旗兵。

    此时济尔哈朗心中还是有些把握的。

    八旗兵在此时的士气和战力都远胜于明军,况且应天府神策、太平二门外,已经有二万清军攻了三天了,加上谭泰在钟阜、金川二门的助攻。

    济尔哈朗觉得如果运气好,说不定真能攻破神策、太平二门,哪怕是一门,只要攻进去,事就成了,至少这样回京时,能向朝廷交待了。

    一万八旗兵生力军的加入,加上济尔哈朗渡江至龙潭亲自指挥。

    应天府守军遭受了巨大的、不堪随的压力。

    济尔哈朗严令,但凡畏战不登者,就地斩杀,这使得原本还心神不定的清军作出了拼死状的进攻。

    神策、太平二门及周边十里的城墙上,皆是双方交战的士兵。

    激战一日,至天晚收兵时,廖仲平的京卫伤亡已经超过五千人,这个数字超过了之前三日攻防战的伤亡。

    可以想到,这一日激战的残酷。

    廖仲平已经感觉到这样下去肯定是收不住了,他连夜向朱慈烺进谏,请皇帝下旨,诏镇国公来援。

    可朱慈烺拒绝了,不是他此时还不想下旨,而是他与吴争已经有了约定。

    事实上,从那天君臣奏对之后,吴争已经得到了朱慈烺的默许,可以率军入京增援。

    可这事,朱慈烺无法向廖仲平和群臣说明,他也不知道,已经过去了四天,吴争怎么还不派兵来援?

    眼下也只能靠自己了,朱慈烺随即下旨,开始连夜在城中征召壮丁助明军守城。

    其实之前,已经征召过一次,只是那次的征召相对较为宽松,只征十五至三十五岁的男丁,且孤寡者不征,之前有家人阵亡者不征,有兄弟者征兄不征弟。

    可现在,这限度开始扩大至极处了,凡十三岁至四十五岁男丁,皆在征召之列。

    一个夜里,征召起义士六万人,向四门急援。

    而清军方面,这一日的攻城,伤亡也不比明军小。

    但八旗兵没有伤亡,济尔哈朗虽然调来这一万八旗兵,但还在犹豫是不是将八旗真的派上战场。

    所谓刀枪无眼,济尔哈朗担心八旗军伤亡太大,无法向朝廷交差。

    可这一日激战下来,清军也一样随不起象今日一般的伤亡。

    所以,济尔哈朗决定孤注一掷,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对应天府发起全力一击。

    他派人连夜知会谭泰,明日辰时初,四门同时发起总攻。

    次日凌晨,天色还未亮起时,清军攻城。

    在一开始,济尔哈朗就在神策门用上了八旗的重甲兵。

    一百重甲兵,在济尔哈朗运来的六门红衣大炮(清讳夷)的支援和三千清军弓弩手的掩护下先登。

    这批重甲兵,确实打乱了神策门的明军防守。

    清军火炮和抵近射击的弓弩,极大地压制了城墙上守军的抵抗力度。

    之前所用的大部分防御手段失去了效果。

    神策门守军和义士的伤亡迅速增加,一个时辰之后,清军重甲兵至少有六成在井阑、登城车的辅助下登上城墙。

    接下来,守军就如同被屠杀一般。

    重甲兵几乎是所向披靡,他们几乎不以挥刀砍杀为目的,只是致力于冲撞,明军根本无法组织起无效防御。

    城墙上本就拥挤,重甲冲撞之下,无数的明军被撞下城墙。

    好在城下明军源源不断地涌上来递补,城墙上就象是一座绞肉机,无休止地吞噬着生命,可人力终究有尽时,此时,八旗军的总攻已经开始了。

    济尔哈朗早有预案,在看到重甲兵登上城墙那一刻,他便下令总攻,并以红衣大炮集中轰击城门。

    仅半个时辰,城门被火炮轰开一个大洞。

    济尔哈朗立即下令余部对城门发起冲锋。

    城门随即被清军攻占,城墙上的守军已经陷入上下两面夹击。

    城下的守军,陷入了苦战。

    然,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明军和百姓依旧死战不退。

    他们依仗着民居和建筑与清军周旋。

    此战一直持续到午后,城墙上的守军先被清军歼灭,而后城下抵抗的明军也渐渐死绝。

    神策门六千守军及一万征召的壮丁,大半天的功夫,几乎全军覆没,幸存者不足一成。

    当噩耗传至太平门时,君臣几乎个个面如土色。

    廖仲平和诸臣跪请皇帝移驾出城南向。

    朱慈烺拒绝,誓言与城共存亡。

    他甚至要亲自率六千禁军,对清军发起反击,夺回神策门。

    当然,这个提议,被群臣一致劝阻。

    朱慈烺无奈之下,采纳廖仲平的建议,率禁军和群臣返回皇城。

    授权廖仲平,皇城之外一切军务,可临机决断。

    廖仲平其实也犯了个错误。

    他的判断,济尔哈朗会主攻太平门而不是神策门。

    因为太平门离皇城更近,更方便清军攻打皇城。

    所以,廖仲平将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了太平门方向。

 第六百八十八章 危在旦夕

    可廖仲平的判断失误了,老奸巨滑的济尔哈朗反其道而行之,主攻了神策门。

    然后一战攻下神策门。

    当然,就算廖仲平将主力部署到神策门,也只是延缓了清军攻破城门的时间,结局依旧不可能变。

    因为廖仲平就算知道神策门危急,就算有时间能派军队增援神策门,他也派不出太多的机动兵力了,太平门此时一样正在被一万清军强攻。

    神策门的失守,代表着城墙已经对清军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廖仲平只能硬抗太平门不失,同时,派一支六千人的偏师部署至鸡笼山司天台一线,以此来迟滞北面清军的南下时间。

    这个时间,不是用来助皇城部署防守的,而是廖仲平盼着吴争能及时赶到。

    当天傍晚,天色将黑时,西北钟阜、金川二门相继失守。

    驻守二门的六千明军和一万民众全军覆没。

    谭泰率部挟破城之威向南挺进,子夜时分,其部前锋与济尔哈朗会师。

    至此,应天府北城已尽落清军之手。

    济尔哈朗随即下令,从两部人马中,挑选出一支三千人的生力军,连夜向南突击。

    ……。

    这一夜,应天府所有人无眠。

    奉天殿灯火长明。

    君臣百余人凄苦相对。

    谁也没有想到,应天府会如此轻易被清军攻破,前后才四天啊。

    三万守军,前后征召了八万民众。

    这样的实力,就算清军再强悍,怎么也该守住一、二月才正常。

    不得不说,守军和民众都尽力了。

    至少没有出现士气崩溃的现象。

    所有人,包括朱慈烺都想问个为什么?

    可这还重要吗?

    钱谦益恨声道:“陛下,镇国公吴争坐拥四卫大军,如今京都危急,其部金山卫却滞留镇江,迟迟不北上增援,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右都御史王翊出声呛道:“首辅此话偏颇,朝廷没有旨意,镇国公如何调兵入京?此时我朝危急之时,急需内上下同心,首辅就不要横生枝节了吧?”

    钱谦益怒道:“老夫不也是为了陛下和朝廷着想吗?吴争执掌四万虎狼之师,却按兵不动,如今京城危急,朝廷大军伤亡过半,就算能挡住清军不再南下,怕也没了再震慑吴争的实力……。”

    “咳。”陈子龙干咳一声,打断了钱谦益,然后说道:“镇国公恐怕也不会预料到京城会如此快失守……首辅此时还在纠缠于镇国公存有异心之事,怕是不合时宜吧?还是想想如何化解眼前危局才是。”

    这话引得群臣附应。

    钱谦益见大臣应和,不敢犯众怒,于是冷哼一声,不再开口。

    钱肃乐出列奏道:“陛下,虽说北城失守,但皇城外廖大人麾下尚有一万多军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清军攻破北城,同样伤亡巨大,只要掐住鸡笼山要道,短时间内,清军无力南下。况且,太平候夏完淳已经率建阳卫奉旨北上,此时应该已经到达大雁关,明日将可抵达西城。如此,就算鞑子再强悍,也无法短时间包围皇城。臣以为,陛下应离开京城南下,与镇国公会合,只要陛下平安,就算清军占领整个应天府,我军依旧能再次光复。臣恳请陛下为社稷、为宗庙计,移驾镇江府。”

    王翊也躬身道:“太傅所言实为老成谋国之言,还请陛下移驾。”

    所有人同声应和,包括钱谦益也不出言反对。

    可朱慈烺却沉声道:“朕为一国之君,岂能弃臣民而仓皇逃离?太傅方才也说了,清军虽然攻占北城,可南城还在我军手里,我军也并非无一战之力……真到了关键时候,朕的禁军也可出城增援廖卿。诸公不必再劝,朕意已决,誓与城共存亡!”

    钱肃乐、陈子龙、王翊等人眼神相碰之后。

    王翊奏道:“既然陛下心意已决,那请陛下派使臣出城,诏镇国公派兵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