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大领主-第3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

    老吕家可算是成为卿位家族了啊!

    然而,不是获得卿位就算万事大吉。

    那么多卿位家族是怎么消失的?

    太远的例子很难说得清楚,赵氏、栾氏和郤氏的教训就发生在不久之前。

    吕武琢磨出两个规律。

    第一个是因为太强。

    像赵氏和郤氏都是太强,导致不但国君忌惮,连带一些第二梯次的家族也不想国内有这么一个强大到过份的存在。

    那怎么办?

    联合起来干他呀!

    第二个是仇人太多。

    这个讲的是郤氏。

    强得过份会被联合起来干掉。

    得罪的人多要被无时无刻地进行算计。

    弱则保不住卿位。

    可以想象在晋国当“卿”是何种程度的如履薄冰。

    在接下来,国君又公布了一些任命。

    包括吕武兼任司徒。

    士鲂兼任士师。

    而司空、司寇、内史、中尉等一些职位是早被“卿”给兼任了。

    在晋国当“卿”,一人兼任多个职位早就是老传统了。

    国君宣布完任命,又讲了一些勉励众臣的话,没打算举办饮宴进行款待。

    同样,国君没有处置那些空出来“无主”的地盘。

    吕武刚刚成为“卿”。

    国君很人性化地给吕武放了假。

    众人出了宫城。

    众贵族开始向获得卿位的人进行祝贺,就是一个个无法掩饰恰柠檬的表情。

    “解朔并未兼任何职。”士匄说着还对吕武眨了眨眼睛。

    吕武没心思去猜测解氏会得到什么样的下场。

    士匄压低声音说道:“国君推举祁奚,中军佐韩厥举荐赵武,皆未如愿。”

    他没有过多的讲什么。

    晋国的贵族,没可能让公族担任“卿”的。

    国君推举祁奚,遭到了智罃、韩厥、中行偃和士匄的一致反对。

    想推赵武上位的韩厥,则是遭到了智罃、中行偃、士匄和国君的质疑。

    其中,士匄的反对最为坚决。

    他将话讲得太透,说赵武没有值得夸耀的功绩,年纪着实也太小了一些,覆灭又复立的赵氏难以承担接下来的纳赋。

    智罃说了跟士匄差不多类似的话。

    晋国在接下来会连续爆发战争!

    如果没有足够的家底,还是不要强行在争夺卿位上凑热闹了。

    覆灭又复立的赵氏,地盘太小,治下人口两三万,拉不出一个“旅”以上的兵力。

    这样一来,赵武成为“卿”是好事还是坏事?

    本来态度不明的国君也开始反对赵武获得卿位。

    事实就是那么一回事。

    接下来晋国可能要跟秦国打一场,更需要应对楚国的挑战。

    一些小弟那边也出现状况。

    齐国又开始在欺凌鲁国。

    卫国和曹国的矛盾还没有解决。

    另外一些更小的国家,屁事也太多。

    等于说,晋国极可能需要两线或多线作战,担子重得很呐!

    小身板绝对扛不起那么重的担子,还是别瞎凑热闹啦!

    国君不再强求祁奚担任“卿”,也反对赵氏获得卿位,问还有没有人选。

    反对赵武为“卿”的人,其实未必心怀歹意。

    智罃刚要推荐人。

    国君就说解氏不错。

    反应过来的韩厥也跟着提到解氏适合。

    结果是士匄没想明白,智罃和中行偃迎合了国君和韩厥的建议。

    那就在卿位家族中多一个解氏了呗。

    士匄是等尘埃落定才想明白为什么是解氏,不是其余的哪个家族。

    先君姬寿曼的那些宠臣对付郤氏的当夜,中等家族中的解氏第一个发动仇杀。

    解氏干出了袭击籍氏的事情,又连续攻打了三个小家族。

    国君推荐祁奚没有成功。

    韩厥也没成功让赵武上位。

    看功绩或实力,解氏都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以为将解氏弄成卿位家族是干么的?

    士匄哪还能不明白解氏就是负责先占坑的角色,有那么一天会被祁氏或赵氏所取代。

    几个“卿”还需要再找个地方聚一聚。

    魏颗要先回家一趟,告诉族人魏琦被任命为新军将的事情。

    而魏琦不能继续在家待着,需要马上前去老智家参与接下来的会议。

    不是“卿”的另外那些贵族,他们该回家好好想想,接下来该抱哪位“卿”的大腿。

    人群中的赵武看上去很是鹤立鸡群。

    不是其它什么原因。

    主要是赵武的年纪着实太小了!

    吕武随着其余几位“卿”来到智罃的家中。

    他们抵达前,老智家已经将接待客人的一应准备做好。

    “为阴氏贺!”智朔看上去是真的为吕武感到高兴。

    吕武笑呵呵地回礼,道:“为智氏贺。”

    两人露出了心照不宣的表情。

    智罃能够成为元戎有吕武的功劳。

    这个功劳具体有多大,看老智家自己怎么进行判断了。

    来到一个四边大门皆被打开的大厅。

    智罃当仁不让地坐在主位。

    其余“卿”按照卿位排序,分别进行入座。

    能看出解朔还处在极度兴奋的状态,没察觉到其余几位“卿”对自己那种若有如无的疏远。

    不怪他。

    天上掉馅饼,谁被砸头上都会一时晕乎乎。

    中了五百万,只会认为是自己运气好到逆天,哪会思考为什么是自己中了。

    坐下后的智罃没有第一时间讲话。

    他在等仆众将一应餐具以及食物摆好,又抬来各种各样的烹饪工具,服侍就餐的侍者也都到位。

    期间,没有任何人讲话。

    吕武一边思考自家未来的发展路线,留下一些精力观察其余几位“卿”都是什么表情。

    大家伙看上去大体上是高兴的。

    又以中行偃和韩厥有那么点心事重重。

    不怪中行偃是那副模样。

    他虽然还是一位“卿”,却是从中军佐变成上军将,一定有着很复杂的心路旅程。

    不过,总体来说,他应该是感到庆幸的?

    韩厥心事重重就有点难猜了。

    元戎之位差点到手?

    推举赵武没能成功?

    参与攻击郤氏和栾氏的各家得到壮大,韩氏却在原地踏步。

    几个老牌卿位家族已经是韩氏最弱。

    哪怕是刚上位的阴氏和魏氏,似乎都比韩氏强了一丢丢?

    “诸位,与老夫共饮一觞!”智罃率先拿起酒觞,出声邀饮。

    众人举起酒觞,一饮而尽。

    一阵咳嗽声出现得比较突然。

    原来是解朔被酒给呛到了。

    “失礼,着实失礼,请诸位见谅。”解朔一边擦拭身上的酒迹,一边满脸尴尬地致歉。

    智罃调侃道:“是否如梦中一般?”

    解朔点了点头,脸上出现了恍惚,说道:“实未料到如此。解氏何德何能,得君上赏识,诸同僚力荐。”

    矮油?

    您倒是挺有自知之明的!

    韩厥咳嗽了几声。

    他没被呛到,怕的是智罃点醒解朔。

    智罃看了韩厥一眼,再次举起酒觞,说道:“诸位共勉!”

    众人很配合地再次一饮而尽。

    他们每喝完酒觞里面的浊酒,会有女仆赶紧从炭火在温的觥gōng中捞出酒来,添加到服侍对象的酒觞之中。

    女仆手里拿的是一种杆很长的勺,左右手臂总是会间隔很大,添酒时一套动作能让属于女人的体态看上去很有美感。

    只是几个“卿”没人会特别去看她们到底美不美。

    这时,魏琦的身影出现在外面。

    他走了进来时,只有智罃坐着,其余人都是站了起来。

    元戎嘛,有点逼格是应该的。

    其余“卿”怎么都要表现出对同级别同僚的尊敬。

    这也是一种自我尊重。

    魏琦并不是魏氏的当家人,魏犨的嫡子魏悼子才是。

    只不过,魏悼子是个病秧子,长期不能主持魏氏事务,导致魏氏的事务一直是由魏颗令狐氏和魏琦栎阳氏在办理。

    这一次魏琦担任“卿”对魏氏来说有点隐患。

    等于魏氏的重心开始向栎阳氏这一支倾斜。

    如果作为主脉的魏悼子这一支在后继没能接过栎阳氏的权力,必然会出现荀氏一样的局面。

    荀氏现在的情况是,作为小宗的智氏崛起已经成为现实,智罃已经能够自立自主,甚至还能以小宗吞掉大宗以及其余旁支。

    书友们之前用的小书亭  已经挂了,现在基本上都在用app  。

    智罃见卿已经聚齐,没再邀饮,知道是时候谈正事了

 第353章 吃饭睡觉打秦国啊

    初次参加这种高级别的聚会,吕武内心里忍不住有些小激动。

    现在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方面也比较缓慢。

    已知世界中,中原地区毫无疑问是晋国最为强大,南方则是楚国为尊。

    成了霸主国的领导班子成员之一?

    换作谁都会心情激动。

    智罃展开了第一次“卿”之间的正式会谈。

    他的第一个话题是,到底要不要对秦国开战。

    大家还以为初任元戎的智罃会对郤氏和栾氏的地盘进行分配。

    毕竟,智罃的贪婪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形象了嘛。

    选择秦国来证明晋国依旧强大是吕武的建议。

    他不能沉默,站起来说道:“平叛之初,我与元戎皆忧秦国恐将不宣而战。我家有‘客’在秦,窥知秦朝白翟暮义渠,意图稳定疆域之东北,秦君频招大臣与会,国中贵族时刻准备听成。”

    那个“客”其实就是吕武安排在秦国的奸细和间谍。

    所谓的“听成”就是等待被征召。

    说明秦国的确是在准备打仗,并且是准备打大仗的。

    留人在他国观察动向在春秋中叶是一种公开的行为,特别搞奸细则属于不地道的龌蹉事。

    在这个还讲礼仪的年代,极少才会不宣而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