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待学自阴氏的攻城器械打造完毕,晋军展开了攻城。
不知道是守卫“彭”城的鱼氏太废材,还是身穿铁甲的晋军士兵真的太过勇悍?
总之,进攻的晋军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攻上四面城墙,一个攻击波次就打下了“彭”城。
宋国君臣哪怕知道晋军是调集精锐展开进攻,先看到那么多没见过的攻城器械,再看着身穿铁甲的士兵如潮水一般拍向“彭城”,又是轻而易举地攻陷,感到羡慕的同时,更多的是心里产生恐惧。
怎么回事啊???
只是一年多没看到,晋军怎么完全变了一个样。
那种感觉根本不是一年没见,像是历经了一个世纪那般。
别说是宋人。
晋国的军队来自各个家族,他们多多少少有参与攻打栾氏和郤氏的城池。
内战期间还没觉得自己有多强。
一轮到打国战,自己都被自己的表现给吓到了!
华元看见吕武没回应,疑惑问:“阴子?”
吕武本来还等着华元说数量,不得不自己开口问道:“右师请讲。”
华元深呼吸一口气,说道:“两千可否?”
啥?
华氏这么富有的吗???
并不是。
华元这是进行团购来着。
吕武需要考虑一点,阴氏出品的军事器械领先一个时代,说是战略物资都不为过。
小宗生意地向国外出售,起到的影响不会太大。
大批向国外进行销售,合适吗?
他的思维有问题!
现在是春秋中叶,除非是当上了一国之君,要不谁会去从国家层次来思考利弊。
正经的春秋贵族该思考的是做了什么事,能对自家产生什么样的利弊。
“可。”吕武先答应下来,又说:“请右师以隶支付。”
达成了交易意向,具体是怎么个交易方式,轮到双方的家臣上场。
吕武重新见到国君时,国君的热情劲头有点把他吓住了。
国君无法不热情啊!
铁甲是出自阴氏。
新的攻城器械也是来自阴氏。
他们对轻而易举攻下“彭”感到多么意外和震惊,就该多么重视阴氏。
所以,不止是国君对吕武热情无比,包括诸“卿”以及其余贵族,说跪舔吕武有点夸张,有一个算一个都表现出了友好的一面。
这种情况不是让吕武变得飘飘然。
相反,他心里在敲响警钟!
第373章 列国之君多智障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吕武有点理解到赵氏和郤氏的难受了。
未必是他们想要表现出强横的一面,嚣张和跋扈可能是为了恫吓别人。
只不过,赵氏一边施恩一边表现得强横,还有郤氏表现出来的骄横,一样将自己给玩没了。
那可真是大海都无法洗净的悲伤!
心中警钟长鸣的吕武,觉得自己有必要抽空好好研究一下赵氏、栾氏和郤氏的风格。
他没有因为三家的灭亡,只看到了他们不可取的一面。
单独的一种方式可能会引来不好后果。
结合一下呢?
可以学会赵氏怎么去施恩。
学郤氏的霸道。
结合栾氏的阴险风格。
别说?
好像很有搞头啊!
“卿可知晓,秦楚相约蜀地会盟,邀列国而往。”国君满脸的忧伤,接着说道:“寡人无德啊。”
这么说,国君才刚知道这事吗?
站在边上的智罃笑呵呵地说:“宋亦往。”
吕武不得不仔细观察智罃的表情,看看是个什么意思。
楚国一再侵略宋国,怎么还邀请宋国会盟?
而实际上,楚国邀请宋国就对了!
楚国无法使用武力让宋国屈服,不能尝试在谈判桌上来达成目的吗?
吕武就当不知道事先已经知道这件事情,露出了适当的惊讶表情。
他多少是纳闷魏琦怎么还就是没告诉。
这里又是有点想当然。
会让他跟这个时代显得格格不入。
魏氏知道了消息,说给谁听是情份,不讲才是合情合理。
各家在进行邦交,历来能够有选择性地公开一些消息,不用什么都对国君掏心掏肺。
国君哪怕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心里再怎么不爽,也只能是不爽。
晋军攻下“彭”城后交给了宋国。
没人去过问鱼氏的下场。
宋国也不会将怎么处理鱼氏的事情告知晋国君臣。
老大帮小弟收复失地,接下来又分为两路南下,重新将“次睢”、“吕”、“幽丘”等地拿了回来。
吕武听说宋国也有一块地叫“吕”,是一点都没有感到惊讶。
这么个年头,重名的地方多得去了。
实际上,楚令尹和公子喜退兵后,压根就没有留下军队驻守。
晋军帮助宋国收复失地,只是搞了一场武装游行。
而得知楚国退兵,晋国君臣松了口气的同时,心里不免感到抑郁。
智罃不止一次提到要搞事情来让楚国变得疲软。
他们急匆匆地南下,是帮宋国收复了失地,自身却没有得到物质上的收获。
只是有付出而没有收获,怎么能行呢!
不用再来几次。
只要两三次就行。
该是晋国被搞得疲软不堪了。
某次内部会议上。
士匄眼冒凶光地提议道:“郑无道,当伐之!”
小郑将小宋摁在地上一顿爆锤,席卷了宋国的大半个西部,吃得满嘴流油啊!
他们没有忘记郑国上一次胆敢主动侵犯晋国的“滑”地和“虚”地,哪能不想新仇旧怨一起算。
中行偃则是不断地在骚扰吕武。
攻打“彭”城是由中行偃来主持,一雪因为攻击“苦成”留下的无能名声。
他有太多的话题想跟吕武探讨,希望能够增进互补。
吕武的注意力不在中行偃身上,时不时地应一声,更多的注意力是在国君与其他“卿”的交流上面。
听到要讨伐郑国?
吕武不知道该不该将听到的一则消息讲出来。
那个消息就是郑君姬睔病重了。
吕武最终还是没讲出来,示意中行偃稍等,开口向国君请示道:“齐悖盟,臣请伐之。”
这一次齐国不但拒绝晋国的召唤,还是第一个响应秦楚邀请会盟。
以前齐国再怎么闹腾,晋国真的不太爱搭理。
那是因为齐国再怎么闹腾都无法影响晋国。
现在不一样了。
晋国内乱必然造成实质上的国力受损,举国上下也因为内乱丧失了一些信心。
齐国第一个悖盟,又明确要跟秦楚勾搭?
揍啊!
不揍是真的要让齐国上房揭瓦了!
阴氏负责跟齐国的邦交,作为主力去征讨非常合情合理。
国君看向了智罃,问道:“伐郑缺下军、新军能胜否?”
智罃思考了一番,给出答案,道:“必胜!”
国君又看向韩厥,问道:“此时伐齐,允否?”
韩厥没有立刻回答,陷入了长久的思考。
齐国是一流强国来着。
晋国只是出动下军和新军,够不够?
另外,下军有阴氏和范氏,不用有什么兵力不足或不善战的担忧;新军却是有一个解氏,能依靠魏氏一家撑起来吗?
韩厥的视线停在解朔身上。
慢慢的,包括国君在内,甚至是必须在场记录的史官,目光全部集中在解朔的身上。
解朔被众人看得压力山大。
如果能选的话?
他压根就不想去征讨齐国,更愿意参与捏郑国这个软柿子。
当然,说郑国是软柿子只是相对时机而言。
郑国入侵宋国打了小半年,哪怕一胜再胜也将感到疲惫,别说他们才刚撤军。
了解这个时代的军事,会知道一支军队进行撤军,回国后肯定是得到解散。
现在的士兵都是贵族的私有物,撤兵并解散等于完成年份内的纳赋额度。
一旦再次被征召,贵族就算愿意响应,他们却是要担负起“士”的所有耗费。
简单的说,“士”交血税也是有份额的。
他们在份额内的纳赋什么都要自己准备。
非份额的纳赋则是吃、喝、用全部需要自己的封主来付出。
晋国的贵族刚刚肥了一波都不太乐意出战。
而这种情况不会只出现在晋国贵族身上。
晋国好歹是个军果主义国家,贵族必须进行纳赋,要不得到的惩罚后果很严重,参与纳赋也等于是抓住上进渠道,能撑得住就不会选择放弃。
郑国是个怎么样的赏罚制度?
完成纳赋额度的贵族,愿意自掏腰包来跟晋军展开血拼吗?
解朔张了张嘴,到最后一句话都没说出来。
国君将视线转到吕武身上,行礼道:“拜托下军将了。”
吕武回礼。
那么,由吕武统率下军和新军征讨齐国的事情,只差一个派人去宣战的程序。
宣战需要国君给出国书。
派去宣战的人则是吕武来选。
他选中的人是葛存。
当作为鲁国人的葛存得知自己要去对齐国代表晋国宣战,兴奋得满脸涨红又紧握拳头。
鲁国人太不容易了!
他们被齐国欺负了几十年,只要是个鲁国人,谁不想对齐国耀武扬威一把?
得到国君和智罃的允许后,吕武带着下军和新军重新北上。
从宋国去齐国能选的路很多。
可以径直向东北方向行军,穿过鲁国再抵达齐国的疆域。
能够借道曹国和卫国,选择从从西向东展开入侵。
吕武选的是后面那条路。
他们出征在外,不可能一次性就将所需的辎重带上,必然是时不时就要进行补充。
攻打齐国需要耗费多少时间才能让齐君吕环屈服,谁也拿捏不准。
吕武需要跟卫国进行沟通,让卫国答应保证攻齐晋军的粮道安全,甚至可能需要向卫国采购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