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就是解朔一再跟吕武讲道理,士鲂和魏琦则在旁边看戏。
吕武又是拖了四天,等葛存传来新的消息,才拒绝卫国出兵的请求。
在告别时,孙林父特地找机会与吕武进行了私下的独处。
他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靠拢向解氏是暂时的,觉得阴氏才值得卫国投靠。
以为只是那么简单吗?
他又很隐晦地试探吕武关于孙氏举族依附晋国的可能性。
老实说,吕武当时脸色不变,内心却是被震惊到了。
孙林父与卫君卫衎的矛盾大到不可调和了吗?
如果真的是那样,说明孙林父很用心在为晋国办事啊!
反应过来的吕武进行了思索。
孙氏在卫国当然是大族,孙林父其实也是姬姓。
晋君姬周应该会欢迎的吧?
其余的“卿”则是会感到异常的苦恼。
晋国交好各国的国君和贵族,主要是为了达到控制的效果,估计没想过搞什么和平演变。
一旦孙林父带着封地,甚至带上一帮贵族成为晋国的一部分?
其余的诸侯国会不会被吓死?
他们还敢不敢亲近晋国?
以吕武还是下军将的地位,一样不用为了这些事情操心。
他们带上大军离开“戚”这个地方,经过二十来天的行军抵达鲁国边界处。
鲁国是季孙行父来进行迎接。
吕武只是在迎接场合上跟季孙行父交流了几句。
晋国出面与季孙行父洽会的是魏琦。
等待他俩谈完,魏琦进行了有选择性的汇报。
“鲁君答应楚使将往蜀地与会,亦决意合兵攻齐。”魏琦不知道什么叫蛇鼠两端,讲的话就是那么个意思。
士鲂说道:“鲁因晋方有安宁。此悖盟之举,自绝于晋。”
没错。
鲁国是依靠晋国的保护才能抵御来自齐国的欺压,怎么就敢答应去蜀地参加秦国和楚国主持的会盟呢?
魏琦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鲁执政告我,为晋而往。”
啥玩意?
也就是说,鲁国背叛了晋国,晋国还要感激鲁国肯去当卧底咯???
等等!
这一套好像在哪发生过?
吕武想起来了!
宋国对晋国也是这么解释的。
军帐之内一时间陷入了落针可闻的寂静。
他们不傻。
宋国一再遭遇楚国和郑国的联合打击,极度需要时间缓过劲来,不敢拒绝楚国的邀请,又需要给晋国一个过得去的解释,才那么讲。
晋国君臣考虑到不能让宋国过于衰弱,又没办法奶宋国一波,装聋作哑却实际上谅解了宋国。
如果说宋国是情有可原的话?
那么卫国和鲁国算怎么回事?
卫国可能是卫君卫衎脑子不正常。
一个脑子不正常的人,干出什么都能理解。
没听说鲁国新即位的新君午是个神经病啊?
鲁国是在去年发生了君位变动,先君黑肱在夏季病死于寝宫,向周天子汇报之后由公子午接任国君之位。
当时还不是元戎却总理国政的智罃还派人到鲁国参加葬礼,随后参加了鲁君午的登基大典。
卫国的锅被解氏心甘情愿地背起来。
魏氏这是打算帮鲁国把锅给扛了?
魏琦见几位同僚用怪异地目光盯着自己,无奈地说道:“鲁君拒不见我。”
新即位的鲁君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是抱着什么样的主意?
不管是因为什么,他即位就对晋国表现出相当不友好的一面啊!
吕武低声说道:“此些事宜不必再议,攻齐为要。”
能不被笑话,魏琦当然希望不用再提起。
士鲂却一点看笑话的心思都没有,说道:“晋不可由我等而衰!”
现在喊口号一点意义都没有。
各个小弟明显就是觉得晋国不行了。
他们看到楚国强势北伐,似乎有点将宋国打残,害怕衰弱后的晋国扛不住,开始在向楚国示好。
吕武却是想道:“秦国才是最关键的!”
不是他光想着针对秦国。
以前是楚国和晋国在南方一再开打,秦国在西面搞背刺。
现在各个诸侯国都不再看好晋国,秦楚再次联合起来,又要拉列国一起对付晋国。
真的让楚君熊审和秦君嬴石将事情搞成,晋国就要面对举世围攻的环境了。
晋国再强,面对“全世界”的围殴,也不好受啊!
随时可能加入秦楚阵营的齐国没有跟晋国接壤,有威胁却不是那么大。
秦国跟晋国实际接壤,随时都能入侵晋国。
那么,吕武想先解决秦国就不能说是出于私心。
在稍后,有南方的消息送了过来。
吕武看完进行传阅。
几个“卿”全部看完之后,脸上的表情都比较压抑。
消息讲的是郑君姬睔回到“新郑”之后病逝了。
晋君姬周带着大军进入郑国国境,看到郑人全国举哀,打那是不能再打的。
不光因为是礼仪。
还有一件事实。
郑国现在没有首脑,哪怕晋国打赢了郑国,该向谁要求战争赔款?
所以,他们带着火热的心进入郑国,凉着一颗心从郑国撤军回国。
要是心理素质不好,该得忧郁症了。
“元戎命我等攻齐用猛。”解朔才不在乎其余人是什么遭遇,看了智罃的命令只感到两眼发光啊!
智罃就一个意思,无法从郑国获取收获,想从齐国身上补一波。
与解朔的迫不及待相比,吕武、士鲂和魏琦却是蹙起了眉头。
这是,拼命他们干,分赃一起来的节奏吗?
第375章 手持棍棒口胡逆子
晋国还没有发生过“玩命别人去,好处一起享受”的先例。
出多大的力气,得到多少好处,才是一种普世的公理。
吕武心想:“智罃这是觉得我好欺负?”
他没有给时间让士鲂、魏琦和解朔多想,说道:“攻齐以我为主,不必理会国内。”
这特么!
智罃咋不把自己的家业给全国贵族分一分?
慷他人之慨,成习惯了啊!
这事没算完!!!
吕武要真的答应下来,以后还怎么单独统兵出战?
他就算是顶着得罪智罃也要做出反应。
不止是向一起出征的“卿”与贵族保证。
他还给国内去了回复。
就一个意思!
已经任命他吕武为攻齐的总指挥,想怎么打,国内就不要瞎哔哔了。
另外,他会严格地将战利品进行六四分,国君想怎么处理其中的四成是国君的事情,其余事情不用谁来瞎操心。
怎么给国内答复,他没现身说法,搞了渠道将消息传递得人尽皆知。
一时间,下军和新军沸腾。
从上到下皆是认为吕武有担当,乐意在吕武的指挥下建功立业。
事实上,就没有自己的命来拼,该得到的好处却要进行分享的道理。
规矩是六四分。
该让的利益已经让了。
还想怎么样!?
当然了,吕武那么刚是建立在回复的最后一句话。
他问智罃,有了这个“分享”的先例之后,谁还愿意不惜性命去博取功业?
有了这一句话,他就是在为晋国的未来感到担忧,才不是在乎自己的利益。
玩道德绑架?
开玩笑!
信不信吕武能变着花样来玩。
或许无法将智氏给玩没了,两败俱伤则绝对没有问题。
“若有责难,我与下军将同当。”士鲂态度明确,动机不明。
他当着魏琦和解朔的面就那么表态。
身板太小的解朔几次嘴唇动了动,最终没有吭声。
魏琦则是笑吟吟地说:“栎阳氏与阴氏两位一体。”
很好。
这样一来,出征的四位“卿”就有三位算是一伙的了。
然后,吕武、士鲂和解朔不得不思考魏琦那句话的意思。
魏琦说的是栎阳氏,不是魏氏。
这就直接表明魏氏内部对怎么跟阴氏相处是存在异议的。
栎阳氏已经决定继续跟阴氏保持友好,并且是互相扶持的关系。
要是再进行解读,魏氏内部已经出现分歧,各支脉的想法不再一致。
而解朔根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个得到吕武扶持的机会。
曾经的栾书为什么要尽心尽力扶持中行偃?
肯定不是因为栾书和荀庚哥两好。
完全是因为中行偃直接对栾书表态,会当一条默不吭声为栾书咬人的狗,才得到栾书的全力扶持。
当然,中行偃的话不是那么讲,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
如果解朔有中行偃的自觉?
吕武真的不介意扶持解氏。
没有当狗腿的自觉?
凭什么还想别人帮一把。
那一刻,吕武已经决定接下来攻齐没解氏的什么事。
吕武才不会承认自己是小鸡肚肠。
看起来解朔好像没得罪吕武?
实际上,士鲂和魏琦先后表态,解朔却是没给个说法,已经造成得罪的事实。
解氏只来了两个“旅”。
作为晋国的“卿”只带两个“旅”出征,士兵的素质还不怎么样。
如果让列国窥探到真相,他们必然更加坚定自己的猜测,认定晋国是真的不行了。
吕武打算雪藏解氏,也是为了晋国考虑。
是不是?
要不然发生解氏军队对阵齐军被暴打的事,影响会很大的啊!
身份地位足够高就是有这样的好处。
明明是摸棱两可的事情,只因为领导脑海中的念头稍微转了一下,事态就往坏的方向狂奔不停了。
这就是权力为什么会那么甘美的原因!
吕武在这一次出征给解氏安排得妥妥当当,面对解朔时该是什么样的态度还是什么样的态度,并不会让解朔察觉出什么端倪。
活成了曾经厌恶的人。
硬要说点什么感言的话?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