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俺忍得那么辛苦。
想好好当个人的!
现在……
俺忍不住了啊!!!
圣光啊,你有看到那个敌人吗?
你看,那个家伙看起来值得一战!
第382章 你咋不跑;寡人为什么要跑
吕武想道:“我有带来符合齐君身份地位的玉吗?”
杀?
哪怕那个国君再怎么该死。
杀,肯定是不能杀的。
也不是不能杀,要看能不能承担起那个后果。
从以往的例子来看,杀死国君的人基本都断了前程?
不太好说是因为什么。
有些是自己作的。
更多则是遭到了同为君主的针对。
事实上也是那样。
有句话叫“物伤其类”。
就算是为了保证国君的不可侵犯,又有哪个国君会去栽培敢杀死国君的人。
幸好吕武在出征秦国之后,一直有携带一些上好玉石出征的准备。
他在“鄢陵之战”时,其实有想过俘虏养由基或潘党。
可惜的是,没有找到实施的机会。
战争并没有因为某个人有什么想法停顿下来。
魏氏的两个“师”正面硬撼齐军的一个“军”,缓慢但是稳健地推进中。
那是双方士兵面对面,手里操戈不断攻击,一方向前推,另一方控制不住向后退的场面。
并不是那种不分敌我混在一块乱杀的画面。
在进入“贴紧”肉搏阶段之后,双方的战车已经退出战斗序列,靠的是步兵努力分出一个胜负了。
每时每刻都有士兵倒下,大地出现了一具具的尸体,干燥的土壤被鲜血所滋润。
这种交战不需要太多的战术技巧,比拼的是哪一方的士兵意志更加坚定,也是在比拼体力上的消耗。
在这一点上面,晋国的魏氏士兵明显比齐国士兵更有优势!
魏氏的士兵仿佛不在意同伴倒下,一个士兵倒了下去,另一个士兵立刻补上空缺。
齐军的士兵看到同伴倒下,会有刹那间的慌乱。
在补位方面,齐军的速度也比魏氏慢多了。
打着打着,魏氏阵列第一排逐渐被身穿铁甲的士兵取代。
他们的作战风格比身穿木甲、藤甲和皮甲的同袍更加大胆。
只要齐军士兵的战戈不是招呼脑袋,凶悍一些的魏氏士兵就会选择用铁甲保护的部位硬扛一下,再收割掉对面齐军士兵的小命。
胸甲面对战戈,光滑的铁甲有很大的概率能将碰触到的“援”给滑开,只是留下一道擦痕,没有造成破防效果。
所谓的“援”就是平出的刃,上下两刃,前有尖锋。用来勾啄敌人,是戈的主要杀伤部。
它长约八寸,宽两寸,体狭长,多数体中有脊棱,剖面成扇菱形。援的上刃和下刃向前弧收,而聚成锐利的前锋。
这样一来,齐军不免成了不断后退的一方。
他们在不断后退中,挤压了后面友军的有限空间,搞得友军不得不往后退却来重整队形。
正面战场的晋军是以魏氏的两个“师”为主力。
来自阴氏和范氏的各一个“师”则是帮忙看顾侧翼。
出了营寨的齐人,有些跑得快,已经开始在冲击侧翼,下场无一例外是被当场杀死。
天晓得这些齐人到底在想什么。
他们以为自己是谁呢?
三三两两就敢冲击阵列严谨的军队。
不是找死又是什么。
一些齐人就聪明多了。
他们携带了猎弓就远远地放箭。
没有携带猎弓就捡起地上的石头远远地丢。
至少没有傻乎乎地冲上去送死。
齐人不是正规军,注定箭的质量不怎么样。
事实上,哪怕是各个诸侯国的箭矢,箭镞都不一定是金属结构。
齐人用猎弓射出去的箭矢,箭镞要么是绑上尖锐的骨头或石头,要不就直接是削尖的箭杆。
不能说这样的箭镞没用。
只是猎弓的张力也就那样,射远了箭矢就会轻飘飘,射中人只会导致受伤,无法造成致命的效果。
保护魏氏两个“师”侧翼的阴氏和范氏各一个“师”,对上那么些“苍蝇”很烦。
晋军这边当然有弓箭手,不过他们并不处在战阵的前方,视野被己方的同袍挡住,办不到精确的将“苍蝇”拍死。
如果是进行覆盖式的射箭?
老实说,会显得很浪费。
看就看战场指挥有没有那个心思做出安排,将一部分弓箭手调到前方来应对外围的那些“苍蝇”了。
吕武还在扫视战场。
他其实有些不明白魏琦怎么没动用弓箭手。
魏琦打从一开始就没让弓箭手射箭。
齐军那边肯定也有弓箭手,一样从头到尾就没什么存在感。
是忘记了?
还是时机不对?
“将主欲出战?”士鲂已经发现吕武的蠢蠢欲动。
吕武说道:“营寨由下军佐负责,武放心。”
他说完喊下方的人降落巢车的车斗。
而在之前,他已经让能骑马的士兵进行集结,同时调配了一定数量的战车部队。
因为是要进行奔袭,步兵就没打算带了。
阴氏培养骑兵已经是三四年的事情,是培养出了不少善于骑马的人。
并且,吕武每一次出征都要携带大量的马匹,压根就不缺马。
在这两年中,阴氏跟北方游牧部落的贸易就没断过,陆陆续续一直在增加“蒙古马”的数量。
当然,现在肯定是不叫“蒙古马”的,该称作草原马才对。
吕武现在能调动的骑手约有两千人,再加上百来乘的战车,突击空荡荡的齐军营寨,完全是足够了。
他见士鲂一脸急切地想说什么,抢先说道:“武前去问候齐君。”
士鲂就知道吕武要搞大动作,一听是要突袭齐君吕环所在的营地,还是愣在当场。
他想道:“这场战争,怎么越来越令人看不懂了呢?”
先是他们进入齐国南疆搞无人区。
到了预设战场之后,齐国干出集结超多黎庶到战场的事情。
现在,齐国的黎庶加入到战争中来。
然后,身为晋军的主将,要来一场以针对齐君吕环为目标的突袭?
重新上了巢车的士鲂,脸上还是一脸的沉思。
而吕武已经会合近两千骑手和近百乘的战车,没打算直接从营盘正面出营。
他命令辅兵将营寨的栏栅给拔除,再命赵武等他们出击之后,带兵看好这个缺口。
至于出兵路线上的帐篷之类?
现在该是管这么多的时间吗?
当然是直接踏过去啊!
轰鸣的马蹄声响彻!
没有战马能负担起身穿三套甲的吕武。
他只能委屈巴巴地乘坐战车。
称出战的人员为骑手,还不是因为他们没达到吕武对骑兵要求的标准。
近两千骑手呼啸而出。
他们得到的命令是,笔直向着齐君吕环的“王旗”所在位置前进,路上无论碰上什么,反正就是摧毁再摧毁。
吕武搞出马鞍、马镫了吗?
这就完全是废话了。
现在诸夏一点都不怵游牧民族。
吕武还打算在有生之年玩一玩将整个草原变成自家领地的事业,并不担忧搞出马鞍和马镫会造成什么后果。
阴氏要发展成规模的骑军,他怎么可能不将马鞍和马镫给“发明”出来?
如果说因为吕武发明马鞍和马镫让农耕民族遭到灭顶之灾?
只能说,子孙后代着实是太特么不争气了!
真要是农耕民族羸弱不堪,没有马鞍和马镫对游牧民族的加持,一样会被摁在地上锤。
一个简单的例子。
大怂打不过草原军队,真的是草原军队太强吗?
打着“日月”旗帜的农耕军队,怎么就能将草原军队摁在地上锤?
难道是草原军队打大怂的时候有马鞍和马镫,等对上“日月”旗帜的农耕军队突然就没马鞍和马镫啦?
打着“日月”旗帜的军队,后来一样被摁在地上锤。
说到底,底层的士兵还是那种“成份”,上层的大人物“成色”不一样了而已。
吕武只知道现在诸夏打游牧部落跟打孙子一样,搞出马鞍和马镫没有生出半点的心理负担。
呼啸着冲出营寨的骑手,他们牢记自家主人的命令。
闷头往齐君吕环“王旗”的方向冲,一路上碾碎任何敢于阻拦的人。
他们很快就遭遇到齐人。
不是齐国的正规军。
就是那些被号召来战场,听说都有一身高强武艺的游侠。
而这群游侠,他们听到前方的“天雷滚滚”,在看到一股烟霾不断向前方席卷,下意识停下脚步。
有烟尘的遮挡,着实是看不见里面到底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轰隆声。
等待离得足够近了,他们能感觉到地面在颤抖,并且越来越剧烈。
能让他们看清时,死神的镰刀也已经挥舞了过来。
阴氏的骑手当然不是装备镰刀。
吕武毕竟有“前瞻性”,没给他们装备长兵器,统一列装的是一种带有弯曲幅度的马刀,个别善射者则会自己带上弓箭。
很多顿足的齐人就是在什么都没有看清之前,身上某个部位一阵剧痛,看过去才发现自己哪里中箭了。
更多的齐人则是在一片马蹄的轰隆声响中,不是被驰骋的战马直接撞飞,就是被交错而过的阴氏骑手居高临下收割了脑袋,或是被马刀砍翻。
站在巢车上的士鲂再一次怔住了。
他当然知道单骑走马。
范氏有北疆的封地,怎么可能不知道马除了拉车之外,还能用来骑乘。
只不过吧?
现在的游牧民族太Low了。
导致诸夏这边的贵族从来没拿正眼看过游牧部落,更没发现骑马作战的优势在哪,甚至不觉得骑兵有什么发展前途。
诸夏一般是善骑的士兵担当传令兵,才会只单纯的骑马。
要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