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所谓的“年轻”只是相较于各国的执政而言。
各个诸侯国的执政一般超过六十岁,崔杼看上去应该只有四十来岁,真的是很年轻啊。
殊不知崔杼也在感概吕武的年轻。
二十来岁就是霸主国的“卿”,不能说独一份,却是年纪轻轻就站在了权力的巅峰阶级。
“见过阴子。”崔杼老老实实行礼。
其余随行的齐国贵族行礼,口呼道:“拜见阴子!”
一个是“见过”。
另一群是“拜见”。
用词也代表了本身的地位阶级。
他们是在两军万众士兵的注视下会面。
晋军没有解除对齐军的包围。
齐军挤成一团在等待命运的裁决。
吕武彬彬有礼地进行回礼,等待有人抬来案几以及圃团,布置好商谈的会场。
啥???
竟然要抬来案几和圃团?
甚至要打起遮阳的帐篷。
以为只是这样吗?
那么简单怎么能承托出贵族该有的逼格。
别说即将进行谈话的是来自晋国的“卿”和来自齐国的执政。
哪怕是作为摆设,酒水以及水果、蜜饯,一应的皿具啥的都该有!
如果不是军中没有侍女,都要让她们出来露露脸。
小白和小青?
她们是吕武的贴身女婢,不是普通的侍女,不适合抛头露面。
场面一时间安静了下来。
只有摆设交谈会场的一众人在沉默中忙碌着。
能够看到会场的晋军,脸上没什么太特殊的表情,眼眸里面却有着属于霸主国士兵该有的骄傲。
有些上了年纪的晋军士兵,他们不止一次见识过这样的场景,每一次都是敌军战败,不得不接受屈辱的停战要求。
与之相对的是齐军士兵各个神色紧张地注视着。
两军主将的会谈结果,将会决定接下来到底还要不要继续打。
齐军的普通士兵可能没有一颗聪明的脑袋,亦不会有长远的目光,不知道自己这些士兵陷在这里对齐国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他们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安全地回到家乡。
齐国的贵族要多想一些。
能回去多少,又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接下来将决定很多家族是不是会元气大伤,乃至于是作为一个家族能不能继续存在。
作为执政的崔杼要考虑的就太多了。
崔杼既要考虑国中贵族的平衡,又要衡量周边各个列国会不会趁机搞事。
当然,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先渡过眼前的难关。
“阴子绝非循规蹈矩之人。”晏弱又再次低声提醒了崔杼一句。
崔杼低沉地应了一声“是也”,复道:“你有何策?”
晏弱想了想,说道:“为今之计,唯有屈服于晋。”
这个对齐国来说,没有半点丢脸的地方。
以前齐国也是屈服于晋国的淫威之下,认怂只是回到从前的状态而已。
他们需要考虑的是,怎么做到让晋国满意,又不会让齐国元气大伤。
后面到来的魏琦也在与吕武低声交谈。
吕武先过问了一嘴交战详情。
魏琦交出的答卷有点意思。
齐军的中军崩溃,崩溃后的齐军士兵挤压了齐军的上军和下军。
等于说,齐国的三个军团现在是挤作一团的趋势,没有让齐军占数量优势的战车有发挥的空间。
吕武就觉得崔杼的停战喊得很有操作性。
受限于视野的关系。
晋国这边的“卿”无法观察内层齐军在搞什么动作。
只是,外层的齐军没有动弹,也就是没有向外伸展,里面的可操作性也就不大。
崔杼及时喊停,想暗地操作一些什么,也只能稳一稳齐军士兵的心态。
哪像晋军是从外围把齐军给包围起来。
开战之初,晋军是拿四个“师”来对阵齐军的三个“军”。
兵力方面是晋军出动三万,对阵齐军的三万七千五百。
交战一阵子过后,晋军的有效战斗力约有两万九千左右,齐军应该还有三万三千左右的有效战斗力。
士鲂带着一个“师”加入包围圈?
晋军的有效战斗力变成了三万六千五百,比齐军多出了三千左右。
另外,晋军还有两个“师”没有加入到对齐军的包围圈。
这其中的一个“师”被拆分,前去追击漫山遍野乱窜的齐国黎庶,剩下的那个“师”则是得到了看顾营盘的任务。
加入到追击的还有阴氏的骑手部队。
倒是吕武先前带的近百乘战车会加入到正面战场。
简单的说,局势发展到现在,不但正面战场对晋军有利,并且晋军还留有余力。
会场已经布置完毕。
双方的高层人物分别就坐。
现在不区别是左边尊贵或是右边尊贵。
位置的安排方面很无所谓。
坐下后,他们先安静了一小会。
崔杼率先开口说道:“晋侯邀我国会盟,非寡君不至,乃事出有因。”
讲的是上一次晋国邀请齐国一起出兵,齐国没有履行作为小弟听话的本份。
吕武不想扯这个,却又不得不说道:“晋为伯霸主,齐悖盟,为实也。”
崔杼还想继续狡辩,找理由和借口。
他却是不知道一点,错了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明明就是错了,越是狡辩越惹人反感。
现在的情势对齐国全面不利,要是惹怒了吕武对齐国一点好处都没有,甚至会迎接更悲惨的下场。
晏弱轻咳了几声,无比恭敬地对吕武行礼,又对魏琦和士鲂分别行礼,才说道:“事已至此,请上卿明示。”
谁啊,这是?
吕武依然看着崔杼。
魏琦和士鲂只是扫了一眼晏弱,一样没做理会。
站在外围一个看上去非常年轻的大孩子频繁给晏弱眨眼,示意千万不要再多话了。
这个大孩子就是晏弱的妖孽儿子晏婴。
现在这种场合?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落座。
其实,晏弱能落座本身就代表着有点身份。
关键的是,有齐国执政崔杼在场,吕武、魏琦和士鲂干么要去理会齐国的下级贵族?
压抑的气氛之中,吕武开口说话,道:“齐仍要冥顽?”
一句话,齐国那边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脸色大变。
什么意思啊?
能解读为,看到顽劣的小屁孩犯错了,还特么不知悔改。
同样能够理解为,晋国早就受够齐国的胡作非为,要下重手了。
作为晋国的“卿”,晋国还是齐国的老大,现在齐军处于劣势,吕武是有资格说那句话的。
吕武看似很不耐烦地说道:“请执政早些决断,若要战,便再战。”
还特么废什么话啊!
不对。
再拖一些时间也是极好的。
他们看不到齐军内围在干什么。
齐国的一帮人同样看不到外围的晋军在干些什么。
如果是其他人作为主将,可能会守规矩。
吕武坚定认为是齐国不讲武德在先,规矩什么的既然被打破,那就玩的花样更多一些。
如果齐军不降?
吕武会很愿意好好地齐国上一课,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残忍。
能做主的崔杼脸色不断变幻,双手也紧握起了拳头。
还要继续打吗?
继续打,会是怎么样。
选择投降,又是会遭到什么样的惩罚?
第385章 我太难了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崔杼怎么发现吕武巴不得继续打下去呢!
这点很诡异啊!
现在又不是打起来就奔着灭国而去的战争,一般还是希望敌国能屈服,老老实实地听话,按时按量地交保护费。
所以,一般某国表现出愿意屈服,战事基本上也就能停下来了。
崔杼无比艰难地说:“齐愿降。”
吕武看上去没有半点欢喜,甚至是眉头挑了挑。
魏琦和士鲂对视了一眼,脸上出现了笑容。
在场的齐国贵族皆是露出了悲伤的表情,内心则不免松了口气。
战争是出现了结果。
战事却是没有形成最终定局。
也就是说,以国家的层面是承认战败,参战的齐军命运却还能再唠唠嗑的。
吕武一脸的不高兴,说道:“齐军偃旗,汇集于长勺听候处置。”
他其实更想将齐军给缴械了。
关键的是,诸夏现在打的是一种“明”战争。
一方认输之后,胜利者怎么都要给对方留一些颜面。
另外,不是打从根本上的灭国之战,以后少不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心上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戏剧。
做人留一线嘛!
没必要将事情给做绝了。
吕武要求齐军“偃旗”就是上缴旗帜。
这么干就是要控制齐军的指挥体系,包括一应的令旗,调兵用的符牌,包括崔杼在内的所有贵族还要接受安排。
崔杼越加肯定吕武并不满意交锋的结果,是要逼齐军继续打下去。
他琢磨着,敌人想要的,不能使之达成,答应了吕武的要求。
结果,吕武果然先是失望,后来有着隐藏不了的愤怒。
崔杼很不明白吕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就是因为不明白。
崔杼越发觉得自己选择承认战败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而吕武其实是有些懵了。
齐军投降?
晋军还能继续攻打齐国吗?
如果不能继续攻打齐国,怎么去商业之都“临淄”抢劫,呃,是游逛一圈啊???
为了增加齐军的屈辱感,吕武都指定齐军前往鲁国的“长勺”等待处置。
他本以为崔杼会拒绝,哪里想到连齐人那种打从心里蔑视鲁国都能压制,给接受啦!
这,有点难受了。
“该怎么做才让崔杼反悔并反抗?在线等,挺急的!”吕武心里郁闷,没有应酬的心思。
因为齐国的邦交由阴氏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