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偏生后子针被指着鼻梁骂,还是能够忍得住。
其实吕武那些也不叫骂,纯粹是讲述实事而已。
自认诸夏的各个诸侯国,有哪一家像秦国去跟白翟或赤狄结盟,并且结盟后看到白翟和赤狄不行立刻翻脸,想跟义渠结盟还被拒绝的?
各个一流强国中,同样是秦国第一个跟楚国眉来眼去,并且结成同盟来挑战诸夏秩序守护者晋国。
哪怕吕武不是晋国的“卿”,仅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晋人,一样够资格骂秦人不讲道义并且自弃于诸夏之外。
吕武重新调兵遣将完毕,思考道:“不讲规矩又没有任何信誉的秦国,是怎么挨过春秋时期的呢?”
所以,道义和信誉是不是一种有用又没用的玩意,看得还是自身的实力?
吕武不知道是有什么感概,低声说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
秦国在一片骂声中崛起并横扫六国,又在谩骂声中二世而亡。
为什么要被骂?
六国没跟上时代,还活在讲道义和讲规矩的时代,秦人却将不折手段玩出了花。
固然是六国迂腐,又有多种原因才导致亡国。
在现代人看来,六国蠢到可以,秦国各种花式操作很溜。
当代的人却不那么看的。
那样输掉的六国从上到下对秦国没有一人心服口服,只是碍于秦人的武力保留屈辱感,蛰伏着随时准备反抗。
姬周王朝不看是从什么时候成为招牌,坚持了八百年之久,自秦以后没有王朝能逃过两三百年必亡的规律(西汉、东汉是两个正权),有些看似强大的王朝甚至连二世都没撑过。
那么多王朝两三百年乃至二世而亡,理由和原因罗列起来一大堆的。
是什么让姬周王朝坚持了八百年?其实并不是分封,纯粹是道义在支撑。
吕武已经穿上了靴子,跟晋国一样需要道义和信誉,一再挑衅无果,看着秦军连营盘都没收拾给离去。
“简直蠢透了啊!”他以一个‘过来人’的心态这么想着。
其余的晋人反应不大。
在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中,发生的一切是那么正常,不存在一丝丝的吐槽点。
相反,刚刚还在联合起来干义渠,秦人不接受宣战为前提,展开攻击才会让晋人觉得不合适。
就是因为这样,吕武才总认为自己应该是作为一个秦人,不应该当一名晋人,要不心里总觉得太过于格格不入。
他已经命令阴氏三千骑士尾随秦军,一路上反正不主动发起攻击,不远不近地吊着,权当是超规格礼送了。
那样搞,谁难受谁知道。
如果秦军受不了对阴氏三千骑士发起攻击?那简直是太好了啊!
即便秦军一直忍着,阴氏三千骑士也会跟着他们,后续还会有其余的晋军跟上,极可能会尾随到秦国的都城“雍”。
要是秦人连晋军都逼到都城“雍”还能继续忍?
吕武只剩下完全的无话可说。
还能咋样呢?
已经将秦国的国格踩在地上践踏,秦人都能忍得住,作为一个国家到这份上,不是坚韧到可怕的程度,准备来一波狠的,只能是就此那么废了。
真的发生那样的事情,以后秦人碰上晋人,脑袋再也抬不起来,腰杆也绝对硬不起来,但凡被晋国找到机会,必然是一波将秦国带走的结局。
吕武赌五毛,秦人不会是一直忍的那种人,即便高层能苟得住,下面的人也会暴起。
“往新军将处而去,告知速速清剿义渠,无若有成皆需三十日内追随我部南下。”吕武是在给解朔下达命令。
虽然双方都是“卿”,解朔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领着自己的那个“旅”喜滋滋是踏上寻找魏琦的路途。
解朔很感谢吕武的安排,琢磨着能加入对义渠的收获中。
吕武没忘记白翟,会另有安排。
这边很快收拾好战利品。
吕武命令张朔为主带着张氏的一个“旅”,以及阴氏的一个“旅”和吕阳、吕环,一同押解战俘以及收获,往靠近大河约十里西岸的一处阴氏据点而去。
耽搁六天,主要是吕武需要得到魏琦的回复,来自晋国的两个“师”又一个“旅”,伙同齐国的两个“军”,沿着秦军撤退的路线展开行军。
在这一段时间里,秦军被三千阴氏骑士搞得贼难受。
三千阴氏骑士一人双马,并且还携带了一批牛羊,持续吊在秦军周边,造成实际的威胁却没有真的发起进攻。
当然有秦国贵族忍不住向统帅后子针建言攻击那支阴氏骑兵。
后子针的怒意不比其他人小,顾忌的地方却远要多得多。
他需要顾全大局,每每都是笑呵呵地对前来建议开战的秦国贵族阐述,说这是摸清阴氏战法的好机会,不要着急之类。
一次两次,一天两天,不能忍也继续忍。
十来次阴氏骑士过份靠近并有点像要展开攻击,一跟就是半个月,简直不要太嚣张。
搞得后子针自己都无法忍又必须忍,其余秦国贵族则是心态完全炸裂。
“公子,秦人可败可亡,安能遭此屈辱!”
后子针无言以对。
他们已经撤到泾水边上,由北向南渡河,再行军两百里左右便是秦国都城“雍”的所在地。
难道真的要忍受晋人越来越肆无忌惮的挑衅,渡河之后灰溜溜回去吗?
“驻于此处,待后续援军前来,介时……”后子针不能一副奔丧的表情,摆出了十足的自信,继续说道:“晋人给予之耻辱,吾等必百倍千倍奉还!”
第424章 秦庭震动
秦人知道除了吕武亲率一个未满编的晋国“军”和两个齐国“军”之外,晋人还有一个满编“军”的事情吗?
他们并不知道魏琦带着一个晋国的满编军团正在席卷义渠人的栖息地,更不知道白翟很快就将遭到阴氏的控制。
关于白翟不止秦人不清楚阴氏在搞什么,晋国的其余家族或许是察觉到一些端倪,只是无法百分百的确定。
吕武真正要干的事情不是与白翟结盟,先期的合作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控制再吞并。
这么一件事情很难一蹴而就,肯定需要分出步骤进行,再用不知道多么漫长的一个时间过程,才能最终完成吞并。
考虑到现阶段的白翟已经异常虚弱,吕武干这件事情不用像秦恒公吞并西戎花费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三两年怎么看都还是需要的。
秦军在泾水北岸重新扎营,打一开始就选择加固营寨,明显是不想再往南撤的架势。
他们是不是要跟追上来的晋军做上一场,选择权握在自己的手里。
后子针扛着很大的压力,不但有来自晋军,更多是来自秦国的贵族。
如某个秦国贵族所说的那样,秦人能战败也能战死,不能去受那样的鸟气,真的硬要苟到安全回去都城,他们这一支秦军必然从精、气、神全废了。
他们在往南撤退的期间,后子针已经派人先行回国,算一算时间该是到了“雍”并进行汇报。
有晋军突然出现在秦国北疆,不是以国战的名义出战,是家族私战的模式出征?
秦国才不会信了晋人的鬼,一再脑补得出的结论会是晋国欺负秦国太甚。
魏相过来,额们装聋作哑没让晋国得逞。
好嘛!
晋国非但没有消停,甚至变本加厉啦?
这要是还能继续忍,秦国的十二生肖不知道该去掉哪个,给加上一只乌龟。
现在有十二生肖吗?
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要搞清楚国战和私战的区别是什么。
国战既是国家形式的战争,受到很多礼仪的限制,层次方面也是所有战争当中的最顶级。
家族私战在是春秋时期是诸夏的一种特色,到战国时期则基本上消失在诸夏的社会规则里面,倒是异族一直有私战的一套规则。
私战说白了就是某个家族不满意国家形式的裁决,又或是某个家族气不过什么,私自召集家族私兵进行的一种反抗或是发动的报复之战。
所以,秦人对吕武发动的家族私战,忌惮方面远超晋君姬周派人去秦庭宣战。
一切只因为在春秋中叶时期,国战还能讲道理,并且能蒙混说“不”;私战要讲究可以,不讲究无外乎是先打了再说,无论胜败都很难讲出一个“是非曲直”出来。
有晋军出现在秦国的北疆,率军的还是晋国八“卿”之一的吕武,暂时发现的是大约三个晋国“师”和两个齐国“军”的兵力?
秦人举国沸腾!
刚从蜀地回到“雍”的秦君赢石气恼外加觉得是个机会。
只是个下大夫就敢跑来攻破秦国都城一个城门的吕武啊!
这个吕武还一再攻陷秦国的城邑,干了不少烧杀掳掠的坏事!
他们必须进行思考,是不是一个将吕武杀死在秦国北疆的机会呢?
若是能将吕武干掉,不但能消灭晋国的三个“师”,必将会引发晋国新一轮的内部动荡。
毕竟,阴氏的成年男子也就吕武一人,他的子嗣岁数都还小。
晋国一直有卿位家族互相倾轧的传统,一旦吕武死了,阴氏的孩童怎么会有能力保住基业,肯定要遭到其余家族的分食。
阴氏的倒下必然会使晋国乱上一段时间,甚至还有其余家族互相攻击,进一步削弱晋国的国力。
这样一来,秦国就能得到更多喘息的时间,说不定很快就能反攻晋国,夺回泾水和渭水周边那些先前失去的城邑。
老少爷们啊!
哟嘿地行动起来!
家里能拿的动武器的都招呼集结,一块北上弄死吕武啊!
秦国将能动弹的老少爷们集结再出征,是建国之后就有的老传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