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军佐固然在卿位排名上比上军将高,关键特么是个副手。
如果卿位轮替制度没有被打破,也就是上位空缺下位补上,中军佐哪怕是个副手也一大堆人乐意当。
问题是,晋国的卿位传承制度已经被打破,一个军团的副手,哪有一个军团主将的位置更吸引人呢。
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一件事情,卿位可以私下商量着谁来当,何止是制度被破坏那么简单,压根已经从事实上破除卿位的“神圣性”了。
吕武应邀入宫,见到国君进行见礼问候。
国君稍微东拉西扯了一些事情,询问阴氏的发展,再问吕武几个子嗣的成长情况,话题转到了卿位定量与归属上面。
增设卿位的事情其实并没有正式定下来,保持八个卿位,又或是减少到六个卿位,乃至于增加到十二个卿位,要看的是各方面的博弈。
而这场博弈的真相就是“君权”和“卿权”之间的竞争。
现在的情况是,韩氏和大批的中等贵族因为各自的原因和诉求,他们站到了国君这边。
中行氏/荀氏、范氏、阴氏、魏氏和解氏这5+1虽然进行联盟,内部的利益追求并不一致,甚至这家与那家的矛盾可能还不小。
是不是遗落了什么?
没错,智罃正式退下去,智氏立刻从漩涡的中心摆脱,基本利益获得保障的同时,能够站在旁边乐呵呵地看戏了。
要不说,智罃虽然贪婪无度,聪明却也极度聪明。
如果智朔不脑抽到加入这场博弈,老智家不但什么都不会亏,甚至以前贪婪吃进去的东西也不用吐出来。
当了几年元戎,家族实力直接翻了几倍,灵机一“退”还搞出了一次大乱,使得谁都暂时忘记智氏的存在,论起来智罃比之前的任何一届元戎都要高明,却也自私到令人发指。
国君闲扯的时间用得有些久,谈到卿位方面的事情,用了太多的“也许”、“比如”、“可能”之类不确定的用词。
吕武哪能不懂国君实际上没想谈成什么,只是在进行一种类似于正治作秀的表演。
直至会谈结束,两人实际上就没达成什么意向,别说是形成共识了。
“国君很厉害啊!”吕武想道。
他实际上很早之前就知道国君不简单,也正是因为国君的不简单才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姿态。
很多人发光发热的前提是什么呢?是将人拿去当劈柴烧。这个叫烧死别人来照亮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态开始变得逐渐明朗起来。
而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国君和中行偃轮番登台,忙得那个叫停不下来。
得知范氏也顶着上军将职位的吕武并没多做什么。
这个并不是阴氏怕了范氏,纯粹是没必要。
范氏也采取了相同的态度,甚至主动加强了跟阴氏的某些合作。
同理,士匄很清楚不能去竞争,相反需用加强与阴氏的合作来表达友好。
吕武和士匄处在同样的不败之地,无外乎就是“二”或是“三”,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所以了,中行偃继续冲锋陷阵,塑料联盟的其余各家在后面摇旗呐喊就够了。
他们在做的事情是盯着那些中等家族,看哪一家跳得最欢乐,想一想后续要用什么手段或是方式玩死算球。
在这种局面之下,郑国的使节团来到“新田”这个晋国的都城。
子驷来了肯定要立即拜见晋君姬周,走完这一套流程再好好地了解晋国当前是个什么局势。
他们很快就知道晋国在发生大事,为了卿位的事情闹得风起云涌,一下子就迟疑要不要屈服于晋国了。
幸亏子驷是一个比较理智的人,将提议转道回国的那些人劈头盖脸地申斥了一顿,表示先望望风色再干正事。
不知道是不是郑国使节团的到来让国君感觉到紧迫感,又或者是韩厥觉得压力太大再一次怂了,事情的发展出现比较大的转折。
这个转折就是韩厥又双叒叕……病了。
简直啊,神特么病了!
敢情想痊愈就痊愈,要生病就秒得病。这种病应该是叫脑疾?
结果没有多久,南方再次传来新的消息,说是楚国已经开始在准备针对陈国的战争,吓得陈国紧张兮兮的同时派遣使团在来晋国的路上。
吴国那边新一波次的使节团,他们是在郑国使团后一脚的时候抵达“新田”。
吕武还发现一个新情况,早早退下去的祁奚重新出现并且很是活跃。
这一天,祁奚就来拜访吕武,互相见礼之后,说道:“君上乃是阴子迎接归国,君上对此念念不忘,时有感怀。”
所以呢?
也没见国君看在这个情份上,对阴氏多有照顾啊。
另外,真正做主将国君迎接回国当国君的是智罃,国君该针对智氏时一点也没手软。
站在正治立场上面讲交情,不是脑子犯了抽,一般就是有所求!
“若卿位增设,阴子以为如何?”祁奚肯定是代表国君来做试探。
吕武比较直接地问道:“元戎归属何人?”
祁奚估计没料到吕武会问得那么直接,愣了愣神才迟疑地问道:“阴子以为何人可为元戎?”
尼玛!
当俺没脑子?
哪怕能定人选,俺也不会说的。
吕武就那么笑吟吟地看着祁奚,看得这位老者心里渐渐发毛。
祁奚知道躲不过去,说道:“君上属意韩伯,韩伯拒不接任。”
啊哈!
韩氏果然头不够铁,不知道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旅程,还是退缩了。
事实上,他们也该退缩,要不得罪死了中行偃,再加上塑料联盟里面各家的利益诉求那么多又杂,能把韩厥给逼死。
还有另外一点,韩氏从实力上别说是压不住中行氏和荀氏的联合体,范氏、智氏和阴氏也能将韩氏压得死死的,甚至魏氏都比他们强大。
这种现状之下,晋国的正治斗争也逐渐走向更为尖锐的层面,韩厥要是选择帮国君挡枪,小心韩氏被玩没了。
“我为大夫之时,与君上多有书信往来。”吕武改了一副嘴脸,又很感慨地说道:“赵武近来与我生分,实属不该。”
完全两码子的事情,合起来一块说,里面的隐喻就有些强了。
祁奚几乎秒懂!
这是吕武开始要转变立场,愿意在某些事情上配合国君,同时要拉扯自己的小舅子一把。
吕武帮赵武不是临时起意。
中行偃已经处在“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状态,成为元戎之后必须将答应划分战区的事情给办成。
那样一来,吕武跟赵武走近会显得很有必要!
第464章 韩氏出局
赵武现在的主要封地在“温”。
而“温”在什么位置呢?在南方是一件肯定的事情,又位处周王室的边上,同时跟范氏和荀氏是邻居。
简单的来说,用区域性质来划分,赵氏已经成为一个南方贵族,跟阴氏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在这种现状下,吕武跟赵武讲起姻亲关系方面的交情,现实倒是体现的得太过于现实,对于双方来讲则是一件有利无害的事情。
只不过,论起姻亲的远近关系的话,赵武跟范氏和智氏才是最“亲”的姻亲,他分别娶了来自智氏和范氏的嫡女。
所以,吕武需要加强跟赵武的关系,尺度拿捏上则需要好好地衡量。
对于阴氏来说,保持与魏氏的亲密关系才更正经和急迫,想要在南方有什么布局完全可以审时度势着来办。
韩氏退缩,明面上没有卿位家族站在国君那边了。
那些中等贵族同样头不铁,没有任何一家敢于过度蹦跶,正式级别的会议再次召开,他们只能用可怜兮兮的小眼神巴望地看着几位“卿”。
那模样,往盯着骨头的犬类去进行想象。
时隔半个月,会议再一次召开,尽管没人明说,今天则是无论如何都该给出一个结果了。
国君再一次在正式场合亮相,没有了之前的意气风发,看着有着不那么明显的抑郁。
他进行了必要的讲话,跟上次的又臭又长相比显得更加简约,随后说道:“智伯、韩伯皆已退隐,以旧例中行卿继任元戎,何人有异议?”
以前进行问询,只不过是一种流程。
卿位的顺位制度被打破之后,再问本身就是带着质疑,或者干脆是一种挑衅了。
中行偃脸上的阴鸷一闪而过,换上笑吟吟的表情环视众人。
没人吭声。
不具备话语权的人,他们说什么都没有用,甚至可能因为说话而被记上小本本等着拉清单。
有话语权的范氏、智氏、阴氏、魏氏、韩氏和解氏,有四个卿位家族跟中行氏荀氏组成了塑料联盟,私下该交换的利益已经完成,存在矛盾也不会以这样的方式发起斗争;另外的智氏和韩氏两家,韩厥刚怂了一波,智朔一点都不想增加存在感,有异议也不会表达。
吕武发现士匄在看着自己,两人在其余旁人的注视下互相点头,看得那些人心里一突。
同样察觉到吕武与范氏看似默契交流的中行偃被搞得眼角一阵抽搐。
中行偃必须小心阴氏和范氏走到一块,控制不住心想:“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吗?他们不会联合起来阻击我吧!?”
坐在主位的国君很是期盼地扫了吕武和士匄几眼,估计在心里大吼:“出来啊,说话啊,搞事啊!”
然而,吕武和士匄只是保持一种蜜汁微笑,没有其余的什么举动。
中行偃才不想夜长梦多,心里一着急就顾不得太多,说道:“我将中军,统各军,执政事,必使国内不乱,复可称霸。”
听到那句话,大家也就当中行偃在放屁。
国内乱不乱不是中行偃说了算,中行氏荀氏这个联合体越强大,不但国君要心里不安,各家也会担惊受怕;中行偃扛不住的话,元戎宝座也坐不长,很快会被掀翻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