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接下来,中行偃开始起草各种书,国君负责进行盖印,获得卿位的众人一一进行确认。
在这个流程中,韩起全程精神恍惚,一再用不明白的目光扫视想看的人。
他看最多的是国君和赵武,只是没有做什么激烈的举动。
估计、可能、也许,他不明白韩氏为国君和赵武做那么多,怎么会遭到这样的下场吧?
中等贵族内心里同样五味杂陈,他们还以为又将诞生四个卿位家族,没想到梦没开始做就已经醒了,还是那种被“天空一声巨响”款式的震醒。
本来今天还需要对卿位之外的官职重新任命,只是国君满心不爽又极度需要搞清楚状况,以身体不适为理由,任命完各卿位就终止了今天的办公。
众人出宫城。
“姐夫!”赵武满脸感激地看着吕武,恭恭敬敬行礼,道:“今日之恩,赵氏不敢忘也!”
吕武则是很温和地笑着说道:“你我两家本就亲近,还当互相扶持才是。”
赵武猛点其头。
吕武以长辈的身份说道:“勿忘范氏、魏氏之助。”
赵武还是点头。
这一次由吕武举荐,得到了魏琦和士匄的支持,等于是阴氏、魏氏和范氏一起将赵武推上卿位。
里面有没有韩氏功劳什么的?其实认真看评价,以前的事情发生在以前,今天的事情又很特别,还真没韩氏什么事。
这个并不矛盾。
有人做了什么努力,他们干自己的事情,没有得到成功,成为名副其实的失败者。
另外的人不是走“那人”的道路,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成功,成为了一名成功者。
如果“成功者”是拿“失败者”无数次失败的案例进行试验,得到了最后的成功,才存在互相之间的“利用”关系。
话说,两不相干的轨迹,不存在任何的利用和借鉴,成功之后该是“成功者”的成果,有“失败者”的什么事吗?
赵武换上了忧心忡忡的表情,问道:“韩氏日后将如何?”
墙倒众人推哦!
要死不死的是韩厥执掌韩氏期间跟谁都不亲近,采取身处事外的家风,唯一一次搞事还是想搞阴氏、魏氏和解氏,偏偏又没有搞成。
这一次不能算是阴氏、魏氏和解氏的反击,完全是贵族阶层在给予韩氏沉重的教训,必然造成韩氏被孤立和排斥的现实环境,接下来韩氏真的要遭罪了。
吕武做出了稍微一愣的神态,再做出思考的表情,缓声说道:“君上不佑韩氏,韩氏惹众家之怒,你我不过尽人事罢了。”
赵武一听吕武没有要继续打击韩氏,狠狠地松了一口气。
按照道理来说,已经有过对立的事情发生,肯定是要逮着劲地趁他病要他命。
比较关键的是,韩氏有针对过阴氏,将带来什么最终结果没谁看见。
大家只知道韩氏没搞成,也不是直接针对阴氏,下手的对象是解氏。
吕武趁着韩氏发生大变故下狠手?韩氏固然是要遭殃,其余的旁观者则绝对会被吓得瑟瑟发抖,连带其余卿位家族也要觉得阴氏太狠产生忌惮。
再来是,目前对付韩氏,对于阴氏来说好处不大,坏处却一点都不会少。
那么,阴氏会不会对付韩氏?会!但不会是作为主力。
应该是解氏去干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事情,带动其余家族扑上去撕咬明显失势的韩氏。
这种事情绝对会发生,以前失去卿位的家族就是这么衰弱,乃至于最终消失的。
“我不愿韩氏发生不忍言之事。”赵武做出了表态,又对吕武恳求道:“姐夫助我!”
吕武沉默了一小会,说道:“容我细细思量。”
像韩氏这种家族的倒下,必然是要让晋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不止是权力上面的更替,还有土地、人口、资源方面的占比变更。
只是有一点很明确,六“卿”是绝对不会允许晋国再次爆发内战的!
吕武跟赵武在城门边上交谈,许多人看在眼里。
比如,没有马上离开的韩起。
现在的韩起有太多的内心戏。
换作是在以往,出宫城多或少会有其余家族来巴结韩起,当下却是谁都对韩起避之不及。
人的心里有什么想法,小小的事情就能造成无限放大,韩起对于大家躲避自己,再因为韩氏从事实上失势的现状来考虑,负能量简直要喷发了!
韩起没白等,等来了赵武,没给赵武先说话的机会,抢先说道:“君上不可信,不可仰仗!”
这算是血泪的教训吗?
可是,韩氏落到现在的下场,是国君的错咯???
范氏为什么没半点心理负担就抛弃韩氏,不还是因为韩氏历来独善其身。
韩氏遭难的时候没人帮助,不全是韩氏的家族实力问题,更多是受到韩氏恩惠的人没几个。
赵武内心一阵愕然,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难道,他要附和韩起的话?
周边不是完全没人啊!
韩起内心负能量要爆炸,释放怨气的举动,有那么点就是想让国君知道,也是表明韩氏在背锅,是无辜的,大家接下来就不要搞韩氏了。
能不能阻止各家搞韩氏另外说,一句话讲出去,韩起多少是有点爽了。
国君就算知道了又怎么样?
看看那些“卿”就知道国君接下来会遭到强有力的压制,自身都难保为前提,不可能帮到韩氏什么的,有六“卿”的压制也无法再伤害韩氏。
再则,国君要是足够聪明,需要接受韩氏的切割,先尽最大的努力保住韩氏,日后才有继续合作搞事的基础。
韩起的另一层用意是让其余各家不认为赵氏会靠拢向国君,免得赵氏遭到韩氏同样的下场。
所以了,像他们这种人物,即便是处在最为悲惨的境地,脑子里有再大的怒火,没有完全失去理智,干的事情总是充满了各种目的性。
赵武不傻,先震惊,后恍然,说道:“阴氏、范氏、魏氏助我,我自当与之和睦。”
大家伙听清楚了!
俺是有人罩的!
别因为俺年轻,赵氏的实力也不是那么强,来小觑了俺。
小心俺被欺负了立刻摇人啊!
啧啧,这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第466章 图穷那个匕见
等待国君再次召开“卿”级别的会议又是在半个月之后。
新一轮的会议开始之前,众“卿”没少聚会商议各职位的归属问题。
讨价还价之后的各职位名单将由中行偃交给国君。
需要半个月之久,一方面是几个“卿”都有自己的诉求,再来就是国君多次驳回中行偃提交的名单。
最后确定下来的是:
元戎中行偃兼任司马,中军佐士匄兼任士师。
上军将吕武兼任司徒、内史,上军将魏琦兼任御史。
下军将智朔兼任中尉,下军佐赵武兼任司寇。
当然不是所有官职都被六“卿”包圆了,还留下不少官职可以让国君去任命其他人。
等待所有官职得到确认,之前耽搁下来的事情就必须马上得到处理。
在这种背景下,智罃和韩厥先后离开“新田”各归封地。
比较神奇的是,后来智罃的病好了,相反韩厥却是真的生病。
今天,吕武得到中行偃的邀请一起接见来自郑国的子驷,隔壁则是士匄带着魏琦接见来自吴国的子远。
从来使的前缀来看,能够看出两位正使都是各自国家的公族,可能是公子或公孙之类的身份。
子驷的正式称呼叫公子騑,他的全称则叫姬騑(fēi),身份是郑国的执政大夫。
看着和听着都挺复杂,不一样的场合怎么去称呼就存在讲究了。
如果没有必要的话,吕武只会发挥眼睛和耳朵的作用,暂时忘记自己还有一张嘴巴。
子驷对晋国元戎和上军将接见自己还是感觉受到尊重的。他讲了一些自己本不该来,还是来了之类的话,随后开始讲起了郑国的难处。
什么“不该来又来了”之类,使得吕武怎么听着都觉得有点“古龙”的味道。
话好说,郑国的难处关晋国什么事?甚至晋国应该巴不得郑国难处越多越大越好才对。
然而,以春秋时代的复杂性质,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中行偃没有取笑子驷关于郑国面临的困难,代表晋国进行了慰问,只是没有提出晋国愿意接纳郑国的话题。
子驷“浅尝即可”一般的试探没有得到接纳,转为开始商谈上次盟好的后续诸事。
其中,包括郑国承认“祭”地归于晋国,只是希望晋国能够给予一些补偿,不要财货之类的东西,请求晋国能够放归一些郑人回国。
这个也是士匄为什么不来见子驷的原因之一,占了人家的地,掳掠了财产和人口,见面不至于尴尬,提到关于归还的话题若是在场,不免要给予正面的回应。
因为没有范氏的人在场,中行偃也就提到需要跟范氏沟通才能给郑国一个正式的回复。
会谈到这里不再有什么好说的,闲扯一些压根不重要的事情,随后也就结束了。
“我以为智伯疲楚之策甚佳,不可使郑绝望,留有盟陈余地。”中行偃绝对忘记首个提出疲楚之策的人是申公巫臣了,也有可能是选择性的遗忘。
这已经不是中行偃第一次谈到正治主张,重复提起智罃也有其它诉求。
总之,智罃肯定是要被钉在历史耻辱柱,死后别想获得什么美谥。
这个是智罃需要为作为元戎做下的事情进行买单。
同出荀氏一家的中行偃还是很希望能挽救智罃一波,也能看得出至少智朔不那么迫切想跟荀氏划清界限了。
吕武没说什么。
互为同宗拉一把,于情于理还是很正常的。
这样的中行偃不但能持续获得智氏的好感,还能让各家产生一种相对温和的印象。
没有多久,士匄、魏琦跟子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