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六个卿位家族中,毫无疑问是赵氏最弱,还是那种从掌有地盘、兵力和软硬实力都弱的那种;看上去最为强大的是士匄管理的范氏,不过智朔接手智氏真不弱小,乃至于中行偃管理的中行氏和荀氏也非常强大,还有一个谁都不能忽视的阴氏。
晋国一些闲得没事干的贵族就进行排名,他们认为最强的是范氏,最弱的是赵氏,中行氏和荀氏的联合排名第二,再来是智氏、阴氏、魏氏。
这样的排名只是他们那么觉得,实际上是个什么情况很难说得清楚。
再来,很多东西真不是那么好进行计算,观察一个家族的强大要从各方各面来权衡。
就像智氏的封地很多很大很好,人口也不少,只是名声在智罃的操作下被败坏得差不多了。
中行偃同时管理中行氏和荀氏,他真的能够调动两家的各方各面吗?
看似排在倒数第二的魏氏,嫡系家族人员团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家族军队的战斗力强悍。
那些将阴氏排在倒数第三的人,他们考虑到的是阴氏崛起时间太短,猜测内部归属感不强,阴氏族人太少。
而阴氏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作为家主的吕武也只是能做到大体上看得清,哪里轮到外人来品头论足。
赵氏垫底也只是赵氏,他们要是将国君和韩氏对赵武的支持算上,再加上阴氏这个不那么确定的家族,软实力上赵氏其实一点都不弱。
所以,任何的排名都是存在太多的变数,只是提供参考罢了。
士匄的提议像是打开了闸口,很快各家表达了自家的诉求。
比如,中行偃说要干鲜虞,可能会连仇由、肥国一块干。而他在事先根本没跟吕武商量,搞了一次突然袭击;智朔则是重提消灭甘国的事情,并且表示卫国着实有点不听话,需要教训卫国一顿。
今年阴氏和魏氏会继续出兵进攻秦国。
这个算是阴氏的既定策略,一再打击秦国不使之喘过气来,只是魏氏不再像以前那般热情。
所以,魏氏今年只愿意出动一个“师”的兵力西征。
吕武对削弱和打击秦国的热情永远不变,将会出动至少两个“师”的兵力。
就像范氏、智氏和赵氏在南边有动作那样,魏氏决定参与,一些中小贵族肯定也想跟着喝汤,阴氏和魏氏又要西征同样会有其余家族参与进来。
关于魏氏对攻打秦国热情降低这件事情?吕武非但没有半点恼怒,甚至还有点小开心。
跟秦国还有多少实力又会爆发出多强的抵抗无关,魏氏减少参与度不止战利品减少,相应的影响力也必然随之降低。
等待哪一天秦国被迫迁都,甚至进行大搬家,阴氏顺势地进行占领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他们在陈述新一年之中有什么目标的前提是国君没安排什么任务,以目前的国际情势来判断,楚国今年没看到有什么大动作的迹象。
当然了,他们干私活绝对不能将自家能用的兵力抽空,还是需要留下足够的兵力应对突发事件的。
众“卿”全在场的会议解散,谁想找谁再接着聊是自己的事情。
吕武在第一时间找中行偃,埋怨似得说道:“为何北征如此匆忙?”
中行偃却说:“我亦未料中军佐攻伊洛之戎。”
这锅甩的,需要给个满分。
是啊,谁能想到士匄会到魏氏边上搞事。
士匄的动作完全是在逼迫各家也要有所行动,还必须挑软的往死里捏,消灭以及消化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好在“卿”的竞争中不落于下风。
“我出三‘师’,阴氏出几“师”。”中行偃笑呵呵地问了这么一句。
吕武在心里翻白眼,抢话语权干的过于明显了。
曾几何时,中行偃明明同时管理着中行氏和荀氏,纳赋却只是带一个“旅”,最多愿意带一个“师”。
干私活一下子出动三个“师”,还必须留下至少两个“师”以上的兵力应对国家需要。
区别有点大啊!
鲜虞和仇由都是狄人,但又分为白狄和北狄。
实际上,什么狄人、戎人之类啥玩意,他们未必承认自己这种身份,完全就是诸夏国家对他们的定义。
鲜虞和仇由的情况并不相同。
仇由就是一个总称,他们根本不能算作一个国家,也就没有哪个“王”来总管一切,甚至生活在那片区域的各部落,他们互相之间是一种死仇的关系。
鲜虞则是要比仇由“先进”那么一点点,存在一个“共主”之类的人物,只是对各个部落能有多大的掌控力度真不太好说。
另外一个中行偃也想打的肥国从制度上完胜鲜虞和仇由,体量与人口、可能军力则是又输给了鲜虞和仇由。
吕武其实感到有些困惑,纳闷中行偃对那边的地形到底有没有进行了解,不会是一拍脑门就决定要出兵的吧?
这些事情他当然不会去过问或质疑,说道:“阴氏便出兵一‘师’罢。”
中行偃先一愣,同样没问吕武到底要出动多少个“师”西征,为什么只愿意在北征行动只出一个“师”。
第468章 多件大事与英年早逝
没有多么的轰轰烈烈,亦不存在什么血腥,晋国完成了一次对未来影响极深的变革。
实际上,前几次晋国卿位变动,哪一次不是杀了个血流成河?
所以,晋国这一次卿位变动没有流血,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个意外。
等待消息向外传播,楚国肯定会觉得可惜,中原列国则是心态会无比复杂。
楚国当然希望晋国内部的贵族能够自相残杀,一次卿位变动少上一两个“卿”,几次之后卿位家族全部覆灭。
要知道一点,郤氏在晋国内斗中被灭,对于楚国来说就是搬开压在身上的一块巨石,可惜的是没来得及松口气阴氏在晋国上位了。
那一次卿位变动之后,楚国暂时还没有跟晋国发生实际交锋,他们却不会忘记天下第一和天下第二死在谁手里。
楚国不是不想跟晋国继续正面交锋,楚令尹子重给出的策略是先将吴国干趴下,免除背后的威胁,再继续跟晋国刚正面。
这个跟晋国想要先解决秦国,再跟楚国争霸的思路是一致的。谁也不想在跟敌人刚正面的时候,背后有一条毒蛇一直盯着。
只是相对于楚国在东南方向只有吴国这么一个威胁,晋国就显得更难受了。
晋国的西面有跳得最欢的秦国,东面则是有一直冥顽不灵的齐国,卫国和鲁国也变得越来越不乖。
北面?晋国的北面麻烦同样不少,只是那些各种狄和各种戎威胁程度不是那么大。
毕竟,无论是白狄、赤狄、北狄,又或是各种戎,他们早在诸夏的几次合兵出击中被打得衰弱,要不就是被单独一个诸夏国家反复打击,不像以前那么风光了。
这些异族想再次上演轻而易举攻入某个诸夏列国王城,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相反一再被追着打,每一次都要主动迁徙离开。
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吕武没有在“新田”继续待下去,选择带上该带的人和物回到封地。
在这一段时间里面,晋国的卿位家族确定了扩张的方向,六“卿”都有属于自己的动作,没有一家愿意清闲。
回到封地的吕武命人搬来鲜虞和仇由的资料。
阴氏当然会收集鲜虞和仇由的情报,只是相对于秦国、白翟、赤狄、义渠这些优先目标,鲜虞和仇由算是次级价值的目标而已。
“原来是中山国的前身啊?”吕武了解地理位置,有个比较大概的印象了。
他其实不知道鲜虞、仇由和各种狄人后面组成新国家,也就是中山国,讲出“前身”只是按照地理位置来说的,偏偏给说中了。
知道了是哪里,他对中行偃出动三个“师”就一点都不意外了。
那边是在太行山边上,又有几座比太行山小一些的山脉拦住由南向北的去路,过了山脉又要面临复杂的地形。
到底是复杂到什么程度呢?以吕武手中的资料显示,那里山林密布也就算了,还是一个遍处沼泽的地带。
以为这样就算复杂吗?并不!
那里除了山多、森林多、沼泽多之外,还是一个怪石林立的地方!
宋彬就说道:“攻打此处焉能获利?”
怎么就不能获利呢!
里面其实也有能够耕作的地方,只是不多而已。
再来是,山多的地方代表矿产丰富,并且森林也是一种资源。
然而讲真话就是,比起攻打伊洛之戎会获取的利益,打鲜虞和仇由真的不是那么划算。
吕武已经了解伊洛之戎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那里大体上是一个平原地带,并且还有洛水以及洢水提供足够的水源,一旦能够攻打下来的话,有开发成为一个产粮区的重大价值。
所以,打伊洛之戎和打鲜虞、仇由,两相对比下来,付出和收益差距真的有点大。
吕武有点怀疑地说道:“元戎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想打鲜虞要先将甲氏给夺下来,而甲氏虽然同样是一个沼泽密布的地区,价值方面却要比鲜虞高多了。
甲氏就在邯郸赵边上,范氏要动鲜虞必须先控制甲氏,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动邯郸赵的利益。
阴氏跟邯郸赵的关系良好,并且鲜虞和仇由也是阴氏“百年规划”中的一部分,等于阴氏的利益也遭到挑战。
只不过,什么百年规划之类的玩意是一种意向,真不是想要“吃”就不能让别人动。
实际上,阴氏有自己的计划,真要实施的时候才不管哪个地方是属于谁。
上一次赵旃去“新田”活动,达到目的就回去“邯郸”了,没有进行什么多余的逗留。
赵氏的赵武重新获得卿位对于邯郸赵来讲是一件值得忧虑的事情,谁都不清楚赵武什么时候会找邯郸赵算账。
吕武就有相关的心理准备,琢磨着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