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可是战车与步兵的结合,隔三差五就要入侵一次晋国。
真的让秦国发现骑兵正确的用法,还不入侵得更欢快?
对于吕武来说时间很紧迫,晋国随时随地会再一次陷入跟楚国的大肆交锋状态,阴氏到时候肯定要加入集体行动,很难再抽调出大批的军力去针对秦国。
吕武会议开到一半,有人来禀告说智罃已经进入“杨”地,再有十来天就会抵达“阴”城。
这个就是将封地扩展到“新田”边上的好处了。
谁出“新田”向北或向东,会在阴氏的“注视”之下。
别看只是掌握信息而已,很多时候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掌握先机,任何方面都将站在有利的位置。
“智伯可有通报我家,言及来‘阴’何事?”吕武问道。
来禀告的人答道:“并无。”
吕武挥手让他退下。
目前晋国各个阶层普遍对智罃比较不待见,埋怨智罃担任元戎时期的所作所为,后面智罃更是某种程度让众“卿”开始感到厌恶。
一个小插曲过去,吕武继续部署明年西征的事情,又提到对“甘泉”的建设必须加快。
秦人开始大规模使用骑兵,要是阴氏无法在能够抽身的时候将秦国逼得迁都,未来双方纠缠的区域超大概率就是在泾水和洛水沿线。
跟阴氏的骑兵部队相比,秦国骑兵部队当然从装备到战术上各种不如。
问题是秦人太善于学习了,一年学不会再过个三五年必然学会,甚至在未来可能超过阴氏对骑兵的运用。
吕武会这么觉得主要是有过“先例”。
比如,弩明明是韩国发明,落到秦国手里却更上一层楼;开创胡服骑射的是赵国,将骑兵玩出花的却是秦国;魏国用五万魏武卒击溃了数十万秦军,后面变成秦国锐士甲天下。
最为关键的一点,阴氏既要对付秦国,更要提防晋国内部的倾轧,等于无法将所有力量用在秦国身上。
事情的发展有可能是晋国爆发内乱,阴氏将所有力量集中起来跟晋国的某些谁较量,导致秦国能缓过气来并对阴氏进行超越。这个是绝对要有心理准备的事情!
阴氏家臣不理解吕武对秦国的忌惮,有家臣提醒收支平衡,觉得一次动用三个“师”和拢共两万五千骑兵,用兵的规模太过于庞大了。
明明是三年只发展两万骑兵,怎么一下子有了两万五千骑兵?
阴氏不是收服了白翟吗?怎么可能让白翟在旁边看戏。两万五千骑兵里面,超过一万三千的骑兵是抽调自白翟,剩下的一万两千才是阴氏自家的。
另外,白翟的那些骑兵依然保持“原汁原味”,他们单独跟秦军交锋会被教训得满头包,只能帮阴氏负责处理一些边角料之类的角色。
吕武无比坚决地说道:“三岁之内必将迫使秦庭迁都。若不成,我欲攻克‘雍’城,送归后子针为秦君!”
这一刻,请叫吕武为大好人。
被刺杀了不计较,还让后子针成为一国之君,简直太以德报怨啦!
这么选择有一个前置条件,比如秦国上下恨死了后子针。
那么,秦人恨后子针吗?
因为后子针刺杀吕武,导致阴氏接二连三地入侵秦国,秦国要是处在优势的一方会觉得无所谓,偏偏占据优势的是阴氏,秦人正在各种各样的难受。
这样一搞,明明是成了血赚的刺杀,失败又被没完没了的报复,心态方面肯定不一样的。
阴氏一边大肆再秦国那边破坏后子针的名望,另一边则是持续对调教作为俘虏的后子针,同时没忘记其余被俘的秦国贵族。
按照吕武的设想,先把秦国干挺,再将后子针送回去,禅让啥的就能准备进行了。
如果阴氏没有能够将秦国干挺,一样会送后子针回去,玩一玩内部开花也是很阔以的呀。
这一套手段绝对不是吕武的原创。
很早之前秦穆公就是这么对待晋国,可惜的是秦穆公没来得及做更多就病故,后面晋国自己也足够争气,摆脱了来自秦国的各种控制和影响。
所以了,明明秦国帮了晋国不少,某种程度上更是挽救了濒危的晋国,秦国却是从来都没有拿这件事情说事。只因为里面的弯弯绕绕,互相之间都是你知我知,讲出来会教坏整个世界。
最为简单的例子就是,田氏代齐之前,各国从来没觉得商贾有什么值得忌惮,同样不认为私下赈灾是一件不对的事情,甚至认为这样干的人充满人间大爱;田氏代齐之后,列国之君视大商贾为洪水猛兽,谁特么敢表达大爱就是心怀不轨。
为什么不提朱元璋换着花样弄死沈万三的例子?
话说,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沈万三早就寿终正寝。朱元璋是向沈万三的牌位借钱,又将沈万三从墓穴里扒拉出来再砍的脑袋吗?
时隔八天之后,智罃来了,比预计中还早了两天。
吕武出城十里进行迎接,给予了智罃足够多的尊重。
智罃并不是自己来,除了必要的护卫力量之外,孙子智盈也在队伍之中。
“阳何在?”智罃巡视了一圈,又说道:“老夫今番而来,为赠阳予大礼。”
吕武脑子里一阵“咔咔咔”的运转,甄选早就准备好的预案,大笑道:“阳为智伯孙婿,何礼不可受?”
什么样的礼物才能让智罃说是大礼?
智罃没有马上讲出答案,与吕武同车一路闲聊,话题很生硬地被转到各家又开始置换封地的事情。
其中包括很多中等贵族突然爱上了晋国西边的土地,南方和东方有大批中等贵族想要搬家,频频跟魏氏进行接触。
他们独独接触魏氏没找阴氏的理由属于心照不宣。
魏氏的封地集中在晋国西部是明面上的事情。
阴氏私下开拓西部的土地,晋国却没在法理上承认阴氏对那些土地的持有。
渐渐的,吕武搞明白所谓的“大礼”是个什么玩意了。
老智家窥探到了阴氏解决完西边会将目光转向北边的意图,想要拿出“随”地跟阴氏置换。
所以,智罃还是那个不肯吃亏的饕餮,抛出“随”地要更换加入向西扩张的入场券?
………………分…………割…………线………………
呃,厚颜提个请求。明天不是大封推吗?亲们能不能给个2分钱的打赏,让数据好看一丢丢?票票在这几天也投给作者菌?拜托啦!
第477章 可真是个老狐狸
吕武对智罃没什么恶感,甚至还有点好感。
这里绝对不是几次被占便宜得到了什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主要是智罃虽然贪婪却极度有信用,对于处在上升期又舍得付出的家族是一种好事。
在跟智氏的相处中,阴氏属于获得便利的那一方,双方的交易保持在互利互惠的模式,着实让吕武没理由讨厌智罃的为人。
如果是栾书当元戎,又或者是韩厥来当元戎,吕武的崛起速度能够这么快吗?几乎没有任何的疑问,属于必然的不可能。
智罃就是将什么都算得太明白,以至于只存在交易没有掺杂情份。这是优点也是缺点。
这不,轮到需要讲情份的时候,老智家猛然发现谁都不欠自己,能选的只有再一次进行红果果的交易。
吕武其实对“随”地的需要已经不再那么迫切。
不单纯因为阴氏需要先将秦国干趴下,一旦将“随”地归于阴氏,晋国最为强大的几个家族中,只剩下范氏与阴氏有向北开拓的“门户”。
范氏很强,是那种从硬实力到软实力都强大的家族。
能够朝北方扩张的大家族只剩下阴氏和范氏,以晋国卿位家族动不动就想独吞的尿性,范氏与阴氏必然会产生摩擦。而摩擦次数多了,没仇也要结仇,乃至于一发不可收拾地开战。
吕武不知道智罃是不是想让阴氏与范氏交恶,心想:“这个糟老头子,坏滴很呐!”
掌权人物用最坏的心思去猜度他人,无疑是一种必备的职业精神。
智罃到底想干什么不重要。
吕武只要将可能发生的事情想明白就足够了。
他将智罃送到位于山腰的庄园,返程路上想道:“如果范氏愿意将‘瓜衍’给阴氏,‘随’地肯定是要拿下。只是范氏最近在探索怎么组建骑兵,肯定没戏的。”
就算是范氏愿意将“瓜衍”换给阴氏,还有祁奚的“祁”地,甚至韩氏在那边也有一块“箕”地。
因为秦国对付吕武的手段太卑劣,阴氏有足够的理由盯着秦国往死里打。
阴氏想独霸北方?难道要让北边的赤狄或仇由、鲜虞也对吕武玩一出刺杀未遂?这样会很荒谬,也会让事情变得很搞笑。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面,由智罃进行提议,吕武带着智罃和智盈开始逛起了“阴”地。
今时今日的“阴”地肯定跟智罃记忆中不同。
“阴”地最早属于谁?大概只有一些老古董或刻意去调查的人才会知道了。
吕武接手“阴”地之前,该地区的众多贵族因为某次错误选边站遭到清洗,后来赵氏主宗的那一次动荡又被犁了一遍。
尤记得当初吕武来到“阴”地,看到的是一帮得知有人接手“阴”地而像是找到长辈的“孩子”。这样形容有点怪,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时至今日,吕武可以很骄傲地说,没有辜负广大群众的期待和爱戴,不但让“阴”地走出了创伤,还带着他们朝着欣欣向荣的道路一再前进。
当然,要是某天吕武选择干把大的,结果没干成的话,到时候一定会是整整齐齐的把他们拖进地狱。
“水利之便亘古未见也!”智罃的用词一点都不夸张。
在吕武的规划之下,“阴”地开垦了大量的农田,搞起了成体系的水利。
他未必懂得水利设施该怎么搞,谁都没经验的前提下,一些风险不是无法承受的。
比如,挖掘汾水开出新的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