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没有灭亡的理由有很多,独独跟自身的实力强弱的关系不大,需要看的是有没有强国愿意为其说上几句话。
吕武并不看好鲁国能够吞并鄅国,甚至认为鲁国有点异想天开了。
鄅国是没有自保的能力没错,关键齐国和莒国已经先后对晋国表达拒绝鲁国吞并鄅国的意思。
齐国和莒国当然无法左右晋国的态度,只是某种程度上来讲,齐国和莒国又关乎到晋国的战略部署,使得晋国无法完全无视齐国和莒国的意愿。
看上去有点矛盾,实际上却是没有的。
晋国真的愿意为鲁国吞并鄅国保驾护航,齐国和莒国不想挨揍只能噤声。
“鲁当下无有执政,魏卿邦交不可行也。”国君对季孙行父的病逝充满了可惜,很是担忧鲁国未来的走向,复道:“鲁若并鄅,齐、莒必不与干休。”
也就是说,晋国现在跟鲁国实际上是处在没有邦交的状态,一旦鲁国昏了头现在吞并鄅国,晋国这边实际上是管不着的。
那么鲁国吞并了鄅国就算完了吗?并不是。
鲁国真的那么干,一来没有得到晋国的允许,再则就是会彻底惹毛齐国和莒国。
晋国想帮鲁国一把?程序上会陷入一种没借口,强行干预会显得霸道不对地方的状况。
吕武听懂国君想表达的意思了。
齐国和莒国的邦交是由阴氏在负责。
以吕武现在的威名,还有上一次将齐国打疼的事实,只要吕武表达态度必然能让齐国心存顾虑。
吕武多次想将莒国抬上桌,莒国的运气非常好,总是会发生一些事情避免被分食。莒国没被瓜分,邦交处置权还是在阴氏手里,吕武只能担起责任。
国君是在询问吕武愿不愿意帮鲁国一把。
吕武还在权衡利弊,国君说话了。
“鲁君与先执政诚邀阴卿往曲阜一会。”国君看到的是吕武眼睛突然间睁大又皱起眉头。
搞啥玩意?
负责鲁国和鄅国邦交的都是魏氏,以晋国卿位家族的默契,再来是相关规矩的约束,哪能随意插手。
另外,鲁国是周天子的“史官之国”,还能动不动对谁发出“历史耻辱柱警告”,看着好像挺牛逼的样子,牛逼到能指使晋国的一位“常务卿大夫”,还想借去当刀啦?
如果没有国君的最后那一句话,吕武顶多就是不管鲁国想搞什么幺蛾子,爱咋折腾就咋折腾。
现在,鲁国把自己当成了谁,又将吕武当成了什么人?
吕武才不管鲁国想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来请求自己帮忙,直言对国君说道:“国中无事维安,诸家不启纷争。鲁涉我国内务,其意可耻,其心可诛!”
国君一愣,再愕然,随后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没一会转为愤怒。
这一阵川剧变脸似得,他霍地站起来,说道:“寡人之意,可使鲁贪图于鄅,不可使之并国,齐、莒攻鲁需卿注视。”
吕武可不愿意在国事上涉及太多的私事,要将任何事情都搞得有理有据外加光明正大,说道:“鲁屡次败于齐,并无看顾鄅人之德。其德行不足庇护鄅人,倘若遭齐、莒相攻,实为咎由自取,与晋无干。”
国君对吕武这句话心里大嘉赞赏。
简直说得太对了啊!
鲁国明明打不过齐国,哪来的胆子再去刺激齐国,甚至连莒国也一块得罪。
上一次鲁国响应秦国和楚国的会盟邀请,晋国暴揍了齐国和卫国一顿,对鲁国还算是温柔的了。
晋国没打鲁国一顿,倒是搞得鲁国得寸进尺了吗?儿子不听话就算了,相反可劲地指使起了爸爸啊!
吕武告辞离开,没做耽搁启程返回封地。
国君后续找来了魏琦,告知魏琦不用多管鲁国的事情,又要魏琦随时准备收拾烂摊子。
魏琦一问之下才知道吕武没打算约束齐国和莒国,一想到鲁国开始跟赵氏勾勾搭搭,乐得看鲁国的笑话,答应了下来。
近期鲁国的表现跟国内风云变幻有关。
季孙行父没有病逝之前,鲁国“三桓”就已经开始在各种飙戏。
他们自己玩就算了,顶多也就是内部倾轧,将晋国卷进去则纯粹是昏了头。
而晋国这边迟迟没有表态之下,鲁国人也不知道是个什么脑回路,应该是以为晋国默许,他们选择对外公布鄅国从今以后是鲁国的“保护国”了。
鲁国的行为引起了一连串的反应。
第一个先有动作的不是齐国。
实际上,齐国现在对暴打鲁国没兴趣,他们盯上了莱国,并且已经实施了入侵。
有动作的是莒国,另一个比较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邾国也凑热闹。
两国以“不合周礼,威胁自身利益,将来难免也为其吞并”为理由,组成联军对鲁国宣战了。
消息传到晋国的时候,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了阴氏和魏氏。
他们会这么干的理由是,阴氏负责莒国和邾国的邦交,魏氏负责鲁国和鄅国,很想知道两家会不会因为这事出现嫌隙。
如果阴氏和魏氏的联盟破裂,事情会变得很有趣的。
第493章 秦国要拼命
如果阴氏和魏氏那么容易翻脸,感情着实也是太塑料了一些。
至于阴氏和魏氏会不会因为莒国和邾国结盟攻打鲁国而出现嫌隙?这个就是谁都无法说清楚的事情了。
真的很难说清楚的啊!
哪怕是有意见,阴氏或魏氏能够明白说吗?
另外,嘴上说没关系,心里真的没有一丝一毫芥蒂咯?
所以啊,再好的沟通也抵不过“人心叵测”这个词的一次出现。
关于这件事情,阴氏和魏氏又不能完全没有表态。
魏氏的表态是,明年将出动两个“师”随同吕武西征。
而魏氏本来只想出动一个“旅”意思意思的,出了事只能接受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出征。
在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谁都没想到山东那边的乱局搅和了魏氏的盘算,间接大大地帮了阴氏一把。
吕武则是给国君去信,推举魏相担任“田部史”。
国君很给面子,哪怕吕武没有亲自过去,还是接受了吕武的推举,任命魏相就任“田部史”一职。
事情的发展其实挺简单,也就是宣告阴氏和魏氏不存在任何的不合,关系亲密到都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期间,国君还露脸客串了一把,整得一些人必须悠着点,甚至帮忙压下各种流言,免得阴氏、魏氏真的跟国君玩到一块去。
而实际上,吕武和魏氏还有更好更有用的做法,仅是交换一下家臣的使用,能够立刻让所有的流言蜚语消散,证明阴氏和魏氏不但联盟牢不可破,甚至很是水乳1交融。
关键问题在于吕武和魏琦都万般清楚,交换家臣需要谨慎再谨慎,一旦真的干了交换家臣的事情,两家至少二十年内是谁都别想离开谁了。
其实,阴氏和魏氏的合作也不是无法维持二十年,他们不那么干肯定是存在相关的顾虑。
首先,卿位家族进行联盟是一种常态,问题在于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
两个卿位家族真的密不可分,其余的卿位家族不想联合起来搞事都不行。
所以,晋国卿位家族之间的联盟,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上一刻好到能穿同一条裤子,准备好下一秒随时能够翻脸。
旧的一年很快在大雪纷飞中过去,新的一年准时的到来。
数个月的时间之中,晋国要算是大事,仅是阴氏和魏氏唱了出戏给众人看,其余都是一些知道了也没什么价值的鸡毛蒜皮小事。
莒国和邾国联盟对鲁国宣战,嚎了一嗓子之后,什么实际的行动都没有。
等待春暖花开又过去一个月,来自莒国和邾国的使节团抵达“阴”城。
他们总算没忘记负责本国邦交的是晋国“常务卿大夫”吕武,懂得在开打之前来请示一下。
已经宣战,却又来请示?程序上不对,可以用态度(贿赂)来解决的。
而吕武实际上正在准备西征,一些来自秦国的新消息很值得重视,搞得他压根不想在莒国和邾国联盟打鲁国的事情上多费精力。
当然,不见在礼节和制度上都不行。
吕武在即将出征的军队营盘中,接见来自莒国和邾国的使节团。
莒国和邾国的各色人等先去了“阴”城,才知道吕武根本不在“阴”城,他们被领着过了大河,来到不知名的地方。
这里被吕武取名为“甘泉”,军营的旁边就是正在建设当中的城池。
看到连成一片的营盘,莒国和邾国的人亲眼证实了一则传言,也就是吕武彻底跟秦国卯上了。
他们很乐意阴氏将精力放在征讨秦国上面,认为这样的阴氏才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晋国东面各个诸侯国的事务。
一旦晋国负责邦交的“卿”没功夫关注?几个诸侯国的压力会变小非常多。
想象一下,时时刻刻被老虎盯着是个什么感受?肯定没人乐意的呀!
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猜对了。
吕武在听取两国时节的外交词汇以及一些交代、请求后,说道:“事端发于鲁,莒、邾牵扯其中,我早知矣。莒、邾知礼,来告于我。我诸事缠身,难有明言相告,望你等好自为之。”
莒国和邾国的使者立刻大喜。
不反对?那就是赞成嘛!
他们倒是没觉得本国送上的大礼起到关键作用,很懂事地一再道谢,不做半点纠缠地利索离开。
归国的半路之上,邾国使者问莒国使者,道:“为何不问阴子魏氏将如何应对?”
莒国使者很有逼数地说道:“阴子不阻你我已是侥幸,上国之‘卿’心思岂是你我可窥探?”
他们以为吕武没有闲功夫管东边的事情,感到无比的庆幸,哪里知道阴氏和魏氏联合起来挖了一个大坑,随时能将莒国、邾国和鲁国一块埋进去,差别是到时候有没有那个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