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攻打“吴阳”这件事情,传出去又是秦人不讲规矩的一个证明。
他们却是身上虱子太多,不缺这么一只了。
快活不下去了,脸面什么的,是个啥鸡儿玩意!
秦君嬴石看向刚回来的士雃,问道:“天子无有派出公卿往‘新田’训斥?”
士雃摇头说道:“天子或知晋君不为所动,空许其诺,未遣公卿出使。”
让周天子直接跟吕武对话属于不可能。
再式微的天子,他还是天子,怎么能以天子之尊跟臣下之臣直接沟通呢!
周天子派出公卿找晋君姬周才是符合程序的操作,关键已经做了一次,没有得到什么正面效果,相反开始让晋君姬周觉得周天子有脑疾。
当今“东方世界”分为三个阵营。
第一个是以晋国为首,替周王室扛“旗”的诸侯联盟。
再来就是干过“问鼎轻重”事业的楚国阵营。
第三个是各种吃瓜观众。
晋国打出的旗号是帮周王室保证基业,同样是在保证“中原文明”的传承延续。
然后,秦国明明是周王室的分封诸侯,非要跑去跟楚国玩到一块,反过来在威胁周王室的基业。
周天子无视了秦国的所作所为,帮秦国对晋国进行施压,搞得晋国君臣火大无比。
最为要命的是晋国需要周王室的那杆“旗”,反过来要帮周天子进行掩盖,免得那杆“旗”褪色,进而使晋国失去号令群雄的法理性。
事情搞成这样,就问到底操不操蛋吧!
一开始,秦君嬴石或许会感到别扭和愧疚,等周天子收下贿赂再帮秦国说话,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周天子自己都无所谓,别人为什么还要给面子?
现在的情况是,秦君嬴石开始觉得背叛周王室,再贿赂周天子帮忙说话,没有不妥的地方。
“天子不足凭,以臣拙见唯有楚国可解我之危难。”无地也是秦国庶长,但不是公族。
这么个年头,看到什么稀奇古怪的名字都属正常。
无是“氏”,地是“名”,他能晋身“庶长”这种高官显职,要感谢吕武重创了秦国“首都圈”的一众贵族。
秦君嬴石当然不会忘记自己的盟友,已经派使节团南下,只是因为路途遥远的关系,一时半会无法得到消息反馈。
无地又说:“如今乃我求战,阴武来则来矣,不来我亦需往。臣请君上赐我部众,臣愿率之逼于阴武鼻息之下!”
既然特别点名“部众”,也就是秦国西北疆域聚拢起来的善骑秦人,不是传统的战车兵和步兵。
秦君嬴石看向一众臣子,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没人吭声。
他们知道无地能打,问题是比吕武更能打吗?
这四年之中,秦国败在吕武手下的秦国贵族不计其数,运气好的能逃脱,运气不好则是战死或被俘。
说秦国上下没人敢跟吕武较量会显得过于夸张,没人敢于小觑则是理所应当。
无地再次请战,并且说了一个很好的理由。
全军呼啦啦上去,打赢了会刺激到晋国,打输了步兵很难逃得过阴氏骑兵的追杀。
只带骑兵上去?能打就打,打输了也能大部分得以逃脱,损失惨重的可能性比较低。
嬴鲍说道:“庶长无地既如此说法,君上应允便是。”
有了嬴鲍的带头,其余秦国贵族也开始进言。
他们觉得可以试一试,打赢了有面子,打输了的损失能控制,也许可能诱使吕武将主力向前推,进入到他们想得到的快速对决阶段。
秦君嬴石很犹豫。
这一次秦国大肆号召骑马骑得好的秦人来从军,某种程度上其实是破坏了诸夏的礼仪制度,也就是走了游牧民族的军事路线。
他们这一次冒着被义渠抽冷子来一下的危险,从西北部聚集了三万多骑兵,几乎是将那边游牧状态下的各个秦人青壮部落抽空。
秦君嬴石一再权衡,艰难地说道:“我许你一万‘部众’,望你珍惜使用。”
无地大喜,赶紧行礼答谢,却是不敢做什么豪言壮语,表示一定会谨慎再谨慎。
………………不…作…计…费…的…分…割…线………………
最近身体状况过于堪忧,实在是强撑着在码字,否则对不起书友的支持和期待,也对不起主编锐利和责编水泽的照顾。
作者菌不说假话,先是眼睛不知道怎么回事,难受了一周,然后感冒和咽喉炎齐犯,吃药都吃了半个月,简直是一言难尽!
今天少了点,见谅!
然后,差一丢丢这本书就能精品了呀!
感谢一直在订阅的兄弟姐妹们!
千山万水总是情,看盗版的亲们来起点中文网补个全订行不行?
第500章 心有余而力不逮
晋国的一个满编军团,不算各种用途的辅兵,为五百乘战车以及三万七千五百名士兵。
各个诸侯国,一个满编军团为五百乘战车和一万两千五百名士兵。
等于说,晋国的一个满编“军”,不将战车计算进去,兵力其实就是其余诸侯国三个满编“军”的规模。
站在战车之上的吕武观看行军状态的己方部队,内心里多少升起了意气风发之感。
人生在世更为男子,谁没有一个将军梦?
身处大军环绕之中,又能够统帅军队进行征战,任谁都会泛起雄心壮志。
他们这一次进军,阴氏的一个满编军团和八千左右的骑兵作为“前劲”,包含数量为两万的辅兵,由吕武亲自进行统领;魏绛率领魏氏的三个“师”又两个“旅”为“中劲”,落在“前劲”后方约十五里外。
常态会有的“后劲”哪去了?吕武只是将大军分成两个进军梯队,粮秣和各种辎重由各自随军携带,不存在什么“后劲”部队。
出“栎阳”再往西大体上是一种平坦的地形,有山也不连成一片,有水的河面并不太宽。
因为地形宽阔的关系,阴氏大军又分成了三个部分,分为左、中、右并行推进。而两翼当然是骑兵部队,中间则是传统部队和辎重队。
同时,位处核心的阴氏部队并不是胡乱挤在一起,由“旅”为单位成为一个独立队形,再由五个“旅”联合成为一个更大的方阵,每一个“师”保持一定的间隔。
有道是,人一满万,漫山遍野。
从高空往下俯视,能看到的是大地之上有七个“黑斑”的玩意,传统部队就是五个看上去黑压压的方阵分在前、后、左、右、中,中间看上则是显得更“厚”一些;外围的左右两翼,也就是阴氏骑兵部队,他们几乎很难形成什么固定队形,有时候甚至会拉成一条直线。
中间的军队太“厚”没其它原因,纯粹是吕武将辎重队伍安排在阵中。
他会这么安排的理由是接到斥候探报,得知秦军有一万左右的骑兵脱离主力,朝着己方过来。
根据情报,秦军主力没有待在原地不动,他们仍然在向“雍”进行退却。
不过,秦军的行军速度被刻意放慢,一天下来走的路程不超过二十里。
“报!!!”
有探马过来,汇报七里之外发现秦军骑兵踪影。
因为情况不明,吕武随即命令全军停止前进,骑兵部队进行集结的同时,辅兵前往附近的树林伐木。
“主,伐木所部乃是诱饵?”葛存得知前往做业的辅兵没部队在旁边保护,才有这么一个问题。
吕武说道:“如秦军轻骑往而击之,秦国领兵之人不为战将。”
神经病啊,这是。
秦国就算再怎么无视礼仪规则,脑子有病才会让骑兵去树林的环境作战。
当然,吕武的确是有心试一试,说不定领兵的秦国贵族脑子真坏了呢?
排除掉道德和感情因素,单纯以军事换算比,拿民伕去换敌军遭遇损失,哪怕是己方损失五个民伕才干掉敌方一名士兵,作为将军依然会觉得划算。
作为炮灰的民伕,他们不会愿意就是了。
秦军骑兵来是来了。
然而,他们只是在外围进行小心翼翼地游弋,丝毫不敢靠近阴氏大军五里之内。
吕武看懂了秦军骑兵想干什么,抽出五千阴氏骑兵逼近秦军骑兵,得到的结果是秦军骑兵来了个掉头就跑。
他暗骂道:“这特么没给‘专利费’啊!”
以往,阴氏骑兵就是这么逗着秦军,使秦军知道周边有阴氏骑兵在游弋,丝毫不敢有任何的放松。
一开始秦军的应对比较笨拙,每每会抽调传统部队追击阴氏骑兵,很多时候只是浪费时间的白白追逐,一旦给阴氏骑兵逮住机会甚至要被反咬一口。
后来,秦军开始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他们发现周边有阴氏骑兵,会交给己方骑兵去应付。
到这种阶段,双方的传统部队成了看客,较量只存在于两军的骑兵之间。
到来的秦军骑兵只是游而不击,多少让吕武体会到了秦军曾经的感受。
大军当然不能随意停驻。
事实上,除非完全不具备军事素养,要不哪个将军敢不看实际环境,随意选择地方进行驻扎?
暂时停下的阴氏大军很快重新开拔。
因为外围有秦军骑兵在游弋的关系,吕武再一次调整了行军的队形,不是将所有部队凑得挤成一堆,相反是以一“师”为单位,互相之间的间隔放大了更多。
这样做很有道理,能够保证各个独立部队的严整,发生变化不至于蔓延到全军,一个“师”遭到攻击,周边各“师”能用弓弩支援,甚至合闭之前刻意让出的“空隙”进行合围。
一路游弋在阴氏大军外五里左右的秦军骑兵太谨慎了。
无地有看到敌军各“师”之间拉开距离产生的战机,更多是察觉到了危险。
他们跟随得并不是那么舒心,损失方面也远比预料要大。
“阴氏单骑走马战力胜于我,与之相拼,杀敌一人,我损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