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来就是下军的非卿位家族贵族最多,国君怎么可能不试图接触拉拢或分化?
“君上仍不死心。”士匄似笑非笑地说了这么一句。
吕武说道:“新军入郑国,君上方往下军而去。”
从行军路线上来看,下军和新军离得最近。
这样一来,一旦新军那边出现状况,国君在下军就有很多能够进行操作的便利。
对此心知肚明的吕武不想把国君和公族逼得太紧,选择了同意。
各个军团按照吕武的计划行事。
吕武压制了国君,手段方面并不显得粗暴,无非营造出一种既定现实,也就是让国君只剩下一种选项。
格局变成这样还有一些贵族不懂怎么站队,只能说这些家族要么是不够聪明,不然就是谨慎过头了。
那个跟国君取得一段强势期有关,使人看到了属于他的手腕,令公族有了更多的期待,同时也让很多中小贵族产生了忌惮。
大军并不是同一时间出发,新军最先开拔,随后是上军、下军和中军。
这里吕武留了一个心思,他等国君离开“新田”三天才挥师东进,用意当然是防止他一走,国君有可能搞大事。
比如说,吕武和士匄带着中军走掉,下一刻国君控制住上军、下军和新军,以三个军团的兵力攻击中军,或是带着三个军团和号召其余贵族攻击阴氏和范氏的封地。
发生上面那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像他们这种实力、身份、地位的人,完蛋就是因为过分自信,吕武肯定需要避免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换句话来说,吕武自己阴谋搞多了,自然会害怕别人也用阴谋来搞他啊!
中军离开“新田”往东北方向行军,一路穿过吕武名下的“杨”地,到“郜”才转道向正东。
他们需要渡过少水,途经“长子”与“留吁”再拐向正北。
“如此行军路线,元戎亦可视察封地,两不耽误啊。”士匄小小地调侃了一句。
吕武说道:“此为妥当路线,途经封地属乃巧合。”
开什么玩笑?
哪怕是刻意选的路线,那也一定不是啊!
而事实上,吕武还真不是刻意那么安排,纯粹是走大河那边离北面太远,进入卫国地界将走漏消息。
卫国有一个精神病国君,一旦知道晋国中军借道境内北上,谁都猜不准会不会去告知齐国。
当然,吕武和士匄的这一个军团没想搞什么突然袭击。
晋国在发兵东征的同时,一支使节团已经向“临淄”而去,会向齐国发起最后通牒。
当然是奉劝齐国从莱国退兵,并且交还任何一座属于莱国的城池,再给予晋国赔礼道歉。
为什么齐国攻打莱国却是要向晋国道歉?
晋国是当前的中原霸主,这个理由够不够???
一旦齐国拒绝,代表齐国不承认晋国是中原霸主,晋军会打到齐国认清现实。
吕武在经过“铜鞮”、“断道”、“曲梁1”时,不耽误大军的行军时间前提下接见了当地的贵族,有选择性地接受一些贵族的效忠,操办了“臣对臣”的赐封仪式,留下随行的一些阴氏家臣接管当地。
因为是割肉的方式,智氏吐出一块块封地的同时,人口等财产也是留下,将被各个分食的家族完整接收。
所以,得到分肉的各个家族实际上不但名下封地增加,各方各面都得到了增涨。
大军路过阴氏的封地就是一直往北,途经韩氏封地“箕”补充粮草,再转向正东行军。
补充的粮草是各个家族事先运来囤积,并不是韩氏提供。
之前有什么事情,已经是之前的事情,一码事归于一码事,要秋后算账也不是这么算的。
他们擦着鲜虞的边,进入到长狄境内,一路行军有碰上几个长狄部落,没有宣战,没有警告,少量骑兵突击,后继的战车和步兵跟上,能全歼就全歼,不能也无所谓。
“此狄人高大雄壮,不类白翟、赤狄。”士匄明显很馋这样的人种。
长狄的成年男子平均身高约是一米七五左右,抓到的长狄人中最高的超过两米。
所以,长狄的“长”就是一种特别属性,也就是长得高大。
根据孔老二的说法,长狄是虞夏时的防风氏、商代汪芒氏的后裔。是不是那么一回事,以孔老二当过鲁国“国家图书馆”管理员的履历,还是很有可信度的。
那么就是长狄一开始属于诸夏的一员,后来自己渐渐“胡化”,慢慢不跟同属诸夏的亲戚们一块玩耍了。
事实上,秦人要不是在秦穆公之后选择东向,一再向西进行扩张之下,再过上个一两百年很大概率也会“胡化”掉。
毕竟,人种是一回事,化上的认同更重要!
他们进入的地方是一个叫“东阳”的区域,发现这边不但有逐水草而居的部落,还有一些小规模的城池,近一步确认了孔老二说法的正确性。
阴氏其实早就知道这边是个什么情况,只是主要扩张方向不是这边,很少过来活动而已。
吕武问道:“风闻赵氏与长狄乃是远亲?”
士匄露出了忌讳莫深的表情。
现在的诸夏并不忌惮诸胡,娶诸胡的女人则不是一件什么光荣的事情。这个就是士匄不愿意提起的原因。
在这边的狄人在历史上的活跃度并不低,很早之前他们一再跟卫国过不去,还发生了好几次“旷世大战”来着。
一路的烧杀抢掠之余,吕武所在的这一路大军队伍中多了数千近万的长狄俘虏,各类的马、牛、羊等物近五百车。
他们出征的主要攻击目标并不是长狄,只是顺路的一种搂草打兔子。
因为是避免让卫国告知齐国北边还有一个晋国的军团,他们才会选择这样的路线,大军在“东阳”晃荡了一圈子转道南下,经由一片沼泽地带甲氏进入范氏从智氏那边接受的“曲梁2”。
到了这个地方,他们就需要停下来,一方是休整,再来就是让上军和下军先攻打齐国。
等待齐国的兵力被上军和下军吸引过去造成国内空虚,吕武亲率的中军再继续行动。
能够轻易拿下“临淄”,为什么要用死伤惨重的方式攻克,是吧?
至于说偷袭什么的,压根就不存在。
晋国已经事先对齐国宣战了呀!
第562章 什么叫灭顶之灾这就是
“曲梁2”距离“邯郸”并不遥远,两地从平面地图看去相隔约五十里地。
当然了,平面地图的距离是一回事,真正走起来用时多久又会是另外一回事,不能用相隔的直线距离去断定走多少天能到,该是从实际赶路的路线去做判断。
打个比方,“甲”距离“乙”不到一百米,中间却是一道万丈深渊,没有桥梁、索道等东西的存在,又不能飞为前提,可以用走平地一百米的路程来判断会消耗多少时间吗?明显是不能的。
“说好了要送个女人过来,快十年过去,还是没有送过来。”吕武想到了很久之前的一段往事。
邯郸赵对婚嫁的事情闭口不谈,阴氏这边肯定也不会再提起。这件事情能够产生的结果却是有大有小,也许某天还能成为“爆点”啊!
贵族可以暗地里阴险狡诈,开口讲了什么话最好履行,要不失去信誉将遭到唾弃。
以前是以前,现在吕武可是元戎了,邯郸赵不能拿那件事情不当事情咯。
吕武待在大军之中。
人之常情之下,士匄带着一批人去了“寒氏”那边。
考虑到时间方面允许,吕武才不会在这种事情上为难士匄。
如果时间不允许?相信士匄会自己有逼数,免得落人话柄。
按照行军路线,再看看时间,卫国没搞事的话,上军已经借道卫国进入齐国境内?
卫国那个精神病君主会搞什么很难猜,取决的是当时卫君卫衎有没有犯病,卫国执政孙林父能不能压下去。
中军的驻扎地点跟卫国有点距离,消息传递需要三四天。
根据事先的约定,一旦齐国集结大军迎战,魏琦会派人到“曲梁2”通知。
到时候,吕武不会是带着中军去跟上军会合,中军要干的事情是向东北方向继续行军,一旦被齐国发现就会立即展开军事行动,没有被齐国发现则会走到合适的位置,再直接逼向“临淄”这个齐国的都城。
“大河抵卫国分流为二”吕武顿了顿,环视了帐篷内的人一圈,问道:“诸位以为当走何处?”
现在大河黄河的入海口在不是后世的莱州湾,是在后世的天津那边。
然后,大河在后世鹤壁市附近开叉成为两条河流,河面都还很宽,使得中间出现了一个狭长的两河狭长地带。
目前栖息在那个狭长地带的人并不多,以晋国这边掌握的情报,形成大型定居点也就是存在城池的地方仅是一个“冠氏”,它处在分叉后下狭长地带的南河系边上。
吕武已经派出侦骑沿着两条河系进行勘察,能找到更多的浅滩最好,再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渡河地点。
他们需要考虑当地的季节气候性,避免汛期到来时的河面上涨和水流迅猛阶段才展开行动。
秋季是一个多雨的季节,一旦时间上面不允许,哪怕是能够建造浮桥过河,肯定是会造成时间延误的。
为了避免“天有不测风云”的情况发生,吕武一直有做心里准备,带足了匠人。
很多时候怕的就是哪怕有做事先准备,真正施行起来依然存在困难。
现在的交通非常不便利,再加上人员素质方面的差距,非常多事情想是一回事,真正做起来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中军停驻在“曲梁2”的第十八天,魏绛过来了。
“为何是你?”吕武对魏绛的到来真心感到意外。
魏绛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不免会令人下意识觉得事情有些不妙。
“上军入齐境,齐国早在严阵以待”魏绛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