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位置和距离的关系,蒍以邓能看到中间战场的战况,对另一边的成氏就看不到了。
尽管看不到,蒍以邓置身处地的境况很糟糕,又看到中间站场战局更糟糕,能想象得出己方右翼绝对好不到哪去。
蒍以邓在发现“王卒”被歼灭就知道遭了!
最能打的部队被成建制消灭,蒍以邓自己都是一时间透心凉,普通士兵遭受到的心理打击绝对不轻,遭到全线压制一点都不显得奇怪。
士气对战阵厮杀将士的影响怎么样,但凡不是新手都知道,以常规交战方式楚军早就该退了。
楚君熊审不敢说知兵,起码的交战态势还是能够看得懂。
“王上,我乃蛮夷啊!”薳罢进行提醒。
觉得打得过的时候当个明人。
眼见就要战败,咱们就不装什么明人了,好不啦?
楚君熊审做出了一个抿嘴的动作。
他们很轻易地就做到了饮马大河,算是近三十年来再次取得的一个辉煌成就,没出什么意外回国就能大吹特吹了。
好咯!自家的令尹被俘,出现了战术上成功,战略上完败的局面。
“再攻朝歌!”楚君熊审觉得还能再拖一拖。
只要楚军能够攻克“朝歌”,战略上就不算完败。
薳罢张了张嘴,想到薳氏没有部队在约定死斗的厮杀场,再来也是不敢过分违逆楚君熊审,跑去传达命令了。
楚军能杀进“朝歌”一次,肯定能够再打进去第二次,是吧?
薳罢动了极大的私心,琢磨着楚君熊审没说让哪个封君指挥,又是以哪家的部队当攻击“朝歌”的主力,是不是能让薳启强指挥进攻“朝歌”呢?
差点失陷的“朝歌”正在紧急修复倒塌的城门,下死力气将更多的石块和箭矢运到城墙上面。
在城墙上亲自指挥的孙林父看到大批楚军出营向着“朝歌”而来,问了下城门修好了没有,得到答案急切声说道:“以杂物堵死!”
之前楚军动用了大约五万部队攻打“朝歌”。
这一次,孙林父目测有将近八万楚军要攻城?这下子绝对会完犊子了。
他选择赶紧去宫城,要求卫君卫衎将守卫宫城的部队投入到守城战。
“甚!?”卫君卫衎一听炸毛,骂道:“你欲使寡人不得活乎?”
草泥马!
宫城的精锐调走,楚军杀进来了之后,谁来保护寡人?
这家伙果然是一个乱臣贼子啊!
无比心累又极度疲惫的孙林父被骂得很是懵逼。
守卫宫城的卫军当然是精锐。不是精锐的话,一帮会坏事的废物,孙林父还不乐意抽调去进行城池防御战。
另外,先后的逻辑顺序是不是搞错了。不是楚军杀进城,宫城才有可能遭到攻击吗?将楚军拦在城池之外,宫城会很安全的呀!
品味了一下下的孙林父懂了。
这个国君压根就不在乎楚军会不会杀进城,损失财货的又不是他,遭到奸淫的也不是他家亲戚。
孙林父有些失魂落魄地出了宫城,站在城门处发出一阵凄凉的大笑,再对自己的儿子孙嘉说道:“今次战后,孙氏可归于晋。”
孙嘉知道自己这个爹想成为晋人不是一天两天了,心里有思想准备,也就没有表现出什么一惊一诧。
“晋国欲以鲁国城池交换卫国河东城池,为卫国我拒之,今后愿担负骂名。”孙林父是彻底对卫君卫衎感到了绝望,停顿一下又说道:“我之朋党亦归晋国。如此,大河北岸再无卫土。”
孙嘉深呼吸一口气,说道:“如此,我家可在晋国得存?”
这事要是办成,卫国一下子就要没了大概三分之一的城池,会让卫国伤筋动骨的!
到那个时候,卫国还要换一座都城,搬到哪里合适呢?大概只能在“楚丘”或“帝丘”选一个了。
孙林父决定跑路,不意味着会对楚军放水。
甚至说,他会拿出更大的决心来守卫“朝歌”,算是对卫国进行最后的交代,也是对晋国君臣展现自己除了“带货”投靠之外的另一个价值。
战争打到现阶段,不是必要晋国君臣早就不在乎卫国会怎么样,有那份闲心还不如专注做自己的事情。
晋君姬周得知子囊被带回营地,下了箭塔过去见面。
“楚侯安好?”晋君姬周先用废话当开场白,发现子囊一下子又苍老了非常多,又问道:“此战楚军折损七八万,楚侯愿退兵否?”
知道自己已经完了的子囊能不一下子苍老非常多吗?他多少还保持一名贵族的风度,先对晋君姬周行礼,才说道:“晋军折损亦有三四万,晋侯愿退兵否?”
楚君熊审带了二十多万大军北上。
晋国这边先入场的是下军和新军,后面才来的中军和上军,新军算是彻底废了,新编下军也好不到哪去。
后面的交战压力全压在晋国中军和上军的肩上,中军和上军怎么也要没了一万以上,晋军还剩下多少兵力能继续跟楚军打消耗?
晋君姬周要说话,看到中行吴疾步走了过来。
中行吴行礼说道:“君上,元戎命我率军驰援朝歌。”
“甚!?”晋君姬周当然知道楚军又要攻打朝歌了,问题是卫国还没赔礼道歉啊。
中行吴只是过来通知。
在吕武的命令和晋君的意见选择上,现阶段的中行吴会执行吕武的命令。
晋君姬周没忘记中行吴现在统率的是公族部队,不是对吕武的命令救援“朝歌”有什么意见,甚至知道从战略角度属于非救不可,关键的是要用公族仅剩不多的部队去救啊!
中行吴再次行礼,头也不回去地集结军队了。
看到这一幕的子囊发出了凄凉的笑声,说道:“晋侯,贵国卿已是尾大不掉矣。”
好特么羡慕啊!
哪像楚国那边,令尹说被砍脑袋就砍,遭到俘虏也不会被赎回,不是要“社死”,就是要自杀而死。
约定死斗的交战那边,楚军只剩下了苦苦支撑的份,不出意外他们除了逃跑,就是真的要全部阵亡在沙场了。
薳启强调兵遣将要再次攻打“朝歌”这座卫国都城,下令进攻后的约两刻钟,发现有大约一万左右的晋军逼过来。
“晋下军?”薳启强有些迷。
晋国不是不管卫国死活了吗?
另外,楚君熊审为了不让晋军给攻打“朝歌”的楚军捣乱,很特地邀请晋军进行死斗的。
现在晋军来凑什么热闹呀!
同样看到那一幕的楚君熊审先是暴跳如雷,后面知道很难攻克“朝歌”了。
楚君熊审认定是晋国君臣先坏的规矩,“死斗”大军一再被压着打,再不退好像要被全歼?
尼玛币!
寡人不做明人啦!
撤,先撤回大河南岸。
来日,不,也许是来年?可能也是几年后?
寡人一定会找回场子的!
第601章 不是吧搞这么大
楚军的撤退不是拔腿就跑。
在接下来的几天,楚军面对晋军的邀战挂出了免战牌,同时跨越大河的桥梁正在加班加点地建造。
楚君熊审先是违背“死斗”的约定,再挂了免战牌,甚至加班加点架桥,懂的都懂了啊!
晋国君臣这一边在楚君熊审无视约定之后,马上就判断出楚君熊审不想当个明人,又要玩“吾乃蛮夷”那一套了。
他们经过比较详细的讨论,决定“看见”楚军高挂的免战牌,按照春秋传统给予楚军三天的免战时间。
“新军覆灭,下军病残者众,上军、中军尚有再战之力。”吕武是元戎,还是这场战役总指挥、策划人、执行者,肯定由他来进行总结。
赵武一听就迷了,心想:“不对呀?我难道不是新军佐,赵氏还有一个师再多一些的兵力,新军怎么就覆灭啦?”
这里就很内涵了。
吕武对同样是公族出身的赵氏本就没多少期待,发现赵武在中军和上军到来后全成打酱油,肯定是当赵武和赵氏所部不存在了。
所以了,有些人活着却没有价值,有人会感到开心,觉得没存在感挺好的;到了晋国“卿”的地位,又是纳赋阶段,该产生危急感了。
中行吴全程参与作战,自家的部队折损了六成还多,后来带着公族封主的部队在作战。
下军经过整编,解氏的部队被吕武抽调到直属部队,等于新编下军是以公族的士兵占了多数。
新编下军先跟郑国的两个“军”大打了一阵,后来又在轮替交战阶段上去跟楚军打了几场。
事实证明不是公族的士兵不行,是士兵没有一个好的指挥官,他们在中行吴的指挥下表现可圈可点,就是伤亡太惨重了一些,十成打没了七成。
剩下十分之三有效战斗力的新编下军,士气方面无比低迷,吕武用他们去吓唬攻打“朝歌”的楚军已经是极限,再使用就明摆着是要逼死全部了。
中军和上军比较晚抵达战场,后续却是作为顶梁柱,两个军团的折损率是中军没了差不多两成,上军折损了三成。
现在军队对伤亡率的承受力很强,只要封主的战斗意志没有垮掉,军队士气再怎么低迷都还能再挣扎一下。
决定伤亡承受力较高没其它太复杂的原因,封主就是“士”、“徒”、“羡”的主人,后者依赖前者生活,前者不屈服,后者没有屈服的资格。
说白了就是,财产就好好当财产,什么时候能做自己的主了?
所以,当前年代不算战场上被俘。想投降都要够资格,敌方贵族是不会接受非贵族投降的,一般是贵族带着成建制的部队进行投降。
晋君姬周在默算到底折损了多少战斗力,一算之下很是头皮发麻。
四个军团失去的战斗力接近六万,一场战役打下来晋国损失大发了!
最惨的是公族无疑,领头羊祁奚自裁谢罪,士兵十不存三啊!
晋君姬周在脑子里进行复盘,纳闷地发现公族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