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氏如此,于阴氏而言并不无辜。”魏琦要死了,很多话无所谓怎么讲。
以前还看不出来,等阴氏掌控了秦国,想要获得“魏”地就会有些动作,肯定是被魏氏察觉到了。
所以,魏绛有反应就对了,不然还等着阴氏将魏氏吃干抹净吗?
吕武低叹了一声,就实说道:“我需秦川门户,并不仅言索取,返赠魏氏东境封邑。我取我需,魏氏更(gēng)得数倍新土,除却名声有损,实利多也。”
“如相仍在,我自无不可言之事,奈何?”吕武说道。
那些并不是假话,在吕武这边一直有对魏氏的补偿方案,跟魏氏的关系没变总会带着一起玩的。
韩氏什么的?吕武其实没有刻意针对过,一来是没有需要,再则是韩氏有点人畜无害。
那并不是在贬低韩氏。
这一家子已经被韩厥带歪,换成韩起当家作主又改变得过于迅猛,家族内部其实乱得很。
事实也是那样,一个家族有什么的门风,并不是当家的人想变就能立刻华丽转身。家主的想法是那样,底下的人做事风格是另一回事,造成的就是头脑跟身体的不协调。
吕武所处的历史时空,韩氏是这么一个样。
原版的历史上,韩氏只是在吞并郑国过程中有过一次高光时刻,随后就一直拉稀到灭亡之日的来临了。
申不害变法?十万韩国新军?打都城防御战都能折损过半,证实了变法的失败,哪是什么高光时刻呀。
有“先入为主”思想的吕武,真的很难高看韩氏一眼。
某种程度上吕武对韩氏的感官,也代表韩氏会相对安全。
看看吕武最为忌惮的秦国是什么下场,第一个领盒饭啦。
然后,潜力巨大的齐国同样被反复折腾,轮到有余力针对楚国又玩了几次狠的。
魏琦留下魏武,孤车离开了。
这么搞,搞到吕武需要派人护送魏琦,免得魏琦在半路上病发身亡,或是被野兽给啃食入腹。
真的发生那样的事情,会给阴氏的名声留下污点的。
吕武庇护魏武有毛病吗?要从什么角度去看了。
曾经的阴氏选择庇护苦成氏,吸收郤氏的遗产变得非常顺利,隐患什么的其实也有,需要花时间来慢慢修修剪剪。
现在吕武再庇护魏武,对阴氏战后接收魏氏遗产也会有帮助,自然也会同样存在隐患。
还是那个问题,一个家族不是有这样的问题就是有那样的问题,哪可能一点麻烦都没有?做事选择最为有利的选项就是了。
那么,吕武需要给魏武安排一块食邑吗?
这一次跟阴氏庇护苦成氏有点不一样,吕武需要给郤毅安排一块食邑,对魏武则是可以有也能不用。
大军的渡河并没有因为魏琦的到来而停止,更不会因为吕武选择庇护魏武而罢止对魏氏的攻击。
先行渡河的阴氏部队,他们并不是立刻向着“魏”地进发,选择在周边砍伐木材来搭建营地。
大河的东岸地形比较复杂,除了有成片的树林之外,往东是一片连绵的山区,需要走上四五天才能穿过。
早有阴氏的队伍驻守在山地里面,他们充当眼睛和耳朵,防止有敌军在山区设伏,或是搞一些准备火攻的操作。
同时,山区内的阴氏部队,他们还是警戒力量,一旦发现异状是需要用狼烟示警的。
这一支阴氏的私军数量有个七万,其中骑兵六千。
不是有十二万吗?一开始是的,参战之后会出现伤亡,再来就是攻克一地总要留下部队驻守。
所以,除非吕武再次下达征召命令,要不然手头能用的兵力肯定是越变越少的咯。
想要兵力越打越多其实也行,持续从封地调动军队,要么就是走哪里就裹挟一批炮灰。
关键问题在于目前是春秋,士兵是一种荣誉、实利、风险并存的职业,真不是谁都够资格当兵。
“你往‘栎阳’,抑或随我入‘魏’?”吕武在问魏武。
这是一道不大不小的考验。
魏武要是选择去“栎阳”代表还有念想,极可能也会搞事;要是选择去“魏”地见证魏氏的灭亡又显得太残酷。
“我往‘新田’,可否?”魏武问道。
吕武招呼来一名“士”,吩咐让他率领本部护送魏武去“新田”那边。
阴氏的大军并没有快速扑向“魏”地,行军是有在行军,只是速度方面有点慢。
“辟耳山仍在激战,中行吴增兵于‘下阳’。”宋彬颇为感慨,继续说道:“此战酷烈远超晋秦‘崤之战’。”
那是发生在公元前627年的事情了。当时秦国趁着晋国国丧要偷袭郑国,晋国君臣考虑到需要遏制秦国东出,又要争取郑国,由晋襄公率军在崤山隘道设伏全歼回师的秦军,俘虏秦军三帅。
没错,就是设伏。说明没有成为霸主之前的晋国底子也黑,成了霸主国之后才开始端起来。
这样来看,秦国动不动就对晋国搞不宣而战,无非就是打不过晋国而已,得胜就不会让秦国的名声一再变差了。
辟耳山就在崤山的西北方向,两地之间的距离并不超过百里。
那一边还非常靠近周王室的地盘,吕武有魏氏的一些情报,显示魏氏转移了部分的人口和物资前往靠近周王室地盘的伊洛之戎山区。
魏氏那是想干什么?要在伊洛之戎那边落草为寇,还是败局无法避免要去寻求周天子的庇护?
第730章 第N次世界大战的节奏
“魏”地很大很广,并不是只有一座“城”而已。
叫“魏”的城是魏氏的主城,其余算是“邑”的级别,另外就是其余的“邦”了。
魏氏自毕万因为功劳被赏赐“魏”地,到魏绛这一任魏氏家主算是经营了五代人,算时间则是从公元前661年到公元前547年,足有一百一十四年之久。
从地理环境来论,“魏”地算不上多好,甚至临近大河的西边以山地居多,并且很令人纳闷地出现土质盐化以及极易干旱或时不时发生水涝的情况。
会经常干旱跟有没有在大河边上无关,只跟山川地势的海拔高度以及地下水流失速度有关。
大河就是那样,某些靠近大河的沿岸时常干旱,要不然就是时不时来一场水涝什么的。
要是上游持续暴雨,对于大河沿岸的人才是真的苦,又给碰上河床改道基本就是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所以,大河虽然是诸夏的母亲河,但它真的没有多么温和,甚至可以说是时不时就要暴躁一阵子。
“过首山方有城邑,其内之人逃奔,只余老弱病残。”霍擅觉得事情有些棘手。
他是谁?原本是“霍”地的一名中等贵族家主,后来成了吕武的家臣之一,主要负责跟骑兵有关。
阴氏大军进入“魏”地,广撒骑兵四处侦查,主要是寻找可能存在的魏氏大军。
陆陆续续传回的情报就是霍擅说的那种情况,魏氏将能带走的人和物都带走,甚至还捣毁耕田设施,放火把聚居点给烧了。
如果魏氏在某处准备了大军,俨然就是一副坚壁清野的架势。
阴氏应该怎么去对待魏氏的那些老弱病残?
他们毕竟是在打内战,当下的内战虽然比国战残酷,干一些屠杀的事情则是属于没可能。
事实上,各诸侯之间进行国战,暴力一般只发生在军队的较量,属民和奴隶只是胜利者的战利品或财产。
谁会去破坏触手可得的财产?不会的嘛!
内战还有一层另外的关系,大家都是同一国的生民,讲着相同口音的话语,有必要那么弑杀吗?
吕武说道:“收拢罢。”
病患就是意思意思,哪怕阴氏已经有了医疗手段,战时肯定是优先于军队,没可能将宝贵的药物施以魏氏丢弃的弃子。
老人?不去杀死,不使野兽逞凶,给口饭吃也就是了。
妇人和孩子对阴氏才是最有价值的群体,她们能生产,他们会长大,有着属于自己的未来。
吕武多少觉得魏绛这一手玩得漂亮。
而魏绛到底是主观意识,还是真的不在乎老弱病残的死活,反正起到拖慢阴氏大军的行军速度了。
阴氏现在的医疗手段基本是外科方面,诸如受到创伤了应该怎么缝合、包扎,基础的消毒……比如将针或手术刀先高温处理,其它真的就没有了。
没办法的事情,一个体系历来就是有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怎么可能一下子从完全没有到全部都有。
中药体系?阴氏控制了秦国,连带“扁鹊”团队也落到袋里。问题是秦国的医者也就研究出中医的初步体系,给予的进步空间不是一般的大。
吕武没有记错的话,中医在东汉时期大跨步了一次,到了有明一朝才渐渐趋于成熟?
现在能寄望的就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阴氏的极力推动下,诸夏这边能更早出现有效的救治手段吧。
鉴于阴氏从“动刀”的外科手术开始着手,诸夏的医疗体系会是个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有点不太好说了。
若是“动刀”手术后面成了诸夏的主流,还有个丞相曹操犯了脑疾,医者大概率就不用枉死啦。
某天,范氏攻下“温”的消息传到吕武这边。
这样一来,哪怕赵氏还有一些封邑,“温”的陷落基本预示着赵氏在晋国已经除名。
很简单的道理,赵氏的主要封邑是“温”地,其余只能算是边角料,失去主要封邑的赵氏已经没有翻盘的可能性,肯定是完蛋了。
随之而来的消息还有郑军从“虎牢”撤兵,原因是先前随同南下晋军去宋国那边的子产紧急赶回“新郑”。
听说子产当堂咆哮,狠狠地臭骂了郑君姬恽以及其余公族大臣一顿,选择子孔当替罪羊,亲自指挥军队灭了子孔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