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是邪门还是什么情况,反正“东方世界”这边的狩猎民族都比较凶悍。
讲的不止是前后女真用野蛮击败了文明,一样是狩猎民族的古蜀人也干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几个农耕为主国家,后来甚至还出山攻占了秦国的都城“雍”,并且能将强盛时期的楚军在战场上摁在地上摩擦。
在历史上,古蜀国跟秦国打了将近一百五十年之久,大部分的战事发生在汉中那边,又以“南郑”为主要战场。
解朔派去的人探查到的情报是,汉中那边有人烟,只是跟真正意义上的野人差不多。
说是野人有点过份了,纯粹是那边依然是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形态,几十、数百、上千人聚居为一个部落,少有超过千人的部落,每一个部落各自为政,没有一个“共主”能将所有人扭成一股绳。
“臣以为可先派遣一‘旅’入汉中,征讨当地部落,掳掠男以为劳力,女则归国发配。”解朔说得风轻云淡,内涵却是那么的血淋淋。
吕武问道:“葵蚕国若是得知,岂非得不偿失?”
解朔一想也是。
古蜀国现在一直主要针对昔阝和平周二国,一旦汉军出现在汉中,肯定会惊动昔阝国或平周国,几乎也就等于让古蜀国知道有新的外来势力介入了。
吕武又问道:“葵蚕国与大蛇国可和睦?”
解朔有点为难了。
能探查到古蜀国频繁跟昔阝和平周二国爆发交战已经很不容易,要是近几年古蜀国和巴国没有爆发交战,哪能知道古蜀国和巴国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吕武之所以会那么问,无非就是历史上古蜀人自己作死。
当时古蜀国碍于打不过巴国,想起了自己在秦国那边吃了亏,派人去秦国各种说好话,没曾想闹出了“引狼入室”的大戏码。
听说过“便金牛”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秦国文献中的古蜀人很傻,竟然相信牛拉出来的不是粑粑,是黄金。
纳了个闷啦!古蜀国没有“牛”这种生物吗?不应该啊!
另外一点,秦军入蜀的道路,还是蜀人自己主动修的!
“也罢,便遣一‘旅’入汉中!”吕武经过计算,得出哪怕惊动古蜀国,鉴于修栈道会死很多人,还是抓原始人当劳动力为妙的结论。
不是自己人,死再多也就死了。这个跟能不能好好当个人没关联,圣母真不是这么当的。
身为一国之君,死了数兆外人都不可惜,死了一个治下之人才是大事。
解朔比较明显的愣了愣,还是行礼说道:“诺!”
那啥,汉国的人口哪怕算上各贵族治下也就四百五十万左右,真的是太少啦!
吕武还想着尝试有生之年宇内混一,日后只有四百五十万“老汉人”,一再灭掉他国却是会增加数十万、上百万,几百万的“新汉人”,老旧比例差距太大,统治能安稳才是怪事。
所以啦,汉中那些部落的男人为汉国贡献劳动力,女人为汉国贡献子宫,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嘛。
为什么只出动一个“旅”的汉军?还不是没有办法再多,一多不光是后勤供应不上,采取“就粮于敌”的策略估计也够呛。
汉军一个“旅”有一千五百名士兵,对付汉中的“原始人”简直是太足够了。哪怕是跟中原列国开战,一个“旅”的汉军对上两个“师(5000士兵)”都不带会怂的。
吕武已经问过相关人员,修建褒斜道动用的人力不用太多,着实也多不起来,物资的消耗则是会非常大,再来就是会产生多到惊人的死伤。
耗时方面,少府那边给出的答案是,想要全段修成至少需要耗费十三年。
需要那么久简直是要了吕武的亲命啊!
栈道不修成,大军开进根本就是个笑话。
先将汉中占了,就地取材建城,再开垦农耕,弄出一个“桥头堡”也就成了吕武当前能选择的唯一方案。
吕武不知道的是,原历史上的秦国也是这么干的,先经略汉中,再吞并巴蜀。
到时候汉中有了出产,怎么都能减少对巴蜀用兵的后勤压力。
现阶段,汉国不但要再汉中有所行动,还要主动创造机会,要么是让古蜀国和昔阝国、平周的战争打得更激烈,不然就是将巴国给拉下水,反正就是不能让他们有联合起来抵制汉国。
“现阶段想要大军扑灭巴蜀各国根本办不到,再有五六年我又要尝试挥师大军东出,顺序被我弄了个颠倒了?”吕武心想。
历史上秦国是先拿下巴蜀,还大肆修建了水利,使得蜀中平原成了一个粮仓,用以当成秦国攻灭各国的助力。
现在,吕武根本等不了二三十年那么久!
第801章 百家之医家问世
如果是从战略角度作为出发点,先巴蜀再东出肯定是汉国的最优选择。
原因是巴蜀的出产并不贫瘠,将蜀地平原经营起来就是粮仓,矿产方面也算丰富。
人口对汉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鼓励生育吧?以现在的卫生条件,吕武一旦强制每一个女人必须生多少胎,无疑问就是在草菅人命。
不鼓励生育?其实现在的人不知道是没有娱乐节目,还是对造人十分感兴趣,成家之后的夫妻其实一直都在生,关键问题是不但产妇危险极大,婴儿的夭折率也着实太高太高了。
不开任何玩笑,医疗卫生艰难的时代,普通家庭生五六个只活下来两三个孩子,可以算作是父母很用心在照顾子女了。这种事情即便是到了近现代的二十世纪依然常见,绝不是在耸人听闻。
好了,生民本来就对生孩子很热衷,需要特别去鼓励吗?有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吕武还不如赶紧加强普及卫生知识,再耗费巨资去培养医疗体系的人才。
在医疗方面,吕武一直以来都无比的重视,要命的是他对医疗知识太匮乏,能懂的也就是很少的一些外科知识,比如处理伤口的工具必须消毒,怎么去缝合伤口等等,涉及到更高端的医疗知识则是两眼摸瞎。
现在是公元前545年,很负责任的讲,哪怕是曾经盛产名医的秦国,也就是那个“扁鹊”组织,懂得的医疗手段也仅是那些。
什么望、闻、问切基本没有形成体系,对药物的利用可能有许多,只是没人去编写一本“药物百科全书”,导致这个中医或许知道哪些草药有用,其他中医就不知道了。
吕武建国之初就发出了求贤令,不是要征集什么善内政善军事的人才,针对懂得医疗体系的人表现出求才若渴的态度。
比较尴尬的是,响应汉国征集令的人少之又少。
吕武将这一部分集中起来,不是养着随时随地给达官贵人看病,而是请求他们进行深度的交流,再将自己掌握的药方贡献出来,一一经过验证再列在书籍之上。
话说,吕武那么干就是一种强盗行为。
现在是一个讲究“专利”的时代,能够有一手医术,谁还不是贵族?而贵族的恒产和其余资产,包括所懂得的知识,算是他们家族的“传世之资”,哪能是说拿出来就拿出来?
道德绑架那一套?比如为了亿兆苍生什么的,谁谁谁必须贡献之类的?当前用道德绑架去胁迫,会被用看傻子的目光看待。
所以了,吕武搞的是一种利诱外加等价交换。
拿出知识,不但给予重金,爵位方面也不吝于赏赐,并且还会帮其扬名,还是流芳百世的那种。
这一套组合拳下去,大部分人也就都妥了。
肯定也存在一些不愿意将“传世资本”拿出来的人,哪怕是一国之君的吕武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甚至还要刻意去进行保护,免得出了什么事搞到破坏大局。
好家伙!不贡献就要死翘翘,没得说,跑吧!
啥?不贡献会死全族,贡献倒是贡献了,是不是真的,你猜?
哪怕贡献的知识是真实的,心里极度不爽,咱们是不是要耗费巨资,才弄到验证成功?
所以了,在诸夏数千年的历史之中,医术高明的人绝对不少,能够流芳百世的人也就那几个。
为什么?拿东汉末年的两位名医来说吧。
华佗能够流芳百世并不是简单因为被曹操弄死,还有华佗经年走动行医,有教无类地教导“五禽戏”,最大的贡献点则是将“麻沸散”的药方公布出来。
张仲景其实更加伟大,他撰写出诸夏历史上第一本理法方药兼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着作,也就是《伤寒杂病论》,并且没有私藏,选择了向世人传播。这本《伤寒杂病论》为什么会出现?主要是东汉末年发生瘟疫的次数着实是太多了!
明明张仲景的贡献更多,却是华佗因为一本《三国演义》更加出名,跟谁说理去?
很多对东汉末年历史一知半解的人,以为东汉末年的人口锐减主要是直接死于刀兵之下,其实并不是!
东汉末年死在战争间接带来的瘟疫散播的人口最多,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二!
有明一朝的几位,为什么能流芳百世?李时珍编写医书的。刘纯、吴有性、汪机、徐春甫、杨济时等人,他们一样留有著作。
在吕武看来,为了民族强健体魄减少病痛的几位,贡献其实并不输给开疆拓土的名臣名将。
对了,汉国在编写“医书”时是以吕武为“总纲”,以后要是出现百家并且有个“医家”的话,尽管吕武只是教导并传播一些外科小手术的知识,有了那本“医书”绝对遗漏不了吕武的名字,还会占比较重的“成份”。
没办法,有权和有钱,稍微这么任性一下下,没有对内干什么残暴的事情,不过份吧?
当下的时局,范国和楚国集团在打生打死,战火已经波及到了宋国;荀国跟齐国、鲁国、曹国等等联军的战争已经进入到如火如荼的阶段,后继莒国、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