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阳心想:“我一定做出一番成绩,使父亲得知自己错了!”
有这种觉悟……,又或者是产生了励志目标的吕阳,他肯定不觉得是一种自大,要说蔑视楼烦也是没有。
楼烦就是一个部落联盟罢了,有一个名义上的共主,部落之间分得非常散,先期用极快的速度解决掉靠近汉国的楼烦部落,等楼烦名义上的共主召集起一支大军,吕阳很有信心能够用有限的兵力将之击败。
如果到时候战况处在绝对优势,吕阳认为要求老父亲增加有限的援军会显得很合情合理,说不定能像解决白翟和狐氏那样,做到了一劳永逸的程度。
也就吕武没有读心术,要不然窥视吕阳此时此刻的想法,没有可能会让吕阳去“吕梁”负责楼烦。
至于说受到一帮战败遗民蛊惑来跟汉国作对的狄戎和绵诸,其中狄戎想在短时间内解决一样不容易,倒是那个绵诸着实是有点找死了。
这个绵诸是一个部落联盟,秦国还在的时候,绵诸跟秦国的关系很融洽,不止是那种高层之间能互相理解的层次,还包括秦人与绵诸人民间的通婚无障碍。
说到底,秦人跟诸夏的其余列国人就是那么不一样,其余列国哪怕是处境极度糟糕的北燕都不乐意跟异族通婚,出现通婚也是燕人掳走了异族女人,根本不是那种地位平等的通婚模式。
秦国则是高层鼓励黎庶跟异族通婚,男子可以娶异族女人,女子也能嫁给异族男人,算是某种层次上的平等。
就燕国那种跟异族的不平等结合,后来还给燕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也就是出现了歧视混血儿的情况,倒是秦国根本没有因为血缘混杂的情况出现什么波澜。
只是吧?秦国太后都能跟异族首领生孩子,还大摇大摆养在秦宫,甚至秦太后跟异族首领的孩子能在秦国当封君,民间的血缘混杂又算得上什么。
那是秦穆公对戎狄展开兼并遗留给秦人的观念,只要愿意生活在秦国治下,并且为秦国效力,什么血缘根本无关紧要。
至于说秦太后跟异族首领生孩子这种事情,秦人很愿意相信那是秦太后一种“为国奉献”的付出。
有了秦宣太后的榜样,轮到赵姬在丈夫死后找情哥哥,其实还真不算什么事,并且秦国不独秦宣太后和赵姬干出那种事,相关的例子还有几个。之所以赵姬会被拿出来大讲特书,无非是秦二世玩崩了,有那么些人拿出来强调针对始皇帝而已。
吕武心想:“儿子去跟楼烦玩耍,是不是也该趁着还没有正式东出让孙子去找绵诸试一试锋芒?”
数年前,吕政得了出使的任务,与齐国、鲁国的邦交成绩已经显现,对吴僚那边的邦交成绩则是一时半会看不见。
齐国和鲁国没有与荀国合流就是吕政的成绩,吴僚会不会在得到汉国物资帮助下对钟吾或徐国动手,估计也是近期就能得知的事情了。
曾经的阴氏能够壮大和崛起,依靠的不止是吕武很会交朋友,没有相关的战功根本不具备基础。
第二代之中,吕阳一再展现了自己的军事能力,几位坐镇边疆的公子对上外部威胁也能一一自己解决。
到了第三代?吕武最为关注的只有吕政,其余三代有自己的父亲去操心。而子孙一多的话,吕武能记住所有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的名字就很不容易了,哪有可能每一个都关心到位。
“长渠”顺利通水,一国之君和太子露面收获人望,后继的狂欢则是属于黎庶。
该参加的政治活动完毕,吕武带着吕阳又在附近逛了一圈,回到“长安”已经是秋季上旬。
而他们回到“长安”等来的是诸侯派人前来恭贺,还是那种一国不落的盛况。
从这一件事情来看,无不证明诸侯很清楚“长渠”对汉国意味着什么,没有进行各种阻扰和破坏要感谢春秋时期的时代特殊性了。
进行完一系列社交活动的吕武看上去多少有些疲惫,回到“未央宫”招来了吕政这位宝贝孙子。
“绵诸屡屡犯我,不可不伐。寡人予你‘将’兵一万骑、一‘军’之数,可有一战而灭之志?”吕武问道。
绵诸的总人口才多少?绝对不会超过五万!
吕政还没有回答。
同样在场的吕阳从里到外的哪哪哪都感觉酸溜溜……
第834章 公孙初领兵
驻扎“长安”的常备军有三个“旅”得到通知,他们将在吕政的统率下前往与绵诸交战。
得到点名的人,其中地位和爵位最高的是上邪,他是吕武努力了三四十年中以原先非贵族身份爬到中郎将和获得第十等爵的唯一人。
上邪的奋进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励志,一度也是各种险象环生,没有吕武在汉国执行新制度的话,其实上邪到死也就从普通社会地位进阶到“士”的阶层,不会有更高的成就了。
一般情况下,普通人得进为“士”之后,他们很难再有寸进,随后就是看子孙后代能不能保住“士”的地位,再抓住机会更进一步成为“大夫”,到了“大夫”这个阶层才是真正的贵族。
当然了,汉国已经没有“大夫”这个爵位,换成了自己的二十等爵。
那么,在汉国到了第几级爵位才能算是贵族呢?根据吕武新颁布的爵位补充,增加了关内侯和彻侯两级,也就等于到了关内侯才能算是汉国真正意义上的贵族了。
“上‘上尉’,今次劳烦上尉助我。”吕政初次统军出征,老实说除了兴奋之外就是紧张。
上邪虽然以“上”为前缀,然而这个“上”不是姓也不是氏,是他在上进阶段给自己的励志,后来没有打算再改了。
另外,春秋有氏不一定有姓,有氏可能是个贵族,有姓才是祖上真正阔过。
上邪对于自己被点名出征也感到意外,内心的紧张不比吕政少多少,有些拘束地应道:“职唯用命耳。”
大约是在公元前56x年阶段,成功稳固自己地位的吕武就开始举办各种“学前班”了,目的是教导一些因功上进的人。
上邪有幸参与了三次“学前班”培训,那也是后来他能够一再上进的基础。
这个“基础”不是参与培训就等于镀了层金,成为谁谁谁夹袋中的钦定人物,培训期间能不能学习到知识并消化为己用才是最主要。
吕政率军离开“长安”已经半个月,他们将要前往“吴阳”与当地集结起来的骑兵部队会合,再前去“冀”与其余的部队会师。
为什么是用“会师”的字眼?当然是因为早有汉军在跟绵诸交战,只是汉国先前对绵诸的用兵数量不多罢了。
那个绵诸跟秦国的关系真的很好,好到那种几乎跟穿同一条裤子差不多的程度。
如果能给秦国更多的时间,秦国也许能够做到和平兼并绵诸?
绵诸的活动范围在渭水周边,以势力范围定论的话,其实绵诸算是秦国的国中之国。
算地理位置,“冀”还在绵诸诸部落的西边,绵诸则是在“邽”的东北边,绵诸各部落的放牧区域也就一度成为秦国跟乌氏诸部落的缓冲区。
来到“吴阳”的吕政接见了部队的各级军官,得知绵诸已经退往了曾经乌氏的活动区域。
“公孙,当是国中有人透露我军将剿消息,使绵诸逃奔。”汪进说道。
他是之前率军跟绵诸诸部落交战的主将,以官职来论是“都尉”,也就是某个地方驻军的最高长官,品阶方面仅是低于中郎将。
所以了,吕武一再抄老刘家的作业,越抄越过分啦。
汉国毕竟是消灭且兼并了秦国,哪怕花了将近十五年的时间清除掉露出反意的那批人,肯定会有一些人藏得很隐蔽。
“缇骑已在搜捕。”吕政说道。
缇骑是什么玩意?他们是汉国直属君王的特务机构,职权相当于大怂的皇城司以及大萌的锦衣卫。
吕武虽然弄了特殊机构,针对的却不是百官,主要用来针对被并国的冥顽不灵份子,还有对外进行情报刺探。
不是吕武有多么信任百官,事实上是现在能获得高位的人,他们远比后世的权贵更有节操,并且他们懂得的花样着实也是太少,干点什么总是能够很轻易被吕武窥探出意图。
吕政没有带过兵,带兵是怎么样则是有专门接受过教育,到了“吴阳”首先视察全军,接见军官的同时,阅读一些之前留下来的文牍。
讲人话就是,因为吕政没有实际上带过兵,处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能不能将所学变成实际的能力,看接下来的实际行动了。
“绵诸向大河逃窜?”吕政能够得到关于乌氏原有活动范围的山川地理情报。
怎么这边也有大河?没什么好奇怪的地方。
事实上,狄戎的西北面也有大河,河水从高原上流下,形成一个很大的弯曲幅度往东奔流,“长安”以北大约两千六百里就是所谓的河套了。
吕政看了一会沙盘,走到放着文牍的架子抽出一本记录,看了一小会,问道:“绵诸可有与狄戎汇流可能?”
绵诸的活动区域除了北边之外,西、东、南被汉国几个城邑包起来,他们逃窜肯定是选择往北边逃窜。
只是往北边的话,在乌氏和空同氏被汉国消灭之后,不存在什么势力了。
已知范围内的北边没有其它势力,那里不过大河就不算安全,过了大河则是算未知范围。
之所以是未知范围,不是汉人没有前往探索过。汉人前往深入两百余里探索,游弋了比较大的区域,一个鬼影子都没有看到,显示出了极度的荒凉。
而事实上,算作是后世银川市的那片区域,它在当前还真处于势力空白,没有任何有史记载的民族在栖息,有没有什么未开化的野人在生存,未能找到也就等于没有。
上邪细细思考了一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