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任的单公讷距离姬朝四代人,年纪看上去也就十四五岁,他纯粹是以身份来作为见证人,处理或干涉想都别想。
中行吴在回忆自己的祖辈荀林父,又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中行偃,中间脑海中一再闪过智瑩的身影,感叹智朔死得太早,要不然荀氏极可能轮不到自己做主。
“智武子死于何人之手?”中行吴比较突然地问了这么一句。
公认的是智瑩死在魏氏手里,并且魏绛也没有进行反驳。
吕武说道:“魏氏或有牵扯,智武子实非魏氏所杀。如我所知,悼公、邯郸旃、范武公(士匄谥号)、中行献子皆有参与,只是几人或许未知。”
简单的说,想要智瑩死的人太多,有进行实际部署的人就上述那些,再加上同样死于刺杀的中行偃。
“汉王未曾谋划?”中行吴没有因为吕武提到自己的父亲也有份,有什么激动的表现。
吕武说道:“当今之世,汉之强诸侯皆知,我何须为所作所为隐瞒。”
话很霸道,然而是一种实情。
中行吴说道:“汉王既知为何未曾示警于智武子?”
吕武先是露出诧异的表情,随后苦笑说道:“当时阴氏不过如此,何以招惹国君、范氏、荀氏、魏氏?”
邯郸赵被排除在外,那是因为当时的阴氏不比邯郸赵弱小。
另外,吕武也就懒得问中行吴知不知道中行偃要弄死智瑩的事了。
那是很明摆着的事情,当时智瑩对元戎宝座虎视眈眈,智氏的发展非常迅猛,完全有能力吞掉荀氏、中行氏、辅氏和程氏,并且智瑩在担任元戎之后也真真切切是付出行动了,中间要不是智朔英年早逝,说不定后面还真没中行吴什么事啦。
“从始至终,阴氏便是有所谋划,与国内无有诸多牵扯。若我有何亏欠,或唯悼公耳。”吕武说道。
是姬周任命吕武当了元戎,才有阴氏能够名正言顺一再壮大起来,不会被那些老牌家族拦住前路。
姬周想要的是吕武配合着削弱那些老牌卿位家族,然而吕武根本没有配合姬周的行动,以至于后面姬周忧劳成疾,最后更是干脆撒手人寰了。
吕武当时一心扑在对外开拓方面,还真的没有去谋划那些老牌家族,真的有所行动也是在担任元戎之后,每每也是让他们先获利,至于以后会出现的坏事,他们自己没看出来,怪吕武啰?
清澈的河水依旧在奔腾,“轰隆”之声听着其实有些大。
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见面地点是在一个视野开阔的矮山之上,对周边一目了然,不用害怕有埋伏什么的。
当然,吕武不会去干约见中行吴再弄死的事情,那么干会陷自己于不义,杀了或劫持住中行吴也不会让荀国投降,何必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死了一个中行吴,还有好几个中行X能接班,更会让荀国举国愤怒,诸侯也会跳脚,真心没必要的。
“前次公子阳往‘沫’,我与之一会,乃是有为之人。”中行吴说道。
来了,开始进入到PY交易阶段。
吕武笑了笑,说道:“此战无论如何,你亦不失侯位。”
假的。
仅仅是中行吴搞军民不分,没有死在交战之中,等待吕武兼并了荀国,再有一段时间中行吴绝对会得到一个“被”病逝的下场。
当然,吕武不会杀绝中行吴的后人,一批荀氏大宗和小宗的人则是会流放一批和杀掉一批,做到最大程度的防止死灰复燃。
中行吴听了脸上出现尴尬。这是有心反驳,没有那个底气去互呛。
站在一旁当见证人的单公讷露出了思考的表情,估计是在心想:“这就是大佬的世界吗?”
第847章 谁会赢呢
如果说周天子之前还能指使一下天下诸侯,轮到韩氏玩取而代之的之后,天下诸侯其实已经彻底不将周天子当一回事了。
现在的周天子连“天下共主”的名份都已经失去,仅仅是有些诸侯想到需要使用裹脚布,才会将周天子拉出来溜一圈。
为什么韩氏篡国会对周天子的影响那么大?原因是周天子自己将法统不当一回事,自然也就没有诸侯将维系周天子统治的法统当一回事。
直白一点的就是,周天子能纵容乃至于鼓励韩氏篡国,也许哪天也对某个诸侯那么干,尤其是周灵王一朝想要崛起连续遭受打击,彻底让天下诸侯对周王室失望了。
是的,姬泄心驾崩了,得到了一个“灵”的谥号。
现任的周天子叫姬贵,也就是那个历史上骂晋国“数典忘宗”的周天子,起因是晋国在忙着对付戎狄,没有按时按量送“礼器”给周王室。
新的周天子登极,列国自然是有所表示,只是相较于以前基本是一种应付了事。
汉国当然也有送礼祝贺新任天子登基,还特别谈到了汉国使得“四晋归一”之后周王室的待遇问题。
总得来说,吕武派人暗示会加强周王室的待遇,并且继续扛着周王室的大旗管理天下诸侯,搞得现任周天子对汉国完成“四晋归一”很是期待。
汉国就是瞎糊弄周天子的,一旦真的“四晋归一”,没有多少年就该让周王室成为历史,完全把控住对汉军东出可能会造成麻烦的区域。
事实上,周王室的地理位置显得很重要,仅是“洛邑”就是个交通枢纽,算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吕武跟中行吴见面的时间很短暂,取得了默契的PY交易后,没打算再多闲聊一些什么,分别带领队伍回到营地。
设下埋伏干掉对方什么的?两人都没有去做,不是心中不想,仅仅是不能去做罢了。
单公讷跟着吕武来到汉军营地,并且在交战出现最终结果之前,不会离开了。
他将作为天子的代表,也就是俗称的“天使”待在吕武身边,必要的时候能用上周天子的招牌帮到汉国。
只是荀国会不会还将周王室当回事,又或者说其余诸侯能不能因为单公讷在汉国阵营,察觉到周王室亲善汉国的态度,而去做出偏向选择,估计周王室旗号能起到的作用会非常有限。
不过吧,吕武深切知道会有所作用,不是周王室来左右这一场“棋局”的胜败,仅是周王室站在汉国一边会在汉军得胜之后,为全面占领荀国,乃至出兵范国,起到一些名份上的作用。
所以,是汉军赢了才会让周王室的旗号有用,不是周王室的旗号能帮助汉军打赢这一战。这一点必须要明白。
周天子并没有派“天使”去荀军那边,却不知道是单独下注汉国,还是荀王吴没有邀请?
同在汉军这边的列国使者有楚国、宋国、齐国、鲁国、莒国……等十七个,他们其实就是所谓的“军事观察团”代表,并且一个国家不独往汉军这边派人,荀军那边也有他们的使者。
与之纯粹的军事观察团有所区别的是,他们还带着邦交的责任,比如汉军或是荀军觉得战局对己方不利,可以向哪个诸侯开出价码,邀请他们对战争进行干涉。
将要进行会猎的两国军队抵达战场,打却是没有第一时间就打起来。
现在是战国时代了没错,一些春秋的礼仪规则依旧还在使用。
按照一些老规矩,汉国和荀国应该商量一下由谁来筑造一个会盟台,等会盟台建好了再去举行面对面的会盟仪式。
到时候列国的使者也会参加,见证两国互相递交战书的过程。
也能是另外的一种场面,比如荀国觉得没有必要打这一战,愿意付出足够的诚意来使吕武撤兵。
所以了,面对面的会盟能是一个正式的宣战流程,也能是一个投降输一半的国君见面会。
历史上齐国和鲁国一再会盟,好多次是鲁君认怂不打了,选择割予城邑让齐君罢兵班师回国。
“此战,谁胜谁负?”田盘问的是鲁国的季公鸟。
这个季公鸟是季孙行父的孙子,他这一次作为鲁国的代表来汉军这边常驻。
现阶段齐国和鲁国的关系相当不错,尤其是齐国邀请鲁国一块对周边小国采取兼并行动,搞得两国更加哥俩好了。
田盘又是谁?他是陈国妫姓某个小宗的宗主,祖上从陈国离开,最后安家到了齐国,一开始就在齐国获得“大夫”的爵位,得到一块名叫“田”的封地,才有了齐国田氏。
田盘除了是齐国田氏的当代家主之外,他还是执行了“田氏代齐”那个田和(与姜子牙并列为齐太公)的祖父。
因此是历史还存在惯性的话,田盘的孙子会完成“田氏代齐”,使得陈国从某角度上完成复国。
他俩是一起从鲁国出发,先去拜访了荀王吴,再到“原”拜会汉王武,最终留在汉军营区。
“荀军多达四十万之众,汉军仅有十万余。以兵力论,荀国尤甚。”季公鸟懂个屁的军事,干脆用人数多寡来猜测谁优势最大了。
已经开始在玩“大斗出小斗进”的田盘一听就有点迷了。
曾经的齐国也以为人数多就代表胜算大,然后二十多万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被吕武带着不到一个晋军的“军”打得全军覆没了。
从那之后的齐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连历代国君非常喜欢战前征召民间技击之人都不干了,想要的是军中至少是经过训练的“羡”,其余什么人决不允许往军队的编制塞。
因此,齐国的军队规模没有增加多少,质量方面却是越变越好,又因为齐国变法让参战将士有“信仰”了,乃至于都能跟荀军打得胜负五五开。
现如今的各国以心态论,楚国和齐国对跟汉国最为发怵,原因当然是一再经过毒打,导致已经出现了心理阴影。
田盘琢磨着,从晋国分裂出去的荀国出现战斗力下降的趋势,倒是汉军对上楚军依然能够获得大胜,一点都不觉得数量是汉军三四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