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怎么短时间内让部队知道上官的命令?
做却还是应该做的。
医术不发达的年代,并且全军就没一个医生,感冒就有生命危险。
他们已经达到了作战目标,没有必要冒雨继续行动。
吕武命擅于骑马的人,散出去通知己方部队回来。
雨一点都没有变小的趋势,相反越下越大。
做好了一名统兵者该做的安排,吕武在卫睿的引领下,来到一个面积颇大的穹庐。
他走进去,适应了一下昏暗的光线,看到里面有七八人跪着。
而这些跪着的人后面,站着几名老吕家的武士。
他再仔细一瞧,跪着的都是些女人,看上去还挺年轻。
没看错的话,好像都是白种女人?
这是老吕家的家臣知道吕武的癖好啊!
“主。”卫睿请吕武过去主位坐下,一边汇报道:“此战我军大获全胜,俘虏敌众四千七百余人、缴获”
那些跪着的女人有动作了。
她们挪着膝盖,有的开始煮马奶或什么奶,渐渐穹庐内有了奶香味;有的则是开始扒衣服,只是等她们要将吕武的脚放进自己怀里取暖时,看到的是两条被金属包着的腿;一些则是搬来了肉脯,小心翼翼地伺候着。
吕武没理会那群女俘虏,听完卫睿的汇报,要说话时穹庐外有人高声求见。
得到同意进来的是霍迁。
他看到帐篷内的阵仗先是一愣,应该在内心评价“会玩”,行礼后才说:“旅帅,不见雨势减弱,我军是否在此暂驻?”
部队其实有携带遮雨工具,也就是一定数量的蓑衣和斗笠。
只是吧,哪怕现代的雨衣都不一定能保证不湿,何况是现在的雨具?
吕武之前已经命令拿出斗笠和蓑衣,让有遮雨工具的士兵继续追杀逃跑的胡人。
当然,肯定也要安排警戒的人手。
他还命令辅兵不管用什么方法,反正就是煮姜汤,煮好后分给将士驱寒。
也就是老吕家出征还会带上足够的姜,数量方面还不少。
所以并不纯粹是因为吕武好享受,只是想的比其他人多,有备无患的动力在驱使。
而这,不就用上了?
要是翻找老吕家的携带物资,其实还能找到更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凌。”吕武没抬头,说道:“吩咐下去,宰杀牛羊,全旅放开了吃。”
凌应“诺!”,披上蓑衣戴上斗笠,大步离去。
跟吕武有肉吃已经不止是老吕家众人知道,归在他麾下的将士,也享受到了相同的待遇。
并不是他拿出自家携带的物资散财,是作战就会有缴获。
而没有回去缴令之前,他这个旅长多多少少有点权利,杀些牛羊不在话下,肯定是要让厮杀了一阵的将士吃顿好的。
一旦回去后将战利品登记上缴,就该等着下一步的分配了。
下雨天,旷野能烧的东西肯定是湿了。
胡人虽然社会等级不高,可他们有自己的储藏手段,只不过木头不会多,一般是储备马粪。
他们攻下营地,又在里面歇息,合适吗?
其实,要看是在什么年代。
工艺技术和医疗技术不够发达的时代,除非是必须去那么干,要不心再大的将领都不敢让军队冒雨行军,更别说是冒雨发动进攻了。
这里的前提就是,感冒发烧缺乏药到病除的特效药,乃至于连中医药都缺,淋雨是真的会致命,不是在开玩笑。
所以了,遇上了下雨天,不但吕武这支部队需要避雨,其他人也是需要的。
这雨一下就是大雨细雨交替着下了两天。
等待天气重新放晴,新的麻烦出现了。
“地面泥土松软”吕武看了看战车移动时辗出来的深深车辙,再看看自己一踩就陷进去几厘米的脚,皱眉对霍迁问道:“可联系上友军了?”
霍迁一样在皱眉,答道:“禀旅帅,派出之信使并未归回。”
白翟大军将自己的后勤部队分成了四股,散在了了大军后方的很大一片区域。
吕武这一个“旅”并不是跑得最远的一支。
黄召那一个“旅”才是出击最远的晋军。
这样一来的话,吕武要率军回去,必须要与黄召取得联系。
这么做的原因并不复杂,总是需要保障友军的撤退路线,免得友军按照原路退回来,却是一头撞上了敌军的大股部队。
“如此啊”吕武想了想,说道:“敌军必约定几日取粮,粮不至必生疑。”
简单的说,白翟在前线的大军肯定是需要补充粮秣,不是前面的大军派部队来取,就该是后勤部队派人送去。
超过了补给期限,时间短了,还能解释是被意外耽搁;时间一长,傻子都该知道出问题了。
吕武从来不会将自己的敌人当成傻瓜来看待,很清楚真有这种想法,自己才是一个傻瓜。
“再派!”他需要保证黄召的后路,却不会傻傻留在原地等,复道:“俘获、缴获处理妥当,全军缓速向南开拔。”
霍迁应命离去。
事实上,下雨过后地面变得松软,并且泥土里有着不少的水份,一再经过反复的踩踏或辗压,必然是会踩出一条泥泞的道路,想快速行军也办不到。
他们向南缓速行军的第二天,派出的第一批信使回来了,禀告黄召所部已经在向南撤退。
至于黄召有没有顺利完成使命之类?
信使只能依靠自己的所见所闻判断。
毕竟,黄召才不会对信使多说什么,吕武也不是他的上司。
两个“旅”并不需要会合。
吕武这个“旅”在前面开路。
黄召统率的“旅”沿着他们走过的痕迹,一路南下也就是了。
只是,他们少不了一路去踩泥泞地。
花了两天的时间,吕武跟程滑完成会合,缴令的同时,知道了“交刚”那边的情况。
白翟大军进逼到“交刚”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情。
士燮范子率领一部分“上军”出城,与白翟大军交锋了一次。
他们逼迫白翟大军退后了二十里。
随后,出城的“上军”直接在距离“交刚”十里外的旷野扎营,与“交刚”形成了掎角之势。
吕武问道:“帅,白翟兵力如何?”
程滑无声地摇了摇头,也不清楚是不知道,还是觉得没有对吕武说的必要。
“你等辛苦。”他面无表情地下达命令,道:“下军将令我师,当即南下与之会合。”
所以,是“交刚”那边的战况对“上军”不利?
吕武以为程滑是要马上开拔,没想到还是拖了两天,等待出征的各个“旅”全回来,才正式下达开拔的命令。
他们向南走了三天,与韩厥亲率的主力完成会合。
然后,又是花了六天,半路击溃了一支大约四五千人马的白翟部队,抵近到距离交刚大约十五里外的东北侧。
那支白翟部队就是要去后勤部队获取辎重的。
“下军”的到来能被“上军”以及“交刚”城内守军看到。
当然,将营地驻扎在“交刚”西北方向约三十里的白翟大军,肯定也发现了“下军”的到来。
吕武却是有些纳闷,明明能从白翟的背面直接发起突击,不理解韩厥为什么要绕到东北侧。
后面,吕武又知道了一件事情。
韩厥派出了一名“军尉”去白翟的营地,当众告诉白翟的首领,说是感谢款待和赠予,他和所有“下军”将士对那些马、牛、羊,包括俘虏和其余战利品,感到非常的满意。
这是啥情况?
品,细细品!
袭击对方的后勤部队,一阵杀戮与缴获,还特地派人过去感谢?
吕武有很大的好奇心。
白翟有没有首领被气吐血,或是被直接气死
第114章:我为前锋!
这事要是智罃干的,或是他的建议,吕武不会感到丝毫的奇怪。
关键问题,还真是韩厥自己的干的事情,没有其他人给予意见。
在晋国,韩厥有着老好人的名声,尤其是重信诺这一点被广泛认可。
他宁愿一再让韩氏吃亏,也要扶持赵氏,已经成为晋国贵族间的美谈。
事实上,哪一名贵族又能保证自己不会倒霉,肯定希望能遇上有恩必报的人。
如果说韩氏是有恩必报的正面教材;郤氏就是一个恩重如山还不起,就干掉恩人全家的坏例子了。
所以,晋国贵族,包括列国那边,他们很喜欢跟韩氏接触,没必要绝对不会去找郤氏。
他们也怕啊!
要是自己不小心给了郤氏一点一丝的恩惠,某天会不会被杀全家?
“不见中军。”程滑又将吕武喊了过来,说道:“元帅可是深入过远?”
吕武记得“中军”是得到国君的命令,向北之后又去了西北。
他大体回忆了一下,没记错那边是现代陕西的北部,就是不知道那边有什么。
目前那边是狄人的地盘,很广阔的区域都是。
再更北方或是西北方,则是属于戎人的地盘。
往西南,也就是吕武等人之前活动区域的西面,却是属于义渠人的牧场。
要是“中军”走得足够远,的确不会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栾书自然也不会回师救援。
实际上,如果不是吕武多了那么一嘴,他们这一支“下军”应该还在大河西岸肆虐,需要等待收货满载才会归师返回。
所以了,韩厥带着“下军”回到“交刚”其实就是一个意外。
他俩正聊着,韩起来了。
这位帅小伙看到吕武也在,打了个招呼,看着程滑说道:“军将有令!”
帐篷内的众人立刻停下手头的事情。
他们在程滑的带领下走到正中间的过道上站立,再行礼静候韩起复述韩厥的军令。
韩起手里拿着军符,高声说道:“彼处西疆,寡人处东原,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彼之涉吾地也,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