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方的江浙财团和各地的买办资本家、大地主,是对陈启民最为恐惧的一群人。
早在陈启民刚刚崛起的时候,他们就在警惕陈启民。
这帮人的手中有钱,南方的军政府有枪,只要英美等国稍加支持,他们就能迅速成长起来。
于是,这边段祺瑞和冯国璋搞串联,那边南方的各大督军们也开始在英美的支持下越走越近。
这帮人陈启民也不必担心,因为南方顶多只能组成一个联合军政府。他们无法再像历史上一样崛起了。
原因很简单,他们缺少一面足以凝聚人心的大旗!
自从陈启民崛起之后,中山先生便始终认为,陈启民虽然没有加入到自己的政党之中。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民族、民权、民生上,陈启民做的比自己更好。
所以,中山先生觉得自己好像没有理由反对陈启民。
这一年多以来,中山先生和陈启民一直通过电报和书信来往,陈启民也曾多次邀请中山先生到东北看看。
现在,以英美为首的列强不停的撺掇南方军政府的首脑会面,中山先生自然知道他们想做什么?
中山先生觉得,自己不应该轻易得做决定。至少,他应该先去东北看看。
就在中山先生犹豫的时候,陈启民又弄了一套全新的法令出来。
这套法令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政府机构组织法、公务员法和公务员管理条令。
这三项法令,确定了东北联省政府的组织架构,和公职人员的录用、晋升、考核制度,以及保障公务员的优化、廉洁;提高行政效能的办法。
基本上,陈启民就是将我们熟悉的各种法令根据时代特色改编了一下,就搬到了东北来施行。
有了这些法令在,陈启民基本上算是把我们熟悉的制度搬到了东北,当然了,没有书记之类的职位,但却加强了监管部门的权力。
苏俄那边在看到了陈启民确定的制度之后,总觉得有些怪怪的。很显然,苏俄和陈启民的制度有很高的相似度。
不过总得来说,可以看得出来,从法理上来说,陈启民的政权就是无产阶级政权没错!
各大列强在看到陈启民弄出的这一系列法令之后,他们激动得都要跳起来了。
乍一看,他们的反应似乎是有些奇怪。陈启民这算是明显跳反了啊!
在苏俄那边看来,陈启民无疑跟帝国主义列强一样都是反动的。
现在,在反动的阵营中突然出现一个跟苏俄拥有相似立场的人,他们不应该愤怒吗?
但是别忘了,老祖宗曾经给我们留下过一句古话“同行是冤家!”
果不其然,在陈启民这边刚刚跳出来之后,苏俄那边立刻召开了各种大会对陈启民进行了批判。
从现在开始,陈启民跟苏俄之间的裂缝更大了!双方不死不休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当然了,这只是表面上的!
无论是陈启民还是苏俄的那位领袖,两人都知道他们现在最应该警惕的敌人是谁?
两人之间尚有和解的可能,跟那些人,他们注定是不死不休。
不过演戏嘛,自然是要演全套的。
陈启民和那位领袖利用各自的媒体喉舌,隔空打起了嘴仗,两边各自对对方展开了疯狂的批判。
在外界看来,两人就差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层面了,这个仇算是结下了。
但是这两人却真的认认真真的读过对方对自己的批判,并将自己觉得有益的部分吸取了过来,一点点的让自己这边变得更成熟。
就这样,双方最高领导人直接下场演的这场大戏,为双方各自的发展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
而对陈启民的行动感到最为愤怒的,自然就是段祺瑞了!
陈启民现在颁布的都是地方性的法令。而且自行制定地方性法令,也是段祺瑞在允许陈启民搞联省自治的时候,便已经确定陈启民可以享有的权力。
但是别忘了,北洋政府是军阀、大地主和买办资本家的政府,它跟陈启民的政府在立场和性质上完全不一样。
陈启民这么一搞,基本上可以说将段祺瑞最后一层遮羞布都撕了下来,他如何能不愤怒?
第153章 为民请命
段祺瑞觉得自己已经快要出离了愤怒了!
在他看来,陈启民的行为就是对自己和对北洋政府的蔑视。他如何能忍下这等奇耻大辱?
段祺瑞发誓,他一定要打败陈启民,让他知道知道,这片天下到底是谁说了算?
但是,现在段祺瑞的情况并不容乐观。在陈启民崛起之后,段祺瑞和冯国璋很快就达成了和解。
在两人合力扩军之下,北洋军的总兵力已经逼近了五十万,从兵力上来讲,他们是占着优势的。
但是,他们的装备水平跟东北边防军完全没法比。不仅如此,更加让他们处境艰难的是,现在他们几乎已经完全没有外援。
欧美列强可以卖给他装备,但是却不会再给他任何援助。欧美列强也不傻,投资段祺瑞绝对不可能回本儿,那又何必投资呢?
段祺瑞哪里有钱武装这么多部队啊?他之前的嫡系部队还是曰本人帮他武装起来的。
无可奈何之下,段祺瑞只能用刮地皮的方式筹集资金。
但是,他越是武装部队便越是感到自己的北洋军和东北边防军战斗力差距巨大。
段祺瑞就只能不停得对老百姓横征暴敛。
他的行为自然引起了百姓们的愤怒,可是,他们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普通百姓所能做的,也就是用自己的双脚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大批百姓借着闯关东的浪潮向关外涌来。
段祺瑞很快就发现事情不对,如果自己治下的百姓越来越少,别说是为部队筹集军费了,以后招兵都会很成问题。
于是,段祺瑞开始让北洋军在前往关外的各个关口设置哨卡,希望能挡住老百姓涌入关外的浪潮。
虽然路越来越难走了,但是为了生存,还是有很多百姓用近乎偷渡的方式前往关外。
百姓们敢怒而不敢言,但是另一群人却敢!
他们就是进步的学生们!
段祺瑞越来越肆无忌惮的横征暴敛,很快就激怒了北京的学子。
很快,北京学生联合会便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前往哈尔滨请愿。
如果是往常,按照国人历来对读书人的敬畏,段祺瑞还真未必有胆子阻挠这群读书人。
但是现在,因为陈启民的威胁越来越大,段祺瑞也越来越疯狂,他对读书人也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态度。
这更加激怒了那些进步学生,他们借着一腔盛勇,完全不顾北洋军的刺刀,也不顾路上的艰难险阻,偷偷越过了路上的重重险阻,进入到了奉天境内。
得到消息之后,陈启民的脸色也很不好看。
首先,东北的三年计划还没有完成,他还真的不希望在这个时候跟段祺瑞起冲突。
陈启民比谁都清楚,段祺瑞是真的不禁打,如果两边打起来,北洋政府的覆灭就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北洋政府几乎控制着整个中国北方啊!
这么大块地,如果失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凭陈启民的胃口他能消化得了吗?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当初他就是借着学生运动拿下的黑龙江。
吴俊升和鲍贵卿这对难兄难弟还在大牢里关着呢,他们的案子刚刚宣判,没个十年二十年的他们是别想出来了。
孟恩远好歹已经恢复了自由,只是没有了种种特权,只能做一个平头百姓。
北京的学生来跟自己请愿,陈启民自然知道真相,可是外人不信啊!他们可不会相信,陈启民不会利用这些学生做什么?
但陈启民又不能不理会那些进步学生,他们可都是国之栋梁啊!而且也都是一群爱国的有志青年,陈启民还真不能像段祺瑞一样拦着他们。
无可奈何之下,陈启民只能让汤栋派人护送他们到哈尔滨。
等到他们到哈尔滨之后,又一件让陈启民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这一次,带队来的还有一名燕京大学的教授,这人名叫谭耀勋。。。。。。
陈启民惊了!
谭耀勋在历史上算不上是太著名的人物。
谭耀勋是满清政府第一批留美幼童之一,他最大的成就就是抗拒满清政府命留美幼童回国的命令,成了第一批留美幼童之中,唯一一个抗命不遵的。
他也是第一批留美幼童之中,唯一一个在耶鲁大学完成了学业的人。
1883年,谭耀勋从耶鲁大学毕业,但是也就在同年,谭耀勋就应该病死他乡了!
谭耀勋怎么成了燕京大学的教授?
陈启民凌乱了。。。。。。
按理说,1883年的时候,陈启民还没穿越到这个世界呢!他怎么能影响到这个人的命运呢?
不过要说这个谭耀勋啊,陈启民还真不能怠慢了他。
原因很简单,陈启民穿越到这个世界之后,之所以能在美国生存下去,期间受到了当初的留美幼童们不小的帮助。
甚至,陈启民到现在也还是欧美同学会的会员之一。
时至今日,陈启民见到留美学童中的很多人都得叫叔叔。
从这方面来说,陈启民见到谭耀勋也得恭恭敬敬得叫一声先生!
很快,陈启民和安娜就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接纳了谭耀勋和北京学生联合会的同学们。
见面伊始,陈启民恭恭敬敬得给谭耀勋行了一个礼:“谭先生!”
谭耀勋轻轻得扶起陈启民说:“启民,你可是四省总督,怎可对我这个白身行礼?”
陈启民说:“现在已经是民国了,民国是老百姓的天下,不管我担任什么职务,我都不敢忘我的根在百姓。”
“更何况启民早年受欧美同学会支援甚多,谭先生是欧美同学会的元老,往日的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