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医生又专注在眼前的病人身上。
这名医生其实是军医出身,这也算是东北的特色了吧。东北这边所有职能机构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有从军的经历。
毕竟,陈启民是“军阀”出身嘛。所以陈启民手中的中坚人才,基本都是在军队中培养的。
当军队自身的需求满足之后,陈启民依然会在军队中大力培养人才,就比如军医、军法官、职军官等等,这些人在转业之后就能迅速的投入到地方建设工作中去。
现在,当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之后,这种军中教育的模式,就被生产建设兵团所接手。
毕竟,对现在的东北来说,军队依然是最先进的一个团体,也是人才最多的团体。
在东北民间的造血功能发展起来之前,这部分工作军队必须担负起来。
正在看病的这名军医在参军之前也就上过几天私塾,勉强算是脱离了盲的行列。
在军队中,他跟着老师学了三年的医,之后又当了两年的军医,算是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是,对于一名医生来说,他还是太稚嫩了。
很快,中山先生便发现这名医生虽然学识还可以,但是经验上略有不足,虽然没有犯错,但是他给的治疗方案多多少少有那么点不对症。
中山先生忍不住出言提醒,年轻的医生这才发现一直站在自己旁边的居然是中山先生。他刚想站起身来给中山先生行礼,就被中山先生制止。
中山先生先后到几个医生的旁边看了看,他发现这些医生在经验上或多或少都有些不足,但是每个人的态度都很好。
而且在营地之中,也有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坐镇,给这些难民看病的时候,他们也很舍得花钱。
中山先生点点头,他不会苛责陈启民派来的医生不够好。毕竟陈启民刚刚拿下东北才一年多的时间,他能做到这样,恐怕就已经是倾尽全力的结果了。
不仅如此,中山先生还看到有穿着军装的人在做饭,另有一些难民在排队等着领食物。
新来的难民在洗过澡之后,还能领到一套新衣服。
中山先生更是看到在难民营中,居然还有扫盲班的老师在教难民们识字。有些身体比较好的,已经在简易的机器旁学上了手艺。
既解决了温饱问题,又能给难民们看病,还能给予难民们未来,至少在民生这一块,陈启民已经做得够好的了。
民族、民权中山先生都觉得很满意,虽然略有瑕疵但是瑕不掩瑜。
最后,就是民权的问题了。
中山先生觉得,在这方面自己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功夫观察一下。
从这个难民营的情况来看,东北民权大体上应该还很不错。
中山先生注意到,一些明显已经在难民营生活过一段时间的难民们,他们不仅一点都不怕那些穿着军装的“军爷”,甚至有很多人跟军爷们还很亲近。
会对军爷们表示敬畏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明显刚刚入营的人。中山先生点点头,看来陈启民说会尊重每一个百姓,并不是一句空话。
不仅仅是大连,中山先生在前往哈尔滨的路上还看了很多地方,这一路上的见闻让他感悟颇深,他觉得自己这一趟是真的来对了,就是有点来晚了,这倒是颇为可惜。
不过,这也让他更加期待跟陈启民的会面了!
等到中山先生赶到哈尔滨,陈启民亲自到火车站迎接。见到陈启民之后,中山先生热情得握住陈启民的手说:“终于见面了,快,我都迫不及待了,咱们赶快找个地方,我要跟你好好聊聊!”
第159章 让孙先生当长工
接下来的两天,中山先生一有机会就要跟陈启民讨论东北的施政方针。
事实证明,中山先生的功课真的没有白做。有些地方,他确实给了陈启民不小的启发。
两天过后,中山先生提出了自己最大的疑虑:“启民啊,我看你这里现在还在用军方的班底来构建政府班子。这个我能理解,毕竟你就是在军队起家的,你的底子就在军队。”
“可民国毕竟是个宪政国家,宪政也是未来的潮流。你有没有想过,东北要如何从军政府时代,过渡到宪政时代?”
陈启民说:“中山先生见识广博,想必您也是知道的,国家和人一样也会衰老。”
“一个国家从诞生到灭亡往往都是崛起、衰落、中兴、再衰落直到最后灭亡。”
“究其根本,就是这个国家诞生的时候,先贤们所创立的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时代,旧时制度的弊端又开始集中爆发,最后积重难返只能灭亡。”
中山先生点点头:“没错,明朝就是这么灭亡的。”
陈启民说:“所以说,想要靠一种制度让一个国家长治久安是不现实的。只有不停的改革,将改革写进这个国家的宪法之中。将其当做这个国家的立足之本才是正道。”
“至于中山先生刚刚提及的问题。答案很简单,就是改革,一点点的革新,让社会缓慢的平稳过渡。”
两人其实都已经心照不宣了,他们现在讨论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军阀应该考虑的问题。
无论是中山先生还是陈启民在谈论这些话题的时候,都默认了陈启民未来一定会走向全国。
如果是一般人,面对中山先生的拷问可能根本就无从抵挡。因为国内现在大部分的实力派其实都是旧军阀,他们的脑子里想的都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他们还没有想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之后两人就具体细节又交换了意见,直至中山先生的疑虑完全解开之后,他才问道:“启民,有个问题我想问你。你在北方已经没有敌手。”
“就连列强都已经放弃了北洋政府,你拿下整个北方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那你有没有想过,南方那边你准备怎么解决?”
“你总不能再弄个南北朝出来吧?”
陈启民面色一震:“我绝不会容许南北朝那样的事发生。”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我会争取和平解决南方的问题。如果和平没有一丝可能,那我的东北边防军也有雷霆手段。”
中山先生思索了一阵之后说:“我衷心的希望,那一天不会到来。”
中山先生又说:“南方的督军们最近一直在联系我。他们想做什么你是知道的,他们有意让我出任一个名义上的领袖,你有什么想法吗?”
陈启民笑着说:“我的想法不重要,中山先生,别说是我了,就是您的想法也不重要。我陈启民能组建联合政府是因为在东北没有人比我的边防军更强。”
“南方那些督军中没有我这样的实力派,他们想要联合就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分量的招牌。中山先生,哪怕你坚辞不受,他们也会硬把那个位置留给你。”
中山先生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那群家伙,完全就是军阀做派!哪还有一点革命者的样子?我决不能跟他们同流合污!”
陈启民笑着说:“中山先生大可不必如此生气。要我说,如果他们硬要让中山先生出任领袖,先生您不如干脆就答应下来。”
中山先生有些疑惑,他不知道陈启民这是什么意思?
陈启民的想法其实非常简单。他是真的有些怕了,他怕再出现一个段祺瑞。
一个段祺瑞就已经够他受的了,如果一个不小心,他跟他的东北真有可能被段祺瑞送人头的行为给撑死。
所以,在自己有能力拿下全国之前,他必须保证各地稳定。
南方那些督军们,别说是陈启民了,就是北洋军他们都对付不了。他们之所以能存在,除了因为长江天险、战线过长这样的地理因素之外。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有列强的支持。
等到陈启民在事实上掌控北方之后,如果陈启民能承认中山先生对南方的统治,那南方联合的法理基础会更加的稳固。
既然南方联合已经是大势所趋,那陈启民不如就选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人来掌控这股力量。
现在看来,中山先生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陈启民的态度也会让列强们更加放心大胆的投资南方同陈启民对抗。如果民国真能变成南北朝,他们自然是非常开心的。
有陈启民和列强这么两股强大的武力威胁在外面,南方那些督军手中的枪就是再多几条,他们也不敢觊觎中山先生的位置,中山先生在南方的领袖地位就不可动摇。
这样,中山先生就完全有可能在南方把局面稳住。陈启民对和平解决的期盼就不一定会是空中楼阁。
听完陈启民的话后,中山先生哈哈大笑:“你小子啊,你这是想让我给你当长工啊!有工钱吗?这份工作可不好做,工钱少了我可不干!”
陈启民也是哈哈大笑:“先生,你我都是长工。真正的老板另有其人,您要是想要工钱,你得找真正的老板要去!”
“哦?”中山先生饶有兴趣得看着陈启民问道:“那我可得好好的请教请教了,到底是谁这么有本事,能请动你我给他做工?”
陈启民说:“还能是谁?咱们的店就叫民国,您看看街边上的店,老板的名字不就写在招牌上吗?咱们的老板,自然就是天下的百姓喽。”
中山先生正色:“如果老板是他,那这工钱我还真不能要!”
陈启民惊喜:“先生,您答应了?”
中山先生微笑这伸出一只手,陈启民激动得握住先生的手。
很快,中山先生便带着夫人离开了东北,在大连港上船之前,中山先生以个人名义发表了一篇通电。
中山先生也知道,按照南方那些督军的速度,他很快也就不会有什么个人身份了。
所以,这可能是他最后的机会。于是,曾经被满清政府怒斥为“大炮”的选手再次上线了!
第160章 作战会议
中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