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名炮手略显羞涩得挠了挠脑袋说:“连长,刚刚我可是直瞄发射的,这弹道多好算啊!这我要再是打不中,不就浪费了训练时打的那么多发炮弹吗?”
连长笑着说:“行了,敌人快上来了,你小子给我麻利点,争取多干掉点重要目标!”
不仅仅是这名炮手,三营阵地上所有的无后坐力炮兵和迫击炮兵,都盯上孟恩远的重火力。
孟恩远发现,自己费尽心机安排的批次开炮策略,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就被三营的炮兵瓦解。
也不知陈启民的大炮到底是哪来的?威力大不说,射速还快,自己的迫击炮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
好在,他的步兵也冲到了步枪射程范围内,他相信凭借自己优势的兵力,自己一定能在陈启民的包围圈之中打出一个突破口!
第17章 陈氏16式轻机枪
“嗒嗒嗒!”
孟恩远的步兵们一边开火掩护,一边发起冲锋,而第一旅这边,因为装备的温彻斯特M1907射程不够,所以并没有还手!
二十三师使用的步枪,大多是袁世凯主政北洋时选购得曼利夏步枪。
斯太尔…曼利夏M1895式步枪,即便在它刚刚诞生的年代,它都算不上是一款好枪,更不用说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了。但是,它好歹也是正宗的步枪,在射程上压制第一旅的M1907还是没问题的。
可,这并不意味着,第一旅的战士就不能还击了!
“嗒嗒嗒!”
一阵猛烈的火力压在了二十三师步兵们的头上!
“机枪!”
孟恩远大吃一惊,他倒不是震惊于第一旅装备有机枪。事实上,这一点他早就知道了。
他甚至知道,陈启民的兵工厂研制出过一款,名为“陈氏16式轻机枪”的装备。
真正让他惊讶的,是第三营拥有的机枪数量!
“怎么会有这么多轻机枪?”
欧战已经证明了机枪对现代战争的重要性,国内的各大军阀也都在想尽办法装备更多的机枪。
但是,军阀部队中装备最多的还是马克沁、哈奇开斯这样的重机枪,轻机枪才刚刚在世界上崭露头角,陈启民居然就装备了这么多!
孟恩远觉得,自己必须重新评估下陈氏五金机械厂的产能了。
战斗开始至今,无论是第一旅的迫击炮数量,还是对方手中那种神秘的大炮,又或者是数量庞大的轻机枪,无不在向孟恩远证明,他从前小看了陈启民名下工厂的产能!
可是实际上,孟恩远对陈启民工厂产能的评估是正确的。
之所以会造成现在这种结果,是因为陈启民选择仿制的装备,都是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造价低廉、易于大批量生产的武器。
在轻机枪上也不例外。
在三营的阵地上,每个班都有一把班用轻机枪做支援火力。轻机枪手们正操纵着一把枪身很长、上面还有一个大圆盘的机枪,在对着二十三师官兵们不停的扫射着。
相信对战史有所了解的人,在看到这把枪的第一时间,就能认出这把所谓的“陈氏16式轻机枪”的真面目,它就是——苏制DP轻机枪!
这把诞生于1928年的轻机枪,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结构最为简单、加工难度也最低的机枪了。
DP轻机枪全枪只有65个零件,加工难度之低简直令人发指。即便是学徒工,也能大量打造出合格的DP轻机枪。
这么符合陈启民要求的机枪,他怎么可能放过?
不仅如此,陈启民甚至搞了个枪族化概念出来。他对自己仿制的温彻斯特M1907和DP轻机枪,都进行了口径上的改造,让它们都可以发射后世的7。62×51毫米北约标准弹。
之所以选择这种子弹,一是为了方便后勤补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温彻斯特M1907能发挥出最大威力。
为了增强温彻斯特M1907的射程和威力,陈启民不得不缩小子弹口径,并且改用尖头弹。但是这样一来,可能会导致子弹装药量不足,反倒产生负面影响。
于是,陈启民便选用了后世中等威力子弹中,装药量最大的一款子弹。
至此,陈启民用陈氏12式自动步枪(温彻斯特1907);和陈氏16式轻机枪,打造出了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枪族!
“嗒嗒嗒!”
陈启民多年来的呕心沥血,终于在今天开花结果。
在三营强大机枪火力的打击下,二十三师进攻的速度明显迟滞。
“督战队!”
孟恩远知道,再这么打下去不行,士兵们的士气已经受到了影响,再这么被压制下去,他就会被陈启民一口吃掉。
“命令部队给我冲,胆敢后退者,就地枪决!”
孟恩远知道,是到了该用猛药的时候了。
这一手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在督战队的逼迫下,战士们即便胆怯也只能奋力向前冲去。
可他们不知道,在前方等待他们的,是更加恐怖的噩梦!
孟恩远看着部队吃力得向前推进,只能催促发报员:“快,跟高士傧联系!问问他,他们到底到哪了?”
阿城,高士傧正焦急得催促部队赶快出发。
听到通讯员说,孟恩远命令他赶快赶往战场。高士傧虽然很焦急,但却还不至于乱了阵脚。
相比起孟恩远来说,高士傧更加谨慎一些。在知道陈启民的第一旅从哈尔滨消失之后。
他立刻派出大量的侦察兵,企图搜寻到第一旅的踪迹。
但是,或许是他运气太背了,他的侦察兵不是探查错了方向,就是被宗云安排的“当地群众”,指引向了错误的位置。
这让高士傧一直没能找到第一旅的准确位置,可这无疑让他更加担心了。
于是在今天早上,他做出了一个可能会完全扭转战局的决定!
他派出了两个步兵团去跟孟恩远汇合,以防陈启民真的在半路埋伏孟恩远。
当时做出这个决定,高士傧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些多余,毕竟半路伏击孟恩远实在是太冒险了。
虽然陈启民是人所共知的猛将,但猛将并不等于爱送死吧?
所以,在派出那两个步兵团的时候,高士傧甚至都没敢跟孟恩远汇报。毕竟孟恩远当初给他的命令,是让他原地待命。
高士傧这么做,实际上已经是违反军令了。虽说因为孟恩远跟他的特殊关系,高士傧并不担心孟恩远会惩罚自己。
但是,如果高士傧知会孟恩远,然后被孟恩远制止,他再抗命,那性质就严重了!如果不抗命,他这么做还有意义吗?
就连高士傧自己都没想到,他当初看似多余的举动,现在居然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刚刚他已经发报联系过那两个团的团长了,其中一个团的位置已经距离战场很近了。
据那个团长说,他们现在已经能隐约听到炮火的声音了。只是因为山势的阻隔,他们最少还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到达战场!
高士傧没有选择,他只能命令这两个团轻装前进,用最快速度赶往战场!
只是。。。。。。高士傧也知道,他这么做其实就是在赌博!
第18章 二十三师覆灭
高士傧这么做有两个非常大的隐患。
其一,他派出去的两个团战斗力堪忧。这两个团都是暂一师组建时,刚刚补充进来的新兵团。无论是从武器装备,还是从训练、士气上来说,这两个团都跟二十三师的老部队相去甚远。
本来战斗力就很难让人期待,他还让那两个团轻装前进,这样的部队还能剩下多少战斗力?
其二,那就是这么做没有统一指挥调度,部队赶到战场和投入战斗的时机根本不能统一,一个不小心就会变成填鸭战术。
要真是这样,他那两个团,可能不仅无法救出孟恩远,甚至有可能被陈启民一个接一个消灭。
事实上,当初高士傧将这两个**出去的时候,也曾经考虑到过这两点。但是当时他并不在意,因为在他看来,第一旅官兵的战斗素养虽然不错,但是毕竟缺乏重装备,想来战斗力也高不到哪去。
那他还有什么可怕的?
在当时看来,高士傧的决定算得上是老成持重、万无一失。
但是,孟恩远在最初的求援电报中说得很清楚,陈启民的部队装备着大量的重型迫击炮。
刚刚的那封电报更是说到,在陈启民的部队中不仅装备了火炮,还装备了大量的轻机枪。
高士傧自然不会认为孟恩远是在夸大其词,他甚至开始相信,陈启民一个旅的战斗力,已经超过了他和孟恩远手下的主力旅。
否则即便孟恩远是被伏击的,他也不至于被打得这么惨。
从刚刚的电报上来看,孟恩远的二十三师,已经处在被人消灭的边缘了。
所以,即便是赌博,高士傧也只能拼命一试!
“希望舅舅能坚持到我赶到的时候吧!”
高士傧无奈得说。刚刚,他甚至将自己手下所有的骑兵都派出去了,就是希望能最大限度的给予孟恩远支持。但他仍不免担忧二十三师的安危。
事实证明,高士傧的担忧是非常有道理的。
现在的二十三师,确实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在包围圈的后部,战马横七竖八得倒在地上,二十三师辎重营和工兵营的士兵们正跪在地上、举手投降。
可是高建元现在哪里有时间接收俘虏啊?他直接带人将俘虏们驱散,然后立刻向前挺近!
在战前,陈启民给他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击溃二十三师的断后部队。然后向前压迫,将孟恩远的主力压迫到最小的范围内,逼迫他们投降,或者将他们全歼。
在战斗开始的第一时间,高建元便用无后坐力炮、迫击炮和轻机枪,给了二十三师骑兵部队猛烈的打击。
山路本就不利于骑兵战斗,在高建元先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