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守卫武胜关的,便是常凯申的得意弟子兼最受重视的悍将之一的贺衷寒!
在贺衷寒的身后,守卫大汉口的就是与贺衷寒齐名的另一位黄埔一期生胡宗南!
贺衷寒此时的心情非常阴郁,因为他知道,自己恐怕是挡不住国防军的进攻。在他的对面,负责攻击他的是驻守河南的国防军第六集团军,第十三军军长张学良!
张学良算是国防军的后起之秀之一,作为老帅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在国防军内部没有受到任何的优待。
相反,在陈启民看来,张学良多多少少有那么点儿“虎父犬子”的感觉,所以为了磨练张学良,陈启民反倒是给他布置了更繁重的课业、训练和种种更严格的考验。
对此,张学良最初的时候是非常抵触的,他觉得自己遭到了针对。
而张作霖却非常开心,因为他看出了陈启民这是在磨练张学良,俗话说得好“玉不琢不成器”,眼见着陈启民这么“器重”张学良,张作霖还是非常开心得。
甚至,在张学良去国防大学高级指挥班进修的时候,为了让老师放心鞭策张学良,张作霖甚至郑重其事的把张学良小时候,张作霖用来抽打他的皮鞭子都给了老师。
开始的时候张学良还不服呢,他自认为老师不敢揍他,那个时候的张学良多多少少还有点纨绔气,后来张作霖亲自监督国防大学的老师抽了张学良一顿之后,张学良老实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练,张学良还真就让陈启民磨练成器了。在国防军内部的数次演习之中,张学良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尤其在“战鬼”高士傧因青岛之战的功绩正式当上了集团军司令之后,在军一级的指挥官之中,张学良确实成了最顶尖的人才。
也正因如此,他的第十三军经过陈启民特批,成了国防军内部一支极为特殊的部队!
当看到第十三军出现的时候,同为军长的贺衷寒感到了极大的恐惧!他觉得,自己绝不可能挡得住这样一支军队的攻击!
在军事理论界,有一个理论:在攻守双方各方面情况大体相似的情况下,防御的一方能挡住进攻一方三倍于己的兵力的攻击!
顺带一提,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弯弯岛上,就有一群人用这个理论对外宣称弯弯军一个营能打对岸一个旅!对此,只能说,他们开心就好。
贺衷寒手中握有一个军的兵力,而且还坐拥武胜关天险,无论是他还是蒋介石都认为,他挡住从河南来的第六集团军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且贺衷寒部的装备在联盟军之中绝对算是翘楚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尤其是陈启民历次用实战向世界各国证明了无后坐力炮的强大战斗力之后,这种便宜、轻便而且战斗力强大的武器受到了世界各国军队的欢迎。
其中,军费和重武器缺额严重的联盟军自然也是非常喜欢无后坐力炮的。
而且,就现在而言,联盟军也算是陈启民最好的学生之一了。他们沿袭了陈启民从前的战术,用无后坐力炮、大口径迫击炮以及轻机枪为核心,构建起了一支机动性强大火力也不弱的军队。
这就是常凯申在战前说,只要联盟军兵力能同国防军相当,他就有把握挡住国防军的原因。毕竟他们手中还握有诸多天险,而且他们自身的战斗力看起来还算不错的样子。
但是!
一比三理论有一个最大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双方的情况大体相当!
在开战之前,联盟军高层认为,自己虽然在重型火炮数量上比不上国防军,而且武器弹药的补给也不如国防军充足,但是应该也算是同国防军相当的对手。
可是当张学良摆开阵势之后,贺衷寒就知道,他们错了,而且错的非常离谱!
因为在他们对面的第十三军分明就是一支机械化部队!
在张学良的部队之中,贺衷寒看到了大量的坦克和半履带装甲车,甚至还有通过半履带装甲车改装而来的自行大口径迫击炮!
贺衷寒是真的寒了!
这怎么打?双方的实力差距简直不要太大!
不过该说不说,装备有大量无后坐力炮的部队在面对机械化部队的时候,并不是毫无还手之力的。
志愿军在朝鲜揍美国人那次就不用说了,在距离我们更近的时代,还有一支轻步兵部队把重型机械化部队打得哭爹喊娘。
在1994年1996年进行的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几乎完全继承了苏军钢铁洪流的俄军,在面对车臣民兵的时候,却在事实上输掉了战争。
在后来俄国人自己拍摄的反应第一次车臣战争的电影炼狱之中,还能看到车臣士兵用单兵反坦克武器杀俄军坦克的画面。
而无后坐力炮正是对付坦克的绝佳利器之一!
可是!
即便贺衷寒能打起精神来,他也注定打不过张学良,因为更大的绝望还在后面等着他!
作者题外话:今天因为个人原因更新会晚点,后面两章应该会在八点左右更新完毕!
第326章 渡江战役!
在张学良发动攻击的时候,一辆辆飞机带着尖锐的轰鸣声向着贺衷寒的阵地袭来!
如果有后世的军迷能看到此时的天空,他们一定能看出那在天上飞的到底是什么?
因为它太出名了,它就是斯图卡俯冲轰战机!
这款本应在1934年开始研发设计的战机,在这个时代的中德两国技术人员的研发下终于提前问世,而第一个感受斯图卡恐怖战斗力的,便是贺衷寒!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俯冲时的尖啸号称是死神的尖啸声,贺衷寒的士兵们第一次听到这尖啸声的时候还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
他们还很好奇,那些飞机为什么会直直的向着自己的头顶落下?这个角度好像不适合机枪扫射吧?
然后,他们便感受到了绝望!
面对武胜关之中的碉堡和各种防御工事,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丢下了专门用来对付工事的高爆弹。
而面对那些躲在战壕中的士兵,他们则使用了破片弹!
缺乏防空武器的联盟军士兵更是斯图卡最佳的打击对象。
斯图卡虽然号称是二战最强俯冲轰炸机,而且它在俯冲投弹时的精度、速度和机动性都是最好的,但是,它的自卫能力却很弱,在二战西线战场上,它被盟军的战斗机打得很惨。
可惜,现在的联盟军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武器。
不仅仅是斯图卡,国防军的重炮和自行火炮同样投入了战斗,武胜关的防御工事在两小时之后便化为乌有,大量的坦克在半履带车和步兵的保护下冲进了武胜关。
贺衷寒的军是对东南联盟忠诚度最高的军之一,这个军的士兵在面对如此危机的局面的时候,他们依然展现出了极强的战斗意志。
见国防军的机械化部队冲进了武胜关,贺衷寒部有很多士兵企图用自己的无后坐力炮杀伤国防军的坦克,但是在国防军步兵和半履带车的保护下,他们很少能获得杀伤敌人的机会。
战斗越来越没有悬念,号称天险的武胜关在国防军强大突击能力的打击下,只坚持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便宣告失守。
贺衷寒最后只带着大约一个师的兵力向着汉口而来。
此时的胡宗南也不好过,不仅仅是张学良,在陕西和四川国防军同样集结重兵时刻威胁着武汉的安全。
胡宗南本指望贺衷寒能为自己挡住张学良,减轻自己的一部分压力。
可是没想到贺衷寒居然连一天都没有坚持住!
现在,所有人都能看明白了,陈启民这就是要给联盟军玩儿一出中心开花!
这次作战,联盟军最大的依仗有两个,其一是长江天险、其二就是蜀道之难。
四川现在已经落入了陈启民的手中,东南联盟的长江天险只剩下了一半。
但是古人所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来就不仅仅只是说进川难,同一条路出川也不好走。
而且蜀道之难可能更难以运送大规模的军队。所以从湖北攻破长江天险,然后以湖北为中心四面开花同时直扑广州,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之一。
胡宗南在知道张学良已经逼近了长江天险之后,他连忙给他的校长打去了电话,想要向常凯申求援。
可是常凯申现在也有些举棋不定,他现在正坐镇上海想要堵住陈启民从上海进攻东南联盟的道路。
上海是距离中央大区最近的适合登陆作战的地点之一,这里在双方开战之后同样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地方。
长江太长了,他的联盟军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他现在也有些搞不清楚,胡宗南那边到底是不是陈启民的主攻方向?
就在常凯申举棋不定的时候,国防军的渡江战役正式打响了!
而国防军攻击的地点,正是汉口!
由张学良开路,后面跟随着两个集团军二十多万之众,向着汉口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此时的汉口同样集结了二十余万大军,在常凯申反应过来之前给胡宗南解了围的,正是时任湖北省主席兼湖北前敌总指挥的何应钦!
何应钦几乎将湖北能集结的所有力量都集中在了汉口和武昌,他要挡住国防军的进攻。
胡宗南和贺衷寒已经亲临前线,想要提振士气,可是很快,他们就遭到了他们认知之外的打击!
一条条拖着尾焰的火箭弹飞上了天空,然后又落到了联盟军的阵地上,每一发火箭弹落地造成的杀伤都足以同一门大口径重炮相媲美。
巨大的破坏力和高密度的打击,让联盟军的将士们当场就被打得傻了眼!
胡宗南对着贺衷寒大喝:“那到底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厉害?”
贺衷寒也没见过火箭弹啊,主要是张学良打他打得太顺手了,实在是没有用火箭弹的必要,所以贺衷寒没有体会过火箭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