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间来到1936年初的时候,中国新的一轮五年计划也已经完成。
在这个五年计划结束之后,中国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飞跃!
在陈启民和宗云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无私奉献和忘我的辛勤劳动下,中国深化改革和刺激经济的五年计划执行结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全国人民难以置信的努力为代价,成功的帮助原东南联盟地区建立了新时代的工业和经济秩序,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飞跃,经济实力比1931年大大增强。
193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31年增加了73,国民收入比1931年实际增长了64。中国的重工业比1931年增长了107,轻工业增长了38。
1935年英国的GDP总量为231。28亿美元,相比起1929年的228。03亿美元,英国已经完完全全的从大萧条之中复苏。
同样是在1935年美国的GDP总量为742亿美元,相比起1929年的1045亿美元,美国无疑还没有从大萧条之中恢复,现在美国的经济水平只恢复到了1919年的水平。
同年,中国的GDP达到了483亿美元,总量超过了英国的一倍还多,也超过了美国的六成正在不断得向七成逼近。
不仅仅是英国,就连已经开始飞速发展的苏联都被中国远远的甩在了身后。1935年苏联的GDP总量也只有230亿美元左右。
不过这里不得不夸奖苏联一句,或许是因为陈启民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在总的领土和资源远不如历史同期的情况下,他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绩却一点都没有落下。
按照原本的历史,苏联直到1938年才能实现类似的经济规模。
除去以上国家之外,另外两大强国德国和法国的经济规模也远不如中国。
德国的经济总量只有374。3亿美金。法国连本土和殖民地加在一起也只有161。8亿美金的经济总量。
就连英联邦加在一起的经济总和也只有449。8亿美金。
可以说,这时的中国已经稳稳的坐在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上,反倒是英国第三的位置有可能会不保。因为据说希特勒正在谋划吞并奥地利,而这年的奥地利还有21。7亿美金的经济总量。
虽说德国和奥地利加在一起也赶不上英联邦,但是英联邦毕竟只是一个相对松散的联盟。而德国和奥地利和在一起之后,能形成更大的合力,超越英联邦也不是梦想。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同年的GDP只有87亿美金,日本也只有81亿美金。反倒是俄联邦的经济规模达到了131亿美金,跟法国本土的经济规模相当。
虽然因为抱紧了天朝爸爸大腿的原因,日本经济比历史上还要好上很多。不过日本也因此开始渐渐走上了俄联邦的道路,看起来似乎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经济殖民地。
从以上数据就能看出,作为一个世界强国,此时的中国已经稳稳的坐二望一,而在民生领域中国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新一轮五年计划完成之后,中国的国民收入比1931年增加了64。再加上宗云三次调控市场经济,在五年之间三次降低物价,中国人民的物质、化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在教育领域,从19351936学年起,国家开始把教育转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教育模式成功的转到了我们熟悉的方向。
同时国家还着手启用“劳动后备军”制度培养工人干部企业开设了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的分校来培养本生产企业的专家。
到了1935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了260万人。可以看见,中国已经渐渐变成了一个教育强国。兴盛的教育行业为中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不过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也不是没有暴露出问题来。
首先,轻工业的发展还是没有跟上重工业的脚步。国家产业结构依然还是处在失衡的状态。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为了准备下一次的大战。陈启民不得不通过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来提升国家的军备能力。
此时中国的工业实力已经基本上达到了1950年左右的苏联的水平,轻工业领域甚至还略有提升。
要知道1950年时期的苏联已经妥妥的成了超级大国。
后世的丘吉尔在回忆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时曾说过:“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可见,那时的丘吉尔不仅已经意识到英国已经跟美国和苏联不是同一个等级的国家了。而且他还认为那时的苏联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了。
此时的英国还没有经历二战的摧残,还算得上是一个超级大国、世界一极。
而中国也已经完全取代了1945年的苏联,成了足以同美国、英国鼎足而立的强大势力。
不过这种局面并不稳定,因为在这三极之外苏联和德国都在飞速发展,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冲到世界舞台的中央直接威胁三大超级大国的统治地位。
没错!
就是统治地位!
这三个超级大国基本上已经划分好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且已经在各自的地盘中称王称霸。
美国自然不用说,它牢牢的控制住了美洲。
英国那边虽然有法德的挑战,而且欧陆的平衡也越发的不稳定起来。但是英国还是成功的将美国人挡在了欧洲大陆之外,让自己成了欧陆事务的仲裁者。
中国则统治了东亚、中亚甚至是东南亚。
中亚四国已经完完全全的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除了还没有正式宣布加入中华联邦之外,它们跟中国的一部分已经没有任何区别。
日本终究没有跟英国签订新的英日同盟。但是他们还是从英国那里坑出了一部分投资来帮助自己发展经济和工业。
现在的日本在中西功的领导下已经成了中国的忠犬。也是平衡中美两国海上力量的缓冲带。
同时,在东南亚地区。因为中国的不断渗透和影响,东南亚各殖民地国家对母国的反抗也越发的激烈了起来。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东南亚乱不乱?中国说了算!除了英国还能死死的守住印度之外,其他国家的殖民地都在中国的影响中挣扎求生。
第406章 中南乱局!
也正是因为现在的中国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了、中国的摊子铺的也越来越大了,所以中国的对外矛盾也多了起来。
现在中国最主要的矛盾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在哈萨克斯坦,哈军和哈解组织依然没有分出胜负。
但是!
因为中国和苏联的国力差距,以及哈解本身和哈军实力的差距。哈解现在越来越难以为继。人员的损失还在其次,重点是装备和弹药的损伤,让哈解和苏联越来越头疼。
哈军在这些年变得越来越强,装备水平眼看就要赶上中国的正规军了。再加上哈军有相对稳固的后方可以用来训练军队,这让哈军新兵和老兵的军事素养都在飞速提升。
根据国防军自己的评估。现在的哈军,基本上已经拥有了国防军八成的战斗力。这样的战斗力,自然不是依然还是一群散兵游勇的哈解所能抵挡的。
如果不是陈启民还需要哈解这样一个小小的缓冲地带,它早就不存在啦!
不过,即便是作为缓冲地带,它的使命也即将终结。随着铁路和公路建设渐渐到位,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内陆的联系变得更加的便利。
陈启民现在有自信可以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内,向哈萨克斯坦集结几十万大军并且还能将配套的装备弹药送到。
再加上哈萨克斯坦本身实力的提升,哈解这样的缓冲地带存在或者不存在?对中国的影响都不大啦。
除了哈解组织之外,中国的另一个矛盾点就在中南半岛!保罗杜美去世之后,法国果然像陈启民预料的那样,改变了对华的强硬态度,转而依靠外交手段保全自己中南半岛的殖民地!
法国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在对苏立场上跟英国保持一致,来换取英国在中南半岛的问题上跟法国保持一致。
起初,这种做法的效果非常明显。英国人知道,现在的法国虽然是欧洲大陆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已经不是决定性的力量了。
真正堪称决定性力量的是德国和苏联。只要法国能帮着英国平衡苏联与德国,英国自然也乐意在中南半岛的问题上同法国保持一致。
更不用说,保住法国的殖民地对英国的殖民地利益也是很好的保障。所以英法两国很快就在中南半岛的问题上决定一致对华!开始遏制中国在中南半岛的扩张!
可是!
这种策略的效果很快就没有那么好了。因为陈启民对此早有准备。
所谓的外籍兵团,不仅仅可以作为中国干涉外国事务的白手套。也不仅仅可以在战时让他们承担最危险的作战任务。
在这种局面下,他们同样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外籍兵团可以合理合法的招募外籍人士入伍。这就意味着中国为外国培养军事人才,尤其是为那些殖民地国家培养人才不再需要遮遮掩掩的了。
因为哈军和哈解组织的矛盾一直都在。所以外籍兵团一直都有一个不错的练兵场。苏联对此也说不出什么来,毕竟他们都让苏军假扮成哈解士兵参战了。
中国出动一支雇佣兵怎么了?真要是追查下去,绝对是苏联人更理亏。所以,苏联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自己被人当成经验怪的事实。
一点不夸张的说,在这五年之中外籍兵团是中国所有部队之中实战经验最为丰富,同时战损率也最高的部队。
这种血与火的磨练,让外籍兵团积累了大量的老兵!这些老兵的战斗力,可比英法的殖民地军队强多了。
五年来,中国外籍兵团为中南半岛的殖民地国家提供了成千上万的退伍老兵。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