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后来,在陈启民推行改革的时候,又是姚俊才帮陈启民说服了本地士绅配合陈启民。
这一连串的动作下来,才换得陈启民没有对他们两个人下手。
毫不客气的说,这两个人都是屁股非常不干净的那种旧官员。
要不是当时陈启民根基不稳以及这两个人确实有功劳,再加上他们积极赎罪接受惩处,这两个人怕是逍遥不到现在。
不过嘛。。。。。。
即便如此,陈启民也没有轻易放过他们二人。
这两人在这些年不显山不露水的,但却没少参与国防军的重大行动。
就比如外籍兵团的很多行动,背后给予他们支援和指导的就是这二人。
可以说,他们两人已经成了陈启民的职业白手套。不管是什么脏活而累活儿,只要是陈启民不想脏了手的活儿,都要他们两个来办。
这一次对苏联国土的占领和治理就属于这种一定会脏手的活儿。
因为这个红色帝国跟中国拿下的其他土地不一样,这个国家跟中华联邦可以算是世仇了。
尤其在中华联邦成功获得伯尔尼国际的主导权之后,红色帝国和中华联邦便成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同出一源的两种制度在对同一种信仰的解释权和路线权的争夺上是不死不休的。
所以,如果说这一世的红色帝国国民最恨谁?那根本不用想,绝对是陈启民和中国人!
让这些战斗民族老老实实的做陈启民和高尔察克的良民怕是不太可能。
所以,为了稳定地方,绝对要有人来做恶人和陈启民的白手套。
这不?
姚俊才和周建民便踏上了前往乌拉尔山的火车。
二十多年过去了,姚俊才已经从一名心机深沉的中年人,变成了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
当年那个愣头青周建民的眼中也出现了一些狡黠的光芒。
自从转投到陈启民麾下之后,这两人都知道自己在陈启民那里不受待见,所以两人只能抱团取暖。
周建民更是明白,论才能自己远远比不上姚俊才,所以他干脆拜了姚俊才做老师,让他带着自己在陈启民的麾下混。
就在刚刚,姚俊才还跟周建民分析了陈启民让他们来这里的目的。
周建民似乎还是有些没懂的样子:“可是,现在的叶卡捷琳娜堡已经被炸成了一片废墟了吧?现在让我们去那里还有什么意义吗?”
姚俊才微眯着眼睛说:“城市没了,人不是还在吗?”
“我听说在大战开始之前,叶廖缅科将大量的百姓转移出了叶卡捷琳娜堡。”
“现在大战结束了,沙俄那边为了尽快让叶卡捷琳娜堡恢复生产,一定会将那些百姓收拢回来。”
“那些百姓如果不想饿死在山里面,他们也只能出来为沙俄服务。”
“这样,叶卡捷琳娜堡不就恢复了吗?”
周建民又问道:“叶卡捷琳娜堡不是已经确定要归俄国人了吗?大总统派我们来是为什么呀?”
姚俊才抬了抬眼皮说:“难不成你连自己的老本行都忘了?”
“大总统派我们来的时候,就只给了我们一个任务,让我们稳定地方!”
“城市的治理权我们让给了俄国人,甚至连治安权我们也可以让。”
“可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领域,我们可就不能让了。”
周建民面色郑重,他多多少少听明白了一些东西。但是有些事,他还是没懂。
“可是,这不是国安局他们负责的事情吗?让我们来做什么?”
姚俊才冷声说道:“有些血大总统不想沾、他也不想让自家老婆沾。”
说着,姚俊才紧紧的盯着周建民问道:“那你觉得,那些血由谁来沾比较合适呢?”
周建民脸上的冷汗下来了。
这些年他虽然做了很多次白手套,但是像这种可能会让大批人死于非命的活儿他还真没接过。
周建民有些紧张的说道:“由。。。。。我们来。。。。。。?”
姚俊才伸手敲了一下周建民的脑袋说:“笨!”
“我们就不是中华联邦的人了吗?这些血当然是让俄国人沾最合适。”
“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俄国人恢复当地的秩序。如果有些问题俄国人发现不了我们就要帮他们发现。”
周建民一脸的恍然大悟,他见到自己的老师似乎有些累了,便一脸谄媚的退出了车厢。
到了车厢外,周建民眼中的狡黠更重了。
其实。。。。。。
刚刚那些话姚俊才不跟他说,他自己也能明白个七七八八。
跟了姚俊才这么多年,他多多少少也是有些长进的。
事实上,随着姚俊才的年事越来越高周建民肩上的担子早就变得越来越重了。
之所以他一定要让姚俊才将这些话说出来,是因为周建民也觉得这事儿太棘手了。
虽说叶卡捷琳娜堡的主权国防军已经让给了沙俄。
可是,只要国防军还在用沙俄的领土同苏联作战,这个所谓的主权就是有限的。
在这期间无论是负责协调沙俄和国防军,还是管辖国防军驻地及周围的土地、居民,乃至刚刚姚俊才所说的“建立秩序”,这都是非常敏感的工作。
一个不小心,自己可能就得沾上一身翔甩不掉。
这个时候,老师不顶在前面,难道还让自己这个学生去背锅吗?
第506章 抉择!
乌拉尔山脉战役的结束对中华联邦来说无疑是意义重大的。
首先,拿下了乌拉尔天险,只要德国表现的不是特别拉垮,中华联邦在这次大战中,基本上就能保证自己的陆上安全了。
对陈启民和安娜来说,乌拉尔天险拿下就意味着他们一家可以团聚了。
结束了乌拉尔之战之后,安娜反手就是给张作霖来了一个“超级加倍”,这下张作霖手下的兵力可是达到了三百多万人。
对面的铁木辛哥当时就来了一句“要不起!”
然后他就带着部队继续后撤了。
虽说这段时间铁木辛哥手下的兵力也得到了斯大林的加强,可是他手中的兵力满打满算也没超过200万人。
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在陆地上跟中国国防军对抗,那不是找死吗?
斯大林也知道铁木辛哥现在的处境,所以他只能同意铁木辛哥的计划。
战争进行到这一步,斯大林也开始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不仅仅是斯大林,乌拉尔战役在两个月内结束打乱了整个同盟国的作战计划。
现在,斯大林不仅没能完成动员,而且苏联的整个军工体系都还没有全力爆发。
英美的援助更是刚刚落地,苏联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呢。
可是!
无论是东西两面,苏联都遭遇了数百万大军的围攻。
几百万大军在东欧平原上纵横驰骋,即便是苏联这样家大业大的也有些受不了了。
现在,同盟国的三巨头都感受到了,苏联怕是要撑不住了!
三国领导人通过电波在空中不停的交流着。
很快,一个新的计划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开辟第二战场!
罗斯福面色凝重的看着这一份新的作战计划。
虽然斯大林非常不愿意,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现在,或许只有开辟第二战场这一个选择才能拯救苏联了。
如果苏联这座大肉山倒了,美国顶多只能勉强自保,英国绝对会完蛋。
同盟国的战败就将成为定局。
罗斯福那么大的野心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被陈启民浇灭?
所以,开辟第二战场势在必行!
可是!
第二战场要在哪开辟呢?
跟历史上不一样,历史上英美没得选,他们只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
但是这一次,因为有了中国的加入,远东也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无论是在远东还是在西欧再开辟一处战场,都至少能让中国或者德国中的一个在苏联保持相对保守的作战方略。
这样苏联的压力自然就会减轻许多。
只是。。。。。。
选谁呢?
丘吉尔强烈建议罗斯福选西欧,戴高乐也觉得这个想法很赞!
罗斯福能够理解他们两人的想法,如果在西欧开辟一片新的战场,那么英国的压力自然就会大减。
这不仅有利于丘吉尔稳定国民的情绪,而且在战争开始不久之后,就让战争远离国民,对丘吉尔未来竞选首相也是大有裨益的。
戴高乐那边就更不用说了,在西欧开辟战场,那还能选在哪?
绝对是法国呀!
戴高乐非常清楚,法国其实并不弱,这一次大战法国表现的这么拉垮那完全就是个意外。。。。。。吧。
只要让他回到法国,由他领导法国人民同希特勒作战,法国绝对能将丢掉的颜面找回来!
法国人民也可以挺起胸膛告诉世人,法国的武器不仅仅只有法棍!
这样,他们法国也能在战后理直气壮的站在战胜国的位置上。
然而,罗斯福和斯大林却有自己的考量。
同盟各国领袖其实都非常清楚,此时的德国已经几乎拼尽全力了。
真正还没有尽全力的就只有中国和美国。
既然要开辟第二战场,那么美国自然要全力以赴,最好的结果就是要中国也不能再继续悠然自得下去了。
那么在中国的后背开辟第二战场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更不用说,希特勒也不是傻子。
他当然知道英美有可能在西欧给自己来一发背刺,所以虽然希特勒现在还没有弄什么大西洋壁垒,但他确实在西欧海岸线上建立起了坚固的防线。
美国要是选择强攻法国,那付出的代价必然非常巨大。
而背刺中国呢?
看起来难度似乎就没有那么大了。
首先,中国和美国虽然没有直接接壤,但是从理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