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陈启民和中西功打的旗号自然得光明正大一些,叫正本清源!
说起来,陈启民改造日本这一茬儿还是日本人自找的。
起因就来自日本所谓的“遣唐使再临”行动。
当年日本在被陈启民打败之后,并没有立刻就屈服。
他们还曾经想过要“师华长技以制华”,所以便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希望能从中国的身上找到强国的方法,然后再超越中国。
这就是所谓的“遣唐使再临”。
可是!
这个行动让陈启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改造日本的机会。
不知有没有人好奇过一个问题?
同样是大中华圈之中的国家,为什么像越南、朝鲜这样的国家之中就没有诞生所谓的“武士”化和什么“工匠”化?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日本仗着自己跟中华的联系并不特别紧密,所以对中华化做了一定的选择性学习和篡改。
中华化有一点是其他化都没有的。
这一点可以用两句名言来体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习得武艺卖与帝王家。”
简单来说,在中华化之中百姓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完成自身阶级的跃迁的。
虽然这很困难,尤其是在士族地主阶级当道的年代,这种跃迁很难完成。
但是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这种难度在不断降低。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明朝中后期那种,江浙地区的商人和清流达成了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精英教育,让江南地区的平民百姓再难接受好的教育,使得教育和科举成了有钱人把持的游戏。
但是在唐初之后的大部分时间,百姓实现阶层跃迁的难度是在不断降低的。
这种趋势在同为大中华化圈的越南和朝鲜也有一定的体现。
可是在日本就不一样了!
日本学习中国并不是民间自发的行为,同时日本民间和中国民间交流的难度更大,这就给了日本上层人士重新解读中华化的机会。
中华化传入日本之后,日本的上层人士根本就没给日本人改变阶层的机会。
甚至,他们都没给自己留下机会。天蝗永远是天蝗,贵族永远是贵族,谁都别想改变自己的出身和阶层。
但是!
他们却给别人留下了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
实际上,这个机会也是他们无意中留下的,是千百年来阶层固化的结果。
假设一个人,从他八辈祖宗开始他家就是贵族,他家的银子堆山码海的怎么花都花不完。那他吃的寿司跟一般人,甚至一般的有钱人吃的能一样吗?
那自然不能一样啊!
所以,当阶层固化的时间足够长之后。那些世代尊荣的贵族自然就开始需要一些技艺超群的人,来为他们生产别人连想都很难想像的奢侈品。
同样的,这些拥有超群技艺的人也会受到贵族们的追捧。
贵族们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也会抬高那些技艺精湛的匠人的地位。
就这样,匠人们虽然没有实现阶级的跃迁,但却可以通过成为他人的座上宾以及被人追捧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提升。
这就是日本所谓的“匠人精神”的由来。
日本所谓的匠人,跟我兔推崇的“大国工匠”完全是两回事儿。
一种是为了贵族的私欲服务,另一种是为了国家的富强服务,两者无论从境界还是贡献甚至是成就上都没法比。
而日本的阶级固化还带来了另一种东西,那就是所谓的“武士”化的越加畸形。
从某些方面来说,日本的阶级固化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武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既成了阶级固化的受益者又成了受害者。
首先,因为阶级的永远固化。武士们拥有了永远比普通百姓更高的社会地位。
可是,武士这个职业的起源是日本贵族和庄园主的私兵。
日本的贵族因为本身就是领主和庄园主所以贵族往往意味着富有。
而武士因为并不具有领主和庄园主的属性,所以这个身份并不能直接为他们带来财富。
日本武士只能靠侍奉主君来让自己变得富有,可一旦主君战败或者烂泥扶不上墙,日本武士的财富甚至生活就很难得到保障。
他们又不能像普通老百姓那样通过生产和劳作获取财富。
于是,跟随了错误的主君的武士往往就变成了另一种人浪人。
那些没有成为浪人的武士也好不到哪里去。日本武士虽然同为一个阶层但却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就比如大老、老中、御家老、守护代等等等等。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越是高等级的武士所能获得的待遇就越好。
可自古以来就是无第一、武无第二。
武士们要如何证明自己比别的武士更强呢?当然是杀戮!
这就造成了武士们极度渴望杀戮也极度嗜血。也造成了他们在和平年代的不断内卷,从而造成武士化越来越畸形。
而陈启民要做的,就是从根本上打破武士化和工匠化出现的温床阶级固化!
第512章 消灭带孝子!
日本不是要来师华长技以制华吗?
正好,中国这边有个好东西要传给日本!这好东西就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启民要做的,就是彻底的从根上否决所谓的日本化。
如果陈启民不出手,那么日本的阶级固化到了21世纪也解决不了。
日本在战败之后取缔了所谓的“华族”也就是贵族制度,但是日本的贵族却实实在在的保留了下来,而且权力比之以往也没有太大的削弱。
日本所谓的议员选举就是个笑话。
日本议会之中的很多席位根本就是世袭的,那些席位从战后到21世纪初的近八十年时间都在某些家族的把持之中。
这还只是狭义的阶级固化方面,在广义上,日本的阶级固化已经侵蚀到了日本的方方面面。
日本职场上的等级制度有多么的森严?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
日本在广场协议之后的三四十年,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经济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场等级制度。
当然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美国人对日本人的割韭菜行为。
就日本自己而言,日本极端的职场等级也限制了日本企业的发展。
后辈永远不如前辈,尤其在升迁等重大问题上,前辈永远领先后辈。
尤其到了最近这二十年,日本的年轻人更是看不到希望。社会上大部分的工作岗位都被老年人掌握,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还在公司里当社畜,为了赚加班费在公司睡大觉。
而年轻人哪怕寒窗苦读十几年考上了全日本最好的大学,毕业之后要想在东京立足,也有不小的概率会沦为公关和陪酒,为日本的银座贡献自己的青春。
战后出生的“招核男儿”在年轻时为自己的祖国燃烧了青春,到了该退休的时候却死死把握着机会不放,生生的把自己的后辈逼成了“平成废物”。
很多日本企业在二十一世纪前即便有广场协议的束缚依然能在世界上攻城略地,为什么进入二十一世纪尤其到了第二个十年之后迅速的就完蛋了?
领导层的极端老龄化绝对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指望一群用老年机的人理解新时代的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这着实有些难为他们了。
这也就是日本本身的信息化水平就很低,日本的老百姓自己就生活在上个世纪,否则换在我兔,那些日本企业早就被分食的连渣都不剩了。
日本人自己不知道阶级固化的弊端吗?
他们当然知道!
但是,日本的上层需要这种化来维持自己的“万世一系”。所以哪怕整个日本都要落入深渊,他们也不会放弃这种化。
就像印度不会放弃他们的种姓制度一样。
然而!就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东方大陆上的一缕阳光照进了日本!
陈启民要改变日本了!
陈启民跟日本曾经的那位“五星太上皇”不一样,陈启民对驯化日本的兴趣更大,而且更能找准下手的点。
陈启民要改变日本自然不是为了拯救日本,而是为了从根本上消灭“日本化”、“和风”。
另外一点,就是为了消灭日本现有的那些特权阶级。
这些特权阶级曾经也是陈启民的“孝子贤孙”。在陈启民和中西功掌控日本的征途上,日本的权贵和财阀也是出了不少力气的。
但是!
他们的孝顺也是装出来的!否则怎么会有所谓的“遣唐使再临”。
陈家废婿想噬主?
TUI!
德行!
弄他!
那些被日本派来的留学生大部分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都是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强的一拨人。
在中国学习期间,这群年轻人充分的感受到了中国消灭特权阶级之后为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
同时,他们也从老马的思想中深刻的感受到了特权阶级这种事物的罪恶。
于是,还没等他们回到日本,他们打破日本化根深蒂固的阶级固化的心便已经无比坚定了。
正好!
在日本他们还有一个坚强的后盾中西功!
中西功原本是宪政派的领导人,日本所谓的宪政派其实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代表资产阶级向日本的藩阀势力和地主阶级要权力。
按照原本的历史,宪政派是搞不过那些旧势力的。即便日本的藩阀派被他们的美爹“核平”了,藩阀派的残余还是渗透入了资产阶级之中继续存活,就比如美国的大孝子安X家族。
然而,在陈启民掌握了伯尔尼国际之后。陈启民明目张胆的用伯尔尼国际的力量支持中西功,再加上那些从中国留学回来的留学生,中西功的宪政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