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算下来,保警总团共有75毫米无后坐力炮432门,以及106毫米无后坐力炮54门。
这种火力配置,该怎么形容呢?
二战时一个普通的德军师,75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也不过只有68门。
陈启民的火力,足足能够达到德军的七倍!
当然了,陈启民的部队大家都懂,那是名为师、实为军!
德军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军的编制,但是即便把他们的师级火力按照三三制编制乘以三,他们的炮兵火力也只有陈启民的一半。
不过,双方要是真打起来,恐怕陈启民输的可能性更大。
且不说二战时的德军已经有坦克了,就是他们的12门师属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就够陈启民喝一壶的了。
可是别忘了,现在是一战刚刚结束的时期!
而且小曰本也不是德三!
现在的小曰本缺火炮缺得很严重,在日俄战争时期,如果不是他们缴获了不少俄军大炮,曰军甚至都没有跟俄军展开炮战的资格。
这主要是因为小曰本现在的军工能力不行,但又偏偏心比天高。
日俄战争之前的小曰本,几乎没有自主生产火炮的能力,他们的火炮主要采购自德国的克虏伯。
日俄战争之后,小曰本通过购买克虏伯的技术,仿制了克虏伯75毫米山野炮自产了38式山野炮,但是很可惜,这种火炮的性能实在是不怎么样。
不得已之下,在1908年,小曰本只能在38式山野炮的基础上又研制了41式山野炮。
可是等到41式山野炮开始装备部队,那都已经是1917年的事儿了。
这还是在小曰本购买了很多外国技术的前提下,这才勉强弄出了一门还算成功的山野炮。
可见,在还没有消化完一战红利之前,小曰本的军工技术属实是不怎么样。
但他们偏偏还总想着弯道超车,75毫米的山野炮还没研究明白呢,他们就开始攻关大口径的榴弹炮和加农炮。
最后的结果如何呢?
那就是整个二战时期,小曰本最成功的火炮,就只能是九二式步兵炮!
总之,小曰本的火炮,口径和性能那是成反比的,口径越大性能便越是渣!
顺带一提,小曰本的军工技术,即便到了二战也就那么回事儿,海空军尚可,陆军。。。。。。懂得都懂。
说了那么多,古海严潮现在的火炮实力如何呢?
很不幸!
如果不算迫击炮和步兵炮,单算75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古海严潮一个师团加起来才只有36门,而且还没有重型火炮。
威力最强大的,也不过是75毫米口径的四一式山野炮。
就是四一式山野炮,古海严潮也就只有师属炮兵部队才用得起,下面的各个联队用的还是性能堪忧的三八式山野炮。
至于说步兵炮嘛。。。。。。
先别激动,大名鼎鼎的九二式步兵炮要到1928年才出现。
现在日军用的步兵炮是什么?
那是法国制造的M1916式37毫米步兵炮,看这萌萌哒的口径,大家就能猜到这货的大概性能了。
它的有效射程只有1公里,最大射程也不超过5公里。
但是最奇葩的是,这货居然就是早期无后坐力炮被淘汰的最大元凶!
无后坐力炮和步兵炮的技术几乎同时成熟,但是为什么步兵炮率先走上了战场,无后坐力炮却要到二战才能受到重视。
那是因为以M1916为代表的步兵炮重量也并不重,只有89公斤左右,由人力携行也并不困难。
而且步兵炮的小口径穿甲弹,用来打击敌人的火力点已经足够,大面积杀伤敌人,用迫击炮就可以了。
无后坐力炮正面打不过传统的火炮,用来打击火力点又明显浪费,远不如步兵炮实惠,所以就难免不受重视。
这要不是二战时期坦克技术已经彻底成熟,也许无后坐力炮到了二战都无法登上历史舞台。
曰军就是无后坐力炮无用论的忠实支持者,别看太平洋战场上,他们被美国大兵用无后坐力炮揍得老娘都认不得了。
但他们就是不改初衷,他们硬是抱着自己的九二式直到灭亡。
虽说在1945年左右,曰军也想过研发无后坐力炮,但是还有用吗?
至于说现在,曰军别说九二式了,连M1916都只能从法国进口。
就这点水平,也难为小曰本能在1919年正式获得世界强国的地位。
但是,曰本地位的提升跟古海严潮没什么太大关系,他只知道,因为曰本军工实力不行,他马上就要倒霉了。
第101章 曰军的希望?
单从炮兵实力这一项上的对比,大家就能很直观得看出来,古海严潮真是没有多少底气对抗东北边防军。
在面对一般的对手的时候,第十七师团的火力也许还勉强够用,但是遇上了陈启民这个死阔佬,古海严潮能不怕吗?
所以,即便古海严潮知道李景林不好对付,他也没办法,他只能硬顶着第二师的火力强攻。
再怎么说,打李景林总比打陈启民好打吧?
这倒也没错。
李景林部现在的实力确实很“孱弱”。
他的第二师,现在只有四个步兵团,不仅没有师属的炮团,连106毫米的无后坐力炮也没有。
这主要是因为,陈启民的军工产能有些跟不上了。
从1918年陈启民拿下吉林到现在,陈启民的兵工厂一共只生产出了500门无后坐力炮。
另外还有100多门炮,是陈启民用孟恩远的旧兵工厂生产线改装的炮,这些炮没有被计算在产能之中,因为孟恩远留下的材料被消耗光了,这些产能是无法继续保持的。
即便是这600多门炮,要满足陈启民麾下三个主力师的胃口都已经很难了。
如果不是陈启民之前数年留下了不少库存,他三个师的架子还真搭不起来。
但是即便如此,陈启民依然咬着牙保证了李景林部的每一个步兵团,在75毫米无后坐力炮持有量上,同主力师的步兵团相当。
所以,即便李景林部的实力“孱弱”,古海严潮的仗也不好打。
古海严潮自然是最清楚这一点的,在他发动进攻之前,他给大本营发出了一份近乎遗书的绝命电。
在电中,他明确表示,第十七师团已经无法脱离同李景林部的接触。
古海严潮决心率领第十七师团发起决死进攻,如果不能击溃边防军第二师,则第十七师团将全军玉碎。
曰本大本营在收到古海严潮的电之后,自然是极为震动。
连曰本的天蝗都亲自过问了前线的情况。
曰本人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这才过去了三天时间,战况居然恶化到了这个地步。
陈启民部的战斗力怎么这么强?
这还是他们记忆中的中国军队吗?
不过,在度过了最初的惶恐之后,曰本大本营很快就又重新恢复了斗志。
因为在古海严潮的绝命电中,他们看到了古海严潮的推论。
古海严潮根据自己这几天同李景林部的接触,他推导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陈启民的军工生产能力似乎也已经达到了极限。
李景林部的战斗力虽强,但是显然他们的炮兵火力远不如陈启民的三大主力。
迫击炮、57毫米口径的无后坐力炮、重机枪的数量也多有缺额。
这似乎能说明,陈启民已经无以为继了?
看到此,曰本大本营自然是信心大增。
在同陈启民部的交战中,他们最顾忌得便是陈启民的军工能力。
虽然大家都知道,陈启民现在的军工实力不会强到哪里去。
但是偏偏陈启民有六年多的蛰伏期!
其实,在陈启民拿下吉林之后,就有很多人感到非常疑惑。
以陈启民此时此刻表现出来的实力,他应该早就有能力拿下吉林了。
为什么他还能容忍孟恩远的存在那么久?
甚至在孟恩远已经公然对他下手的情况下,陈启民最初的选择也不是灭掉孟恩远?
直到陈启民同曰本开战,大家这才明白过来。
陈启民那六年的蛰伏,就是为了今日一战!
如果陈启民早早得就占据了吉林,凭当时的国际环境,他根本不可能有平稳发育的机会。
一旦他的军工产业浮上了水面,他必然会成为各方势力集中打击的目标。
现在,他用了六年时间攒下了大量的军火。
六年蛰伏,只为今日射天狼!
没有人知道,这六年来陈启民到底攒下了多少存货?
他的存货还能消耗多久?
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没有人有把握一定能耗死陈启民。
可是现在看来,事情似乎开始向着有利于曰本的方向发展了?
只要曰本能在陈启民彻底消化张大帅的奉天兵工厂之前,将陈启民的家底打光,他们似乎就有战胜陈启民的可能了?
在得到了这么样的结论之后,曰本大本营立刻开始着手讨论作战计划。
他们在计划着,要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将陈启民耗死在朝鲜?
至于古海严潮的第十七师团。。。。。。
他们似乎就这么被人遗忘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此时的情况已经万分危急。
但是,好像在曰本大本营,已经没有人愿意再关心他们的生死了!
古海严潮,成了被世界遗忘的人!
对于自己的命运,古海严潮早有预料,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本营已经无力支援自己。
于是,他只能带着自己的部队发动绝望得冲锋。
跟当初的梨本宫守正王一样,古海严潮同样选择了将自己的重火力集中到一点,用做突击箭头。
可惜。。。。。。
跟梨本宫守正王一样,他的突击并没有取得成功。
原因很简单,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双方的重火力差距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