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甲弹!
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能想明白,当教导一师将战线推进到城墙外四百米左右的时候,玄武门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轰!
就在这时,一件出乎长野几麿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玄武门城楼还在坚持,但是另一段城墙却率先坚持不住了!
长野几麿的防线出现了两个缺口!
可以想见的是,很快,平壤城墙就将出现更多的缺口。
玄武门将彻底失去防御的价值,很快,教导一师就会像潮水一般涌入平壤内城。
长野几麿再也不敢耽搁,他连忙命令所有防御城墙的部队撤下来。
接下来将是最残酷的时刻!
巷战,马上就要打响了!
第115章 援军
大炮是无法装刺刀的!
安娜手中的步兵部队,就只有一个教导团,炮兵团显然是无法在巷战中与人肉搏的。
长野几麿觉得,即便自己丢了城门,在巷战中,对手的兵力优势又不大,自己完全有机会借着地利同安娜周旋。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日军撤下城墙之后,安娜便命令炮兵展开延伸射击,只让教导团对城内发起攻击!
另一边,高建元已经越过了大同江,并且摸到了大同江东南岸的山林边缘。
在山林深处,宇都宫太郎已经将部队散开,他的身边只留下了一个大队的兵马。
其余部队组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看似处处漏洞,但却能让任何敢于冒进的敌人深陷泥潭。
巷战、山地丛林作站乃至游击战,是现代战争中最残酷的战斗方式,几乎它们都在此时的平壤出现了。
虽然战况不利,但是宇都宫太郎和长野几麿依然相信自己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那是因为,从严格意义来说,教导一师是一支没有打过硬仗的部队。
他们没有体会过血肉磨坊的恐怖!
宇都宫太郎和长野几麿坚信,既然是比拼意志,自己的士兵绝不会输!
安娜和高建元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们同样相信自己的士兵,他们相信陈启民这么多年来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会白费!
他们坚信,战士们一定会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
就在同一时刻,在双方的后方,他们的援军也都快要进入战场了。
南浦,大量的曰军走上了码头。
曰军三个师团、七万大军在最关键的时刻赶到了朝鲜!
陈启民并没有在这里,如果他看到了这三个师团的番号,他的脸色估计也会非常凝重。
第二师团、第六师团和第十三师团!
号称曰军战斗力最强的仙台师团和熊本师团居然也出动了!
在这两个师团中,可是出过很多我们熟悉的名字呢。
第六师团,也就是熊本师团出过荒木贞夫、谷寿夫。
第二师团,也就是仙台师团更厉害,在这里出过梅津美治郎和冈村宁次!
不过在第二师团的大佬中,他们两个只能算小字辈。
因为在他们之上,还有东久迩宫稔彦王以及。。。。。。乃木希典!
看到这些名字,大家就能想象得到,这两个师团曾经给我们造成过多大的伤害?也应该能想象得到,这两个师团在曰军中的地位有多高?
曰本出动这两个师团,足以说明,曰本已经倾尽全力了!
别看剩下的那个十三师团不是最早组建的七大师团之一,但是他们可是号称最强甲种师团,是仅次于七大师团的存在。
其战斗力,虽然比不上仙台师团和熊本师团,但是也绝不会比七大师团中的另外五个差!
算上还没赶到的第十四师团,现在曰军在朝鲜已经投入了五个师团,将近十二万兵马。
如果再算上之前损失掉的三个师团七万余人马。
为了同陈启民打这一仗,曰本已经投入了19万人。
这个出兵规模,已经达到了甲午战争的规模!
曰本真的是要拼命了!
他们真的是要倾尽全国之力打这一仗!
而且最重要的是,之前曰本公布的出兵朝鲜的三大师团,可不是这三个师团。
显然,曰本这是玩儿了一出偷天换日啊!
单凭这一点就可以想象,这一次,曰本高层已经放弃了所有的傲慢和轻视,他们已经完完全全将陈启民当成了对等的强敌!
此时,陈启民已经带着主力越过了朝鲜的安州市。
双方距离平壤的距离差不太多,面对的地形地貌也没有太大差别,双方的目标也都是平壤。
新一轮的竞速马上就要开始了!
但是,能决定他们谁将在平壤占据主动权的,并不完全是他们两方。
更重要的,还要看安娜和宇都宫太郎的胜负!
平壤的两大战场中。
胜利的天平,最先在大同江东南岸的山林中发生倾斜。
宇都宫太郎还是低估了教导一师的战斗力!
他的游击战迅速打成了焦灼战!
游击战是什么我们都懂,十六字方针嘛,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如果将这十六字方针,应用在一场兵力投入较大,而又快速激烈的战斗中。
那就是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
双方的部队,在一场战斗中会不断的打散、重组!
作战地点会不断发生变化,战场上兵力优势的天平会随时倾斜!
总得来说就一个字乱!
这跟之前陈启民率领教导第二师在外东北打的那场乱战还不一样。
那一战陈启民照抄了李云龙的战法,以连营为单位,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打了一场乱战。
而这一战,高建元将自己的部队彻底打散。
士兵们以班排,甚至是战斗小组为单位各自为战!
更重要的是,这一战的战场更加的广阔。
总体态势,是宇都宫太郎游、阻结合,而高建元则是追、击结合。
在战场上,双方在平壤东南方向的山林中快速机动。
各个互不统属的作战单位,随时都有可能在战场的任意一个角落重组。
这就非常考验双方部队的组织架构。
这也是宇都宫太郎曾经的底气所在,他认为大曰本蝗军组建多年,部队的等级制度早已经成熟。
在部队的不断打散、重组的过程中,他的部队随时都能立即找到军衔最高的那个人,然后迅速得在最高指挥官的领导下统一行动。
而陈启民的边防军,刚刚组建没多久的时间,部队内部的架构一定没有那么成熟,在重组的过程中,领导权的问题解决得绝对没有曰军快。
当双方都将部队散开之后,无论是高建元还是宇都宫太郎,都已经找不到自己的部队了。
在这种情况下,战斗的胜负实际上就被握在了基层官兵的手中。
而这,恰恰是宇都宫太郎最有自信的一点!
别忘了,曰军可是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陆军士官学院,它就是培养这种基层指挥员的学院。
他认为,曰军的基层指挥员在战术素养上,占据着很大的优势。
所以,宇都宫太郎才有底气打这一仗!
直到双方真正得开始短兵相接,他才发现,事情跟他预想得完全不一样!
第116章 胜负已分
边防军确实组建时间很短。
但是来自于现代社会的陈启民当然知道军衔制的重要性。
他早就将军衔的概念刻在了士兵们的脑海中。
而且,边防军的组织架构可是照抄的那支英雄部队,比组织架构的先进性,曰军还差得远呢。
至于说。。。。。。
陈启民没有陆军士官学院?
别忘了,陈启民的每个连队中,可都有学习班的存在。
他的每一名军官,都接受过伏龙芝式的速成教育,回去之后又在实践岗位和学习班中进一步学习。
若论双方的战术素养,或许曰军的主力师团还有资格同陈启民叫板。
第二十师团?
还是那句话!
差得远着呢!
有了以上这两个强有力的基础在,第二十师团的底子根本就比不上教导一师。
再加上教导一师在轻武器上的绝对优势,第二十师团在这种乱战中根本占不到便宜。
更加可怕的是,即便论打游击的能力,第二十师团也不是教导一师的对手。
没错!
教导一师确实没接受过游击战的训练。
但是。。。。。。
三三制战术是从哪来的?
那可是我军先辈们,结合在抗战时期积累的经验创立的!
抗战时期,我军打的是什么仗?
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游击战啊!
三三制天生就能拿来打游击!
一支从没学习过如何打游击的部队,跟一支将三三制刻进灵魂的部队打游击,那不是找死是什么?
所以,双方刚刚接战没有多长时间,第二十师团就已经被压制住了。
宇都宫太郎虽然不知道前线的具体情况如何?
但是根据战场上的大体态势,他还是能推测得到,他的部队一定是落入了下风。
可是他又能怎么办呢?
现在就连他自己也得不断的在山林中穿梭,他根本没有时间静下来好好研究地图和战法。
他只能在心中不停得感叹陈启民的强大。
区区六七年的光景,陈启民居然就能建立起一支这么强大的部队。
教导一师的强大,几乎就是一种全方位的、无死角的强大。
在平壤之战中,宇都宫太郎不断得调整战略战术,居然还是没有找到教导一师的一丁点破绽。
但是,宇都宫太郎绝不会如此轻易得放弃平壤。
他可以将平壤城让给安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将平壤的控制权交给安娜了!
只要他的部队还在平壤附近,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