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下四方,密密麻麻全是敌人,
视野范围内,全部被敌我双方填满。
转眼,机甲大军冲锋已经十几分钟过去。
机甲部队死死顶住了对方的进攻趋势。
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兴奋剂效果的减退,机甲战斗力也在随之减弱,队形队伍箭头变钝,突击速度陷入迟缓,双方的战场,牢牢钉在了距离阵线八九百公里处。
战场碎片横飞,血肉焦灼。
按道理说,这么近的距离,
此时冲击而来的太空突击舰核心的大军应该加速冲击。
然而,太空突击舰却并没有贸然冒头,反而死死躲在了冲击舟和突击者拱卫的防线后面。
……
星城地下,生物作战实验室控制中心。
“该死!”
“王八蛋!”
赵荣浩捶胸顿足,”竟然不出来。“
“还藏的这么严实,丝毫不轻易冒进。”
温自强看着焦灼的战况同样哀伤和遗憾之色闪过,对于对方而言,只要冲进五百公里,显然就是一个胜利,如今机会就在眼前,距离不过两三百公里,对于太空突击舰来说,几乎只是咫尺不过的距离,只要依靠自身强大的防御冲破目前的机甲防线,那么对它来说,就是胜利啊。
可是,偏偏这么近在咫尺的胜利,对方竟然一点都不贪心,这和先前的霸道,无视的风格变化太多。
“敌人对我们更加重视了。”温自强感慨道,察觉到这里,心里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担忧。
“他们的大意和高傲,一直是我们进行战略,战术指定的一个有利条件。”
“现在它们变得谨慎了,对我们来说,就更加危险了。”
“好消息是,对于它们的作战力量,我们可以再次下调一个评级。”
赵荣浩重重叹了口气,“哎,只是可惜了我们在基点下方备好的战术电浆炮。”
处于太空突击舰进攻区域的基点下方,此时隐藏着上百座特殊的电浆炮,外形和基点上方布置的电浆炮有些类似,但是不同的地方却更加明显,这些是特殊生产的破坏型号,专门用来攻坚所用。
得益于火星文明留下的视频信息,早已知道敌人强大战斗堡垒的华国,怎么可能不准备一些专门攻坚的武器。
哪怕代价再大都必须准备。
这些电浆炮体型巨大,喷射口更加粗犷,仅仅高度就是数百米,那膨胀而硕大的花骨朵,内里环绕的加速轨道更是不知道有多长。
此刻,幽蓝的光芒不断在花骨朵聚集,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一直在花骨朵的花蒂部准备就绪,引而不发。
论喷射等离子的能量强度,它们比起普通的电浆炮要强上数倍,能量强度提升数倍,那破坏力的提升可不是一比一的增加,而是指数级的增加。
这是专为攻坚而设计的特殊型号,只待对方太空突击舰冲出来,就可以给予迎头一击。
但是,此时对方一直没露头,这让巨炮的处境非常尴尬,因为,维持这样一件武器处于激发状态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
叮咚!
作战信息中有传来新的提示。
“温主任,前线催促我们了。”
“超能巨炮的维持代驾太大,每时每刻都在消耗海量的能源和材料。”
“敌人已经没有动静,问我们是否要改变作战计划!”赵荣浩快速说道。
“改变作战计划?”
“什么意思?”温自强一边问话,一边观看其它战斗细节,处理实验室各工作人员分析上传的情报,筛选信息。
“我是说要不要暂停超能巨炮的能量供应?“赵荣浩补充道。
“断供?”温自强一愣。
”不行!“
“绝对不行!”
”再苦再难,我们也不能停了杀手锏。“温自强想也没想立刻拒绝。
“可是消耗真的实在太大。”赵荣浩也纠结,如果不是消耗过高,他肯定也不会犹豫。关键是,受困于材料和能源技术,维持这种激发状态的代价实在太高昂了。
“再难也不行,谁能肯定,它们的太空突击舰是无力进攻,还是察觉到来我们的杀手锏而迟疑不前?”
“一旦我们放弃蓄积能量,对方突然发起冲击怎么办?”
“可是,(x232,y365)位置的基点,以及附近能量物质链路成功的基点供应都已经跟不上了。
“那就调配飞船!调配更多的链路!”
“不管从哪里挪,也不能切断能量和物质供应!”
我的生物黑科技
第一零一章 三代聚变体
“必须保证攻坚武器能量,材料供应一直充足!”
“立刻将我们的意见汇报上去!现在就是最关键的时刻,月球上如今已经暂时没有新的能量反应产生,这意味着这一波冲突已经是最后的关键时刻,现在这种时候,就看谁挺的住,谁沉得住气,谁先挺不住,谁就得完蛋!”温自强红着眼睛说道。
“是!”赵荣浩立刻开始处理。
正前方的太空突击舰,已经咫尺可望,但是,却攻击不到,哪怕它只是静静的前进,这巨无霸一样的舰船,无声中就能给人一种强烈的心里压迫力。
这里,每时每刻都是爆炸,厮杀。
时间如同流水一样快速流过。
同一时间,材料研究室内,在程翔的主导下,五千人团队,研究进度飞快。
“快!编译测试!”程翔刚刚按照设计思路配置完一段特殊功能点的DNA片段,立刻将工程文件通过网络转发给交给助手的智能终端,转而接着去设计下一个功能点模块。
“是!”助手收到命令后,第一时间打开工程,立刻选择开始进行编译调试阶段。
生物工程的编译调试,和单纯的程序区别很大,特别是在编译和调试上,配备有专门的编译设备和调试测试仪。
工程装载成功后,助手立刻链接编译环境,熟练的将各种参数调配好,然后,立刻开始编译。
编译进度立刻开始,同一时间,在编译器内。
变化开始了。
编译单元启动一千个。
每一个编译单元内,大量的组装蛋白开始工作,一个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在专门的蛋白质拉扯下,按照设计文档,快速进入预设的DNA铺设轨道上,而在铺设轨道之上,专门负责装配的工具蛋白已经就位,在收到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时候,装配蛋白就立刻开始装配工作。
一个一个组装,工作有条不紊。
智能终端显示的编译进度也在同步快速上升。
很快,约莫一分多种,一段1024对脱氧核糖核苷酸的DNA片段被编译成功。
“程总!编译完成!”助手立刻汇报。
“好,测试用例给你写好了,立刻根据测试点,开始针对性测试。”
“明白!”
智能终端内,再次传递过来一份文件,文件上列着密密麻麻的测试项,助手按照要求配置好测试环境。高温,高压,射线冲击……
生物实验室,专门设计的工具,比起先前的那套机械工具要先进太多。
最大的便利,则是效率的再次提升!
以前的机械实验室做一个性能测试要三天,这里DNA设计模块化,编译高度自动化,扩增完全不需要用手,从头到尾,设计人员已经告别了直接操作DNA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助手双手快速在视网膜投射的屏幕虚空快速操作。
“数量,一千!”
“温度,一千万开尔文!”
“……”
“搞定一个!”
一个测试项完成,确认无误后,助手实验员立刻选择开始,同一时间,助手立刻开始下一项测试环境的的配置。
同样的场景,不只是程翔这里,材料研究科室里,几乎处处都是这样的景象,忙碌而又精准到位。
前所未有的科研环境,前所未有的科研氛围,这是生物科技带来的质的飞跃。
而同样,在另外一段,能源研究科室。
核聚变研究小组,这里,如今的人员规模丝毫不见得少。
陆陆续续加入进来的生物基因编程专家,生物设计专家,核聚变专家,量子工程专家多的数不清。
机械电子是利用自然的一种方式,生物也是。
研究生物核聚变,或许方式不一样,但是一样会涉及到相同的物理定律,所以,这些研究自然科学理论的科学家,一个都少不了。
眼下,在完成对一共完整的样本分析后,第一次设计聚变体样本开始实验测试了。
“开始第一次试验!”
“加入氦三燃料溶剂!”
“明白。”
“燃料输入成功!”
“注意观察!”
……
张世昌等人每个人都仔细看向智能终端内呈现的实验细节,一边观察,一边做着重点想法记录,一边交流。
此次实验区域只有十几个能源细胞,三代聚变体就装载在能源细胞内。随着氦三溶液进入模拟环境的组织液中,通过渗透压反应,单个的氦三例子,开始被细胞膜吸附。
吸附到细胞膜表面后,平滑的细胞膜顿时开始形成一个凹进去的内隙,空腔紧紧夹住了氦三粒子。
紧接着,内隙出开始分泌特殊蛋白,游离的蛋白立刻触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RNA,RNA立刻开始转录,生成特殊快递蛋白,快递蛋白快速游离到细胞膜内隙,很快,内隙开始溶解,氦三离子,顿时被快递蛋白拖拽,一步一步走向了细胞质中的聚变体。
“好,顺利进入细胞!”
实验进度再次前进。
一个能量细胞内,二代聚变下,正常功率下维持有五个聚变体。
再多,就会加剧缩短细胞材料的使用寿命,性价比会大大降低。
看到氦三离子被快递蛋白顺利拖拽进三代聚变体后,众人的心情不自禁的提了起来。
“很好,氦三离子注入成功!”
“燃料素材就位成功!”
可见光解剖图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