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几日,由于赵虞将五百名旅狼调回了梁城,晋军这边的斥候总算是再次压倒了叛军那边,无论是河南军的斥候,亦或是梁城的斥候,近几日总算无需再担忧夜里打探敌情时遭到叛军的伏击与猎杀。
反而是叛军那边的斥候,需要担心遭到旅狼的伏击与猎杀。
尽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周虎在报复义师,但薛敖却很满意。
当日,薛敖召集赵虞、李蒙、童彦三人,将董典所写的战报内容告知三人,旋即沉声说道:“这近二十日里,叛军的运粮队频繁遭到我方的袭击,除两次是叛军的诈计,其余三次,叛军是确确实实被我方烧掉了粮草……我寻思叛军营内的粮草应该已经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他唯有强攻梁城一途,因此我要求你们三人加强守备,不可给叛军任何可趁之机!”
“遵命!”
赵虞、李蒙、童彦三位都尉抱拳应道。
事实证明,薛敖对义师的判断还是非常精准的,此时此刻的义师,确实已陷入了粮草告罄的紧张局面,军中所剩的粮草,其实已不足十六万大军再吃十日。
好消息时,在经过长达二十日的准备,义师已经打造了许多攻打梁城所需的攻城器械,其中包括冲车六架、云梯车六十架,其余攻城长梯那更是数以近千,已足够对梁城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但这次攻城能否取得成功,无论是陈勖、程周两位义师渠帅,亦或是吴懿、项宣、周贡等率兵大将,都没有多少把握。
毕竟他们正准备攻打的梁城,有足足七万晋军把守——当初昆阳县的县城人口总共也才四五万。
而在这些人当中,赵寅恐怕是最没把握的,原因就在于他弟弟赵虞将那五百名旅狼又调回了梁城,借此表明立场——他不会再暗助义师。
究竟是什么原因,叫他那个小阿弟改变了主意?
赵寅想来想去,只有两个可能。
其一,他阿弟被薛敖怀疑了;
其二,他阿弟认为义师已没有利用价值;
思前想后,赵寅觉得第二个猜测更有可能。
在他看来,他阿弟赵虞应该是不敢在梁城内对那童彦下手的,毕竟城内那么多人,万一败露,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赵寅猜测,他阿弟赵虞撤入梁城后,多半会想方设法骗取那童彦的信任,至于下手,他估计赵虞应该会想办法在城外下手。
比如说,在与童彦一同追击义师的途中,骤然发难。
除此之外,赵寅想不到还有其他更稳妥的途径。
但他不能理解,倘若他义师能攻陷梁城,他阿弟不一样能趁着混乱抓到童彦么?
为何一定要看着义师战败?
他阿弟应该明白,这次义师取胜,更有利于他鲁阳赵氏。
在赵寅看来,以他阿弟的聪明才智,既能混到颍川都尉的官职,应该不会想不到这一点。
除非……
……除非他已认定,我义师胜不了。
赵寅的心中当即敲响了警钟。
虽然暂时还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但他弟赵虞的态度,足以让赵寅心存警惕,开始好好想一想退路。
倘若此番始终无法攻陷梁城,他十八万义师,又该何去何从。
当然,这是之后要考虑的是,至于当前,赵寅还是希望能攻下梁城。
又过几日,尽管大地上依旧覆盖着皑皑白雪,但天气已开始逐渐转暖,无论是晋军还是义师的将士都意识到,年后的这场大战终于要开始了。
二月十二日,陈勖以三路义师总帅的名义,下达攻取梁城的命令。
巳时前后,十六万义师集结于梁城南郊,浩浩荡荡、接天连地。
自义师起兵至今最大规模的战事,就此打响。
第567章 梁城战役(二)
二月十二日,就当赵虞带着牛横、何顺几人在梁城城内闲逛,看看能否找到那帮‘赵氏死士’时,忽然南城门楼响起了叮叮叮的预警声。
『叛军来袭城了?』
心下微微一愣,赵虞立刻带人前往南城门楼。
此时在南城门楼前的空地上,薛敖正负背双手站在墙垛旁,神色冷漠地眺望着城外,待听到身背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时,他回头看了一眼,朝着赵虞点点头,权当打了声招呼。
而赵虞自然不能如此随意,还是恭敬地抱拳行了一礼:“将军。”
“唔。”
薛敖随意地点点头,招招手示意赵虞上前,旋即,只见他朝着城外努了努嘴,神色莫名地说道:“今日,看来叛军是要动真格的了……”
此时赵虞亦将目光投向城外,这一看不要紧,饶是他亦不禁绷紧了面庞。
只见放眼城外,从距离城池约四五里地起,直到遥远的天际,此刻皆停驻着高举‘义师’旗帜的叛军,密密麻麻,恍如蚁潮。
而在这片恍如蚁潮的叛军中,隐约可见有数十、上百架攻城器械。
别看赵虞迄今为止也遇到过不少大场面,但这等数量的敌军,他还真是头一遭遇到。
不多时,李蒙、童彦,以及他二人的部下,连带着赵虞麾下的王庆、秦寔、贾庶、乐贵、刘屠等将领,皆纷纷汇聚于南城门楼前的空地上,一同眺望城外那数量惊人的叛军。
几乎每一个人脸上都流露出了震撼之色。
就在众人感到震撼之际,忽然对面叛军中有一名将领模样的人骑着马,带着一队士卒徐徐向城墙靠近,待来到距城一箭之地时停了下来。
赵虞原本还纳闷这个想做什么,却见对方从怀中取出一块布,面朝城墙大声诵读:“晋帝荒淫昏昧,偏信奸邪,不恤国民……”
此人念述的,竟是一篇讨伐檄文。
“呵。”薛敖当即笑出了声,一脸不屑之色说道:“一群鼠辈,还妄图师出有名?”
说着,他沉声喝道:“取我弓来,看我射死那厮。”
不多时,便有一名薛敖的护卫将自家将军的宝弓取来,恭敬递给薛敖。
赵虞转头瞧了一眼,只见薛敖接过的宝弓比较寻常的弓更大,且弓身上雕龙画虎,那木质,一看就知道绝非凡品。
只见在赵虞的注视下,那薛敖微吸一口气,旋即屏息猛地拉开弓弦,将箭矢对准了城外那名声讨晋国的叛军静观。
看他屏息凝神的模样,赵虞心下微微一惊。
他可是知道,薛敖的臂力直追牛横,就连薛敖也要屏息凝神才能拉开的弓,可想而知其劲道。
“中!”
但听薛敖一声沉喝,城外那名骑在马背上的叛军将官应弓弦声而落马,惊得在旁的叛军士卒们赶紧拖着尸体逃回军中。
“好射术!”
李蒙、童彦等人纷纷称赞。
见此,薛敖哈哈大笑,将手中的宝弓递给护卫。
他是得意了,可对面的陈勖那可就不高兴了。
片刻后,待陈勖得知薛敖亲自射死了他派去声讨晋国、弘扬义师师出有名的使者时,饶是陈勖心性不错,亦气得面露愠怒之色。
见此,从旁豫章义师渠帅程周开口道:“我早说了,何必与他废话,待士卒做好准备立即攻城即可。”
听闻此言,陈勖沉声说道:“我义师乃‘正义之师’,又非强盗、流寇,岂能不宣而战?薛敖杀我檄使,是他不义!”
见此,程周便不再劝说,毕竟当下的各路义师,仍属于是比较‘老派’的,说白了就是讲究师出有名,跟绿林贼那种还是有显著区别的。
当然,话虽如此,但既然薛敖用弓箭射杀了他义师诵读檄文的使者,那么义师跟梁城也就没什么好说了。
陈勖当即下令,命项宣、周贡、朱峁三将率江夏义师攻打梁城西城门,命吴懿率江东义师攻打梁城东城门,至于梁城南城门,则交付于程周麾下的豫章义师。
在他的命令下,十六万义师缓缓分作三支军队,其余两支分别朝东、西两侧而去。
见此,在梁城南城门楼上,薛敖亦吩咐赵虞与李蒙二人道:“周虎,李蒙,立刻协守东西两侧城墙。”
“是!”
赵虞、李蒙二人抱拳应命,旋即,赵虞便带着王庆、秦寔、贾庶等将领前往西城墙。
原来,此前薛敖就针对叛军攻城一事做好了部署:由他与童彦协守南城墙,赵虞率颍川军协守西城墙,李蒙率河南军协守东城墙。
半柱香后,赵虞一行人便匆匆来到了西城门楼,西城门门侯孟阳赶忙前来参见:“周都尉。”
也难怪这位门侯对赵虞毕恭毕敬,因为薛敖已下令由赵虞全权负责西城墙的御敌事宜,且这项委任也得到了梁城都尉童彦的支持。
同时暂交付于赵虞的,还有大概八千名梁郡士卒,协助赵虞守卫西城墙。
在见到孟阳后,赵虞正色问道:“孟门侯,叛军攻城在即,可已让士卒们做好御敌准备?”
“请周都尉放心。”西城门门侯孟阳抱拳道。
见此,赵虞点点头又说道:“既然如此,叛军前几次攻城,就拜托贵军了。”
“……是。”
孟阳神色莫名地看了一眼赵虞,旋即慌忙答应。
片刻后,待这个孟阳离开之后,王庆在旁笑着说道:“是不是过于明显了点?”
听到王庆的话,秦寔、贾庶亦频频看向赵虞,他们当然明白王庆指的是什么。
而面对王庆的调侃,赵虞神色不变地说道:“咱们本来就是前来协助的客军,若主人尚不能尽力,又岂能奢求客军尽力?”
“这话有理。”王庆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从旁,秦寔、贾庶、乐贵、刘屠等人亦是连连点头。
不得不说,但凡是人,皆有私心,倘若有选择,似秦寔等人自然希望自己麾下的士卒能少一些伤亡,哪怕为此梁城军的士卒要付出相应的牺牲。
『这位周都尉,还是很袒护自己人的……』
对视一眼,秦寔、贾庶二人心下暗暗想道。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赵虞袒护颍川军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源自他对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