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日收到这封书信后,赵伯虎亦与护卫长楚骁私下商议此事。
楚骁笑着说道:“这朱武莫非也与晋国有着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与吕僚一样,他也觉得这位东天王堪称头铁,不惜拒绝了那么好的招安待遇,也要继续与陈太师率领的晋国纠缠。
“难道他不知其泰山义师根本撑不久么?”楚骁对此很是困惑。
然而,赵伯虎却摇了摇头,淡淡说道:“我看他并非不知,而是他……他这是在给我江东义师争取时间,他的目的跟吕将军一样。”
“还有这种家伙?”楚骁惊讶说道:“莫非这朱武也是前义师出身?不对啊,倘若果真如此,吕僚之前肯定会提……莫非还有别的原因?”
“别的原因么?”
赵伯虎微微一笑,脑海中浮现某人身影,神秘说道:“大概就是他背后有人指使吧,他背后那人,希望我江东义师成事。”
“谁?”楚骁好奇问道。
赵伯虎微笑着摇了摇头,表示不可说。
其实这会儿,赵伯虎大致已经猜到了,朱武背后那人,多半就是他的弟弟,化名周虎的颍川都尉。
泰山贼怎么出现的?不就是他弟弟赵虞借着平叛的名义,将周岱、朱武那群济阴、东平的贼寇驱赶到了泰山郡,将几支原本松散的贼寇硬生生赶到了一块么?
说实话,当初得知这件事时,其实赵伯虎也没多想,以为他弟弟只是‘身不由己’,可如今从吕僚的书信中得知,得知泰山义师的军师张义,以及东天王朱武做出了有违常理的举动,他就开始怀疑,其实他弟弟赵虞早就在泰山义师中布下了棋子。
那小子就喜欢做这种事。
轻笑一声,赵伯虎忽然想到了他前一阵子收到的一封信,一封来自项宣的信。
曾几何时,项宣根本看不起他,但赵伯虎通过自己的行动使项宣对他大为改观,自那以后,项宣就对他十分尊重与信任——虽然仍觉得赵伯虎过于年轻。
出于尊重与信任,项宣自然不会对赵伯虎隐瞒什么,尤其是在事关他义师战略的大事上。
这不,前一阵子项宣就特地派心腹送了一封书信过来,讲述他在汝南郡遇到的种种。
比如,某个新任的左将军,故意派可能早已成为其爪牙的南阳义师来投奔来,还借着那何璆的口,给他各种出谋划策。
跟吕僚想不通朱武与张义为何要坚持主张对抗陈太师的晋军那样,项宣也想不通那周虎为何要给他各种出谋划策——这是项宣自己嘴硬的解释,而就赵伯虎看来,项宣根本就是被那周虎给控制了嘛。
更有意思的,项宣在信中还谨慎地用了‘或有不臣之心’来评价那周虎,认为那周虎是野心勃勃之辈,可能想利用他义师达到什么目的。
当时赵伯虎看到这话,险些笑出声。
他赵伯虎不才,一眼就能看穿那周虎——他弟弟赵虞的‘险恶’用心,就是为了尽快使项宣的长沙义师变得壮大,好笑的是,项宣还在疑神疑鬼。
好吧,站在项宣的立场上,他确实应该怀疑那周虎——作为晋国的左将军,那周虎为何要白白让他长沙义师变得壮大嘛?这可不就是居心叵测,或有不臣之心嘛!
好笑之余,赵伯虎亦不禁暗暗感慨。
说起来,自得知项宣决定响应他江东义师的号召,一同北进,赵伯虎就猜测项宣很有可能会遇到他弟弟赵虞。
因此事前他就以‘莫要招惹颍川’、‘莫要招惹周虎’反复暗示、告诫项宣,就怕项宣不吸取教训,一头撞到他弟弟赵虞身上,给撞死了,只剩下他江东义师孤军奋战。
没想到,他弟弟赵虞比他想象的要高明,翻身为云、覆手为雨,一方面应付了晋国朝廷,一边暗中控制了项宣,使项宣不得不被迫按照他的意思走。
虽然对不住项宣,但赵伯虎倒是觉得这并非是一件坏事——有他弟弟赵虞暗中‘关照’项宣,项宣的长沙义师就不会一下子‘暴毙’了。
只不过……
『……当初叫那小子与静女好好过日子,莫要再掺和报仇的事,看来这小子根本没有听啊。』
叹了口气,赵伯虎居然感觉自己这个兄长当得毫无威严。
更让他郁闷的是,他这个兄长,现如今居然还在受自家弟弟的关照——他弟弟指使泰山义师拖住陈太师的晋军主力,又设法控制项宣,为其出谋划策,这不就是在变相帮助他这个兄长么?
这让他如何好意思以兄长的威严告诫弟弟退出复仇之事呢?
只能装作没看到了。
五月初,赵伯虎继续进攻下邳城,且进攻的势头越来越猛。
猛攻之下,他江东义师的伤亡也日渐增多,好在他义师以‘推翻暴晋’、‘匀天下不公’等为口号,义师中那些出身平民的士卒,都一心希望能在推翻晋国后,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新朝,使他们不至于再受到权贵的剥削,因此在士气方面有着天然优势,还不至于因为战损而导致士气崩溃。
哪怕是前一日士气低迷,也能迅速以那些口号重新鼓舞士气。
若非兵力与士气方面的天然优势,说实话赵伯虎也没有把握战胜章靖,夺回下邳。
截止五月初七,赵伯虎对下邳城已经展开了整整十七日的进攻,按照每日一仗来算,就等于进攻了整整十七次。
除最初五日主要是为了锻炼兵卒,之后的十二日,赵伯虎就逐渐开始动真格了。
然而面对着他江东义师的猛攻,下邳城却坚守至今,甚至于,一次也没有让江东士卒登上城墙。
对此,赵伯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凭借兵力与士气上的优势,一次次发动进攻。
他亦不敢动用什么‘诱敌’、‘诈城’之类的诡计,毕竟他面对的是章靖,那根本不是他用诡计可以对付的敌人,一个不好可能还会被章靖利用——对付这等善于用计的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弃一切投机取巧的奇谋,以正道御敌,纯粹以优势、以硬实力碾压对手,一点一点地积累优势化为胜势,从而夺取胜利。
虽然这办法很笨,但却是最实际的、最稳妥的。
事实证明,赵伯虎的笨办法确实有效,在江东义师不懈努力的进攻下,下邳城的晋军,伤亡亦不小。
截止五月初十,被章靖视为防守主力的太师军与河北军,累计阵亡分别超过了四千人与五千人,其余一万太师军与五千河北军,也因为轮换而出现了一半左右的伤员,唯独山东新卒与下邳县军几乎没有伤亡,因为章靖根本就没有派他们守城,这段时间他只让太师军与河北军反复轮替防守,尝试以这些精锐努力削减叛军的人数。
奈何赵伯虎有源源不断的兵力可以补充,以至于人数始终保持在六万以上,这让麾下兵力日渐伤亡的章靖几乎彻底打消了‘一战求胜’的念头。
当正道用兵不足以击败敌军时,理所当然会尝试奇谋,而章靖就是。
见正面作战日渐失去希望,章靖不得已将希望寄托过夜袭,从五月初起,章靖就再次对江东义师发动夜袭,甚至有时候一晚上要发动几次夜袭。
除了夜袭,他还尝试诱敌,即假装夜袭失败,引诱江东义师出营追击,然而趁机伏杀。
但可惜的是,赵伯虎根本不给他丝毫机会,先加强夜间的巡逻,在沂水军营至下邳城这十五里间通通部署岗哨、暗哨,几乎杜绝了被章靖攻敌不备的可能。
其次,他吩咐各将禁止擅自追击前来夜袭的章靖,只要章靖退走,立刻收兵回营,待天亮后再赴下邳展开攻城。
总而言之,章靖处心积虑想要在夜间与江东义师进行小股兵力的厮杀,试图借己方士卒战斗力更强的优势达到削减江东义师人数的目的,可惜赵伯虎根本不配合。
在这种情况下,纵使章靖好几次在夜间攻至沂水军营,甚至有两次还攻破了营门,但却没能取得什么战果,只是白白消耗自己以及麾下兵将的体力。
五月十三日,江东义师首次在攻城战中登上城墙,此举大大鼓舞了江东义师的士气,也令章靖、陈玠、夏侯鲁等人的心沉到了谷底。
毕竟这意味着,他们麾下的晋军因体能、士气等方面的原因,已逐渐丧失了彻底压制江东叛军的能力。
同时也意味着,距离下邳城的沦陷,已经不远。
第741章 下邳终战
『ps:没人知道吗?』
————以下正文————
五月十三日,江东义师首次有军卒在攻城战中登上城墙,但凡有点带兵经验的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当日黄昏,待收兵回到沂水军营后,赵伯虎立刻召诸将展开商议。
会议期间,大将程廙斟酌着提出了建议:“观今日晋军守城的表现,对面已逐渐失去彻底压制我军将士的能力,我等或许可以趁机加紧攻势?”
虽说江东义师从四月二十日便开始进攻下邳城,直到今日才首次有军卒攻上下邳城头,乍看江东义师的攻势好似弱地不像话,但事实上这些日子的进攻,赵伯虎皆仔细拿捏着分寸,每日攻城十成力只用六七分,留下三分防备晋军反扑,就这么硬拖着章靖,虽看似战果平平,实际却是主导着这场仗——几时进攻、几时撤退,都是江东义师这边说了算,章靖处心积虑想要改变,却也没有找到机会。
而今日,程廙见守城的晋军逐渐疲软,因此提出了‘尝试总攻’的建议。
然而听到这话,大将王祀却反对道:“虽晋军日渐疲软,但这并不意味我军明后两日立刻就能攻破城墙。我认为应当继续采用渠帅制定的‘疲敌之计’,晋军的表现证明这招非常有效。”
这里所谓的‘疲敌之计’,其实就是江东义师轮换进攻下邳。
他义师方的兵力差不多始终保持在六万以上,上午派两万军卒进攻半日,下午再派另两万军卒进攻半日,充足的兵力确保了每一名江东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