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先生,既然你认为家父做的不对,那你能不能告诉在下,这天下,谁做的对呢?”
徐庶听到袁耀的反问,正要回答,眉头却皱了起来,心中仔细思索了一番,忽然开口说道。
“天下是大汉的天下,当然朝廷是正统,做的事情自然是对的。”
袁耀点了点头,“所以,徐先生认为,宦官之乱,买官授爵,这都是对的了?”
徐庶皱了皱眉,“我说的不是这些,我只想说这天下是大汉的天下,可是令尊却另起国号,这一点在下不敢苟同。”
袁耀点了点头,“徐先生所言,是不是说,大汉豪强林立,欺压百姓,这一点你是赞同的?”
听闻此言,徐庶顿时气的额头上青筋直蹦,“你胡说,我只是想说,袁公路谋朝逆反,难道这一点错了吗?”
袁耀叹了一口气,“你说的没错,家父确实另改国号,在一般世俗的眼中,确实是大逆不道。”
说到这里,袁耀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徐庶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但是,我所说的只是一般凡夫俗子,不明事理之人。
在大成国境内,百姓无不安居乐业,喜盼明年丰收,虽不能说是百姓各个高功颂德,但是在下可以保证,他们以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
听闻此言,徐庶冷哼一声。
他自然听说大成国已经减免田赋,大赦天下的事情。
只不过,这种事情骗过别人,又怎么能骗得过他!
“袁公子,我知道,你们减免田赋,大赦天下,确实让百姓很高兴。
但是,这也不过是你们收买人心之计,等到明年,我想你们会变本加厉的收回来吧。
到那时候,苦的起步还是那些穷苦百姓?”
袁耀不为徐庶冷嘲热讽所动,摇了摇头,“你错了,就算以后我们收税,以后也会定的极低。”
说到这里,袁耀迟疑了一下,仔细想了想,决定还是给徐庶一个爆料,要不然,绝不会服气。
“在下现在可以明告诉各位,我已经和父皇说好,以后会将土地的天赋减低,甚至达到三十税一的标准。”
听闻此言,众人顿时吃了一惊。
在这乱世之中,各个诸侯都在养兵,每个人都看着田地里的那点粮食,恨不能将所有的粮食全都收走。
可是,袁耀却说大成国要三十税一,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徐庶冷哼一声,“袁公子,你以为这一套我不清楚吗?
我承认,你们可以把田税降城三十岁一,但是我敢肯定,你们一定会增设新的人头税,户籍税等一系列的苛捐杂税,来弥补你们的损失。
这样一来,从表面上看你们确实将田税减低,但是,百姓们却教的更多了。
哼哼,袁公子,你是不是太瞧不起我徐元直了吧!”
袁耀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忘了告诉你们,其实以后田税不但要减低,就连某些不合理的税,大成国也会慢慢的减免。
能减多少我现在不敢肯定,唯一敢肯定的就是绝对不会增加税种,只会减少。”
就在这时,一直没说话的石广元,忽然开口说道,“袁公子,据我所知,大成国一共养兵差不多有十七八万,如果将田税减免到三税一,按照大成国的土地和人口来算,收上来的粮食根本不够十几万大军食用。
而且不但如此,就算按着十五税一,想要养这么多兵,也是非常困难。
袁公子,既然你不是说谎,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养兵需要的粮食差额,要从哪里去弄呢?”
徐庶忽然冷笑一声,“袁公子,广元可是对这方面很有研究,他说的这番话,难道你还想要辩解吗?”
啪啪啪!
徐庶话音刚落,袁耀已经开始鼓掌,心中对石广元满意至极。
他原本还担心石广元是不是读书的书呆子,可是现在看来,绝对不是,而且还正是他急需的那样的人。
“石先生,真没想到,你对淮南如此了解。
没错,你说的都对,按照现在的税收方法,养兵确实很困难。”
听到袁耀的回答,石广元叹了一口气,“这就是说,元直说对了,你刚才所说的都是谎言!”
说到这里,石广元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袁耀回答自己的话,便再度叹了一口气,脸上满是落寞的神情说道。
“真是可惜,可惜了那一首诗词!”
石广元真的很失望,如此豪气冲天的一首诗词,怎么会是一个说谎话的人做出来的呢?
在场失望的人,可不只有石广元一个人,就连坐在主位的司马徽,脸上也满是失望之色。
难道,一个心恶之人,真的能做出那种正气凛然的诗词吗?
司马徽博览众书,却从来没有发现如此矛盾的事情。
文如思绪,亦如心声!
一个人心恶,做出来的词句,或者写出来的文章,无论他如何努力的装扮,也会让人看出端倪。
想到这里,司马徽心中忽然一动,难道,这其中有什么隐情?
徐庶冷笑一声,忽然站起身来,“袁公子,今天听了你的诗词,以为遇到了一位真豪杰。
但就像广元所说的那样,真是可惜,可惜了那一首诗词啊!”
说到这里,徐庶对着众人拱了拱手,“天色已经不早了,在下告辞。”
说完话后,徐庶转身刚要离开,却听到身后袁耀淡淡的声音传来。
“石先生,我说你说的对,只是说你现在统计的对,但是你别忘了,时代在变,土地里收获的粮食也在改变。”
说到这里,袁耀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石广元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地继续说道。
“石先生,你说如果土地的亩产增加到了一倍,甚至更多。
到那时候,我只收一半的田税,是不是就相当于现在全部的赋税呢?”
听闻此言,石广元猛的一愣,反应过来之后,惊呼的问道,“你说什么?”
第57章答案
袁耀也不废话,直接从怀中取出齐民要术关于农业一卷,递了过去。
“石先生,我知道你对农商有研究,那就请你看一下这本书,就会明白在下心中所想了!”
石广元一愣,疑惑的结果齐民要术,翻开书页,开始看了起来。
这本齐名要术,其实已经不是原版。
因为在书中介绍了很多朝代的名字,还有一些让人怀疑的地名和人名。
所以,袁耀早就让人重新抄入了一份,便将期中能引人怀疑的地方改动了一番,而且又不改变原来的意思,成了一本改良版的齐名要术。
原本在屋中各怀心思的众人,不明白袁耀突然拿出这本书是什么意思,有心想要去看一看,但又拉不下面子,只能站在那里等着石广元说话。
却不曾想,石广元只看了几页,便立刻意拍手,大叫一声,“太对了,真是好!”
说话的功夫,石广元竟然站起身来,拿着齐名要术,在屋中一边踱步,一边观看书籍。
徐庶作为石广元最好的朋友,当然知道这位好朋友,每当看到精彩的地方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的在房中踱步。
看到这个情景,徐庶心中也忍不住疑惑。
难道,这本书真的有这么精彩的内容吗?
石广元看的入神,已经完全忘了此时是在别人的家中,一边看书,还一边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众人有些尴尬的看着石广元来回踱步,又想知道书中的内容,最后,身为好朋友的徐庶终于忍不住了,重重的咳嗽几声,想要引起使广元的注意。
也许是徐庶咳嗽的声音太大,石广元果然被惊醒,恼火的看了看四周,这才发现原来这里不是自己的家中,急忙对着司马徽拱了拱手,歉意的说道。
“真是对不起,在下看的入神,一时忘了身在何处,抱歉!”
有了这个话头,司马徽微微一笑,“广元,见你看的这么入神,难道这本书是我为圣人所著的孤本吗?”
石广元下意识看了一眼封面,摇了摇头,“这本书的作者名叫贾思勰,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不知水镜先生可有耳闻?”
“贾思勰?”
司马徽皱眉沉思了良久,摇了摇头,“从来没有听说过!”
徐庶忽然开口说道,“既然是一个无名之辈所著,你为什么还看的这么入神,难道这本书有什么独到之处?”
石广元摇了摇头,“这本书既不是经书,也不是诗词,是一本专门写农业的书。
比如种植庄稼的时候,选择最佳的气候,还有当地的土壤适合种什么……。”
说到这里,石广元歉意的笑了笑,“别的就不知道了,我只看到这里,就被你们打断了!”
众人听到石广元的话,顿时一愣,但众人都是聪明之人,很快便反应过来,纷纷转头看着袁耀。
袁耀点了点头,“这本书的作者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以我看来,他所著的这本书,所发挥的作用,绝对不低于名人所著的书。”
说到这里,袁耀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众人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地继续说道。
“名人所著的书,能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一心向善。
但是这个人所著的这本书,却能让天下的百姓吃饱饭,说起来,这本书的价值,恐怕要比很多名人所著的书有价值的多!”
徐庶皱了皱眉头,“难道看了这本书之后,就能让粮食产量提高吧?”
袁耀摇了摇头,“当然不是,还要按照这本书上去做,采用精耕细作,才能将亩产提高。”
徐庶摇了摇头,“就算亩产提高,可是你减收一半的田赋,岂不是依然没有充足的粮食养兵?”
听到这句话,袁耀忽然笑了起来,“天下百姓早已苦矣,当他们知道我大成国将田赋减免到一半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的百姓来这里耕种。
到那时候,耕种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