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阁下头发花白,想必年过半百了吧,没想到仍然坚持考试,真是我辈楷模啊!”
“年过半百?我才刚满二十五岁!”头发花白的男子顿时扭过脸来。
周围众人一愣,看到他那满是皱纹的脸,更加笃定,此人至少五十岁了。
“只因经常为国思虑,看起来老态了一些!”白头男子有些尴尬地说道。
一旁的一名士子,一拱手,道:“想必兄台学习甚是刻苦啊,在下佩服佩服!”
“惭愧惭愧,我观各位的风貌气质,才是我大周的栋梁之才啊!”
一群人聊着聊着,便开始互捧起来。
这已经是长郸城目前餐桌上的常态了。
因为谁也不知道到底谁能考上,一旦金榜题名,那就是官身了,而今若是提前能吹捧吹捧,对自己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第一百六十七章 青云榜
正月十二,天气干冷而晴朗。
吃过早饭,赵岩便带着黑娃直奔城外的富贵村。
如今的富贵村,已经从花子聚集地变成了长郸城外最富裕的村落,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院,找到了差事,甚至有人已开始做起了生意。
曾经的花子帮帮主白升江,成为了富贵村的村长,那个力气甚大的二虎,也娶了媳妇,目前在长郸城外的一家客栈担任管事,日子已经完全进入正轨。
黑娃驾着马车,直奔白升江的院落。
当白升江看到赵岩时,浑身一哆嗦,当即眼泪横流,就要跪下。
若没有赵岩,那富贵村定然还是一个花子窝呢!
“白村长,此次朕乃是微服私访,你无须下跪。”赵岩笑着说道,而一旁的黑娃连忙将白升江扶了起来。
当即,赵岩便进了屋。
白升江迅速让一旁的后辈沏茶,并准备了一些水果。
“白村长,今年富贵村的村民过得如何啊?”赵岩坐下之后,笑着问道。
“好,特别好!以前过年都吃不上饺子,现在顿顿都能吃上饺子,村里的年轻人也都能娶上媳妇了,一个个干劲十足,精神气儿都不一样了!”白升江话语激动,尤为兴奋。
赵岩看到他这种满足的表情,也不由得油然生出一种自豪感,这说明自己这个皇帝干得还算不错。
紧接着,二人便开始闲聊起来。
白升江为赵岩讲述了很多这一年来富贵村发生的趣事,以及一些官员们给他们办的实事儿,听的赵岩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很快,一个时辰便过去了。
“白村长,今日午时,朕就不走了,咱们两个喝点儿酒,好好聊聊。”赵岩笑着说道。
白升江一听,顿时受宠若惊,连忙站起来说道:“那……那老朽派人到万宝楼叫一桌酒菜。”
“不……不需要,朕今日就吃你家包的饺子了,至于酒,就喝你们自己酿的米酒!”赵岩顺便指了指黑娃,说道:“我这个护卫可是极其能吃,中午可要管饱啊!”
“草民遵命,我那个老太婆包的饺子,保证陛下吃不腻!”白升江笑容无比灿烂,能和当今陛下一起吃饭,他觉得自己这一生已经圆满了。
午时,赵岩和白升江坐在一方八仙桌前,吃起了饺子,喝起了米酒。
吃惯了山珍海味的赵岩,吃到百姓包的饺子,不由得胃口大开,吃了足足有三盘。
至于黑娃,则是坐在锅边吃的。
吃罢之后,赵岩才想起了自己要来富贵村办的正事。
“白村长,富贵村里目前六十岁以上的老者有多少人?”
白升江思索了一下,说道:“如果不算妇人,大概有三十多人吧,具体数目我还需要再调查一番。”
“明日一早,你可否将这些老者都聚集起来,加上你在内,朕派人将你们接到集贤院,你们需要在那里住上半个月,并且人人有重赏,如何?”
集贤院?
白升江对这个地方并不陌生,当年他年轻时,也曾参与科举,而考中之人便可进入集贤院,然后等待朝廷分配官职。
“草民定当遵从,只是我们一群肩不能抗,手不能写的老头子去集贤院这种地方,是干什么啊?”白升江甚是疑惑。
赵岩微微一笑:“明日你便知晓,总之,是个好差事。”
翌日,天刚亮,集贤院的门口便站了一大批臣子。
其中为首的,正是今年科举的副考官,礼部尚书蔡攸和御史大夫上官不悦。
昨晚,他们接到赵岩口谕,今日一早,主考官将会由禁军指挥使申屠义接到集贤院。
众臣子都十分好奇,到底是谁,能有资格担任这一届的主考官。
大约半个时辰后,申屠义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列士兵来了。
而在他的后面,足足拉着有六辆大马车。
门口的上官不悦等人皆是一愣,不知哪辆车里坐着的才是主考官。
当即,申屠义翻身下马,走到了集贤院的门口。
礼部尚书蔡攸立即走了上去,问道:“申屠指挥使,这马车里坐着的可是主考官大人?”
申屠义点了点头。
“请问第几辆车里坐着主考官大人?”
“六辆都坐着。”
“今年有六位主考官?”蔡攸一脸疑惑。
“不,不是六位,是三十六位!”
“什么?”
周围的众臣都愣住了。
不要说三十六位主考官,即使同时任命两位主考官,在大周的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
申屠义朝着后面的禁军士兵一摆手,后者立即掀开帘子。
紧接着,一位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便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这些老者皆身穿新衣,鞋子似乎也是第一次穿,但从他们好奇的表情就能看出,这些人全都是穷苦出身,并且全是老百姓。
“陛下要让三十六位年逾花甲的老者作为主考官?那……那试题该怎么出啊?”蔡攸和申屠义皆是一脸疑惑。
申屠义仿佛看出了众臣的想法,当即笑着说道:“片刻后,陛下将会亲临集贤院,咱们还是将诸位老者请进院内吧!”
很快,众臣便将这些人请进了飘着书卷墨香的集贤院中。
只不过,众臣不知道这些人是要如何担当主考官,而这些人也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大约一刻钟后,赵岩来到了集贤院。
当看到这三十六名花甲老人脸上朴实的笑容后,赵岩不由得再次笃定了自己的想法,自己找主考官找对了。
很快,集贤院的官员与三十六名老人都被召集在大殿之中。
现在,集贤院的主要负责人,不是院长刘朝同,而是蔡攸和上官不悦。
集贤院所有官员,在接下来的日子都必须倾力完成今年科举的各项事宜,至于其他的事情皆可以朝后推迟。
赵岩端坐于上方,环顾四周,然后说道:“诸位,今年科举的主考官,朕选的是百姓。而这三十六位老者,便是我大周百姓的代表,各位可从任何角度询问他们的想法,以此为基准,拟定试题。”
“也许,诸位觉得朕这样是不是有些儿戏,朕要说的是,朕从来都没有如此认真。能让百姓悦者,方为好官,而科举的最大用处便是挑选官员,若我们不能听民声而行,又如何能挑选出百姓们喜欢的官员呢!”
“朕并不反对将儒家经典与诗词歌赋当作选拔官员的标准,但作为一名官员,这些只是基础知识,他除了能做这些事情外,更多的还要知道民间百姓的生活到底如何?若只会做文章而不会做官,那朕要其何用?”赵岩放大了声音说道。
能让百姓悦者,方为好官。
只会作文不会做官,要其何用!
这两句话必将很快地就传遍长郸城,甚至整个大周。
随即,赵岩又看向蔡攸和上官不悦。
“蔡攸,上官不悦,朕这一次给你们留下足够的行使权和发挥空间。朕不管你们用何方法与这三十六位老者沟通,不管你们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和考题,朕只关心,你们能不能挑选出我大周真正的栋梁之才。”
“无论有任何问题和难处,你们都可以随时上报,朕尽可能地满足你们的需求。但若你们挑选出来的士子在殿试中表现平平无奇,那朕对对你们必然进行重罚!”
“臣遵旨!”蔡攸和上官不悦同时拱手说道,他们能够听出,赵岩对此次科举尤为重视,并且将科举也已经列入大周变法维新的进程之中了。
说罢,赵岩便摆驾离开了。
……
不到半日,大周选用三十六名年逾花甲百姓作为主考官的事情便传遍了整个长郸城。
参加科举的士子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有些发愣,因为他们实在猜不出今年的考题会侧重于哪个方向。
众书生在一起讨论了许久,也都没有任何确定的方向。
与此同时,科举考试的日期也定下来了。
帖经、墨义、诗赋、策论四科的考试日期分别为二月二十日,二月二十三日,二月二十五日,二月二十八日。
而殿试时间则为三月十五日,然后三月十六日读卷,三月十七日为放榜日。
日期确定后,广大书生士子们便有了紧迫感,一些游走于勾栏瓦肆的举子们开始看书了,一些喜欢游山玩水,吟诗作画的读书人也安静下来,甚至坐在客栈不出了。
科举,可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只要能够榜上有名,功名、财富、女人之类的,全都能很快得到。
举子们也想开了,继续研究科举试题的方向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多看几本经典书籍,扩充一下自我的词汇量。
故而,众举子不再讨论试题方向,而都开始暗暗努力了。
举子们忙碌起来了,但那些不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却很清闲,按照三年一次的惯例,这一届的青云榜又出炉了。
所谓青云榜,便是预测谁能高中进士的排名,不过青云榜只列前十名,这前十名都是最有可能夺得状元头衔呢!
这一次,青云榜发布的地方,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