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明明抓住了对方的纰漏却不能作为,这让他很阴郁。
不过贾宝玉却不知道李桂没去学堂,上了马车,坐定之后,他随意问道:“大兄,二爷爷讲到哪里了?”
没去上学这事,李桂不想对贾宝玉隐瞒,他知道讨好贾宝玉的人特别多,早晚他会知道,因此,拱了下手,李桂也随意的回道:“二爷,我最近也没去学堂。”
李桂已经向贾宝玉吐露过志向,贾宝玉本以为李桂会去学堂好好上课,没想到……
“额……”贾宝玉呆了一下,随即问道:“你为何不去?“
“此时去未为晚也。”李桂回道。
身在其中,贾宝玉很明白李桂话里的意思,他蓦然笑了,不知不觉中感觉李桂亲近了些,一笑之后,又随意问道:“大兄近来何为?”
“不过读读书……”
说到这里李桂突然灵机一动,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哦……还去天桥听了个故事。”
贾宝玉是最喜欢杂书的,闻言立刻把身子一探,好奇的问道:“什么故事?”
“《射雕英雄传》。”
贾宝玉自然没读过这本书,闻言好奇的‘哦’了一声,说道:“大兄,讲来听听。”
“好。”
应了一声,李桂开口道:“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了几分萧索。两株大松树下围着一堆村民,男男女女和十几个小孩,正自聚精会神的听着一个瘦削的老者说话。那说话人五十来岁年纪,一件青布长袍早洗得褪成了蓝灰色。只听他两片梨花木板碰了几下,左手中竹棒在一面小羯鼓上敲起得得连声。唱道:“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李桂之所以给贾宝玉讲《射雕英雄传》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他内心的规范,做事的原则促使他这么做——对于品行不好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总是忍不住想教育一下。
另一个原因是有种报恩的心态,还是那句话,不论如何,李桂心里清楚荣国府现在供着他吃穿,还供着他上学,确实是有恩于他,他不是个没良心的人!
而还不仅仅是这些,最让他觉得他必须报恩的是贾政让他入学,他清楚这对贾政来讲,可能只是些微的小事,但是在这个时代中,对他而言却是一大步!
对于这一大步,没有良知的或许不会想报恩的事,但有良知的若是不报,那么他就难以安心,而心若不安,在哪里都会过的不快活,严重者时时受心魔困扰,甚至自杀!
当然他也清楚在现在的情况下即使改变了贾宝玉也无法挽救荣国府的江河日下。
荣宁二府的败落,李桂不认为是经济问题,欠债千万又如何,皇上一句话就能给补上,所以荣宁二府的败落归根结底是政治问题,也就是站错了队!
而改弦易撤却不是现在的贾宝玉能办到的。
《红楼梦》里说的明白,漫言不屑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也就是说重大问题出在宁国府身上,贾宝玉即使改变了,以他的身份也够不着;够着了,贾政也不会听。
当然李桂也清楚无法借此改变他的命运,但他认为这样做或许能改变贾宝玉的思想,以后不会出家为僧,如此贾政也可以避免离子之伤,也算是他对荣国府的报答。
至于第三点,则是途中和贾宝玉枯坐太过无聊,这一点只能勉强算个原因。
当然这里面还有更深的原因,李桂认为只要跳出荣国府,为了避免政治立场被荣国府绑定,他应该断绝和荣国府的一切联系,所以为了心安,恩情要早还。
而之所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去影响贾宝玉,则是因为李桂认为这是现在最可行的办法了!不然他能怎么办,给贾宝玉讲经文、讲道理;呵斥贾宝玉;打贾宝玉;在现在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只能用讲故事的方式对贾宝玉潜移默化了。
至于能对贾宝玉潜移默化到什么程度,这一点李桂并不在意,能影响就好,没影响拉倒,反正尽力了,他心安即可。
而之所以选择《射雕》,李桂其实是有过一番考虑的,选择《射雕》是他针对贾宝玉的性格做出的选择。
首先贾宝玉的性格很是女性化,所以铁马秋风、快意恩仇的武侠是想改变他的首选。
其次贾宝玉成于闺阁,而且喜欢在内宅厮混,这就需要扩展他的世界,《射雕》在这一点上也很合适,《射雕》里不仅有儿女情怀,更有江湖恩怨,家国纠纷。
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李桂认为郭靖的性格可以作为贾宝玉的镜子,郭靖有担当、有责任感,遇事不避缩,李桂认为这正好是贾宝玉缺少的。
武侠源远流长,《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唐代的传奇,比如《越女传》;以及后来的《隋唐英雄传》、《三侠五义》等等这些都是武侠的源头,向来为世人所喜爱。
而《射雕》与以上相比,一个‘新’字是稳稳的站的——以上哪个不是流传了千年,也被人听了千年。
第二点不同在于设定的新颖,《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易筋经》、《九阴白骨爪》等等,初看者哪个不感到震撼,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第三点不同在于情节,《射雕》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也不是早期的能比的。
当然李桂给贾宝玉讲故事还有一点私心。
出门买了趟书以及纸张之后,李桂发现学习不易,其余的不讲,仅仅纸钱就够他喝一壶的——好的宣纸一大张三十文,差的纸张也要七八文,这一天三四张是易事,如此仅仅纸钱一月就得一两多银子。
而李贵遗留下的银子只有二十来两!他的月例只有一两银子,以后他这样读书,暂时既不可能用正经方法搞银子,也不可能用原来李贵的方法去偷偷摸摸,所以他只能用这个方法,希冀通过贾宝玉来影响后宅,从而达到他进后宅讲故事的目的,或者说赚银子的目的。
毕竟贾母是个文艺老青年,可以连听一个月的大戏,而且给戏子们赏赐丰厚,甚至以后还花银子养了一帮戏班子。
而李桂也觉得这样并不有什么难为情的,孔子都曾说过吾也曾低且贱,然后做了吹鼓手,在红白事上吹笙。
人因时而动也!
只是李桂不知道贾宝玉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或者说什么时候做到这一点,但总之要尝试一下。
至于获得里面美女的青昧,李桂是冷静的,能看两眼就不错了,其他的就不要去想了!
第十五章 花开
而李桂以前虽然是个副校长,却从没离开过三尺讲台,虽然他不能将《射雕》原字原文讲出,但《射雕》里面的故事情节他早已熟知能详,再用他多年讲课锻炼出的口才讲出来,照样的扣人心弦。
讲课本来也是要引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没讲几段,贾宝玉就手放在膝盖上,拖着腮,渐渐的入迷了,后来马车的颠簸起伏他也感觉不到了。
“吁……”
直到车窗外传来王荣的勒马声,贾宝玉才如梦方醒,‘哦’的一声,挺直了腰。
几乎是同时马车停下,下一刻就车外就传来周兴献媚强调的声音:“二爷,到了。”
贾宝玉没有理会周兴,而是啧巴了一下嘴,好像有肉香绕齿一般,然后一边起身,一边目光煜煜的问道:“大兄,还有下文吗?”
看贾宝玉这幅样子,倒让李桂想起了他初读《射雕》时的急迫劲,那时正是高中,学业繁忙,但他也挑灯夜读,一口气读完,并暗中学着书中的人物行事。
“看来对他可能也有用……”
心头默念着,李桂一边掀着车帘子李桂,一边回道:“有,还有一些。”
“那路上再讲。”贾宝玉的声调不由的高了。
“嗯。”
……
下了马车,进了大门怜香与玉爱就婀娜多姿的迎了上来。
进入学堂之后,李桂照例在他角落里书案前坐下,随意看着众人嬉闹……
没过一阵子,一声苍老的咳嗽声响起……
在讲台坐定后,贾代儒打开了诗经,线摇头晃脑了两下,如引甘醇一般,然后才说道:“跟我念,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在是诗经第二篇《葛睪》……李桂决定下次和贾宝玉一样,等月末时再来。
……
傍晚时分,下了学,上了马车,坐定之后,贾宝玉便急迫迫的说道:“大兄,快讲、快讲。”……
……
到了府门,下了马车之后,贾宝玉照例问道:“大兄,还有没有?”
察己可以知人,看贾宝玉的样子,他是想一口气听完,但书这东西看着快,讲我来却慢,李桂记得以前听梅先生的评书,一部《隋唐演义》听了好几个月!
而且潜移默化吗,就是要慢,他又不急,倒是急于复习、备考。
于是笑道:“还有一些,只是不多了,回头等我听了再讲与二爷听。”
闻言,一抹失望之色出现在贾宝玉的脸上,但随即就被期盼之色覆盖:“好,我等着。”
“嗯。”
李桂拱了下手,转身而去。
……
夕阳晚照中,贾母两间小屋前,鹦鹉架上的鹦鹉正在跳来跳去,贾母的屋子里也很热闹,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以及三春、几位姨娘都在。
此之谓晚定。
虽然贾母省了贾赦、贾政的晨昏省定,但其余人的省定却没有省,原因,贾母本来就是一个爱热闹的人!
当然可能也有年龄的缘故,一般来讲,越是年纪大的人越是害怕孤独。
屋子里珠光宝气、花红柳翠、香气腻人,贾宝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