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贾宝玉心里真的是疲了,倦了,也凉了。
第一六三章 势变
而其余人吃过早点之后,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迎春、薛宝钗等自然而然的又汇聚到了贾母的两件小屋里,依旧是花红柳绿,香脂腻人,只是往日的欢声笑语不见了,只有“几时了”“要不要添水”之类的简单的问答声。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众人脸上的悲戚之色渐渐的消退——探春与贾琏一直没回来,那就说明李桂办成这事了,探春与贾琏去探望贾赦与贾政了。
而贾赦与贾政被允许探视,那就说明两人的事不大,甚至可能是无事!
至于宁国府众人,则直接被她们无视了。
“李桂这孩子,还是能成事的!”到了亥时二刻,贾母的心平静了下来,顿了下手杖说道。
她做一说像是打开了沉默的大门,王熙凤立刻敷衍道:“老祖宗说的是,这小子向来机灵,也是二叔有眼光。”
“是啊……”
贾母随意回了声,可由此不禁又想到了近日来贾琏、贾宝玉的遭遇,不禁叹道:“日久见人心,这小子倒有良心。”
“是啊,还是老祖宗有福气。”
……
众人随意谈着,但毕竟还不知道贾赦、贾政的具体消息,所以心焦依然存在,场面还是有些压抑,直到鹦鹉架上的鹦鹉扑棱之声想起,而后是守在门口的琉璃的欢喜声:“琏二爷、三小姐回来了!”
“哦……”……
“回老祖宗,我和后庭和三妹妹一起去了,我父亲和叔父一切安好,没有受刑,只是里面确实差来些,我父亲和叔父有些不习惯,憔悴了些,我父亲还骂了我,后庭说,看样子我父亲和叔父应该没什么大事,应该很快能出来……”
行礼完毕之后,贾琏朗声说道。
而在不知不觉之间,众人对李桂有了些信任,闻言,心里都是一宽,王夫人、邢夫人、赵姨娘等更是轻轻‘吁’了一声。
贾母嗓子咕噜了一声,随后说道:“这就好,这就好,赶紧派人让宝玉回了吧,我的儿,这两天也是累坏了。”
在贾母心里,贾宝玉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
……
时光回溯,李桂走后,晴雯的一颗心也随之而去……
当然心思围着李桂而转的也并非晴雯一人,还有卜固修和詹光,甚至还有胡老实、玉娘。
特别是不固修和詹光,他们半辈子穷困潦倒,受尽世人白眼,直到遇到李桂,不仅让他们在金钱上便的丰足,也让他们感到了尊严。
因此在他俩心里是不想李桂有一点事的!
而在当时人的心里大牢不是什么好地方,充满了不详之气,甚至因为敬畏,在心中衍生出狱神萧何,有事时祭拜,《红楼梦》里就有关于狱神的记载,贾宝玉风雪狱神庙即是。
也因此在李桂走后,不固修出城采摘了些艾草,因为前日的一场春雨,田地里土壤依然湿润,过来时不固修的青丝袍上粘了些草屑。
而詹光则按照晴雯的吩咐去了药铺,本来晴雯吩咐他买鞋菊花、兰花的,到了药铺之后,听了伙计的介绍,他又添置了荆花,零陵香,青木香,白檀,组成了五香汤。
伙计介绍说以此汤洗浴,可辟恶,除不祥炁,降神灵,并治痛风。
因此李桂回来后,卜固修立刻拿着嫩绿的艾叶在他身上仔细的扫了一遍,而后就被晴雯拥进了浴室。
浴室是不固修亲自做的,全木的。因为加了香料的缘故,袅袅的雾气里飘荡着一股清香味,将全身浸泡在木桶里之后,李桂舒畅的闭上了眼睛。
他全身放松了,但思绪却像雾气一般袅袅着、飘忽着……
他清楚现在这件事快要结束了,宁国府算是完了,但是荣国府的事情却绝对没有了,最重要的一件事还没有做,那就是改变立场!
而对于荣国府是否会改变立场,李桂认为现在应该有这个可能,毕竟在荣宁二府这次事故印证了他的话,贾政对他的话应当更加相信了,或许会主动做出改变。而另一方面,至今他也没听说太子在这一事件里对荣宁二府有什么帮助,花了这么多银子,却成了水漂,李桂估计现在荣国府上下对太子应当有些抱怨,这也会成为荣国府做出改变的推力。
至于荣国府还有其它杂七杂八的烂事,比如王熙凤放高利贷,贾赦走私生铁,在外贾雨村蠢蠢欲动,意欲告发贾赦,以图升官等等。
李桂认为如果站对了立场,这些事都不是事!
当然李桂也清楚即使荣国府内部统一了意见,愿意改变立场,但真要改变也不是很快能办到的,因为这背后还牵扯到王家、史家、薛家,他们可是同气连枝!
随意的思绪中李桂又想到了他自身,经过此事他感觉他很是缺少人脉,也缺少平时可以护卫他的人。
“或许该走动走动了,这个身份应当可以了,也该招几个有武力的人……”
正思忖间,木门“吱”的一生开了,李桂抬头一看,袅袅雾气里晴雯的丽影若隐若现……
……
三日后,中午,贾赦、贾政从西城大牢里走了出来,李桂、贾琏、贾宝玉早于在大牢外等候。
这次他们消息的来源并不相同,贾琏、贾宝玉是李老太妃派小太监送来的消息,李桂则是从裘安处得来的消息。
回府后,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看到贾政、贾赦哭成了一团……然后就是贾赦、贾政沐浴更衣,摆酒压惊……
然而这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天,但这样的牢狱生活对贾赦、贾政这样的富贵中人来讲,摧残还是极为严重的。
席间贾赦、贾政神态疲倦,毫无逸兴,见此李桂说了几句宽慰的话之后起身告辞。
……
夜里突然下了一场小雨,早上醒来时,淅淅沥沥的轻绵声入耳,锦被里李桂竟听出来春寒,于是李桂便不想起,按下了正欲穿衣的晴雯……
……
淅淅沥沥的小雨同样延迟了贾政的行动,但是他是一个古板的人,因此在生活规律上的表现就是按部就班。
第一六四章 远望
虽然下了雨,虽然泰宁帝给他和贾赦的圣旨是在家候旨,但是他还是早早的起来了。
推开南窗,看着雨打春兰,接天连地的无限雨丝中贾政突然倍感潇潇,也倍感烦乱……
辰时二科,估计贾母已经起床,贾政对伴鹤说道:“你去请你大爷,就说我在母亲那里等他。”
说完,贾政迈步就往外走——如同李桂所猜想的一样,这件事触动了贾政,而且触动的极深,对于改变立场之事他已不敢拖延。
“唉唉……老爷慢走!”
见此赵姨娘一边叫着,一边拿了油纸伞跟了上去。
“小雨,没事。”
……
“孩儿参见母亲,让母亲受惊了,孩儿之过也。”
进入贾母的两间小屋之后,贾政撩起袍子的前襟,一边跪下,一边珍重的说道。
人或许都是这样,在失去了或者将要失去之时,对寻常所见的东西才会珍惜,或者是知道珍惜。
而经过此事贾母心里有种差点失去的心里,也因此看着贾政倍加珍惜。
“我儿起来坐吧,吃了没?”贾母慈爱的说道,破例没有像以前一样,直接了当的问他有什么事,然后打发他走。
不过人的性格如果古板,那么它必然含有耿直的一面,因此,贾政站起、坐定后直接说道:“回母亲,孩儿已经吃了,孩儿有一件事要与母亲说。”
说着贾政的脸已经回复了原来的铁板一样的神采,扭头向鸳鸯、琉璃等威严的一扫。
贾母也知贾政来一定有事,对着鸳鸯等一挥手……
而待鸳鸯等出去后,贾母才说道:“我儿何事?”
“启禀母亲大人,前几日后庭暗暗与我说太子不可靠,母亲你看。”面对自己的母亲,贾政畅所欲言。
在此事件中,贾母与贾琏、贾宝玉至今没找太子,只要原因在于太子位置太高,贾母身为女身不方便找,且已找了李老太妃,再找太子有画蛇添足之感。而贾琏与贾宝玉身份太低,又没有见太子的资格。有资格的却都进了牢里……
但是久历人事春秋,贾母清楚不论怎么样太子至少应该派个人来看望一下,但太子至今没有。
而同样的,活了这么长年纪,贾母也隐约明白在这件事情上,泰宁帝可能不只是因为秦可卿之事而发怒,也有可能有借机敲打太子的意思。
那么由此可知,如果是太子因为被敲打而不来,那就说明太子太子并不顾惜下面的人,跟随他很危险;而如果太子不知道泰宁帝是在敲打他,他不来,则说明太子这人不但无能,而且无情。
但这样的事牵扯甚广,因此沉吟了一下,贾母轻轻敲了下手杖,小声说道:“李桂这孩子,说的倒是有些道理,不过兹体事大……”
正说话之间,贾赦的声音在门外响了起来:“孩儿参见母亲。”
“进来吧!”
……
而实际上贾母与贾政都知道贾赦是个干不了正事的人,但他毕竟在那儿,所以这事还是要让他知道。
而贾赦虽然昏聩无能,但经此一事,对太子的不作为是亲身感受的,因此也赞同贾母兹体事大,慎重形事的意见。
随后三人又商议了一下迎春的婚事,最后决定此事了结之后,让贾琏去一趟江夏,把婚书以及元春的生辰八字一并交给孙绍祖——路途遥远,纳吉、纳采、纳征等婚姻程序,只能从权。
三人随意交谈着,淅淅沥雨声中,一副子孝母慈的场面。
……
而于此同时,山子野和他的小儿子一身蓑衣走在小雨中。
修建完大观园之后,山子野并没有走远,而是在京师附近做活,当然也只有在京师一代才有他施展才华的机会。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