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你回头再去听。”
“嗯。”李桂再次点了点头。
……
“大兄,你都准备好了吗?我估计我父亲明天又要问你。”
到了府门,临下马车之时,贾宝玉忽道。
“好了,二爷放心。”李桂回道。
闻言贾宝玉轻轻的笑了。
进了府门,贾宝玉明显的加快了脚步,而到了二门前,贾宝玉随意的向李桂一拱手,便匆匆向内宅里跑去。
晚上还有一章。
第十七章 暗潜(二)
以后的情节和以前一样,到了贾母的房间里之后贾宝玉向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环环施了一圈礼……
不同点在于惜春有些迫不及待,在众人次第告辞后,贾母如厕之时,她立即向贾宝玉问道:“二哥哥,那李桂可讲了?”
“讲了,吃过饭我就讲给你听。”贾宝玉笑道。
“嗯。”
惜春清冷如远星的眼睛立刻露出了笑意。
而晴雯、麝月、侍书、入画等一众丫鬟明眸也都是一亮。
……
而在这时,小吉祥也到了李桂的院子……
吃过晚饭之后,惜春立刻暗暗戳了戳迎春,迎春会意,立刻起身向贾母请辞,随后贾宝玉也随三人而去。
“二哥哥,今天李桂讲了多少?”路上惜春急迫迫的问道。
“今天讲的好像多了点。”
“那好也!”
……
在迎春屋里坐定之后,贾宝玉开口说道:“韩宝驹把酒碗往桌上一放,便欲认输。朱聪向他使个眼色,对丘处机道:“道长内功出神入化,我们佩服之极……”
刚讲到这里门‘咯吱’一声响了,鹦鹉闪了进来,随即鹦鹉一边向贾宝玉和三春还礼,一边小声笑道:“二爷还没讲吧,我今天正好不当值!”
“没有。”
贾宝玉随意笑了下,继续讲道:“韩宝驹把酒碗往桌上一放,便欲认输。朱聪向他使个眼色……”
而他刚刚讲到这里,就听外面传来粗重的脚步声,“这又是谁来了?挺急的……”众人一愣,想道。
而下一刻门响处金钏儿出现在众人面前,“见、见、见……过二爷,见……”气喘嘘嘘的行礼后,金钏儿喘息平静了些,继续说道:“二爷开始了没,今天我不当值。”
“没……”
……
月上柳梢之时,暗影浮动中,丰儿捧着一块娟布,趁着月华而来。她是奉了平儿的命令来找晴雯的,平儿想让晴雯帮忙绣下鸳鸯头,那里平儿总是绣不好,而晴雯的针线活是全府第一。
才进了院子,她就隐隐约约听到贾宝玉的声音,再走两步,红烛的投光里,她看到娟纸窗纱上人影黑乎乎一片,好像有很多人。
“怎么回事?”
人多而无声!丰儿心里奇怪着,不自觉的放轻了脚步……
……
一如往昔,吃过早点之后,李桂进了内宅,等候贾政问话。廊柱旁他隐约听到了贾政和单聘仁、詹光、卜固修的谈笑风声。
而同样的没过多久,伴鹤向他招了招手。
跨步而入,李桂就看到贾政以及单聘仁三人坐在那里,因为都穿着青色的儒衫的缘故,看上去像四尊古董,只是脸上都露着浅浅的笑意。
“氛围很好啊!”李桂一边行礼,一边在心里默念了句。
而李桂刚刚刚刚行完礼,贾政就温煦的问道:“李桂,你们学到哪里了?”
贾政确实高兴,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高兴着——近一个月的时间,他让李桂入学的事情渐渐的传开了,而随着事情的传播,他收到的赞誉也越来越多,心里的温汤之感也越来越浓。
“回老爷,最近学了《采耳》。”李桂一边拱手,一边回道。
因为心如在温汤的缘故,李桂初进门时贾政看李桂异常顺眼,现在见李桂回答流利,态度恭谨,贾政心里更加满意!
李桂回答完毕后,他立刻舒坦的捋了捋胡须,笑道:“你可能熟背,可知其意,讲来听听。”
“是老爷,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听李桂背诵熟稔,后来解释又正确,贾政不住捋须点头,待李桂讲完,贾政点了点头,说道:“你倒是个读书的料子,只是诗词与科考的作用不大,你需在经文上多下功夫。”
说到这里,贾政突然想到李桂以后要真是考上个秀才,举人什么的,岂不是应了他伯乐之名,真成了一段佳话!
想到这里他脸上的笑意不由的深了些。不过他没有去想李桂能中进士,毕竟他是知道科考的难度的,皓首白发的童生都寻常见,能中举人已是千里挑一了,实际上他在心里给李桂的定位是秀才,而且成为秀才都时间最低是六年!
而贾政话音刚落,单聘仁立刻叹道:“大人所言极是,经学确实应放在首。”
詹光接着道:“是极,我以前沉迷于机关小道,蹉跎岁月,败尽家财,哎!”
“我也是啊!沉迷诗词,不喜经书……”卜固修接着叹道。
……
“多谢老爷教诲。”
不等卜固修说完,李桂就截断了它的话——他深知如果他不截断,他们三个拍马能拍一上午。
闻言,贾政点了点头,随即挥了挥手,说道:“宝玉学的怎样?”
“二爷天资聪颖,想来应比我学的更好。”
贾政是知道贾宝玉喜欢诗词的,闻言笑了,随即又说道:“回头你告诉他,以后要在经书上多下功夫。”
说完,贾政摆了摆手,示意李桂退下。
……
跨过门槛,李桂便就有了以前的感觉,转头一看,果然是晴雯,一双美目正盯着他,好像若有所思的样子。
“没事了。”
微微一拱手小声说了句,李桂抬步离去。
而此时周兴正在二门外翘首以盼……
周兴是知道李桂并没有去学堂的,也就是并没有认真学习,低人一等的心里感触让他比别人更想看李桂的笑话,但没有召唤他又进不了内宅,因此李桂进去后,他便赶到了二门外,以一种撅着屁股等笑话的心态,等待李桂的消息。
李桂出来时,他正在二门外,兜着圈子,听到李桂的脚步声,他急忙把头一探……他本意是想向来人打探下李桂的消息的,却看到李桂正步履轻松的走来……
……
随后的时间里,对于李桂来讲就这样循环:给贾宝玉讲故事、上学堂、应付贾政。日子平淡如水,
不过对于贾宝玉而言,他的快乐时光倒是来了,也就是第二天林黛玉来了。
独居偏室,喧嚣难以打扰,以他的身份,又不用出场,所以初时李桂并不知道林黛玉来了,只是傍晚春杏给他送饭时,多嘴了句李桂你看到林家表小姐了吗,啧啧,真是画里的人儿。
第十八章 暗潜(三)
对于林黛玉的到来,李桂并没有多在意,虽然他也想看一下林黛玉的倾国倾城貌,只是看一下,并无亵渎之心!
但他也知道以他现在的身份只怕靠不近林黛玉十丈。
青灯小光,吃过晚饭后,他一如既往练字读书。
不过李桂的这个想法却错了,如同石子投河,你可以知道涟漪主要的波动方向,但你不可能知道涟漪会波荡多少事物,引起多少变化……
……
在李桂提笔的时候,贾宝玉、三春、林黛玉正在贾母的屋子里说着闲话,不过是问林黛玉路途的情况,说了一阵子,贾母见林黛玉精神萎靡,又想起林黛玉鞍马劳顿了一天,于是执着林黛玉的小手笑道:“我的儿,劳累一天了,你且去睡吧,屋子已经收拾好了。”
“是。”
闻言林黛玉起身,一边行礼,一边应了应了一声。
而于此同时,贾宝玉也起身笑道:“我去送送妹妹。”
“去吧,别玩太久了,你们也去吧。”说着贾母又对三春挥了下手。
人老成精,贾母是清楚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玩法的,在老年人跟前拘谨,并不是喜欢陪着老年人。
“嗯。”“是。”……
……
才出门,贾宝玉就小声问道:“妹妹,你可读过《射雕》?”
贾宝玉自然是知道林黛玉底细的,官宦世家,诗书传世,他姑丈林如海还是正牌的进士出身,所以在贾宝玉想来林黛玉可能看过这本书,如果她看过,正好给他讲讲,也好解了这等待之苦,所以他才有此一问。
林黛玉当然没有读过《射雕》,闻言修长的脖子一梗,细声曼语道:“《射雕》?没读过。”
听到这个回答,贾宝玉倒是来了精神,口中‘啧啧’了两下,笑道:“真真是好书,屋里我讲给你听。”
“讲?”
林黛玉本以为《射雕》有成书,却没想到贾宝玉要讲!她不由的疑惑的问了句。
“这是一个故事,是李桂在天桥听到的,姑丈学富五车,藏书万千,我以为你看过的……”
闲谈之间到了碧纱橱,开门,让座、雪雁让茶之后,林黛玉笑道:“这书尾倒是没听说过,什么故事,讲来听听。”
贾宝玉也不客气,呷了口茶,把茶盏往茶几上一放,开口道:“大宋年间,临安府有一个牛家村……”
贾宝玉无法像李桂讲的那样声情并茂(这是李桂多年职业的结果,也是李桂看了好几遍的结果),甚至细节都有所鄙陋,但是不论是江湖,还是武艺的具体描写,对林黛玉来讲绝对都是一个新鲜的东西,林黛玉是敏锐的,贾宝玉才讲了两章,她就立刻意识到了《射雕》与原来传奇、志异的不同,而随着贾宝玉的讲说,恣意逍遥又快意恩仇的江湖画面把她给震撼了……
直到贾宝玉讲完喝水时,林黛玉才从沉浸中清醒过来,然后不舍的问道:“没有了?”
“暂时没有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