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职位上,不论是泰宁帝和雍元帝,都会给他专众人密奏的权利
而为了显示李桂搜刮银子的很辣手段与贪渴程度,他还特地把李桂的组织机构,甚至具体实行方法都密奏了上去。
当然雍元帝收到这些奏折已经是四五天后的事了。
而此时事情虽然安排了下去,以后具体的事情并不需要李桂亲自去做,他只是需要掌控全局,但李桂依然没有休息,在勉励完艾文山、徐金斗之后,他便和詹光、卜固修一起回到了府衙,然后边在府衙的官房里坐了下来。
之所以如此,李桂明白凡事开始时最难,而此举动的又是富贵豪绅的奶酪,这些人里面有的手眼通天,李桂怕有什么不测之事发生。
……
呷了一口茶之后,幽幽而思之间,不由的想到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他明白收取烟花税这个事情应当是能推行下去了,因为按照他设定的税额,大场所每位每月三十两银子,小场所每月每位二十两银子的税费,对于淌金流银的烟花之地并不算高。
当然肯定也有不愿意交的,那时他不妨亮出些颜色,甚至挥下尚方宝剑!
总儿言之,李桂觉得收取烟花税以解军饷这事实际上已经步入了正轨。
但是另一个问题又迎面而来,那就是怎么搞土地财政,赚些银子建学监,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补上运走的银子留下的窟窿。
而学监又真的不能凑合,毕竟话都说出去了,另外要是凑合了,定然会有人问收取都银子去哪里了,这样银子的去向又说不清,而要是说清又违背了掩饰的本意。
所以李桂现在的问题是从哪里搞到开发的银子,把事情做大,赚的银子自然就不着痕迹的补上了。
“看来还得靠那些富贵乡绅,不知钱庄有没有?”……
李桂随意而思。
……
而此时艾文山正坐在一方楼的后院里,与一方楼的掌柜钱包来谈着话,只是此时艾文山并不是宣税的,相反他在说李桂的贪墨,巧立名目,说赋税太重。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艾文山知道一方楼的后台是西宁郡王许寿,此一方楼乃上元县县令许福所有,许福乃西宁郡王府庶枝,据传一方楼还有西宁郡王府的股份。
其实在金陵,不只是西宁王有产业,《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以及大虞朝诸王公权贵在金陵都有产业,毕竟江南富庶,好赚银子,他们没有不来的道理。
而艾文山既然不愿意拿者烟花税——毕竟作为府堂主事他是从别人手里拿惯银子的人,又岂能愿意掏腰包,但他摄于李桂的威势,不敢出头反对,所以他就想着撺掇许福出来顶缸。
当然他之所以选中徐福,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知道徐福是各骄横跋扈的人!也是一个很吝啬的人!
而有其主则有其仆,艾文山走后,钱包来立刻去了上元县衙门,金陵下辖六县,分别是上元、江宁、溧水、高淳、江浦、句容、溧阳、六合八县。其中上元县又是府中县,县衙就设在金陵城中。
……
傍晚时分,卜固修来报,说有从事青楼行业者找到了府衙,要主动交了烟花税。而这些人都是暗中从事此业者,询问李桂应该怎么办。
李桂清楚这些人欲化暗为明……此时为了军饷他自然不会拒绝,同时他也知道这些人很是富庶,于是指示卜固修除收取烟花税之外再罚银百两,但给开具正式堪合,纳入正规管理。
交代完卜固修之后,李桂才施施然往府衙后宅而去。可能是因为劳神又劳力的缘故,也可能是近来一刻不得喘息的缘故,三杯两盏之后,李桂疲惫暗生,吃过饭之后,随意往床上一靠居然睡着了……
……
而此时因为宣课组锣鼓喧天的动静,李桂要收烟花税修建学监之事已经在金陵成传开了……
金陵城青江记是薛家青江记的分号,薛宝钗从京师回道金陵后,就住在了清江记的后宅,兼管着薛家在南方的生意。
当然薛家在南方的铺子也推行了李桂提出都掌柜负责制,所以薛家的生意不仅更盛往昔,而且薛宝钗也并不忙碌,只是看看帐簿而已。
夕阳西下,清江记后宅,薛宝钗的闺房里光线渐渐灰暗,香菱见此,莲步轻移,点了蜡烛,端到了书桌旁。
而这个动作倒把薛宝钗惊醒了,她扬起雪臂,伸了个懒腰,然后站了起来。
而香菱责一边给薛宝钗倒者水,一边说道:“小姐饿了否?莺儿这丫头怎么还没来?这么久了!”
莺儿出去给薛宝钗买盐水鸭去了——薛宝钗毕竟出身金陵,很是喜欢本地的盐水鸭口味。
“她那小孩子性子,一定不知又是什么裹住了她的脚。”
薛宝钗随意回道。
第三四零章 涟漪
她的声音淡淡的,一如她已经清减的身体,这股淡淡里也散发着一种成熟,一种万事不萦于心的成熟。
而就在她话音刚落,门外就响起了匆匆的脚步声,闻声,香菱笑道:“着急急慌慌的,都多大了,还像个孩子似的,再过两年都该嫁……”
说话时香菱浅浅的笑着,她的容貌清丽和婉,浅笑之间,神如刚刚出水就被微风轻轻吹拂的素荷,但是在说到这里时,她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她觉察到她说了她不该说的话。
而就在这时门“呼”的一下被推开了,随即莺儿带着惊喜的声音就响了起来:“小姐,他……他来了!”
“谁来了?这毛手毛脚的!”说着薛宝钗举起茶盏,呷了口茶。
“他……李桂来了。”下一刻莺儿继续惊喜的说道。
“啊……”闻声,薛宝钗螓首一抬,明眸生辉处,茶盏却僵在了手里
……
面对感情的挫折,世人有很多种处理方式,但做出何种选择,这其实应是深藏在人心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决定的,消极的人为此可能会采取消极的方式,或自此了此残生,或遁入空门。
积极的人积极的往前看,责任当头,把感情深埋;而绝大多数人只是这两者中间的人,对待这样的事情,一切随缘,一切随风。
而薛宝钗实际上却是个积极的人,她身上的责任感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她对李桂的感情只是深埋……
可是莺儿的话却像是一把钩子,把她深藏在心底的感情钩了出来,只在一瞬间她全身便炽热了起来,红唇,被李桂呼吸过的红唇更像是燃烧了起来……
“他……他在哪里?”
说话时薛宝钗缩了下玉莹的下颌,声音也是淡淡的,像是在隐藏着什么,但是她的心思其实莺儿与香菱都知道,也因此莺儿才会如此惊喜!
不过莺儿和香菱都不会拿这种事情,在这个时候,和她开玩笑。
“他在府衙,听张老三他们说新来的知府大名李桂,还是探花,这不就是他吗!”下一刻莺儿匆匆说道。
薛宝钗还以为李桂已到了门前……闻言一颗心瞬间失落;但是想到李桂区区年余就已升任知府,心里却又不由的替他高兴,同时又对自己的眼光有些自赏。
心中失落与欢喜交加着,薛宝钗轻轻的叹了口气。
而还是那就话,莺儿与香菱都是懂得李桂的心思的,但是莺儿自小就在薛宝钗身边,名为主仆,情却如姐妹,在薛宝钗面前也是随意惯了,薛宝钗失落的刹那,莺儿就看在了眼里,随即眨了眨眼睛,宽慰道:“小姐,你说你和李桂是不是有缘,你来这儿,他夜跟着过来了。”
“别胡说。”薛宝钗雪腮一红,斥道。
而世上的女子大抵都是如此,当心底有了人,便不由自主的想知道那人的一切。李桂很明显才过来,而张老三作为一个买盐水鸭的市井小民就知道了,而且底细那么清,又公然谈论,薛宝钗兰质蕙心,隐约就估计到这当中有什么事,因此随即就问道:“张老三他们是怎么知道他的底细的,谈论他做甚?你可问了。”
“问了,小姐,他们都谈论呢,说李桂是巨贪,这才来没两天,就巧立名目,搜刮银子。”
以薛宝钗对李桂的认识,李桂要想赚银子应该有很多方法,根本用不着搜刮百姓的银子。因此闻言不由的更加诧异了。
“他巧立了什么名目,你可听说了?”随即薛宝钗再次问道。
“小姐,我打听了,他们说是他借修建学监之名,收取烟花税,实为中饱私囊,怪不得今天街上咚咚锵锵的响。”
莺而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小小的脸上幼雏中带着些清丽……时光流转,小莺儿也长大了。
烟花税是什么,薛宝钗是清楚的,闻言,薛宝钗清楚李桂一定是遇到了大事,遇到了麻烦事,不然她不会收取这些“脏”银。
“他怎么了……他会不会来找我?他要来找我,我该怎么办?他是不会来找我的……”思索之间,薛宝钗芳心渐乱。
而这时香菱已经摆好了碗碟……
“小姐,你说李桂会不会来找你?”吃过晚饭后,薛宝钗和莺儿、香菱和往日一样,薛宝钗看着书,香菱与莺儿在灯下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随意闲谈着打发时间。
“不会。”闻言,薛宝钗撩了下额上散乱的青丝,很理智的回道。
但是在回答完的这一刻,她的心又有些乱了。
“那小姐,我去给他说一声行不?”莺儿长大了,心眼子也多了,歪着小脑袋,甜笑着问道。
这话说的,好像自荐一样!薛宝钗脸一沉,再次呵斥道:“你真真是越大越不懂道理了!”
而莺儿却对着吐了下舌头,随即呛道:“小姐,说实话,我觉得礼老爷应该对你负责,他那样做,虽然救了你,可是也让小姐找不到好婆家了。”
“你这丫头真真是白长那么大了!我嫁的出,嫁不出只是命而已!人家救了我,我又怎能拖累人家。”
“小姐,你看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