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妙玉之所以在此,一是是因为忠仁王倒台后,张家头上没了悬颈之剑,妙玉不用借用贾府之力自保。
另一个则是因为李桂,李桂提出的开海禁的策略,让妙玉看到了希望,所以探听到这个消息,在李桂来金陵没多久,她就回来了。
而那老者则是妙玉的爷爷,赵文重之前的大虞朝宰辅张辅常。
至于逸云楼,则正好是张家的家业!
而张辅常虽然位极人臣过,见多识广,但诚如那些市井之人所言,李桂这种政府主导的商业开发模式张辅常也是第一次见到。
而因为身居高位,又喜欢经济,张辅常看的自然比寻常人深远了许多。
他可以看到李桂此举的好处,繁华了金陵;给人提供了工作的机会,也就是让穷人能赚到银子;再往深处则是各木料场、采石场、砖瓦厂生意的红火,这又能给寻常乡民一些活路,同时市井小铺、甚至菜市、肉市都会因此繁盛;再往深处则是税收的增加,这样有了银子又能做好多事。
可以说张辅常可以看出李桂此举,是一着落下,全盘皆活的妙招!
这样的招数即使是他也深感精妙!但是他还是感觉到这里面有一个隐患,那就是此招能行吗,具体讲就是这些房子建了能卖的出去吗?
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而即使如此,不论成与不成,这并不耽误张辅常对李桂的欣赏,这是因为在他看来,不论是成还是不成,李桂的这个想法确实特殊。
另外一点在于李桂敢去做!
这一点比上一点还要让张辅常佩服,因此在张辅常看来李桂是在拿官帽、甚至性命去做这件事。
这份胆气,犹为可嘉!
“玉儿,你可知李桂其人行事如何?”
第三六零章 兴隆
看了一阵子,张辅常突然问道。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此事的成败其实和个人行事的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个人行事谨慎,谋而后动,一旦出手,事情多半能成;而一个人如果做事大胆有余,谨慎不足,即使去做,事情失败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张辅常虽然听妙玉说过李桂在京城的些许事,但不论是李桂对忠仁王态度的坚持,还是对大观园的改建。这些事所体现的只是李桂的风骨与因势利导的才智。或者说被动做事的风格,但在主动做事的行事风格方面,体现的却比较少,所以张辅常才有此一问,想听听妙玉对李桂的印象与看法。
妙玉想了一下,说道:“我也只是见过他一面……不过听人说他性格还是比较谨慎的,但常常出人不意。”
在张辅常看来,出人不意其实还是有着行险的成分。也就是李桂这样做能否成功还是有着不确定性,于是“嗯”了一声,轻轻点了点头。
而后妙玉继续说道:“爷爷,你何时见他?”
自从李桂来之后,张辅常就有想见李桂的意思,这一是李桂提出了开海禁的观点;第二是以他以前所处的高度很容易看出李桂在雍元帝心里的地位,再想想李桂的举人出身,李桂的未来他已经看到……
一句话他在李桂身上看到了开海禁的希望!
但是他也能有想到李桂做的这个事,雍元帝一定在盯着,也就是说这件事的成败影响着李桂在雍元帝心中的位置。
如果李桂这事成了,那他在雍元帝心里的位置一定水涨船高,那时与李桂结交,再请他向雍元帝提出开海之事,成功的机率就大些。
而如果这事败了,李桂在雍元帝心里的位置自然下降,而新拜之后再提新事,雍元帝答应的可能性就小了!
因此微微想了想,张辅常拈须说道:“在等些时日吧!这禁海都禁了那么长时间了,也不急于一时了。”
而张辅常话音刚落,远远的就听到东边的路口传来锣鼓声、嘈杂声,张辅常循声一看,只见东边的路口处,一顶顶小轿子正逶迤而来,不知几多。
这其实是李桂的意思,他把知府衙门的大小官员以及参与合股开发的商家都请了过来。至于目的还是那一个!
“这人……做事好高调啊!”见此张辅常喃喃了句。
“他在京师时却不是这样,一般很少抛头露面,听说忠信王请他去参与诗会他都不去。”黛眉微微皱了皱,妙玉说道。
“高调做事也是对的,只要不高调做人就好。”张辅堂随意说道。
……
而在此时秦可卿也在街道上,只不过是在马车里……
其实为了能和李桂自然的相遇,秦可卿是废了些心机的,她原来想到的方法是用琴声吸引李桂过去。
这种方法在她看来可能性极高,首先她弹奏的曲子正是以前李桂所谈的那首曲子,在这里她还没听到过,也就是说这曲子在这些人听来是心曲。
第二李桂既然弹曲,那就说明他是喜欢曲子的,如此在她想来,她的琴声通过别人口传,一定会传到李桂耳里,而李桂又喜欢曲子,早晚会来。也一定能听懂曲中之意,然后心想事成,大功告成。
这样反向萧史乘龙的妙招,秦可卿都有些佩服自己的机智了。
只是几天一来,院外的听客越来越多,却始终不见李桂的踪影!随后又听说李桂今日将要在杨柳庙举行开工典礼的消息……
这下秦可卿有些沉不住气了,稍稍放下了一些矜持,相与李桂来一场蓦然的相逢。
可看到眼前的情景,人山人海的,别说蓦然了,挤都挤不进去,当然她也不会去挤……
因此在锣鼓想起的那一刻,秦可卿只能撩开车帘,向最前面的小轿望了一眼,心里却决定再弹几天琴试试——她隐约猜到李桂之所以没注意到塌流传的琴声,可能是太忙的缘故。
至于要是李桂再不来,秦可卿暗下决心,到时直接点……
……
而在秦可卿芳心乱思之时,李桂的小轿已经停下,随即帘子一掀,李桂一身鹭鸶官服从轿子里钻了出来。
然后再次挺身,一股轩昂之气,自然而然产生……
而只是遥遥望着,秦可卿突然有心醉的感觉……
而李桂出轿之后,对着人群环拱了一下,然后走到了香案的最前面,其余出轿人员紧随其后。
而秦可卿见昔日弹琴少年已成群龙之首,芳心更醉!
炮竹、锣鼓声中,李府带领众人走向了香案,接过了青云递来的香柱……
……
傍晚十分,李桂才回到了府衙的后宅,此时他已经乏的一动不想动弹,任由鸳鸯和玉钏摆布。
……
而在第二天,天只是朦胧黑,一辆辆从青石山过来的,拉着青石的马车就到了金陵城的门口,马嘶人吼里,整个金陵城热闹了起来。
……
不过随后的日子里,李桂却逐渐变得清闲,原因无它,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开好了头,剩下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在开发这件事上也是这样。
所以随后的时间里李桂只是坐在府衙里听属官的汇报而已……
而随着杨柳庙的开工,实际是随着这笔银子的注入,如同张辅常所想象的那样,整个金陵城都活了起来,各家的生意普遍变好,甚至青楼妓馆的生意都比以前好了许多。
当然市井之人还是有些见识的,逐渐认识到金陵之所以变得比以前更有生气,再联想到李桂以前收取的烟花税,这在他们心里也是大举动,因此普遍认为李桂是个大手笔的人!
而大多数不明内里的人又认为李桂收取烟花税是为了改建杨柳庙,在得到了切实的好处这个前提下,李桂居然逐渐有了李父母、李青天之名。
当然少许明白内情的心里是捏着一把汗的,比如张辅常。甚至有远在京师的雍元帝。
……
不过李桂和以前相比,虽然变得轻松,但是此时秦可卿却遇到了麻烦。
第三六一章 在否
原因还是出在弹琴上!
秦可卿虽然希望李桂能够早些闻到她的弦歌,然后听到她的雅意,但是实际情况是此举也有招狼引龟的效果。因此这事很快传到了徐福的耳中。
而许福这时已收到许寿的来信,要他忍耐。许福虽然仗着南安王府的势力,跋扈惯了,但许寿这样说了,他也没有法子,只是跋扈惯了的肚子,深憋了一口气而已。
而听闻有美人如玉,琴声绕梁的消息后,许福便借机消闷,当然另一个原因在于他本就是是一个好色之徒的缘故。
但是当他去了莫愁湖的深宅之后,却暗暗吃了一惊——以他的职位是知道这里是禁地的!
而此时秦可卿白衣如雪,似隐似露于深宅高楼之上,距离产生美感,幽幽琴声里,很给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感觉。
既贵且美的女子,许寿福神魂颠倒……
随后许寿便去拜访,但是秦可卿直接拒见。而人就是这样越是得不到的便越想得到,于是许福为献殷勤,以“有伤风化”之名,把围观者赶跑了,然后他成了唯一的围观者。
这下秦可卿可傻了眼……
但是事情就是这样,你动了别人的奶酪,别人就要生气,就要说说,而围观者中不乏有手眼者,特别是那些生员士子,最喜欢这样想而难得的调调,如何肯咽下这口气,而又因一方楼之事,他们都知道李桂和许福不合,于是便拐弯抹角的托请到了孟敬儒那里,希望孟敬儒能转告李桂,管一管这破坏风雅之事。
当然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从李桂大建学监的举动中,感觉到了李桂对生员的重视。
“大人可知金陵府里出一奇事否?”下午,汇报完事情之后,孟敬儒向李桂笑道。
“何事?”
金陵城这么大,天天都有事,有些奇事并不稀奇,因此,李桂随意问了句。
“昨日我一学生告诉我,莫愁湖畔有女倾城,其曲如仙,每晚围观者如云,大人近来劳顿,莫愁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