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谁也没想到陈道之会有这突然的改变,老朽之身反应这么快,最重要的盖棺定论的话居然被他给抢了!
一时间众官心里纷纷大骂。
而即使雍元帝也没想到陈道之会有这番动作!他也不仅惊愕了一下,但随即淡淡淡笑了,“还是再留他两年……”心中想着,口中笑道:“陈爱卿所言极是。”
而这时丁贯九出列道:“李大人之言振聋发聩,实乃真言。”
刑部左侍郎刘正德出列:“早闻道,夕可死矣,微臣今问道矣!”
礼部尚书赵知古出列:“一言倒尽兴衰事,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
谁也不想在雍元帝面前留下个谋逆的嫌疑,随即大殿里阿谀之声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
众臣的阿谀声里,雍元帝远远的满意的看了李桂一眼。
他的满意并不仅仅是李桂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一言推动了“摊丁入亩”政策的进行,更是因为李桂让他对王朝兴衰之事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此人真国士也!该怎么赏他,升官这也太快了!嗯,还是赏赐他的妻妾子嗣……那秦可卿与皇家的关系众大臣几乎都心知肚明,听说给他有了孩儿,不过只是个妾室……哼,实在有辱皇家颜面……”
雍元帝并不是大肚之人,第一次给李桂升官是因为不升不行,不升,品级太低,不放便搞银子,第二次是因为李桂的差事办的实在漂亮,另外他还另有深意,所以才再次给李桂升了一级。
而这次的功劳,提出与推动“摊丁入亩”进行的功劳,按照道理来讲实际上应当比到金陵搞银子要大的多,更应当给李桂升官。
但是雍元帝觉得李桂的再生就是四品官员了,年纪也太轻了,年少高官并不一定是好事!
但是同时雍元帝觉得不对李桂赏赐又不行,因为对李桂赏赐实际上包含着他对“摊丁入亩”政策的态度。
所以想了一下,雍元帝决定还是和上次一样,赏赐李桂的妻妾,然后他就自然的想到了秦可卿。
之所以想到秦可卿还是因为李桂……内在原因还是那句古老的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如果李桂默默无闻,不值一文,雍元帝大概也不会想起秦可卿来,但李桂如此人才,关键是又如此为他出力,投桃送礼,他也想把与李桂的关系变得更好、更亲密,然后自然的想到了秦可卿——凭借秦可卿与皇家的关系,这可是李桂与皇家自然的亲密的关系!
想到这里,雍元帝都有些佩服他老爹泰宁帝的高瞻远瞩了!
不过作为一个比较敏感、苛刻的帝王,他还是觉得秦可卿在李府的地位有些低,伤及皇家颜面了——妾室在这个时代毕竟只是男主人的玩物,在雍元帝心里秦可卿毕竟有皇家血脉,现为玩物,李桂的名声又会将之放大,他心里焉能舒服。
众大臣阿谀奉承了一阵子之后,雍元帝轻轻咳嗽了一声,然后说道:“难得诸位爱卿如此同心,此国之兴也!如此此策就定下了,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滋题事大,需要搞个章程,沈爱卿、丁爱卿、李爱卿、刘爱卿、和亲王、安亲王一同办理,所需人员上报调度。”
“皇上圣明。”
“皇上圣明。”
……
一片拱送声中,雍元帝起驾而去。
而雍元帝离去之后,大殿里的气氛顿时变了样,变得默默,甚至有些冷静肃杀,更没有一个人向李桂说那些见识高远的奉承话。
原因很简单,李桂的话虽然让他们震撼,但对他们也是一种胁迫,胁迫着他们把腰包里的银子掏出来。
这被逼着掏银子,还要给笑脸,诸位官员还没有这么低贱,更没有这个心情。而且这时候和李桂热络也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因此大多数官员都是默默从李桂身边走过,装作看不见他,至于忠信王,走过李桂身边时则是重重的哼了一声——他没法忍住,他没想到自己千防万防,还是着了李桂的道儿,显示了他见识的浅薄,表演了他的愚蠢!
当然也有少数几个赞同李桂的,经过李桂身边时对李桂点了点头——人间毕竟有正义明里之士,朝堂也有,只是不多。
第四二一章 亲王
李桂最后迈出了太和殿。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朝堂、官场的规矩,这朝堂的进出都是官职品级高的先行。
当李桂出了太和殿之后,“后庭。”沈正阳的声音温和的从大殿的台阶下响了起来。
“先生。”李桂一边应着,一边下了台阶。
”后庭你不该替我出头。”随后沈正阳叹了口气说道。
李桂也清楚自己那么做是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对于这件事他本想着怎样退缩的。
但是这样做却让他的心感觉舒服!因此闻言李桂笑道:“这本来就是学生该做的,毕竟这个提议是学生提出来的,只是当时没想到竟会连累到先生。”
“这也不是什么连累,毕竟你此策也是利国利民,正是我被该行之事。不过你这番见识当真令为茅塞顿开!”
“先生过讲了。”
……
大虞内阁成员在紫禁城外城西,各有一出小房,之所以这么近,也是为了方便皇帝垂询。
两人边走边谈,往沈正阳的官房而去。
……
而在李桂与沈正阳出宫的时候,和亲王与安亲王也被召进了宫里。
雍元帝让和亲王与安亲王一起去做这事,用意识很多的,也是很明显的,首先这是继续向外展示他对“摊丁入亩”这个政策的重视;其次则是培养国之储君了,这等大事正是让他们学政的好机会。雍元帝不会错过。
至于派了和亲王和安亲王两人,是因为雍元帝对这两人都比较满意,需要在做事中观察他们。
而这一招其实是雍元帝跟着泰宁帝学的,对于这一招,雍元帝对泰宁帝很是佩服,认为此法甚好。
“他们极为都是我朝之能臣,国之栋梁,你们兄弟二人去后,只需要用眼睛看,不需要动嘴巴,你们明白吗?”
雍元帝对和亲王与安亲王淳淳教导着。以他的阅历与经验是不会让和亲王与礼亲王去指挥李桂这几个人的,因为他清楚李桂、刘正德、沈正阳、丁贯九几个人,不仅是将才,更是帅才,不需要和亲王、安亲王的指挥,他们需要的只是观摩。
和亲王与安亲王对雍元帝的意图心知肚明,齐齐躬身说道:“孩儿遵命。”
……
李桂与沈正阳到了沈正阳的官方之后,一个长相比较憨厚,行动也并不灵敏的小厮往铜盆里倒了水,然后又给两人倒了茶。
这样的人据说是特意挑选的,军机重地容不得其他心思活泼、机灵的人,所以挑选的杂役不仅根儿清、笨拙,而且脑袋还不灵活。
而李桂和沈正阳刚刚坐下,丁贯九、刘正德便先后到来,刘正德见到李桂“哈哈”一笑,一拱手说道:”不想你我再次同处一事,真是缘分。”
李桂心知刘正德说的是他以前对付赖大之事,一抱拳回礼道:“以前多谢刘大人照顾。”
而上一次处理李桂与赖大的矛盾,刘正德实际上就顾忌重重,犹如走钢丝一般,颇为艰难,而现在这件事虽然知道这是雍元帝对他的赏识,对他的培养、重用,但同时也让他走上了风口浪尖!
“这小子!遇到他就没什么好事儿!”
随后刘正德心里嘀咕着,对李桂拱了拱手,笑道:“彼小事儿,何足挂齿。”
随后众人分大小做下,而后丁贯九说道:“是不是去请两位王爷。”
丁贯九、刘正德之所以这么匆匆而来,是因为他们已经琢磨到雍元帝的性子,知道雍元帝的性子很急躁,特别是有事之时,更是如此,所以他们也不敢怠慢。
而这事雍元帝既然要和亲王与安亲王参与,那就应该等他们来,但现在他们还没来,所以丁贯九才有这么一说。
“嗯,稍微等等吧!皇上定然对两位王爷有旨意……”随后沈正阳说道。
而就在这时门口人影一闪,和亲王与安亲王几乎同步迈了进来。
而众人都知道未来的九五之尊就在这两人里面产生,李桂甚至知道谁将是未来的九五之尊,因此和亲王、安亲王年纪虽轻,但众人都没有怠慢,纷纷起身。
李桂等人知道这两人身份特殊,而和亲王与安亲王也知道这一屋子的人个个都是非比寻常,是需要刻意结交的对象,而现在就是机会……
之所以说是机会,是因为历代皇帝对皇子结交外臣是极为反感的,出了皇储,一般不允许皇子结交外臣,这里面的意思大家心知肚明。
而从这一点上来说,和亲王与安亲王已经将其他皇子远远的甩到后面去了。
而这次可以结交的又都是臣中精英,因此叙礼之际和亲王与安亲王态度相当随和,满面春风。
而在李桂行礼之际,和亲王忍不住说道:“没想到李大人这么年轻,你哪年生人?”
问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有拉进之意,更加的随和可亲,又不着痕迹,李桂却知道和亲王应该就是后来的皇储,因此倒是不敢大意,也带着笑容恭敬的回道:“回王爷,微臣乃甲丑年生人。”
“那倒和我同岁。”和亲王笑道。
而下一刻安亲王也笑道:“李大人名倾朝野,没想到居然还如此年轻!”
虽然以前在各种规矩之下,和亲王与安亲王没有与李桂结交的机会,但是对于他的诗名和事迹,特别是最近“摊丁入亩”的事他们都是知道的。
他们也知道李桂是个必须拉拢的人物——能提出这样的政策,有这样的眼光,在他们眼里李桂已是不世之才,治国安邦之才!
“些许微名。”李桂谦逊道。
……
众人落座之后,沈正阳对和亲王、安亲王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