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时李桂正在府衙的官房里……詹光所说的一切其实在李桂的意料之中,包括官员士绅丢卒保车的做法,而当时在京城里商讨此事时,就责任追究是否追溯的问题曾经讨论过,李桂认为应该追溯,沈正阳、丁贯九则认为追溯可以,但不可成文,毕竟情况如何还不好确定,比如太后、太妃的庄子出了这样的事,你怎么按成文的律法来。
事后,雍元帝认可了沈正阳、丁贯九的说法。在追溯这个问题上他要送亲自把握。
第四三八章 如何
“大人,你们他们都这样,似此该如何?”最后詹光忍不住问道。
其实李桂之所以号召平民举报,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土地实数被里正与管事辖制,也就是打通另一个获得实际土地数的通道。而在此之下所谓的瞒报、漏报,什么以好充次,以及这些人为此而准备的后手,什么攻守同盟,什么丢卒保车,统统都没用。
因为这一招跳出原来的圈子……
不过这一切还需要雍元帝定夺,因此随后李桂说道:“你且莫急,对策我已经想好了,已经禀告了皇上,想来最近两天皇上就会有回复你把他们上报的数据一式两份,原份交给户方,你抄录留底就是。”
詹光社会阅历丰富,又在官场混了年余,因此知道对策李桂既然是禀告皇上的,那就不是他能询问的,随后心里好奇的退下,不过心却安了。
……
随后的三天里,刘广茂与朱延喜等五县县令都纷纷来向李桂汇报,说一切顺利。
之所以如此汇报,并不是他们看不出这些问题,而是这些问题太挠人,他们不想碰它,于是就按照官场的规矩,上面不询问,他们便只报喜不报忧,至于后来出现问题……那倒是再解决就是。
这也就是官场的“托”字决,拖着拖着事情要么变了,要么没了……
对于这几个人的汇报,李桂淡淡笑之。反正只要虚数上来了,户方有底之后,他就不打算用他们了,剩下的事情就由派出的稽查组来办了。
而这些虚数也会成为他们玩忽职守的证据,这小辫子捏牢了,以后怎么处置他们,李桂认为只在心念之间。
当然刘广茂、朱延喜等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感受很多,有认为李桂不通吏事的是,不懂下层的,有认为李桂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有认为李桂也是好糊弄的,但不论如何,他们认为眼前的这一关平平安安的过去了。
……
十月十一日,下午时分,驿站将雍元帝的批复送了过来,接到封着密折的小匣子之后,李桂立刻打开了它。
雍元帝的批复一项是写在折子的后面的,这折子又是李桂自己写的,因此李桂直接讲折子翻到了最后,只见折子的后面写着一个大大的、朱红的“可”字。
“可”字金钩银划,看上去很有气势,而在“可”字的后方,则写着四个小字——多加小心。
以前雍元帝给的批复都极其简练,这样的叮嘱是没有过的,看到这四个字时李桂不仅微微愣了一下。
但随即他就想到了詹光告诉他的关于雍元帝的那些谣言,然后他就明白了雍元帝这么叮嘱他的原因:雍元帝这是感觉到了危险,推己及人,他感觉他也会受到危险。
“这皇帝虽然抠门些,但对我还不错!他感觉到压力也好……看来提出开海的时机快到了……”
而在李桂思忖之际,张居常也是如此思索着,认为提出开海的时机快到了——他也听到了关于雍元帝的那些谣言,毕竟两京之间消息传递的极快!
同样的从谣言中他也感觉到了雍元帝受到的压力。
至于李桂推行摊丁入亩之事张居常也是知道的,而且也知道这里面所出现的问题,毕竟他们张府也是有庄子、田产的。
而出现的问题,在张居常眼里也很难解,他也是知道里正、管事在这里的重要性的,甚至认为具有唯一性。
也因此张居常也是好奇的等待李桂的下一步动作。
不过对待摊丁入亩这事,他的心境很是超脱,因为摊丁入亩的推行不论是难,还是易,在推行中雍元帝都会受到不小的压力,不会耽搁开海策略的提出。
……
红莲白藕是一家,也因此金陵府的僧录司与道录司被安排在了一块,都在府衙中堂的东侧。
东是上位,由此可以看出僧道在世人心中的位置。
但实际上僧录司与道录司的位置吾儿相当偏僻,一路曲曲折折,沿着竹林小路,两个朴素的犹如农家的灰瓦小院出现在李桂面前,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僧录司、哪个是道录司。
李桂随即敲了下门,一个头上光溜溜,还没有受戒的小沙弥出现在了李桂的面前……
……
“阿弥陀佛,李大人怎么亲自来了?”在后院的禅房坐定,小沙弥上茶后,慧空双掌合什后问道。
李桂其实刚上来也是想把慧空与青云叫到他那里直接安排的,但随后想一想,觉得还是静心和他们谈一谈比较好,毕竟他们是出家人,要让他们过心里这一关。
当然即使他们不过,李桂也有办法,拿出圣旨直接宣令就是,但这样牛不喝水强按头,他们会不会认真去做暂且不说,这样硬按下去,对他与雍元帝的名声都不好!
“不瞒大师,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李桂回礼道。
而李桂刚刚说完,门口人影一闪,青云一身青衣出现在了门口……
再一次寒暄之后,慧空再次双手合什说道:“李大人有事直说就是。”
“好。”李桂闻言点了点头。
而在路上李桂已经准备好了说辞,因此随后张口说道:“两位大师以为摊丁入亩之事如何?”
而在李桂上门后,慧空便感觉李桂到他这里来一定没好事,当然青云在小沙弥叫他时他也感觉到了这点,而且在他们眼里,李桂自从到了金陵,所行所为,不论是收烟花税,还是搞开发都方式方法都出乎他们的意料,这让他们心里既对李桂感觉高深莫测,由让他们心生谨慎!
因此闻言,慧空双手再次合什道:“阿弥陀佛,出家人不问世事。”
青云也紧随着稽首道:“无量寿佛。”
见慧空与青云不接招,李桂微微一笑,并没有在意——慧空与青云的这种态度其实他早就考虑到了。
因此随后李桂说道:“不瞒大师,桂以为此策对天下苍生是利好的,此策若推行开来,无地之人不用交赋税,少地之人少交税,只是动了天下士绅的盘子,然天下士绅却不是天下人,如此偷窃财不出,天下不乱矣,所以桂来此主要是请两位大发慈悲之心,助桂一臂之力。”
第四三九章 经会
李桂这话实际上是用理与出家人的慈悲普度之心要挟他们。
这其实很重要,因为如果慧空与青云再不答应,他就可以心安理得的牛不喝水强按头,这和米国攻击小国的方式是一样的,不管背后的目的多卑鄙,但表面上总要有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因此慧空与青云如果不答应,那他就可以给他俩按上无出家人慈航普度之心的帽子,再把他们除名……
“这、这李大人好厉害,威胁都威胁到出家人头上了……”
出家人明心见性,李桂话里的威胁虽然浅浅而露,但慧空与青云已经闻弦歌而知雅意!
但是他们很快找到了李桂话里的破绽,微微一思索,青云捋须说道:“李大人现在一片太平盛世,何来危机,李大人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李桂既然是想好了说辞,那自然是一套一套的,闻言微微一笑道:“道长只看到这盛世的繁华,却没注意到这盛世潜在的危机,盛极必衰,天道循环,道长学道应当明白这个道理。而历来赋税皆由民出,而如今皇上却要士绅也出,何也,不过是民之出不足用也,而士绅若不出,国库必将入不敷出,后果必然不堪设想,两位以为然否?”
李桂对推理很合逻辑,也很有说服力,毕竟摊丁入亩这个现实就摆在眼前。而慧空和青云虽然时出家人,但记在府衙里,也是官场众人,对摊丁入亩实行的背景他们是知道的,只是想的没有那么深刻!
因此李桂的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点醒了他们,而盛世和尚、乱世道士,不论和尚,还是道士,实际上对世事都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因此微微一思索,慧空和青云都觉得似乎应该出山降魔。但是想到他们将要面对的人,他们又觉得妖魔太多了点,势力也太大了点。
因此随后慧空“支支吾吾”的,双掌合什说道:“阿弥陀佛,这个,这个……”
看慧空一脸为难的样子,李桂就知道他心中担忧,双掌一竖,说道:“我佛慈悲,佛主曾说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而且即使入地狱,还有皇上保驾护航。”
为了扫空慧空与青云心里最后的犹豫,李桂还是搬出了雍元帝。
“我入你的大头鬼!”
慧空与青云明心见性,听李桂搬出了皇上,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李桂只是先礼后兵……但是心头还是禁不住愠怒,心中腹诽者,一时间忘了佛祖、道祖。
随后慧空说道:”如此各寺庙香火必衰,似此该如何?”
香火必衰的意思是大户人家的施舍是寺庙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他们这样做了,以后的生活会不好过。
这是实情,但归根结底不过是银子的问题而已,而现在金陵府富的流油,充足到李桂都不知道该怎么正当的话出去。
“这个大师倒不用担心,以后每月从府库里拨些银两就是。”
听李桂这么一说,慧空与青云再也没有推脱的理由,随后慧空和青云互相看了一眼,青云开口说道:“李大人,不知你要我等做甚?”
做什么,怎么做,这么长时间以来,李桂早就给他们做好饭了,因此闻言笑道:“